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博物馆藏乾隆官窑瓷器选介

来源 :收藏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cha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乾隆皇帝,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是中国有文字记载以来享年最高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将清朝康熙以来的繁荣推向顶峰,史称“康乾盛世”。乾隆朝在总结和发扬康熙、雍正瓷器艺术的基础上,使清代制瓷业取得了空前的繁荣。乾隆官窑瓷器的生产,无论从数量、质量还是艺术上均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同时也成为中国制瓷业由强而微、盛极而衰的转折时期。山东博物馆收藏乾隆官窑瓷器近百件,今择其中的代表性器物进行介绍。
  一、青花和青花釉里红
  青花是乾隆官窑瓷器生产的主流,早期保留着雍正时期呈色不稳而晕散的特征,此后逐渐形成正蓝明快的色调,呈色稳定,纹饰清晰①。青花釉里红呈色稳定,深浅浓淡相互补充,红色中偶见铜绿疵点。
  清乾隆青花松竹梅纹碗(图1)
  口径12.9、足径5.2、高6.9厘米。碗口微撇,弧腹,圈足。碗心以青花绘团云纹,外壁满绘松竹梅纹。外底署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松、竹、梅分别象征着常青不老、君子之道和冰肌玉骨,这三种植物不畏严冬,故名“岁寒三友”,是瓷器装饰的典型纹样之一。此碗釉色洁白,青花淡雅,“岁寒三友”纹饰构图疏简,更显清雅高洁。
  清乾隆青花雷纹盖豆(图2)
  口径9.5、足径8.2、高17.5厘米。豆圆唇,短颈,鼓腹,上腹部饰两对称双环形耳,下承高圈足。豆盖顶隆起,中心处凸起一球形钮,下置有子口,以与豆套合。盖豆胎体洁白精细,造型规整精巧。内外施白釉,釉面光亮,釉层莹润,青花色调青翠鲜艳,纹饰以云雷纹和如意云纹为主,布局严谨工整。底有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清乾隆青花云龙纹盘(图3)
  口径17、底径9.8、高3.6厘米。撇口,浅腹,圈足,胎体坚致,胎质细腻,釉面柔和光洁,青料发色纯正,画工精细。盘心绘青花升龙纹,盘外壁绘二龙赶珠纹,龙身空隙处饰“山”字形云纹。龙张嘴吐舌,怒目圆睁,扬须摆尾,生动传神。 外底有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清乾隆青花缠枝莲托梵文高足杯(图4)
  口径14.7、足径7.2、高13.5厘米。碗撇口,斜腹,下承喇叭状高圈足。外壁绘缠枝莲纹,上托八字梵文真言,底部绘一周莲瓣纹,足上端饰青花留白朵花纹,凸起的棱线上绘折枝花卉,圈足中部为如意垂璎珞纹。圈足内侧款识:“大清乾隆年制”青花六字篆书横款。乾隆皇帝为加强各民族的联系、缓和民族间的矛盾,曾下令景德镇御窑厂制作了一批具有少数民族风格的器物。这件高足杯正是依照西藏寺庙常用的铜酥油灯仿制而成,作为佛龛前常年供奉着的长明灯使用,具有鲜明的佛教色彩。
  清乾隆青花釉里红狮球纹盘(图5)
  口径20.3、底径12.5、高3.8厘米。折沿,弧腹,圈足。盘心为青花釉里红狮子滚绣球图案,以青花绘头尾眼睛,以釉里红绘狮身毛发,以青花绘飘带,以釉里红绘火焰。红蓝相间,互为映衬。盘沿为青花缠枝花卉,外壁绘青花朵花。碗底青花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狮子被视为祥瑞之兽,狮子滚绣球图案是中国历代瓷器喜闻乐见的装饰,尤得皇家喜爱。
  二、斗彩
  乾隆斗彩继承了雍正时期的风格,以构图繁复饱满、色彩丰富、彩绘精致、画面艳丽著称②。纹饰也更趋图案化,往往是对称或开光装饰,色彩淡雅,亦有浓艳。
  清乾隆斗彩团花马蹄碗(图6)
