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亚冲,90后制琴师带出一个乐器村

来源 :莫愁·时代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ei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十多年前为防治风沙,焦裕禄带领河南兰考人种下的泡桐树,如今成了当地古琴产业的重要原料,而搭上互联网电商快车,当地古琴升值了十多倍。在兰考县堌阳镇徐场村,90后徐亚冲是最年轻也是技艺最精湛的一名制琴师。
  因北京奥运与古琴结缘
  琴位列“琴棋书画”之首,可以修身养性。一把古琴,一盏清茶,一支冉冉生烟的檀香,仿佛世界都变得沉静了。
  在兰考徐场村,徐亚冲经营着一家墨武古琴坊。“我与古琴的渊源起于北京奥运。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开幕式当天,我第一次从电视上听到了古琴的声音,非常喜爱。自此便与古琴结下了不解之缘,决心从事这个行业。”徐亚冲一脸自豪地说。
  徐亚冲并不满足老一辈的传统制琴工艺,他想要去拜师学习更精湛的技艺。在父亲的支持下,徐亚冲15岁那年便前往扬州、武当山拜师学习古法做琴,后又辗转开封、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地拜师学艺。每到一处,徐亚冲诚心请教、潜心钻研、用心制作。师父们夸奖:“小徐学艺有一股钻研劲,肯吃苦。”三年后,徐亚冲学得了一手制琴“绝技”。
  “一把古琴的制作分为选材、削面、挖腹、试音、合琴、裱布、上灰、擦漆等主要工序。”徐亚冲说,“细分的话包含200多道工序,需要巧匠花费大量时间制作完成。”他的古法制琴延续最原始的制作方式,流程十分复杂。制作琴身的过程中,需要在琴板胚子上反复试音,以判断琴板哪里需要打薄,哪里需要留厚。徐亚冲对音色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会挨个检查每张琴板的厚薄,及时作出修整。他仔细敲击板材,挑选出合适的泡桐木板用来做琴,一铲刀一铲刀地将整块木板铲出琴身,再用鹿角霜打磨。在徐亚冲看来,除了对音质音色的追求,古法制作更大的意义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他把做琴看作神圣的事业,选材、浸泡、烘干……每一道工序都不敢马虎。
  精选板材、斫音调试了一年多,2012年,徐亚冲抱着自己做的第一把古琴和父亲一起坐上了北上的列车。忐忑中,徐亚冲带着兰考人不服输的劲:“我们兰考有最好的桐木,为啥不能做出最好的琴?”最终,这把琴被北京的行家看中,以1.3万元的价格买走。虽然离他们的心理价位还有差距,但还是让不少行家感叹:“真没想到兰考的农民能制出这么好的琴!”后来,徐亚冲尝试在阿里巴巴平台上开网店,想不到效果惊人。如今,他纯手工打造的古琴价格翻了十几倍。
  古琴“牵线”成就美满姻缘
  2013年,20岁的徐亚冲带着做木工的父亲和哥哥从事古琴制作和销售,并成为全村乃至兰考县最年轻的制琴师。虽然徐亚冲的古琴并不高产,一年只能做三五十张,但古琴的音色与品质让众多专业人士拍案叫绝,这让他收获了一批稳定的客户。如今,他的订单已经排到了2022年年底,古琴还销往东南亚、法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
  除了古法做琴,徐亚冲还下工夫学谱识谱,弹得一手优美动听的好琴。在他的带动下,兰考徐场村村民纷纷学做乐器、开乐坊。全村至今有乐器厂65家,从业人员700余人,可生产二十多种民族乐器,产值超过1.3亿元,人均增收6000元,成为全国知名的“民族乐器村”。
  2017年8月,刚从西安音乐学院毕业不久的古筝老师卫晨欣,受邀来到徐场村调试乐器。当她走在村中小道上,忽然一阵悦耳的琴声传来,如山涧的清泉,潺潺流淌,让人心旷神怡。她想,这小村庄里竟还有人能弹出如此动听的琴声?循着声音走去,原来是一个帅气的小伙子,眉清目秀,腼腆羞怯。这个小伙子就是徐亚冲。
