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情五角场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harpguy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角场曾是上海“下只角”的代名词,是国民政府大上海计划失败的“杰作”。作为上海的一块风水宝地,解放后它已成为代表杨浦区商业繁华的地标。几十年来一直受到上海各界的关注,而今的五角场已名扬海外,迎来了新一轮的大发展。
  早在民国18年(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实施《大上海计划》,筑有相交的四平路、邯郸路、淞沪路、翔殷路、黄兴路五条交通干道,俗称五角场。那时估计除了当地人以外,对于去上海旅游的人来说,五角场恐怕是个陌生的名字。但在解放前,这儿可差点成了全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在五角场方圆五公里周围,分布着一些仿古建筑,尤其是以上海体育学院内的主楼最为显赫,建筑体量也最为庞大。在建筑学专业的《中国建筑史》一书上都有这栋建筑的图片介绍,原因不仅是建筑设计代表了当时的建筑设计潮流和水平,而且在历史上,当时的国民党从南京撤退后,打算将这儿确定为“党中央”的所在地,在大厅的地板上,用水磨石拼成的中国地图,以及地图上标明的红色的上海地理位置的标记,至今清晰可见,由此可见这栋楼具有非凡的历史渊源。
  离体院一公里以外的长海医院,还有一幢被新盖的医院大楼挡住的砖混建筑,若是不特意去寻找的话,恐怕是很难被发现的。前两年我有机会在旁边的高楼住院部呆过几天。有一天在不经意间,发现窗外不远处有个房子造型很是特别,像个什么东西,后来走近一看,当看到写有“宋美龄居住处-飞机楼”的铭牌时,我才恍然大悟:像一架飞机!不过要俯瞰才能一览全貌,而俯瞰的位置只能是住院部大楼了。飞机楼而今是长海医院的影像楼,知道这故事的代价是胆被医生用手术摘掉了。
  为何我对五角场记忆深刻呢?那是因为当年父亲在军工路柴油机厂工作,每次到父亲单位去的时候,公交车一过四平路,就是宽大的五角场。那时的五角场还是阡陌纵横的田野,每到休息天父亲常常带我们到五角场周边的农田里捉小龙虾,小鱼等。那时五角场完全像个农村的集市。淞沪路给人的感觉是,店杂、人挤、车多,非常热闹。尤其傍晚时分,小摊小贩摆阵至马路边,道路拥挤,整个五角场煞是闹猛。直到我到公交公司上班以后,五角场的变化也不大。那时候每次值班55路或者90路公交车时,最怕车子停在五角场车站,人多不算,关键是大包小包的占用车子的空间,车厢里的味道特别难闻。
  由于工作关系,我对五角场有了更多的了解。四平路上的同济大学,空军政治学院还有后来的蓝天宾馆,黄兴路上的少云中学、黄兴绿地以及东方商厦,翔殷路上的翔殷电影院是五角场的地标,而邯郸路上的复旦大学早已闻名于世。那时候五角场还有有轨电车到虹口公园,而与邯郸路、淞沪路交界的朝阳百货商场是发展最快的,其中淞沪路还是以前通往江湾飞机场的重要干道。
  那几年,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朝阳百货商场,它可是杨浦商业乃至整个上海商业的一个品牌。后来,在其东面又有了旭阳百货。当时的朝阳百货与旭阳百货对五角场地区的商业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八年前,家迁五角场,晚上散步必到朝阳百货、旭阳百货。再后来这里又有了大西洋、华联、亚繁等商场。当时,新居的物品大都是在五角场购买的,全家人都为五角场有这样不错的商业环境感到满心欢喜。
  2003年,五角场已经有了新规划并进入了实施阶段。当我看到电视里朝阳百货大楼被夷为平地的画面时,心里虽明白这里将会更好,可还是为之感到惋惜、心痛。然而,破旧立新是发展的必然。这几年,我用很多心思在关注五角场的变化,中环通车、下沉式广场完工、创智天地的建设、江湾体育场整修并对外开放……一个个与五角场紧密相连的发展主题,使我们这些住在、生活在五角场的普通老百姓振奋不已。
  “朝阳”的平地上如今屹立着万达广场,“旭阳”的土地上竖立着百联又一城。“朝旭”、“旭阳”已成为过去,“万达”、“百联又一城”、“创知创意新天地”是五角场的新地标。最吸引人的五角场“彩蛋”正式亮灯,高科技手段的运用,灯光与音乐的有机结合,使它成为了特殊的视觉载体,也创造出夜上海景观灯的一种新模式。
  而今市区的朋友找我约会基本上选择五角场。坐在“万达”或“又一城”的咖啡馆里,看着中环线上的“彩蛋”中车来车往,五个角上延伸的五条马路连接着上海的各个角落。有人说这里是徐家汇的翻版,可真正到过五角场、亲身经历五角场变化的人们,会体会到五角场就是五角场,有其独特的个性和人文,不是可以翻版的上海新地标。这也许就是五角场真正的风情所在。
其他文献
本国人口减少    谈到爱尔兰,我们不得不关注一个关于爱尔兰人口向外移民的一个话题,因为这是在世界上非常特别的一个现象:100多年来,今天爱尔兰全国的人口比过去要少得多,而在全世界的爱尔兰后裔却多达7000万人!  由于近现代医疗卫生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现在世界各国的人口绝大多数都比一两百年前要多。以中国为例,19世纪末的晚清,中国的总人口是4亿,1949年达到了6亿,今天则高达13亿。不过爱尔兰