  口径15、底径8.9、高6.5厘米。敞口,斜削腹,矮圈足。内壁光素无纹,外壁以青花勾线,用红、黄、绿彩略加点缀形成斗彩团花图案,空白处以折枝石榴点缀其间,近底处绘变形莲瓣纹一圈。此器画工精细,色彩艳丽,给人以鲜明清新之感。碗底青花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马蹄碗,以形似倒置的马蹄而得名,明代即有制作,有各种单色釉品种,清代则以斗彩较为流行。
  清乾隆斗彩八宝云龙纹盖罐(图7)
  口径6、腹径18.8、底径8、通高21.3厘米。胎质洁白细腻,釉色温润纯净。腹部主题纹饰为二龙赶珠纹,肩部以佛家常用象征吉祥的“八宝”装饰,近足处为变形莲瓣纹,盖面饰云龙抢珠纹。底白釉书青花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此罐属斗彩器中的单彩产品,即以釉下青花勾边,釉上彩只使用单一的绿彩覆盖龙体,色彩淡雅清新。
  三、粉彩
  乾隆粉彩是乾隆官窑瓷器中所占比重較大的品种之一,在雍正粉彩的基础上又有创新。除了白地绘粉彩外,还有色地粉彩或色地开光中绘粉彩等品种;装饰题材也更为丰富,以各种花卉、花果多见。
  清乾隆粉彩三孔葫芦瓶(图8)
  口径每孔2.3、底径7.9、高33.2厘米。瓶作三联葫芦形,口微撇,短颈,束腰,上椭圆,下扁圆,卧足。器里松石绿釉,外金彩口,口沿下绘一周如意云头纹。通体松石绿地上以金彩勾边,其内绘红蝠、绿叶、黄葫芦等纹饰。蝙蝠谐音“福”,葫芦谐音“福禄”,寓意洪福齐天、福禄双至,充分体现了乾隆时期粉彩器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特色。底有金彩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四、杂釉彩
  杂釉彩是对各种单一色地上绘单一色釉彩瓷的称谓,为低温釉彩瓷。。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白釉地绘单彩,如白地绿彩、白地矾红彩等;另一类是在其他色釉地上绘彩,如黄地绿彩、绿地黄彩、青花地黄彩等。
  清乾隆白地绿彩云龙纹盘(图9)
  口径18、底径11、高4.3厘米。侈口、浅腹、圈足,器里口沿及圈足处有两道弦纹。盘心饰绿彩云龙纹,外壁饰二龙赶珠纹。龙纹刚劲有力,神态凶猛。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此盘形制规整,釉面匀净,是在烧制好的白瓷盘上,以黑彩勾框,以绿彩填色。白地绿彩云龙纹盘是乾隆官窑的常见品种。
  清乾隆黄釉绿彩云龙纹菊瓣盘(图10)
  口径13、底径9.5、高3厘米。盘口呈菊瓣形外撇,弧壁,圈足。口沿以青花料勾边,在黄釉的映衬下,边线呈紫黑色。盘心绘正面龙戏珠纹,内外壁均绘二龙赶珠纹,龙纹周围衬以花草纹,所有纹饰均先在釉下经锥拱而成。整体形成黄地绿彩的装饰,纹饰青翠,黄釉娇艳。该盘构图严谨,形制华丽,色彩高贵。圈足内饰白釉,外底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清乾隆白地矾红蝙蝠纹盘(图11)
  口径15.5、底径9.5、高3.5厘米。敞口小盘,弧壁,圈足。除圈足回纹装饰及双圈边饰以青花描绘外,盘内、外壁均以矾红彩绘蝙蝠纹,盘心绘五蝠,众蝙蝠姿态各异,寓意着“洪福齐天”。外底署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矾红蝙蝠纹盘是清代官窑的传统品种。
  清乾隆黄釉青花缠枝花卉纹盘(图12)
  口径21.5、底径17.3、高5.2厘米。盘敞口,浅腹,圈足,器型制作规整。整器以黄釉为地,盘心绘青花九桃纹,盘外壁绘缠枝花卉。青花纹饰线条纤细、秀丽,青花色泽有明显的仿永宣痕迹。此器黄与蓝对比强烈,相映成趣。底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清乾隆青花地黄彩龙戏珠纹盘(图13)
  口径25、底径16、高4.3厘米。盘撇口,浅腹,圈足,胎体坚致,胎质细腻,釉面柔和光洁。盘内及外壁施蓝釉,盘心绘黄彩独龙戏珠纹,内外壁绘黄彩二龙赶珠纹,龙纹周围衬以云纹,近足处绘变形莲瓣纹,整体形成蓝地黄彩的装饰。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清乾隆青花红彩海水龙纹盘(图14)
