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筝派音乐风格研究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古筝在传播传承的过程中,因受地域、文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曾是中国古筝源头的陕西筝派被人遗忘甚至濒临消失,后来在一大批秦筝艺术家们的努力下,陕西筝派开始恢复并受到了更多人的重视。陕西筝曲是根据当地戏曲“秦腔”“眉户”等音乐形式整理创作而成。随着当地音乐的不断发展,陕西筝派也迅猛发展并日趋成熟,形成了独具魅力的陕西音乐风格。本文通过对陕西筝派的产生、影响其产生发展较大的几个因素以及陕西筝派代表性作品《姜女泪》的分析,进而得出陕西筝派的音乐风格特征。
  【关键词】 陕西筝派;地理环境;地方戏曲;《姜女泪》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0-0098-0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湖南省吉首大学人文社科基金研究生项目“陕西筝派音乐风格研究——以《姜女泪》为例”研究成果(20SKY64)。
  一、陕西筝派的产生与继承
  古筝是我国最为古老、发展历史最为久远的弹拨乐器之一,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它那浓郁的韵味和别具一格的演奏技法,是其他任何乐器所不能替代的。在民间,由于地域的不同,古筝受当地环境、人文、戏曲歌舞等方面的影响,形成了以不同音韵特点和独特演奏技巧为特色的地方流派。
  陕西筝派, 因其悠远的历史在中国古筝流派中独树一帜。但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而被忽略甚至遗忘。直到20世纪50年代, 在“秦筝归秦”观点的指导下, 许多秦筝艺术家、教育家对陕西筝乐进行补救、继承、保护、发展, 最终在陕西地区使古筝这一古老的民族乐器再获新生。
  二、陕西筝派音乐风格成因
  (一)地理环境的影响
  陕西,简称“陕”或“秦”,地势多由高原和山地构成,并与秦岭紧密相依。正是由于这样的生活环境,人们练就了粗犷豪爽的性格,所以在他们创作的音乐中,大多都饱含深沉的生活情调。陕西地处黄土高原地区,所以秦筝音乐多以高亢悲壮、慷慨激昂为主要特点,当然其中也不乏细腻哀怨的感情色彩。地域的辽阔广袤,都将在陕西筝曲中有深刻的体现。虽然各流派之间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但是因长期自然形成的地域特征,所呈现的内容也大有不同。
  (二)地方戏曲的影响
  陕西省是我国剧种众多的大省。作为我国戏剧的发源地,它历经了社会的发展变革,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在我国戏剧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陕西筝曲创作素材的主要来源包括当地几大有名的剧种,比如秦腔、眉户(迷胡)以及西安鼓乐、榆林小曲等。接下来以秦腔和眉户为例,进行简要阐述。
  秦腔,也叫作“梆子腔”,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传统戏剧。秦腔的表演技艺粗犷、豪放、夸张,生活气息浓郁,正好与陕西人民的性格相呼应,所以创作出来的乐曲大都富有鮮明的地方风格。
  眉户,又称“迷胡调”。这个名称的由来有的说法是以西安的眉、户两县而得名,也有说法是因为眉户音乐优美动人,听之使人飘飘然也。眉户曲调多样,历史悠久,大多来源于民间小调,由于地理位置的因素,很多地方又受秦腔影响,表现出凄凉悲怆的曲调。
  仅以这两种地方戏曲音乐就可以大致得出陕西音乐的风格是独具魅力。
  三、从陕西筝曲《姜女泪》窥探陕西筝派音乐风格
  (一)《姜女泪》的创作背景及表达内容
  《姜女泪》,又名《长城调》,由陕西筝派代表人物周延甲先生创作于1984年。作为陕西筝派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曲目,有着极具研究价值的地位。这首作品将陕西眉户音乐中的声腔曲牌结合在一起,将乐曲所表达悲惨凄凉的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作曲家在创作这首乐曲时,为了防止将《长城谣》《长城长》等以“长城”为题的作品混淆,所以最终将曲名定为《姜女泪》。由于作曲家一直以来致力于秦筝的研究,所以他对陕西筝乐的研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二)《姜女泪》作品解析
  全曲共分为四部分。第一段引子,速度较散;第二段《慢长城》是一个较慢的慢板;第三段《哭长城》是快板;第四段比前一部分更强烈,快板直到高潮结束。整首作品通过音乐将孟姜女的故事用古筝演奏向听众娓娓道来,描绘了一个千古绝唱的悲剧,深刻表达了对古代封建主义的控诉。在音乐演奏中,其中第二段和第三段是音乐的主体,在第二段与第三段的音乐表达中,能够感受到音乐的深刻内涵以及浓厚的情绪表达,在演奏中将陕西筝派的艺术特征表达得淋漓尽致,本文将对这两段音乐中体现陕西筝派风格的几个细节来进行详细分析。
  在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中,由于地域原因以及人文特征的不同,因此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方音乐中会体现出一些具有本地特色的地方特性变化音,并且形成的特性音音高是不能用西方十二平均率来对音高处理的。如在筝曲《孟姜女》作品中,可以发现微升Fa和微降Si音这种音律特征,体现了陕西“哭音”(“苦音”)的魅力所在。在音乐中,这两个音比实际的升高音符要更高一些,在特性音级的影响下,音乐的地域风格得以凸显。
  (三)《姜女泪》中“欢音苦音”的运用
  陕西筝曲拥有独特的艺术特征,音乐感觉慷慨悲壮。在娓娓道来的迷胡音乐中让人们以苦为乐,从而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在秦筝音乐中,大多数都是民族调式中的徵调式,并且都为七声音阶,这与最常用的五声调式不同,这充分展现出陕西筝曲的魅力之处。
