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花

来源 :青少年日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wenjian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2月6日 晴
  一直以来我都无法去漠视这个女子。从接触她的文字至今,她都能够准确地捉住我的痛处,疼于是开始绵绵不绝。而我却变得心甘情愿地接受。
  读到的第一篇小说叫《八月未央》。记得我是在初一时的某个懒散的下午进行阅读的。那时候我的房间一片漆黑,窗帘被我拉上,由于我的房子是背阳的,所以更显得黑暗无比,一开始是因为被这个题目所吸引,到后来被未央这个女子诱惑了,她所说的每句话,她的每个动作,小说的情节似乎以一部电影的形式正在放映,而我是那个心无旁骛的观众。那是一个怎样的女子我已不想再描述,所有看过安作品的读者都会知道,她们都是一类的女子,一身白色的棉布裙子,光脚穿球鞋,长发,冷漠的眼神,还有身上所散发的孤独感,她们一直飘离,一直行走。
  “我常常做的一个游戏是,把背靠在栅栏上,慢慢地仰下头去。我的头发在风中飘飞,我的眼睛开始晕眩,我看到天空中的云朵以优美的姿势大片大片地蔓延过城市。我开始了解,当一个女子在看天空的时候,她并不想寻找什么。她只是寂寞。”
  在阅读类似的文字时,我似乎就成了那个女子。在她感受着寂寞的同时,我亦在一起分享和倾诉。理由很简单,我似乎从中看见了自己,看见了那个落寞的人儿,我所有的难过也许是深藏的,但在此刻,我可以随心所欲,可以肆无忌惮,我不需要去附和谁,亦不需要去对什么事物负责或者交代,我成了我,最真实的自我,放纵自己,流泪也好,疯狂也罢,也只是我,不需要任何一个人来了解和安慰。我已满足。
  我是这样爱上文字的。在安妮刚刚建筑她的城堡时,她用她直抵灵魂深处的文字把一个小女孩给折服了,给迷住了。
  我无怨无悔。
  于是开始写作和阅读。这亦成了无怨无悔。写作是一种慢性自杀。然后想,什么时候,我也会把自己给杀死。这个想法疯狂而使我感到兴奋。
  安妮说,只要我们以相同寂寞的姿势阅读,我们就能够彼此安慰。
  《告别薇安》是一本短篇小说集。安妮在序中写了她的生活,铁路两旁盛开的颓废花朵,爱过的穿着白衬衫的男人以及无声且无边无际的寂寞。故事里的每个人物的心中都有一个伤口,类似的人物却有着不同的经历与爱情。比较有深刻印象的是一篇小说里的女主角和她的朋友同时爱上一个男人,男人亦是同时喜爱着她们。但到了最后他还是选择了别人,他对她解释说,因为你比她要独立得很多。你不会太难过。但她不一样。她离不开我。我不忍心。最后女主角自问,因为独立就一定要承受比别人更多的离别吗。因为他觉得你可能不会受伤。因为他觉得你很坚强。
  我看后心里有着深深地难过,莫名地疼痛,安的文字就是这样,在不动声色中直抵你最脆弱的地方,让你疼得心甘情愿却又不得不被感动。
  一直印象深刻的还是属于《七月与安生》。从十三岁那年的遇见,她们一见如故,安生说,我们去操场转转吧。七月莫名其妙地就跟着她跑了。许久以后七月知道,她和安生之间,她是一次被选择的结果。只是她心甘情愿。
  有着很好的家庭。安生是孤独的。她独自拥有宽敞的房子。她去喂养那一缸热带鱼。她对七月说,这里的水是温暖的。可是有些鱼,它们会成群地穿越寒冷的海洋,迁徙到辽阔的远方。因为那里有它们的家。七月看见安生脸上阴郁的神情,但是她却永远不能了解安生在她身上所感受到的温情。这两个命运不同的女子,却最终又被命运牵连在一起。安妮把那叫做是——宿命。
  安生性格叛逆,飞扬跋扈。七月则乖巧,惹人怜爱。可是七月是喜欢安生的,在安生身上,七月看见的是她所没有的,最纯粹的自由。我在想,七月一定不会知道,安生的自由却也不是她所愿的,最起码,安生会羡慕七月的家庭,她虽不明说,她也知道自己所想要的,但是她要不来。这是她的痛苦。不为人知的觉醒。
  所以安生说,七月,总有一天,我会摆脱掉所有的束缚,去更远的地方。她们一起去看了那条铁路,她们肆意奔跑。七月问她,那我呢。安生说,你和我一起走。
  我更喜欢安生倔强的性格。七月的软弱在我看来,更显示出安生的倔强。那是绝无仅有的,是七月所不能及的。于是家明会爱上安生,我们只能把它称为宿命,那却更像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家明说,安生是个不漂亮的女生,但是她像一棵散发诡异浓郁芳香的植物,会开出让人恐惧的迷离花朵。
  七月上了市里最好的高中。安生则去了职高。最后安生去打工,她始终要归于自由。但她所极力要摆脱的寂寞,却是不被允许的。母亲对于她来说,只是一项好使的工具。亲情对于她,还有无边无际的距离。但七月会给她安慰,说,安生乖,一切都会好的。我们会长大的。长大了就没事了。
  家明的出现,的确是给了安生一个摆脱寂寞的机会。但她何等聪明,她知道自己无法真正去拥有一份感情,对着七月,她除了最真诚的抱歉以外,她还是安生。安生喜欢杜拉斯,那个女人说过的话,除非你非常爱这个男人,否则男人都是难以忍受的。
  这个故事还得讲下去。七月并没有恨。七月是永远都不知道可以拿什么东西给安生分享的。不是她自私。一如从开始的时候她就知道,安生与她不同。于是在她看见了安生与家明在一起的时候,她打了安生一个耳光。她不恨,她只是无能为力。