  口径17.5、底径11、高4厘米。器型规整,胎釉坚致温润。盘心绘青花海水和矾红龙纹,外壁亦同样形式绘海水行龙,为仿明宣德風格的传统品种。底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五、颜色釉
  乾隆时期对于颜色的把握更加炉火纯青,各种色釉浑然天成,五彩缤纷,种类十分丰富,仅青色就有豆青、影青、粉青、龙泉、天青等。乾隆时期的颜色釉大体可分为高温色釉和低温色釉两种,部分颜色釉瓷,釉下还暗刻花纹。
  清乾隆天青釉菊瓣盘(图15)
  口径18、底径11、高3.7厘米。盘敞口折腹浅盘,盘壁模制成菊瓣,菊瓣大小分布均匀,线条流畅。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篆书: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天青釉,又名“雨过天青色”,是一种颜色淡雅的高温釉。菊瓣状的造型仿于漆器,流行于清雍正乾隆两朝,品种有单色釉、粉彩等。
  清乾隆白釉暗花高足碗(图16)
  口径14.2、足径4.2、高9.5厘米。胎体轻薄,釉面莹润,侈口圆腹,下承高圈足。碗内外壁于釉下以暗刻缠枝莲纹装饰,刻划线条流畅清晰。碗心暗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高足碗在明清两代多为皇室对蒙藏贵族的赏赐物。该高足碗为乾隆官窑仿永乐甜白瓷的一个著名品种。
  清乾隆茄皮紫釉爵(图17)
  长12、足高3.7、高10.5厘米。茄皮紫釉,低温颜色釉品种之一,因颜色似茄皮而得名。爵敞口深腹,杯口左右两侧立两柱,腹部一方耳,下承三个细高足。釉质紫中泛蓝,莹润光洁。器型仿商周青铜爵式样,主要用于祭祀或陈设。底部款识“乾隆年制”篆书暗款。
  清乾隆窑变釉双耳瓶(图18)
  口径4.4、腹径12.2、足径6.5、高22.3厘米。瓶圆唇,直口,折腹,圈足外撇,颈部饰两对称螭形耳。该瓶造型端庄稳重,胎质细腻。色彩以红为主色调,釉层里同时出现深浅不同的乳絮般的蓝色线条,这些线条在艳丽的红釉中向下垂流,与红釉互相浸润,出现蓝、黄、白各种颜色,犹如天际彩虹,美不胜收。底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铭款。窑变釉是一种以铜红釉为主,并添加多种金属元素烧制而成的高温釉,它突破了传统的单一色釉,是颜色釉工艺的创新和突破,其中以乾隆时期窑变釉质量最佳。
  注释:
  ①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第276页,紫禁城出版社、两木出版社,1 995。
  ②王莉英主编《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五彩斗彩》,第28页,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③耿宝昌、吕成龙主编《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杂釉彩素三彩》,第1 9页,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田红玉)
其他文献
吴湖帆,海上画派的一代宗师。吴湖帆出生于苏州书香世家,1924年,炮火燃烧到苏州,吴湖帆带着家人迁居上海,从此,在上海度过了他的整个艺术生涯。他和冯超然、吴待秋、吴子深并称为海上“三吴一冯”。吴湖帆一生擅长山水画,山水宗“四王”、董其昌,上溯宋元各家,以雅腴灵秀享誉画坛。  庐山作为中国十大名山之一,别称匡庐,历代的文人墨客对于庐山的追求,无外乎寻道求仙。“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好为庐
期刊
2019年11月,《海上流韵:大运河(浙江)海派书画家作品展》在杭州博物馆开幕,以运河为主线,以海派书画为主题,嵬集大运河沿岸城市数十位海派大师(浙江籍)的精品之作,全景式展現了海派书画从肇始、发展并走向巅峰之路,至今余韵犹存。展出的作品,相当多出自萧山任氏家族,以任熊、任颐、任薰、任预(海上四任)为代表的早期海派画家,以其破格创新、兼容中西、寓雅于俗的人物画,而开海派人物画之滥觞。  一、画家生
期刊
