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污染治理需要的不仅是消声器、除尘器等环保设施,而且要有综合性的解决方案。
2003年6月,国家电网三峡至常州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政平换流站满负荷运转后,周边村庄的村民就被这个总投资约15亿元的换流站产生的噪声侵扰不已。遭到大量投诉后,国家电网意欲拿出3亿多元让村庄搬迁。这时,一家声学公司上门要求为该换流站进行噪声治理,并成功完成了任务。
这家公司就是北京绿创环保集团旗下的绿创声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在上述花费仅2,000多万的噪声治理项目竣工多年后,当地村干部来北京时,仍会到绿创集团致谢。
“十几亿的投资发挥了效率,三亿搬迁费节省了,社会安定了,老百姓安居乐业。”绿创集团董事局主席姜鹏明如此评价政平换流站噪声治理工程带来的效益。
企业的“听诊器”
成立于1997年的绿创集团以汽车排放污染控制业务起家,随后进入噪声控制、工业废气污染治理乃至太阳能新能源等环保领域。姜鹏明表示,这样的多元化是以专业化为前提的。整个集团公司的主题是“节能减排”,在这一主题下不断孵化节能减排技术,并成立新的公司。
姜鹏明称,这样设计集团组织架构的目的,是因为“客户价值应该是第一位的,企业价值要去适应客户价值”。现在,节能减排用户(比如一个大型工业企业或一座城市)遇到的绝不仅仅是单一的水污染或空气污染,而往往是综合性的环境问题。比如,在有水污染的地方建立污水处理厂,就有污泥处理问题;钢铁厂既要节能,又向大气排放污染物,还要做水处理,噪声问题现在也非常突出;电厂要脱氮、除尘,然后要进行噪声控制,同时还有废水需要处理。因此,它们在选择治理公司时,面临很高的选择成本。
绿创的目标就是在这些领域建立起一个统一品牌,由旗下各家专业公司处理客户各类节能减排需求,这就大大降低了客户的选择成本。同时,对于绿创公司内部而言,客户资源也相对容易沟通,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然而,绿创的雄心不止于此。针对目前国内环保行业的发展状况,姜鹏明提出了“城市环境医院”的概念。
环境也需看“病”
随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各地的污染问题,尤其是开发区的工业污染越来越严重,这促使地方政府逐渐开始重视环保问题。然而长期以来,中国的环保行业并没有大规模的产业需求,导致如今的环保市场很不成熟,规模参差不齐,信息也不对称。地方政府面对城市区域性综合污染,在选择既有品牌有实力又能长期服务的治理伙伴方面常常疲于应对。
“人类历史的飞跃往往不是因为技术发展,而是组织上产生了转变。所以,医学最伟大的发展是建立了医院体制,解决了医患接口问题。”姜鹏明这样阐述“城市环境医院”概念的由来。从根本上来讲,“城市污染治理需要的并不是消声器、除尘器等环保设施,而是综合性的解决方案。”既然环境也需要看病,建立环境医院就是解决城市区域性污染综合治理问题的最佳方案。如此一来,地方政府直接到环境医院“就诊”,享受一站式服务,就不必为了不同“病症”而四处求医了。
呼唤自觉的生态文明
“城市环境医院”的正式名称是北京绿创节能环保孵化示范园。这一项目位于北京市昌平科技园区,已列入中国建设部“十一五”国家支持计划项目。该项目的意义在于形成区域节能环保产业集群,为社会提供环境友好的解决方案,成为北京市乃至全国的“环保医院”。
但是,污染并不是一个“环境医院”的概念就能解决的问题,绿创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首先,医院的基本门类要齐全,大致分为噪声与振动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废水处理和固体废弃物处理等四大门类。
其次,像真正的医院一样,环境医院也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从环保咨询、环境评估、设计研发、产品制造、工程施工到后期的再教育、疑难杂症研究,等等,还包括对前景看好的公司的再投资,扩大产业规模。绿创示范园采取类似科技园区的组织形式,希望能够吸引各类环保企业入驻,最终形成环保技术的产业系统集合。
最重要的还是制度安排和设计问题。环境医院的口号是“自环保和为环保”、“自节能和为节能”。姜鹏明提到,绿创示范园要树立“榜样的力量”,实现三大指标。第一,零排放,整个85亩的园区要实现对外界没有任何排放。第二,节能,建筑节能要达到70%以上,园区规划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设A座、B座两座大厦。建成后,整个建筑将是一个自身采用太阳能、地热能等绿色能源的绿色建筑。第三,节地,实现土地利用最大化,建造立体城市结构。
目前,作为开创先河的实验性项目,示范园的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但姜鹏明坦言,绿创在规划的政府审批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只能“一点点向前推进”。
“环境医院承载了绿创的理念和梦想。”姜鹏明表示,单个企业的力量和掌控的资源都很有限,但思想的力量最重要。
与之相应的是,拥有两个工学博士学位的姜鹏明并不觉得技术发展能够最终解决污染问题。他多次引用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名句:“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认为“工业化和城市化并非天经地义”,污染问题的根源是“人类无限制的欲望受到了有限的自然资源的制约”,如果我们的生存方式不改变,制度安排不调整,“技术没用,最终起作用的还是价值观。”
“我们处于从工业文明向自觉生态文明的转型期。生态文明是个中性词,仅仅这么说并不是进步,我们要的是自觉的生态文明。”或许,这就是姜鹏明领导下的绿创所追求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