  一次相见奠定了两人一生的情缘。一个喜欢制琴,一个专注调琴,两人又都是弹琴的高手,在对民族乐器的交流和碰撞中,萌生出情意来。
  转眼又到桐花飘香的季节,徐亚冲鼓起勇气把卫晨欣约到儿时常去的焦桐树下,捅破了那层窗户纸:“你愿不愿意从西安嫁到兰考来?”“我……”扑哧一声,卫晨欣羞涩地一笑,姣美的脸蛋泛起一层红晕。
  若是前几年,卫晨欣可能会拒绝徐亚冲的表白,最大的担忧还是来自父母,“谁愿意把姑娘嫁到国家级贫困县去?”可如今的兰考,不仅率先脱贫摘帽,还一天一个新模样。许多跟徐亚冲同龄的年轻人,不再过着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而成为了时尚、现代的“新兰考人”。一位是农家子弟,一位是音乐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因古琴结缘,相识相爱,幸福地走在了一起。
  展现崭新、雅致新兰考
  2019年暑假期间,在兰考堌阳镇的一间教室里,三十多个小朋友正在徐亚冲夫妇的指导下,卷着手指,盯着乐谱,一下一下认真拨动琴弦。他们中最大的不过十三四岁,最小的只有八九岁,个个满脸认真。兰考堌阳镇第一初中学生靳笑晗从开班就在这里学琴:“去年暑假同学们去外地旅游的比较多,今年好多同学都来学古筝了,比谁会弹的曲子多。”这是徐亚冲夫妻创办的公益性乐器培训班,免费教孩子弹琴。徐亚冲骄傲地说:“要培植更多的制琴、弹琴人才,把兰考打造成全国最大的民族乐器生产基地。”
  古琴厚重,古筝悠扬,交互共鸣,时而“巍巍兮若嵩山”,时而“洋洋兮若黄河”……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省发展成就展示活动上,徐亞冲夫妻俩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拨弦而鸣。徐亚冲热情地向中外媒体介绍着古琴,时不时侧身瞧一眼正在调弦的妻子。两人先是合奏了一曲《我和我的祖国》,后又各自弹奏了《梁祝》《凤求凰》,以古风新乐的形式向中外媒体展现出一个崭新、时尚、雅致的新兰考。
  徐亚冲说他要好好跟古琴对话,“做琴、弹琴可以帮我修身养性,让我和晨欣幸福满满。”同时,他想做大做强制琴产业,让古琴熠熠生辉,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编辑 曹宏萍 2718286610@qq.com
其他文献
很多人有古镇情结,我也有。近日,看了林帝浣编著的《中国最值得拍摄的50个绝美小镇》,兴趣点竟然从古镇挪到摄影上了。这本书介绍了许多摄影的实用技巧,虽然已经出版几年,但仍然广受喜爱旅游和摄影的朋友喜欢。  关于拍摄时间。小林在西塘为了拍当地人用蜂窝煤烧开水的镜头,早晨天未亮就起床了。刚出来的太阳形成完美的逆光,把炊烟勾勒得格外清晰。晚上,等游客散尽,西塘恢复了本真的宁静。此时再去拍照,街灯和灯笼将青
期刊
傍晚时分,宾馆走廊的墙上贴出了一张《寻物启事》:中午晒在山庄后面衣架上的一件白色套头绣花女式T恤衫,下雨时谁代收了?请与218房间邱女士联系。  邱老师是南京师范大学“乌兰牧骑”文藝小分队的舞蹈演员,这次和大家一起到安徽天柱山庄参加避暑排练。小分队的成员都是中文系的同学,退休后聚到一起,排些节目去养老院演出,从老有所为中享受老有所乐。  山上气温适宜,负离子含量高,让人神清气爽。避开了石城的高温,
期刊
平地、起垄、播种、覆土、施肥……小麦匀播机驶过之处,排排田垄笔直,每粒麦种周围均匀地被土壤覆盖……  应用大型无人机,能高效喷洒农药;运用面部识别技术,根据猪的脸色来决定是否喂食,提高养猪效率;使用传感器監测、改善盐碱地的土壤……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研究的推进力度,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能力不断增强。今年年初,当春耕备耕遇上疫情防控,现代科技手段的创新和应用,不仅解决春耕难题,助力脱贫攻
期刊