编者按:虚谷,清末著名写意花鸟画大家,有着自己独特的写意风格,对于后世花鸟画的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以花鸟画的构图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虚谷花鸟画的构图艺术表现形式,从各个角度探究其花鸟画蕴含的美感,以便加强对虚谷本人和艺术表现方式的了解,从各个方面形成对花鸟画的综合认识。对此,文章结合虚谷花鸟画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其构图形式进行分析,梳理了其构图带给我们的诸多启示,希望能够给其他人一些参考启
期刊
按照制作方式的不同,古籍大致可粗略分为印刷本与抄本两大类。最初,抄录是图书制作与传播的唯一手段。印刷术发明后,它以批量制作的快捷优势逐步取代耗时费力的抄录方式,成为绝对主流。但抄录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即使在印刷术高度发达的明清两代,其依然是政府及民间藏书家增益藏书的重要手段,在特定时期甚至还是最主要方式。《明史·艺文志》载宣宗时“秘阁贮书约两万余部,近百万卷,刻本十三,抄本十七”。而民间藏书家抄书
期刊
观音菩萨是我国汉传佛教中最为广大民众所信奉和崇拜的神祇。人们以其所具备的大慈大悲的性格特征,编撰了许多救苦救难的显化故事。明代小说《西游记》中就描述了观音菩萨的多种变化形象,这些形象其实都是明代常见的神祇形象。本文簡要介绍如下。  一、观音形象  观音菩萨是佛教中最被人尊崇的一位神祇。传说其能根据不同场合幻化出不同形象来解灾救难。世称其有三十二种应身和三十三种形象,即“三十二应”和“三十三观音”。
期刊
戴在手指上的环形饰物,在中国出现颇早,历史悠久。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已有,山东滕县北辛遗址北辛文化层出土石指环,山东诸城呈子遗址大汶口文化层出土陶指环,江苏花厅遗址出土玉指环,甘肃永靖秦魏家齐家文化墓地发现有铜环二件,均在人骨架的手指旁。依据目前的考古发现,它们在商周时期已分为两支,一支是用以开弓拉箭等军事用途的实用物件,及由它发展而来的玩物,称为韘、决、扳指等;一支是装饰、标识性的服饰物件,有指环
期刊
日本宫内厅书陵部所藏北宋本《通典》,行款版式为15行28字左右,小字双行36字左右,白口、左右双边,版心或不刻鱼尾,中镌册序、卷次及叶次,下镌刻工姓名。或刻单鱼尾.鱼尾下镌册序、卷次及叶次卷端题“通典卷第一”,次行低14格题“京兆杜佑字君卿纂”。卷首有贞元十年杜佑《进通典表》,次李翰《通典序》。全书200卷,而此北宋本仅存179卷,其余21卷乃据朝鲜活字本《通典》抄补。另补抄有书首总目1册。按原本
期刊
海派,一个非常惹人瞩目的画家群体,在最近几年的书画市场上,海派书画无疑是最活跃的一部分。19世紀中叶,以北京为中心的四王画派日益走向没落,而上海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商业的发展使得上海出现新的绘画市场,吸引江浙一带的画家汇聚上海,逐步形成了海派画家群体。  事实上,自诞生伊始,海派一直就在争议中前行。在上海活跃的这些海派画家,除了少数出身贵族、或者本身为官的,他们中的大部分家境清寒,迫于生计,依靠
期刊
笔者通过搜集整理耀州窑窑址考古发掘与海内外公私藏瓷,发现该窑宋金时期青瓷装饰异常丰富,结合民间收藏的大量残瓷标本,显示该窑的造型和装饰纹饰丰富程度都在古代青瓷中堪称翘楚,飞仙、鲛人、蹴鞠、竹马、荡舟、道情文字等大量罕见装饰题材在耀州窑瓷器上陆续发现。  20世纪90年代,考古发掘单位在整理宋代耀州窑瓷器纹样时,已经认为“装饰纹样的丰富多彩,是该窑场从唐代以来就具有的特点,到五代时进一步得到发展,进
期刊
北京孔庙有7座讲述清代多位皇帝平定边疆叛乱,统一中国的告成太学纪功碑,立于大成门院内东西两侧,按照年代顺序排列依次是:康熙四十三年(1704)《平定朔漠告成太学碑》;雍正三年(1725)《平定青海告成太学碑》;清乾隆十四年(1749)《平定金川告成太学碑》;乾隆二十年(1755)《平定准噶尔告成太学碑》;乾隆二十四年(1759)《平定回部告成太学碑》;乾隆四十一年(1776)《平定两金川告成太学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