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能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所需的合格技术人才。在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提高沟通技能,教师必须通过多学习、多研究,注重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运用多种教学技巧吸引、感染学生。沟通是一门艺术,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为中职生与教师之间架起友谊的桥梁。
一、尊重学生,学会倾听
美国作家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诀是尊重学生。”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尊重学生人格、倾听他们的心声、平等对待学生,就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实现师生的良好沟通效果。从心理角度看,中职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特别希望得到同伴和成年人的尊重和理解,自尊心很强、很脆弱,所以教师在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时一定要尊重他们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在师生沟通与理解中,聆听是一种技巧,必须通过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聆听时,教师不仅要仔细倾听学生的感受,还要对学生的情感做出反应,但不要评判地听。有时仅仅倾听学生心里的想法,就能解决问题,关键是教师是否相信学生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与学生交流时,教师要分清学生遇到的事属于什么样的问题,心理问题、品德问题还是纪律方面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做法。比如,遇到受情感问题困扰的学生,关键是引导他们学会自己处理,从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但这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情感援助。针对班级出现的某种问题,班主任让学生讲述相关事情时,可以通过一些体态语言表示对学生所述话题感兴趣,也可以通过使用如“嗯”、“然后呢”等词语或简单复述学生的话,鼓励学生进一步完整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对于内向敏感的学生,教师要先从关心学生入手,如果一味关注事情,就会在交流时流露自己的情感,告诉学生该怎么做,这会忽视学生的内心感受与真实想法。尤其对待有心理困惑的学生,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将压抑的感情宣泄出来,并不定时地给予关心、肯定。
二、走近学生,明确沟通目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因此,教师在跟学生沟通之前,不能盲目沟通,要有的放矢,清楚沟通的目的、效果,多方面了解学生,才能达到预想效果。“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进入心的深处”。在教育学生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好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还要深入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和学生“交心”,用自己的真心感化、融化学生的心,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使教育管理过程成为师生情理互动的愉快沟通过程。
管理会涉及某个学生的家庭信息,有的教师困惑:“我怎么才能了解学生呢?难道直接问学生的家庭環境?”学生对这个问题都是比较敏感的,尤其该校贫苦家庭、离异家庭的学生颇多,有的比较抵触,往往不会说实话,教师很难开展工作,如果进行家访的话,工作量颇大。面对这样的情况,在中职一年级的时候,教师可以预先设计一份《新生入学基本信息表》,让每一位学生填写,这样学生就不会有顾忌心态,教师就能比较详细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兴趣爱好、性格、学习态度、职业打算等情况。教师仔细研究过信息表之后,做到心中有数,沟通时目标明确,话题也有针对性。
三、巧抓时机,提高沟通频率
沟通要注意实效性,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要善于抓住时机。教师要细心观察,在学生考前出现紧张感时、遇到挫折意志消沉时、出现学习无动力时……充分尊重、理解和信任他们,在适当的时机给予学生恰当的心理疏导,了解他们的真实思想,同时根据他们心理的不同特点、家庭环境、性别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每个学生的情绪变化和行为举止,给学生提供倾诉心声的机会,疏通学生内心的纠结,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他乐于接受的方式,如面谈、周记、QQ聊天等形式,进行个别心理指导,引导学生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重获信心。当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和肯定,感受到师生沟通的愉悦,不断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增强自信心。
中职教师还可以通过增加与学生交往的频率消除与学生的距离感,所以在平时教学管理中,巧妙利用时间,创造与学生多交往的机会。①上课前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上一节课的学习体会,这一堂课的课前预习情况,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提前进入角色,拉近师生间的距离。②上课时,教师可对于没能回答出问题的学生多用鼓励性语言,对课堂违纪的学生,一个善意的微笑或关注的眼神,学生就会领会。③下课后,教师不要急于离开教室,询问学生听课效果如何,哪些地方需要教师改进,学生认为自己受到关注,树立起对教师的极大信任,师生之间的沟通变得自然而然。④学生来办公室请教学习问题时,除了学习之外,教师还可以用亲切的话语与学生谈谈爱好、职业梦想,加深师生间的了解。⑤课堂外,开展形式多样的师生交往活动。通过班级活动的开展可以使班级成为更让师生喜欢的地方,帮助班主任、任课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加深师生感情,增强班级凝聚力。
四、重视体态语,提高沟通艺术
人类语言的交流分为言语和体态语(非语言)两种形式。教师的体态语行为对师生沟通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管理上是一种极微妙的沟通,是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重要的交流方式。如果教师合理使用体态语进行交流,就会有效提高课堂师生互动质量。
在实际教学管理中,教师通常意识不到自己的非语言行为。教师有时候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表现出不利于与学生沟通的举止,如动作死板,表情严肃僵化,语言冷漠生硬。教师的声音、表情反应、动作、距离、眼神等这些非语言沟通都会产生一定的情感信息,传递一定的情感和情绪。这些体态语的不准确传递将会阻碍学生对教师的理解。如双臂交叉等,可能表明自己持反对意见;当学生陈述个人想法时,远距离地听取。如果学生经常误解自己,就要以恰当的方式询问这是否是由非语言暗示造成的。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使用抑扬顿挫的声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在课堂上感到教师用眼神关注自己时,会做出更多的反应,停止小动作或更投入学习;教师用手势可以解释、指导学生课堂行为;教师的微笑可以表明友好、喜欢、赞许;在谈话中与学生保持适当的站距,可以更好地进行眼神交流。