  我爱家明。我想和他在一起。她听见安生开口。七月也是会生气的。她不能不气。可是另一方面她也爱着安生。读到这里,我们应该明白,其实安生就是七月的另一面。七月不肯舍弃的一面,她恐惧的同时,她也无能为力。
  最终在商店的橱窗前找到安生。安生笑,对他们说,好冷。她看上去的样子平静而孤单。我想七月肯定是快哭了的模样。她一定很心疼。她比任何人都要了解安生。于是她说,回去吧。她没有恨。她只是心疼了。这种彼此惺惺相惜之情亦不是与生俱来的。安生与七月在一起许多年。她们分开过,她们也争吵过,但她们,也只有她们彼此知道,其实谁也离不开谁。
  于是七月把选择留给了家明。她说,你的选择只有一个。
  家明的痛苦绝对不亚于她们两个人。他亦是幸福的。
  七月最终与家明结婚。又快是一年的尽头,安生回来。她已怀有家明的孩子。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在想,如果安生一直坚持不回来,是不是代表着,七月和家明会幸福下去?
  七月接纳了安生。七月对安生的态度并没有什么变化。她爱安生,一直都是。七月在帮安生洗澡的时候,看见了安生身上大大小小的伤疤。安生问,看着可怕吗。她笑,然后说,我走之前就知道,这具身体以后会伤痕累累。我以前一直厌恶它。只想虐待它,摧残它。因为我不明白为什么我不可以做七月。却只能做安生。七月有很多东西,但是她无法给我。安生什么都没有,始终也无法得到。安生说这些话,实际上她已明白了,已经长大了,她懂得生命的无常。懂得命运的安排是为何。并且可喜的是,她开始感恩。
  所以此时,从此时开始,我相信,安生的快乐与幸福也可以变得很纯粹,很简单。一个新生命给了她新的希望与活力。所以她说,我终于知道自己可以蜕变了,像一条蛇。可以蜕壳。新的生命会出来。
  原本我也希望,这个结局会和我想象中的一样。七月,家明与安生会在一起生活下去,和他们的孩子。但安妮毕竟是安妮,她懂得该怎么让读者在叹息中感动,在感动中可以情不自禁地流泪。
  终于,安生难产死去。留下孩子。七月与家明再也没要孩子。这是结局。
  阅读后,你会发觉,原来整个故事是一场冗长的电影。它会让人颇不自在,同时它也在提醒着每个观看的人,一定要珍惜自己作出的每个决定。我已经记不起来到了最后自己是否心存难过与流泪。但我说真的,我爱着那两个女子。七月。安生。一场宿命的结束也不仅仅是结束,它更让我有了一个明确的认知,原来所有的事情都是意料之外的,在乎的是我们做与不做,爱与不爱,恨与不恨。一切的来临也是注定的。我们的接受与看待,不是空穴来风,是真实的,面对成了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我们别无选择。
  人有时候真的没那么伟大。我们的远见和期待,落寞与失望,颓废与幸福。我们没有主宰。主宰的也只能被称作神或是上帝。因此一切的痛哭和流泪,其实也是一场最刻骨铭心的掩饰。就像七月说的,我们始终会长大。长大了就没事了。
  家明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候是遇见了安生,最痛苦的时刻也是遇见了安生。倘若我们不用宿命来掩盖一切,那么我们只能说,套用史先生的话说,那是家明的罪孽与福祉。家明后悔吗?不。永远不。因为他知道,安生永远是一个美丽的错。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还是安的《彼岸花》。比起之后安妮的《二三事》,我更爱它的纯粹与简洁。痛快与率真。不可一世且不落俗套。王菲的歌名,林夕的词,加上安妮的文字,是无懈可击了吧。但它亦是充满缺陷美的,因此我喜爱且刻骨铭心而不能自拔。
  大大小小的故事,都发生在钢轨城市中,有着寂寞而又坚韧的色彩,形形色色的男女,爱上彼此,却又互相伤害,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却又一直路过,最尖锐的疼痛其实就是对自己最忠诚的呈现。
  小说中的人物始终是坚韧的,理智而又清醒。第一人称的写作给故事带来了真实的感觉,从一开始的阅读就注定要陷入情节之中,也是无能为力和心甘情愿的表现。语言的准确与描述之精彩是本文的一大特点。情节的起伏更能令读者感到眼前一亮。
  我不细说情节,因觉得《七月与安生》更能代表安妮的作风。也许从一开始,这样的人物便是安妮的写作倾向,但却不能说是一成不变。最难的是,能在不变中求新意,在旧内容中融入更多的创造。就姑且让我说是我了解安妮的一点点吧。
  不得不说的是安妮的文字在《蔷薇岛屿》中所取得的成效。你说那是一本更倾向于旅途的书么,也不全是,你说那是一本爱情读本么,也不是。那更是一本适合心灵需要的读本。但我热爱旅途,安妮更把旅途与故事结合,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意念,让我感到欣喜不已。因此,在此我也学到了一点东西,那就是,写作得跟阅历挂钩。阅历多的人,其实他本身的生活也足够被写作一本书了。所说的信手拈来大概也是这意思罢。毕竟有阅历有生活的人,写作也成了一件易事,且何乐不为呢?
