中国大豆不同生态类型开花至成熟期对光周期的反应

来源 :作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sstest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用来自中国不同大豆生态区的15个代表品种,比较了不同产地、不同生育期、不同播期类型的大豆品种开花后光周期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大豆品种在开花后光周期反应方面存在着广泛的遗传多样性。中国大豆典型生态类型开化后光周期反应敏感性有以下顺序:南方秋豆〉南方夏豆〉黄淮夏豆〉南方春豆、黄淮春豆〉北方春豆。试验中发现,大豆品种开花至成熟期各阶段长度与它们在自然条件下出苗至初花的日数正相关。供试的早熟品种开花后
其他文献
用ELISA方法研究了具有不同分蘖特必的6个品种和6个种植密度条件下小麦分蘖动态与内源引哚乙酸(IAA)及细胞分裂素类物质-玉米素核苷(ZR)和玉米素(Z)的关系,结果表,不明品种间及同一品
栽培稻起源是研究了半个多世纪迄未解决的重要基因理论问题。大植物遗存不易保存,从而为栽培稻起源研究带来了缺憾。农作物和其它植物的植硅石较孢粉更易保存考古遗址中,因而植
玉米授粉后10天,盾片处于组织分化期,细胞中已有少量脂体和淀粉粒,上皮细胞的细胞质明显浓于其内部的薄壁细胞,线粒体、质体、核糖体也较薄壁细胞中多。授粉后20天,盾片细胞
用2个DNA探针pJEL101和pBASavrXa10对78个水稻白叶枯病菌系进行RFLP分型,以分析其群体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分别鉴定出16种RFLP标记带的谱型。以彼此的带位相似率达85%为界,可分为簇。参试菌系的群体遗传多样性为0.77(用pJEL101),和0.83RFLP谱
自1986至1993年,我们选育了第一批携有抗水稻白叶枯病主效基因,Xa-3、Xa-4和Xa-12的3个粳稻近等基因系:CBB3、CBB4和CBB12(暂名)。以1个感病并具有改良株型的粳稻品种沈农1033为轮回亲本,通过回交、自交直至BC5F5代。各世代经抗性
对水稻区试中多品种(系)、多年、非平衡、无重复分析值的蒸煮品质性状数据,用作者提出的统计方法作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八五”期间参试的早籼稻品种(系)蒸煮品质较“七五”参试
本研究以苏麦3号为染色体供体,一套“中国春”小麦单体系列分别作为受体和轮回母本,连续加交4次,并建立两套独立转育的重复系,对赤霉病抗性进行了染色体定位研究。结果表明,重复系I中
为了丰富玉米遗传变异,从1990年起,我们进行了玉米和多年生二倍体大刍草远缘杂交的研究。经过5年8个世代的杂交、回交和自交选择,目前已获得抗逆性、抗病虫能力较强,农艺性状优良的玉米
对大麦突变体76-2104多节矮秆性状的遗传研究表明:突变体76-2104的多节与矮秆性状均符合一对隐性主基因的遗传,多节矮秆性状的遗传确属连锁的两基因控制。多节矮秆性状与单株穗数无明显相关,但
以结实率为育性指标,研究了粳稻恢复系C57和ZH157对BT型、WA型胞质雄性不育恢复性的遗传。C57和ZH157分别有恢复BT型雄性不育的一对显性和一对不完全显性的恢复基因Rf1RF1和Rf2Rf2;对WA型雄性不育,C57和ZH157则分别具有一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