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中晚期中低位直肠癌术前放疗效果观察

来源 :肿瘤研究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jiaweiai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局部中晚期直肠癌术前长疗程放化疗与短疗程放疗的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64例局部中晚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0例接受术前长疗程同步放化疗,DT 45~ 50 Gy/25次,1.8~ 2.0 Gy/次,5次/周,同步卡培他滨化疗1 650 mg/m2,2次/d,第1天至第14天,第21天至第35天,放疗结束后4 ~6周进行手术;24例接受术前短疗程放疗,DT 25 Gy/5次,5 Gy/次,5次/周,放疗结束后2周内进行手术。

结果

长疗程放化疗组的根治性切除率及保肛率分别为85.0 %(34/40)、65.0 %(26/40),优于短疗程放疗组的58.3 %(14/24)、33.3 %(8/2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89, P=0.019;χ2=6.040, P=0.041)。两组的各项缓解率、放射损伤、手术并发症及1、3、5年总生存期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两种术前放疗方式治疗局部中晚期中低位直肠癌的缓解率和总生存期无明显差异,但术前长疗程放化疗有可能提高保肛率及根治性切除率,且不增加放射损伤及手术并发症。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二甲基肼(DMH)诱导的大鼠小肠和大肠黏膜表面结构的变化、异常隐窝灶(ACF)的形成,初步探讨小肠肿瘤形成和发展过程。方法DMH诱导Wistar雄性大鼠25只,另设对照组9只,实验30~ 32周后,取大肠和小肠标本,实体显微镜观察两组大肠和小肠的黏膜表面结构。对照组取小肠和大肠组织,DMH组取肿瘤、瘤旁和ACF相应组织,制作病理切片,观察各部位组织学改变。结果对照组小肠和大肠黏膜表面结构及
目的探讨肝动脉介入治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伴癌栓原发性肝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52例伴门脉和(或)下腔静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观察组给予TACE联合3D-CRT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甲胎蛋白(AFP)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73.08 %(19/26),高于对照组的42.31
目的观察三维图像重建及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94例原发性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45例(射频组),手术切除治疗49例(手术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均进行CT三维图像重建。对比两组患者的肿瘤复发率、总生存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射频组患者治疗后1、2、3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5.
目的探讨放疗前贫血对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5年间收治的137例食管癌放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放疗前贫血患者40例,放疗前无贫血患者97例,均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采用生存分析评价贫血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及与其他临床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无贫血患者的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3.6%和35.7 %,贫血患者的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21.0%和16.4 %;无贫血患者的3、5年无病生
目的探讨治疗相关急性髓系白血病(t-AML)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继发t-AML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例MM患者经长期化疗达平台期后发生t-AML,并在t-AML获得持续缓解后MM复发,最终经治疗无效死亡。结论t-AML临床过程进展快,预后差,对需要化疗的患者应根据不同危险度分层,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减少t-AML的发生。
目的探讨小剂量多西他赛+顺铂(TP)每周方案化疗联合放疗治疗老年人局部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TP方案化疗联合放疗(放化组)33例,单纯放疗(单放组)32例。两组放疗均采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放化组采用多西他赛40 mg/次+顺铂40 mg/次,于放疗第1、8、15、22、36天使用。结果放化组有效(完全缓解+部分缓解)29例,有效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情绪的发生情况,进一步探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简称SELDI)技术在焦虑情绪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选取1 00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入院当天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次日清晨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分析比较SELDI检测结果与SAS评分结果的差异。结果有效样本为988例。SAS评分为(56.320±9.665)分,SAS评分出
目的探讨胃裸区(GBA)对胃底贲门癌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手术治疗的82例胃底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根据肿瘤是否累及GBA分为两组,A组49例肿瘤累及GBA, B组33例肿瘤未累及GBA。所有患者均行D2近端胃癌根治术加胃裸区清扫,术后采用FOLFOX-4方案规律化疗6个周期。对A、B两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和生存分析。结果生存分析显示A组患者术后1、
目的构建环氧合酶2 (COX-2)慢病毒载体,并建立高表达COX-2乳腺癌细胞株MCF7,研究COX-2在乳腺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利用COX-2 PCR全长引物和COX2的cDNA载体获得COX-2编码区全长PCR产物。经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和XholⅠ切割PCR产物及慢病毒载体plvx-DsRed-Monomer-N1,连接酶连接,转化,测序,进而获得慢病毒载体plvx-COX-2-Ds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