  所以这些话也要告诉那些对着写作而感到十分痛苦的人们。这只是热爱与否的问题。不要去把它升华。它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热爱它了,什么都能写。这道理很明白,很简单。我们都了解。好比是选择一样物品,是喜欢的,肯定会想占为己有。若是厌恶的,避而远之还来不及呢。
  关于《二三事》。我只能说,这是安妮最晦涩的文字了。小说的主要人物还是圈住了两个女子。与《七月与安生》有本质上的相同。我还怀疑这故事其实就是来自《七月与安生》的。但故事的情节还真令人意想不到。这就够了。安妮的想象力始终驾驭在她的思想之上。她写作,让人期待而又羡慕。她所热爱的杜拉斯,有着相同诡异的文字,比她多的却是来自语言上的构造与思考。安妮是简明的。而杜拉斯却是深入的。她们看起来也犹如七月与安生般。所以说,看了安妮的文字再去看杜拉斯的东西,会感觉到内容和思想上更透彻。
  接着出版的《清醒纪》。安妮开始走了潮流路线。创新的目录。只字片言。又不乏哲理。说它俗气吧,又显得清新自然。说它创新吧,在内容的把握上却与之前大致一样。但在看了长篇后也适当地转口味捧捧小篇的场,倒是省了精力来阅读。简单的字句,诡异的描述,惊人的思想与独树一帜的评论,都是喜爱的。于是我常常在悠闲时刻会拿来一读,看一段,合上书来,闭着眼睛幻想一下,再细看,还别有一番滋味呢。
  最后,让我以安妮作序里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
  世事沉浮。而某个时刻,我们是如此地靠近。
  安徽省灵璧第一中学理复(3)班
其他文献
本文根据岩体中结构面与临空面的展布、组合关系,结构面的物理力学性质,结构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形态,修建工程前后边界条件的改变对岩体稳定性的影响,建立起相应数学模式,来
父亲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山村,那里没有一条像样的水泥路,更没有车。绵延的大山里,来来去去,都只能靠走。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几乎被大山隔绝了一切,他们的生活简单到 Dad was bo
吸收式除湿是一种用氯化锂、二缩三个乙二醇(三甘醇)等液体吸湿剂,通过和空气直接接触吸收水分的除湿方法,变稀的溶液用加热空气再生浓缩循环使用。表1列出了各种液体吸收剂
七十年代,在我国的南宁、桂林和杭州等城市都相继新建了大中型的歌舞剧院。由于南宁、桂林、杭州是我国自然景色得天独厚、享有盛誉的旅游城市,这批剧院的建成在国内外都有
1948年10月12日,在当时的文化出版中心上海,发生了“利群事件”。这是继1947年7月和9月,国民党当局先后策划“《文萃》事件”①、“富通事件”②后的又一次迫害进步出版业的
对私营企业戴“红帽子”现象的初步分析中共湖南常德市委政研室近几年来,我国私营企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种值得研究的现象:有的企业无论是从财产归属、经营方式来看,都是
当学生任务很重,特别是学习好的同学,家长有期望,老师有要求。除保持自己的学习成绩优异外,还要当班干部,帮老师管理班级事务,真是让我们忙得不可开交! When the task of st
【摘 要】高中政治课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综合性的教学方式。本文笔者就教学过程中开展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易产生的误区和应采取的基本对策进行了认真探讨。  【关键词】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政治课教师  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大亮点,不仅要转变学生单一、呆板的
在全新的新课程教育理念下,兼顾培养学生人格和智力,使之成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其根本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主体性创新学习能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
目的:探讨三种非创伤性影像检查方法MRI、CT和US在肝癌诊断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方法:52例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HCC行MRI,CT和US检查。结果:MRI常规序列与FMPSPGR相比,敏感性以SET2W及FMPSPGR序列为高。对HCC检出总的敏感性依次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