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3428290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以更加丰富的教学形式和文化的渗透性提升大学生思政教学的品质与成效。这既需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实践化教学,也需要不断优化教学形式,通过创新实现思政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探索
  “十九大”政府报告中提到“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是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丰富教育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与相对单调刻板的课堂式教学不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早已成为了全国各族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中须臾不会分离的组成部分。仅仅以众多传统节日为例,蕴含于节日形式之下的无疑都是具有充分教育意义的文化内涵。比如端午节的爱国主义教育、中秋节的家国情怀教育等。
  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突破三尺讲台的局限性,以更加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发觉课本、教材之外的思政教学的趣味性甚至娱乐性。在此基础上,学生就能对思政教学单一、刻板的成见有所改观,也就能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有助于开展渗透式教育,提升思政教育的品质成效
  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思政教育的另一大优势在于文化的渗透性力量极其强大。由于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了华夏民族人文基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即便不是在校园内、课堂上,基于传统文化的教育属性依然会无时无刻不发挥作用。显而易见,当高校思政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有机融合后,无论是否面对课本,学生都会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感知到文化对自身思想意识的影响。而只有当教学成为了全面的渗透,学生的精神与观念才能随时间推移发生由量而质的彻底转变,才能切实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品质和成效。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一)突出实践化教育比重,增强思政教育的体验性与感染力
  常言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若只有枯坐在教室中的死读书,则培养出的也只能是会读死书的书呆子。因此,突出实践化教育比重,增强思政教育的体验性与感染力至关重要。
  比如,从2010年开始,针对高校传统思政教育模式的缺陷,宁波工程学院提出了《宁波工程学院创新社会实践教育活动行动计划》,强调以“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举措。在大约三年时间的实践尝试后,学院逐步形成了“寻访红色印记、聆听历史回响”革命根据地调研、“寻访校友足迹,传递母校问候”行动、“建设绿水三江,打造文明城市”实践等实践性思政教育品牌。同时也打造起《弟子规》公益教学基地、海曙区车站路社区亲情教育基地等平台化的思政教育新格局。而随后的跟踪式抽查结果则显示,近100%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参与过不同形式的实践化思政教学过程,超过八成学生则表达了对这种思政教学形式的欢迎和认同。
  (二)不断创新教育形式,推动思政教育的固化和内化
  高校传统思政教育之所以存在种种问题,根本原因正在于教学形式数十年如一日、以不变应万变,早已和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需求间产生了巨大差距。因此,不断创新教育形式,推动思政教育的固化和内化格外重要。
  比如,曾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国家优质校”称号的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就开创了“翻转课堂”式的高校思政教育新模式。这一思政教育创新手段秉承“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原则,全程均围绕学生这个学习主体展开。院校不仅陆续编撰了个性化的《形势与政策》学习任务书、《思政课基础》学生学习与实践手册,而且打造了以“魅力家乡”为主题的优秀传统文化品牌教育活动。“魅力家乡”的核心正在于深入挖掘区域的优秀乡土传统文化内涵,通过展示这些区域化的乡土文化底蕴与精神风貌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感染力。“魅力家乡”主要由“魅力推介”、“家乡才艺”、“家乡献宝”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对各自家乡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介绍、展示与演绎。在此过程中,家乡的文明进步、和谐建设、经济腾飞都成为了大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形式与内容。通过翻转课堂和“魅力家乡”,大学生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更加具象化、感性化、通俗化,而且这一创新形式的思政教育已经成为“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教育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结合起来”的典型范例之一。
  三、结束语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等核心元素正是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最为强大的文化动力。作为未来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现在的高校学子必须具有相当高度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才能在多元思潮的冲击和影响下弘扬时代新风、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有助于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也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通过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高校才更加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大学生群体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助力大学生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不仅如此,此二者的结合还更加有益于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从而培养出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周晓东.关于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优化创新途径的研究[J].高教学刊,2016,15:169-170+173.
  [2]姜志兵.试分析新形势下高等教育领域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J].中小企业教育与科技,2016,6:109-110.
  作者簡介
  段博楠(1990—),女,汉族,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目的:对近10年来26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TECD)并发右室流出道狭窄(PS)患者进行了外科手术并进行了随访,以了解不同手术方式的效果.方法:2003年11月~2012年12月共有26例TECD+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变异性(HBPV)与左心室应变率及Tei指数的相关性。方法2012年9月~2014年5月对合格入选的233例进行7 d家庭血压自我监测及心脏彩色超声检
目的:观察兴奋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受体)对快速心房起搏(rapid atrial pacing,RAP)家兔心房肌细胞L型钙电流(ICa,L)的影响,为探索心房颤动(AF)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新的思
摘 要:《孔雀东南飞》不仅讲述了焦仲卿与刘兰芝的凄美爱情,亦展示了东汉时期人们的婚姻习俗和历史文化。本文主要描写焦仲卿遭遇母亲的威压而被迫遣归刘兰芝,且刘兰芝亦在被遣归十余日之后经历了县令以及太守遣媒求亲的过程,以此分析汉代父母之命以及门第观念的习俗。  关键词:《孔雀东南飞》;父母之命;门第观念;习俗观念  1前言  《孔雀东南飞》讲述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同时也反映了许多汉代婚姻习俗如父
一、概述人造花有着悠久而庞大的市场,其生产工艺也不断发展变化,纸、布、绢、纱、塑料等不断地应用在假花制作上,更真、更像可以说是仿真花的目标所在。现在,随着新科技的发
摘 要:《傲慢与偏见》除了作品内容使得研究之外,其叙事艺术也值得探究。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作品中叙事人称以及叙事方式的独特性,阐述了第三人称全知叙述和有限的第三人称叙述结合、以及场景展示和情节书信化这些独特的叙事艺术。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叙事艺术;场景展示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反映了18
目的研究围产期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为围产期心肌病的35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记录。根据发病6个月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是否恢复正常(≥50%),将患者分为早期恢复和病情迁延两组。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分析与病情迁延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北京协和医院在上述时间段内围产期心肌病发生率为每1 067次分娩1例产妇发病。35例
摘 要:培养学生有优良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发展与创新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鉴赏与审美能力,提升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的核心素养。语文老师要坚持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懂得读书,获得乐趣,享受阅读所带来的欢愉,使阅读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优良习惯。  关键词:阅读习惯;培养;核心素养  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任何事情都有循序渐进的过程,培养阅读习惯也是一样。当学生没有积累一定的知识时,他们对阅读没有太
摘 要:《中国古典传记文学的生命价值》一书由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张新科教授编著,该书针对我国古典传记文学进行了深刻的研究,不仅体大思精,新见迭出。而且将传记文学的研究提上了新的高度。通过对于《中国古典传记文学的生命价值》进行翻译,能够更好的促进世界对中国传记文学的深入了解,也能够有效的帮助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学走向世界。笔者通过对《中国古典传记文学的生命价值》进行深入的解读,进一步明确翻译的重要性,促进
目的:探讨胰岛素与二甲双胍对Ⅱ型糖尿病(DM)大鼠心梗(MI)后心脏交感神经重构的影响。方法:将30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胰岛素干预组及二甲双胍干预组,每组10只,分别从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