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历史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同时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各种素质和能力。以下是我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浅显认识:
一、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通过设计相应的问题,可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相应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的思维意识、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培养与发展,从而促使学生总体素质的提高。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或“满堂灌”的灌输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格格不入,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了学生的学习视野狭窄,独立思考能力差的现象。而新课程标准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而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助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实现了课堂教学从“单向传输”向“共同探讨”的转变。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不应该是真理的奉送过程,而应该是真理的发现过程。”情境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恰恰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双边互动活动来挖掘真理、掌握知识。通过创设情境实施教学,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获得巨大的学习动力。情境互动教学可以将抽象、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直观、形象,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例如,在教学《干旱的宝地》时,可以列举新疆和波斯湾两地的实例,要求学生运用图表的形式分析概括当地的地理环境,分析其中的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对人类造成了什么影响等等,通过分析、比较,最终总结出人类应如何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如何合理利用资源、改造不良生态环境、创造新的生活,并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与理念。情境互动的教学模式使师生之间的距离逐渐缩短了,合作教学的课堂氛围也变得非常活跃,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二、创设良好的语言情境,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战争场面是经常碰到的学习内容。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般采用简单介绍或略读的方式进行讲授。而在情境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述再现这些历史战争场面。以《甲午中日战争》为例,教师可以这样讲述黄海海战的情形:“致远舰在海战中遭受多处重创仍顽强战斗,最后不幸被鱼雷击中,舰上所有将士全部壮烈殉国,在战舰即将沉没时,邓世昌的手下把救生圈扔给他,想让他活下去,可他断然拒绝,不愿偷生于世。他养的那只爱犬拼命叼住他不让他沉下去,可他却紧紧抱住爱犬一起没入了滔滔的黄海中……”教师要在讲述的语言中注入情感,再配合一些肢体语言,营造浓厚情境气氛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
三、通过辩论,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辩论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掌握教材中的历史知识,培养良好的态度和情感。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欣赏历史题材的电影与音乐、模仿制作历史文物、开展诗歌朗诵比赛后就相关问题组织辩论会。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能帮助他们明辨是非,帮助他们更轻松地学习历史,培养他们崇拜英雄人物的良好情感,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比如在学完秦朝历史后,可以就“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功与过”组织一次辩论会,引导学生学会用辩证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从而做到正视自身存在的优缺点,并在学习中通过努力改正这些缺点,培养起积极的情感。
四、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多媒体教学不仅具备生动、形象的特点,还具备存储、再现等多种功能,一个屏幕可以同时显示文字、图像、动画等多项内容。教师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最能体现教学目标的媒体技术,变抽象为形象,变静为动,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日本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这篇课文的难点就是理解伪满洲国政权的傀儡性质,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观看影片《末代皇帝》,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日本扶持溥仪成立伪满洲国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溥仪是真正的皇帝吗?学生便会结合所看影片,积极思考、互相讨论,最后自己得出结论:溥仪的所有行动都受制于关东军,日军在中国东北为所欲为。由此推导,“伪满洲国政权是傀儡政权”的教学难点便迎刃而解。再如讲解《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时,张骞出使西域是本课的重点,其出使西域的意义又是一个难点,学生仅仅依靠教材的描述和教师的讲解是无法完全理解的。这时便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图,标出西域的大致位置、地域范围,张骞的出发点、最远点、所经国家、主要山脉等,让学生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具体路线,引导学生想象当时路途的坎坷,张骞西行之路的艰辛,并学习他坚强不屈的毅力和不辱使命的精神。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的研究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我们只有不断转变教学理念,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发展。
一、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通过设计相应的问题,可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相应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的思维意识、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培养与发展,从而促使学生总体素质的提高。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或“满堂灌”的灌输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格格不入,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了学生的学习视野狭窄,独立思考能力差的现象。而新课程标准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而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助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实现了课堂教学从“单向传输”向“共同探讨”的转变。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不应该是真理的奉送过程,而应该是真理的发现过程。”情境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恰恰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双边互动活动来挖掘真理、掌握知识。通过创设情境实施教学,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获得巨大的学习动力。情境互动教学可以将抽象、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直观、形象,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例如,在教学《干旱的宝地》时,可以列举新疆和波斯湾两地的实例,要求学生运用图表的形式分析概括当地的地理环境,分析其中的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对人类造成了什么影响等等,通过分析、比较,最终总结出人类应如何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如何合理利用资源、改造不良生态环境、创造新的生活,并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与理念。情境互动的教学模式使师生之间的距离逐渐缩短了,合作教学的课堂氛围也变得非常活跃,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二、创设良好的语言情境,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战争场面是经常碰到的学习内容。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般采用简单介绍或略读的方式进行讲授。而在情境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述再现这些历史战争场面。以《甲午中日战争》为例,教师可以这样讲述黄海海战的情形:“致远舰在海战中遭受多处重创仍顽强战斗,最后不幸被鱼雷击中,舰上所有将士全部壮烈殉国,在战舰即将沉没时,邓世昌的手下把救生圈扔给他,想让他活下去,可他断然拒绝,不愿偷生于世。他养的那只爱犬拼命叼住他不让他沉下去,可他却紧紧抱住爱犬一起没入了滔滔的黄海中……”教师要在讲述的语言中注入情感,再配合一些肢体语言,营造浓厚情境气氛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
三、通过辩论,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辩论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掌握教材中的历史知识,培养良好的态度和情感。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欣赏历史题材的电影与音乐、模仿制作历史文物、开展诗歌朗诵比赛后就相关问题组织辩论会。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能帮助他们明辨是非,帮助他们更轻松地学习历史,培养他们崇拜英雄人物的良好情感,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比如在学完秦朝历史后,可以就“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功与过”组织一次辩论会,引导学生学会用辩证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从而做到正视自身存在的优缺点,并在学习中通过努力改正这些缺点,培养起积极的情感。
四、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多媒体教学不仅具备生动、形象的特点,还具备存储、再现等多种功能,一个屏幕可以同时显示文字、图像、动画等多项内容。教师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最能体现教学目标的媒体技术,变抽象为形象,变静为动,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日本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这篇课文的难点就是理解伪满洲国政权的傀儡性质,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观看影片《末代皇帝》,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日本扶持溥仪成立伪满洲国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溥仪是真正的皇帝吗?学生便会结合所看影片,积极思考、互相讨论,最后自己得出结论:溥仪的所有行动都受制于关东军,日军在中国东北为所欲为。由此推导,“伪满洲国政权是傀儡政权”的教学难点便迎刃而解。再如讲解《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时,张骞出使西域是本课的重点,其出使西域的意义又是一个难点,学生仅仅依靠教材的描述和教师的讲解是无法完全理解的。这时便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图,标出西域的大致位置、地域范围,张骞的出发点、最远点、所经国家、主要山脉等,让学生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具体路线,引导学生想象当时路途的坎坷,张骞西行之路的艰辛,并学习他坚强不屈的毅力和不辱使命的精神。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的研究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我们只有不断转变教学理念,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