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CT扫描中C2~7各节段椎板开槽角的相关参数,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4月至2015年8月门诊正常颈椎CT检查数据资料,男87例,女63例;年龄27~62岁,平均42.35岁。应用CT三维重建软件测量C2~7各节段的理想开槽角和最小安全开槽角,在冠状面各节段椎板正中层面,定位椎板上缘与棘突交界处内外侧骨皮质连线的中点,以及椎板下缘与下关节面交界处连线的中点,穿过两中点的直线为椎板中轴线。开槽点(A点)选择在关节面与椎板交界的外侧骨皮质处,在开槽点垂直于椎板中轴线开槽,槽沟延长线为理想开槽角度线(X线);X线与正中矢状线(Y线)夹角为理想开槽角(α角)。在各节段椎弓根最厚层面,开槽点处做椎管最外侧缘切线(Z线),与Y线的夹角为最小安全开槽角(β角)。测量C2-7各节段双侧理想开槽角和最小安全开槽角,测量角度精确至0.01°。根据颈椎不同节段、不同侧别和不同性别进行分组,对测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C2~7各节段α角分别为42.37°±2.53°、37.45°±3.36°、37.20°± 3.59°、37.99°±2.99°、37.78°±3.59°、40.16°±2.41°;β角分别为35.50°±1.21°、14.83°±2.72°、15.23°±2.94°、15.18°±2.96°、14.93°± 2.29°、20.16°±2.74°。C2与C3~7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7与C3~6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侧别间α、β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男性α角均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β角男性C7为20.68°±2.67°,女性为18.67°±2.48°,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义。
结论颈椎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需减压C2节段时,其开槽角应较C3~7增大;术前应用螺旋CT扫描测量需减压节段开槽角,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降低手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