立志研究农机  徐立章从小在农村长大,亲历过水田插秧、镰刀收割、人工捶打、脱壳扬尘等艰辛的劳作过程,仅一亩地就需要几个人花一天时间完成。他深知农民劳动的辛苦与不易。“我一直把提升农作物收获作业效率作为追求目标,希望研发出科学高效的收获农机,回报生我养我的父老乡亲。”从江苏大学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毕业后,徐立章就确定了人生目标。  在跟随李耀明老师进行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时,徐立章了解到农村青壮年外
期刊
骐者,青黑色条纹的马。骐骥,千里马者也。《青色马文存》是属马的王慧骐近年所作生活散文和读书评论的合集,含《烟火》《望乡》《拾穗集》三册。不久前,这套由开卷书坊策划、南京观止堂?未氓装帧设计、文汇出版社出版的《青色马文存》,在2020上海书籍设计艺术双年展中获得“书籍设计优秀奖”。《青色马文存》装帧新颖别致、独出心裁,背脊选用了棕、青、灰三色,“三书首尾相连,可联可分”,把玩在手,饶有情味。  当我
期刊
在南京高淳农郊,有位名气不小的“菇奶奶”。这称呼听起来自带几分威严,其实熟悉她的菇农都知道,“菇奶奶”宋金俤只在谈到专业领域时才会显出严格。从江苏省农科院退休后,与菌菇打了近四十年交道的宋金俤依旧沉浸于菌菇世界,在高淳创办了一家公司专门生产菌种,将毕生所学用在带动菇农致富上,也因此渐渐被大家亲昵地叫作“菇奶奶”。  择一事,终一生  宋金俤出生于福建省建瓯县农村,对土地与农作物有着天然的亲近。19
期刊
“我愿意走在前面为农民趟路,让科技造福更多农民。”2020年,徐州苏羊羊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家振被授予江苏省“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多年来,陈家振一直在徐州丰县梁寨镇从事畜牧兽医技术研究、示范、推广、普及工作,在畜牧兽医一线一干就是43年。  手抄兽医书籍,自学成才  1962年3月,年仅3岁的陈家振经医生诊断,患脊髓灰质炎,右腿无力,一生要靠左腿走路。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爬起……为了学走路,
期刊
2020年6月,中国科学院院士余梦伦荣获2020年度“国际宇航联合会名人堂”奖。余梦伦是我国弹道式运载火箭弹道设计的开创者和学术带头人之一,曾经承担国内多种运载火箭的弹道设计和发射工作,系统提出运载火箭的弹道设计理论和方法,参加包括长征二号、长征三号、“长二捆”和神舟载人飞船等的发射工作,为中国弹道式导弹和大型运载火箭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立志献身科研  余梦伦出生于浙江省慈溪市桥头镇烟墩村。
期刊
他头戴厚重的“黑超面罩”,脚穿“大头皮鞋”,手持焊枪,激扬出飞舞的焊花;他健步如飞,穿梭于研发车间,做实验、调设备、排故障,甘之如饴;他才华横溢,成功入围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青年英才计划”和“启明星人才”培养计划。他叫陈月峰,2020年5月4日被评为中核集团“青年岗位能手”。  速度行动  2016年,陈月峰研究生毕业,入职中核集团工程研究院研发车间。研究院要求新入职的毕业生必须先前往車间一线
期刊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自茶问世,饮茶的器皿不断演变发展。在众多茶器中,明代李渔曾评说:“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故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紫砂壶的器型千姿百态。在众多分支中,有紫砂艺人不断临摹学习,从自然中寻找题材,形成紫砂仿生器一脉。他们以逼真的造型和细腻的手法,传递制壶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宜兴紫砂壶艺术文化青年传承人谢黎卿出身于陶艺世家,自幼耳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