期刊
德国哲人海德格尔有句经世名言“让人类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境界,可是在高速度发展的工业化时代,这个梦想似乎离人们越来越遥远。空气越来越混浊,交通越来越拥挤,酸雨、废水、垃圾、噪音、沙尘暴越来越多,面对日益恶劣的环境,人们不得不行动起来。      2007年12月15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闭幕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最终通过“巴厘岛路线图”,为2012年《京都议
期刊
从湖南路一路走过,会发现一些安安静静的不知名的弄堂,不走进去,还真不知道原来里面弯弯曲曲,大有乾坤呐。沟通高邮路和湖南路的高邮路5弄就是这样的弄堂。  午后,从湖南路一端走进去,弄堂里极静,看不到人影。譬如童年的暑假,被家里的大人逼着躺在席子上,先是不愿意的,然而,几分钟的光景,也就睡去了。  这弄堂,先是窄窄的一段,一臂的高墙装着铁丝网,肥绿的枝叶越过墙头,直刺刺的,碰到对面人家的窗户玻璃。弄堂
期刊
以前的录音机,现在的80后们是不大会认识的。要知道这种录音机在当时可是风靡一时的。  我是1979年的4月份结的婚。那时,流行的是电唱机和喇叭箱。普通人家同时拥有电唱机和喇叭箱,是很可以骄傲一阵子的。我的两个同事自告奋勇给我做了一个喇叭箱,一个朋友将他刚买来的电唱机转让了给我。结婚期间,喇叭箱里整天放的是“小二黑结婚”和“真是乐死人”。我的婚房正好沿街面,所以看的人特别多。那段时间,心情的确很好。
期刊
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绒线编织曾经是中国女性中最为普及的“手工艺术”,几乎到了人人能持针,个个会编织的境界。    绒线编织作为手工艺的一朵奇葩,集美观与实用于一体,曾经在近代上海的发展史上抹下重彩浓墨的一笔。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机械化程度的节节攀升,风靡女性世界的绒线编织已风光不再,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野。笔者收藏的《编物初步》手册,正是这一段难忘历史的实物见证。 
期刊
笔者生于古城苏州,青少年时期也在苏州度过,长期的文化浸润和故乡的情结,使我对江南水乡和古镇情有独钟。像周庄、甪直、同里、南浔、朱家角等,大都多次探访,并有记述。上海金山的枫泾,我曾途经驻足,但未及游览,最近得暇,便特地前往观光。  枫泾居于吴越交汇之处,建镇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一向有吴越名镇之称,2005年被国家建设部和文物局命名为上海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她与其它江南古镇相仿,“小桥、流水
期刊
在我钟情的极少数画家中,有一位“敢为天下先”的长者,他的诗心让人感动,他为艺术所做出的“殉道”般的努力,让我静默悟对,其作品的色彩或绚烂或清醇或淡雅的鲜明风格让人难以忘却。还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在上海美协的“海平线”画展上,初次读到他的《荷》、《红叶小鸟》,就被那别样的韵味,优雅的情调所吸引。他舍弃传统笔墨,创造“独一无二”的制作手法,成为当时人们争议的焦点,他就是——陈家泠。  几年后,我在
期刊
烟斗  文/烟斗这玩意儿,吸起来较麻烦,随身带烟丝盒,吸时打开烟丝盒,取一撮烟丝装进烟斗,按结实,再点火燃着烟丝,方可吸烟,一桶吸罢,不过瘾,再那样程序重吸,不像吸香烟,拔出一支叼在嘴上,打火机一响,就可吸了,方便利索,对比之下,烟斗当然被淘汰了。  我不抽烟,可和烟斗却有一段“烟缘”,至今想想,也颇有趣。  1960年我在浦东南路塘桥西一所小学执教,秋季开学,调来了一位代课体育教师,姓汤,25岁
期刊
今年五月份我有幸成为中国和德国文化交流的使者,来到了德国北部的大城市汉堡,并在那里逗留了三个月。作为第一次出国访问的我来说,乘坐十多个小时的飞机,来到地球的另一侧,认识了许多原以为这辈子都遇不上的人,倒是一件蛮有点意思的事情。  那天,我下了汉莎航空公司的飞机,已经是德国时间晚上八点了,然而出乎我意料的是,走出飞机场,一看,汉堡的天空竟然还很亮,一点没有暗下来的意思。马路很干净,两旁的树木浓密,像
期刊
今年,第12届中国电影华表奖获奖名单中,《你好香港》立于优秀纪录片奖一栏,这是导演陈真第三次获得中国电影“华表奖”,即中国电影的最高荣誉奖了,之前是电影纪录片《布达拉宫》、《千秋三峡》。1984年,为了自己的梦想,在上海生活了20年的陈真离开了自己的故乡,来到北京,后进入中央电视台从事长纪录片创作,成为了中国新纪录片运动最早的参与者。他参与拍摄的有:系列片《黄河》、《中国人》、《周恩来》、《儿女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