一、尊重学生,学会倾听
美国作家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诀是尊重学生。”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尊重学生人格、倾听他们的心声、平等对待学生,就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实现师生的良好沟通效果。从心理角度看,中职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特别希望得到同伴和成年人的尊重和理解,自尊心很强、很脆弱,所以教师在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时一定要尊重他们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在师生沟通与理解中,聆听是一种技巧,必须通过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聆听时,教师不仅要仔细倾听学生的感受,还要对学生的情感做出反应,但不要评判地听。有时仅仅倾听学生心里的想法,就能解决问题,关键是教师是否相信学生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与学生交流时,教师要分清学生遇到的事属于什么样的问题,心理问题、品德问题还是纪律方面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做法。比如,遇到受情感问题困扰的学生,关键是引导他们学会自己处理,从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但这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情感援助。针对班级出现的某种问题,班主任让学生讲述相关事情时,可以通过一些体态语言表示对学生所述话题感兴趣,也可以通过使用如“嗯”、“然后呢”等词语或简单复述学生的话,鼓励学生进一步完整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对于内向敏感的学生,教师要先从关心学生入手,如果一味关注事情,就会在交流时流露自己的情感,告诉学生该怎么做,这会忽视学生的内心感受与真实想法。尤其对待有心理困惑的学生,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将压抑的感情宣泄出来,并不定时地给予关心、肯定。
二、走近学生,明确沟通目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因此,教师在跟学生沟通之前,不能盲目沟通,要有的放矢,清楚沟通的目的、效果,多方面了解学生,才能达到预想效果。“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进入心的深处”。在教育学生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好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还要深入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和学生“交心”,用自己的真心感化、融化学生的心,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使教育管理过程成为师生情理互动的愉快沟通过程。
管理会涉及某个学生的家庭信息,有的教师困惑:“我怎么才能了解学生呢?难道直接问学生的家庭環境?”学生对这个问题都是比较敏感的,尤其该校贫苦家庭、离异家庭的学生颇多,有的比较抵触,往往不会说实话,教师很难开展工作,如果进行家访的话,工作量颇大。面对这样的情况,在中职一年级的时候,教师可以预先设计一份《新生入学基本信息表》,让每一位学生填写,这样学生就不会有顾忌心态,教师就能比较详细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兴趣爱好、性格、学习态度、职业打算等情况。教师仔细研究过信息表之后,做到心中有数,沟通时目标明确,话题也有针对性。
三、巧抓时机,提高沟通频率
沟通要注意实效性,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要善于抓住时机。教师要细心观察,在学生考前出现紧张感时、遇到挫折意志消沉时、出现学习无动力时……充分尊重、理解和信任他们,在适当的时机给予学生恰当的心理疏导,了解他们的真实思想,同时根据他们心理的不同特点、家庭环境、性别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每个学生的情绪变化和行为举止,给学生提供倾诉心声的机会,疏通学生内心的纠结,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他乐于接受的方式,如面谈、周记、QQ聊天等形式,进行个别心理指导,引导学生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重获信心。当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和肯定,感受到师生沟通的愉悦,不断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增强自信心。
中职教师还可以通过增加与学生交往的频率消除与学生的距离感,所以在平时教学管理中,巧妙利用时间,创造与学生多交往的机会。①上课前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上一节课的学习体会,这一堂课的课前预习情况,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提前进入角色,拉近师生间的距离。②上课时,教师可对于没能回答出问题的学生多用鼓励性语言,对课堂违纪的学生,一个善意的微笑或关注的眼神,学生就会领会。③下课后,教师不要急于离开教室,询问学生听课效果如何,哪些地方需要教师改进,学生认为自己受到关注,树立起对教师的极大信任,师生之间的沟通变得自然而然。④学生来办公室请教学习问题时,除了学习之外,教师还可以用亲切的话语与学生谈谈爱好、职业梦想,加深师生间的了解。⑤课堂外,开展形式多样的师生交往活动。通过班级活动的开展可以使班级成为更让师生喜欢的地方,帮助班主任、任课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加深师生感情,增强班级凝聚力。
四、重视体态语,提高沟通艺术
人类语言的交流分为言语和体态语(非语言)两种形式。教师的体态语行为对师生沟通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管理上是一种极微妙的沟通,是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重要的交流方式。如果教师合理使用体态语进行交流,就会有效提高课堂师生互动质量。
在实际教学管理中,教师通常意识不到自己的非语言行为。教师有时候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表现出不利于与学生沟通的举止,如动作死板,表情严肃僵化,语言冷漠生硬。教师的声音、表情反应、动作、距离、眼神等这些非语言沟通都会产生一定的情感信息,传递一定的情感和情绪。这些体态语的不准确传递将会阻碍学生对教师的理解。如双臂交叉等,可能表明自己持反对意见;当学生陈述个人想法时,远距离地听取。如果学生经常误解自己,就要以恰当的方式询问这是否是由非语言暗示造成的。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使用抑扬顿挫的声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在课堂上感到教师用眼神关注自己时,会做出更多的反应,停止小动作或更投入学习;教师用手势可以解释、指导学生课堂行为;教师的微笑可以表明友好、喜欢、赞许;在谈话中与学生保持适当的站距,可以更好地进行眼神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