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开还是晚开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lly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漪园的莲,真是美轮美奂。不仅美,每一种还都配上一个别致的名字。比如瑞秋,花的周围是一圈白色花瓣,托住中间一团嫩黄的花蕊,清丽端庄,莲叶却是红褐色的。犹如美剧《老友记》中的瑞秋,很可爱,从一个娇滴滴的千金大小姐到职场白领,变得成熟坚韧,什么都压不垮。火狐,应是妩媚妖娆的女子,紫色的纤细的花瓣层层叠叠,开得坦诚、彻底,如箭在弦上,根根作发射状。它的莲叶更冲击人的视角,竟是绿色与褐色相间的条纹组成,别具风情。查尔斯·托马斯,听名字就知道是位英俊内敛的洋先生,紫色的细茎花瓣,被几片宽大的暗红色莲瓣包裹住,含蓄地半开半掩,高贵神秘。
  老早看过一篇关于莲的文章,记得有这么一段:“早上是莲花开放的最佳时间,如果一朵莲花早上不开,可能中午和晚上都不会开了。人也一样,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没有志气,中年和晚年就更难有什么志气了。”说莲是择时段才开花,我信,但延伸出对人的这种定论,却不敢苟同。人真的只能在年轻时立大志、成大业吗?如果错过了锦瑟年华,就不能再成就一番事业?当然不是。有人少年得志,有人大器晚成。
  蓮花愿意只在清晨开就在清晨开好了。人就不一样,想什么时候开始立志做某件事都可以,中年也好,老年也好,从不嫌晚的,就怕你拿年龄当借口。
  珠珠荐自《扬子晚报》2018年7月26日
其他文献
落马高官天津市政协原副主席、市公安局原局长武长顺在40多年的从政生涯里,作秀的本事堪称一绝。他在大庭广众之下秀学历、秀学术、秀勤政、秀亲民、秀语录,俨然是党和人民的优秀领导干部,但一经查实,却是五毒俱全的大贪官。翻阅十八大以来400多名落马高官的罪行录,爱作秀、善作秀者真不少。这就需要我们去深入研究,为何贪官都爱作秀,我们如何不被贪官的超一流演技所迷惑?  细究原因,贪官爱作秀不外乎以下几方面:一
期刊
老范做修补古籍的匠人已经15年了,到今天他还遵循一条原则:我和我所有的徒弟,都不用隔夜糨糊。  也就是说,他的糨糊可不是市面上买来的,而是每天自己当天清晨熬炼、捶打出来的。  为什么?很简单,修补古籍需要使用裱褙新纸,而新纸与残破书页之间的黏结全靠糨糊。糨糊只有涂得极薄,又具备极好的黏性,补好的书才不会在纸页与纸页之间鼓出一小块难看的硬痂,旧纸的肌理,才会完全融入新纸中,书页的气韵才一致。唯有自己
期刊
下班高峰期,地铁站挤满了人。升降电梯门打开后,我顺着人群站到了电梯中间,一个父亲拖着一个小男孩站到我身边。最后进来的是一个戴着耳机的女士。  那位女士站在电梯按钮前,她嫌弃地瞥了一眼身边的小男孩,然后把身子挪動了一下,确保前后左右都没有碰到任何东西,之后继续听歌。这时,电梯里的人不约而同地看看那位女士,再看看电梯按钮。毕竟,她是最后一个进电梯的人,又站在按钮前,大家都认为她应该关门。  女士把手交
期刊
我是个懒散的人,平时不爱劳动,无论是上学还是上班,好像都很少主动扫过地,有时还会觉得那些扫地的人瞎积极。  我知道这样不好。后来看到一些人的故事,我觉得自己更不好了。  读武侠小说时,常神往那些神龙见首不见尾式的人物,像《天龙八部》中的扫地老僧,他在少林寺藏经阁外持一把扫帚出场,三言两语之下,便显出气度、见识、身手皆非常人能及,直令萧峰等几大高手都甘拜下风,可说独步江湖。但他的身份,却不过是扫地打
期刊
当今之世最狂傲的文人,大抵首推今春刚辞世的台湾作家李敖。他说,他想佩服谁,就去照镜子;还说,五百年来白话文最好的作家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凡狂傲之人,皆有两把刷子,有真本事垫着,所以,对李敖的狂傲,虽然比较稀罕,让素以谦虚为美德的人们不大看得惯,却也只能说老李真性情也。  但当我读了大量的唐代诗人传记之后,竟然发现中唐以前的诗人大多狂傲之士,自炫、自夸、自矜、自傲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卢照邻有个名
期刊
有商家向路人發放美容券、养生券、美发卡等代金券,以“免费体验”“首次不花钱”为幌子吸引消费者。然而到店体验时,商家却编造顾客身体存在疾病先兆、处于亚健康状态等名堂,诱导顾客购买产品和服务,甚至存在强制消费现象,令人防不胜防。这正是:  免费为名设机关,  花言巧语把钱赚。  天上馅饼莫轻信,  不让商家有空钻。
期刊
括号一般是文章中的注释部分使用的符号,这种注释是位于正文中间的夹注。文章写到某个地方,为了让读者了解得更透彻,有时需要加个注释。但现实中,括号却成了一种情结,不同括号的用法,有着不同的味道。  近期,中山大学学生会的干部任免名单引发网友热议。这份长达200人的名单里,按照秘书机构、组成部门、办事机构分成三个层级,各种名目的“官位”一一呈现。引人注目的是,多个副职特地用括号标明了“正部长级”,还有一
期刊
我的家乡,号称“中国第一侨乡”,近200年间,出洋者众。在以落叶归根为主流的年代,海外归来的乡亲,无论“衣锦”与否,面子是不能丢的。于是,有关他们呼朋引类上茶楼,吃虾饺、烧卖、肠粉、蛋挞后的最后一道手续———埋单时的逸闻颇多。大半个世纪前的茶楼,会账不凭单,客人离座,往柜台方向走去时,堂倌一边清点空碟一边吆喝:“开来!”以提醒掌柜的注意。随即,堂倌以高出鼎沸人声八度的嗓门报出数额,用的是业内切口:
期刊
缶翁吴昌硕晚年和戏曲名家多有交集。缶翁八十寿辰时,拜其为师学画的梨园名宿梅兰芳、荀慧生等,都想为他演戏祝寿。荀慧生自报一出开锣戏《麻姑献寿》,再请缶翁各点梅、荀一出戏。吴昌硕说:今天我不点你们的拿手好戏,而要兰芳唱慧生的戏,演一出《拾玉镯》;要慧生唱兰芳的戏,演一出《审头刺汤》。两大名伶虽感意外,却也欣然从命。当晚,各自演出缶翁所点剧目,效果出乎意外地好。剧终,缶翁对梅、荀二位莞尔笑曰:“生能出新
期刊
传统文化主题夏令营,历史学习体验营,博物馆深度研学……如今,游学活动的种类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高端”。但据调查,不少游学项目鱼龙混杂。有的靠网上内容拼凑讲解词,有的随便应付之后就让学生自行参观,还有的甚至拿免费资源作为收费内容,等等,需要家长仔细鉴别。  這正是:  价目随意定,  游学挂虚名。  忽悠误子弟,  家长当警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