  在秦筝中使用的微升Fa和微降Si具有不稳定性和游移性,这种哀怨悲凉之感异常浓郁。这里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两个特殊音也会随情绪起伏变化与左手的按滑音的变化而变化,正是这两个不稳定的音,更加凸显出陕西筝曲音乐的风格特点与魅力。   (四)从《姜女泪》窥探陕西筝派音乐风格特点
  “上行跳进,下行级进”,欢苦音配以左手按滑音,是陕西音乐的重要体现。因为《姜女泪》全曲属于“苦音”,所以微升Fa和微降Si这两个特殊音的处理非常关键。从此曲大致可以得出秦筝慷慨激昂、粗犷高亢并带有凄凉悲切、委婉心酸的特点。生活中人们借秦声来抒发内心的感受,所以在创作乐曲时,形成了独属于自己的风格特点。
  此乐曲的重点首先在于“苦音”音调的把握, 要把握好音准;其次要将大指关节摇指单独练习, 要保证大指摇指的颗粒性与音符力度的平均时值;再次, 在演奏本曲时还要注意凡是“7、6”“4、3”幾处特殊音韵的连续进行时, 均要带滑音演奏, 突出陕西筝曲的风格韵味;最后, 演奏本曲时在分段练习后要注重整体乐曲力度即强弱的统一, 从全曲来看应为渐强的一个过程。
  作为一名古筝专业演奏者,不仅要钻研具有演奏技巧难度的现代作品, 还要不断加强传统乐曲的练习, 尤其是不同派别的筝曲, 从继承中发扬传统筝曲, 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与筝派特色, 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为古筝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四、结论
  “茫茫九派流中国”。古筝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然超越了很多的局限,譬如在地域上、文化上。如今很多优秀古筝艺术演奏家能够把握不同地域风格的作品,并且都取得了很大成功。当然,不同筝派的存在仍然具有深远影响,每个筝派的形成发展也都有着共性和个性。
  生活赋予了中华筝乐的双面故事。来自自然,得之于人心,古筝音乐以其生动的演奏技法,开启了千变万化的音域空间,而在与筝乐相伴的光阴里,人们也在观察它,欣赏它,更新它,不断获得更高的音乐智慧。筝乐有情,演奏无言,喧嚣的世界里,岿然不动的修行,筝人所追求的秘境或许正源于此。以时间作横坐标,人为作纵坐标,形成一个立体的音乐结构,而在这个结构之中的陕西筝派,羽翼不断丰满,犹如在秦域灼热的土地上生出的一株鲜红的玫瑰,虽不比他派筝乐那般清丽淡雅,却另有一番回响。
  “秦筝多抒情”。本文以陕西筝派为例,以点带面,从对陕西筝派的产生发展、影响因素等各方面内容及代表乐曲的细致分析,进而得出这一筝派的音乐风格。在日趋文化大融合的今天,能够对更多的音乐进行探讨,像陕西筝派这种后来复兴的流派更值得人们重视。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每种文化都会受到关注,并大放异彩。在各种文化的交流中,我国优秀的艺术家也不断努力地将传统音乐文化推广到各地,提升了古筝在现代社会的地位,也更好更广泛地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向更多人展现。为了更全面地研究古筝流派中博大精深的文化,就要深入了解和学习古筝艺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对曲目、教学、传承新的知识,从而加强自身对这一领域的理论基础知识水平。希望在众多古筝教育家们的共同努力下,再创中国筝乐的辉煌。
  参考文献:
  [1]孙清.以《云裳诉》《望秦川》为例解读当代陕西筝曲的艺术感染力[D].西安音乐学院,2011.
  [2]张倩.陕西筝曲的创作与发展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
  [3]邱玥.秦筝与陕西地方戏曲[J].音乐天地,2005,(08):60-61.
  [4]曲云.陕西筝曲及其调式音阶[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6,(04):10-12.
  [5]万斯斯.陕西筝派的继承、发展与创新[D].西安音乐学院,2011:7-10.
  [6]孙晓瑞.浅析陕西筝派艺术风格及演奏技法[J].戏剧之家,2018,(24):51.
  [7]王渺.论陕西筝曲中欢音苦音的声腔把握和运用[D].西安音乐学院,2014:3-16
  [8]肖桐.陕西筝曲《姜女泪》之演奏分析[J].北方音乐,2018,38(05):109.
  作者简介:
  张莹,女,山西太原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表演、古筝演奏。
其他文献
【摘要】 颜真卿是我国盛唐时期诞生的著名书法大家,其书法中蕴含的美学思想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從他的书法中能够感受到盛唐时期的艺术精神。颜真卿书法中的“篆籀气”对于我国现代书法领域的繁荣发展产生着积极影响。因此,通过对颜真卿书法中的“篆籀气”进行研究与分析,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体会颜真卿的书法艺术以及书法中传达出的情感和意境,同时,对我国书法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颜
期刊
【摘要】 本文涉及了时代精神的含义、宋代的时代精神和宋代山水画中的时代精神等相关内容,从画论、书论等理论著作中发现了一些独到的思想见解,进而对宋代山水画中的时代精神做进一步描述。二程理学是宋代精神的主导力量,二程指程颢和程颐二人,其所创立的学说被称为“洛学”,二者是宋明理学的奠基人,在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这种理学思想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诗词歌赋、文艺作品、工艺美术等更是朝
期刊
【摘要】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与中国古籍、旧书、旧报刊之间在文献著录上有一些矛盾。这些矛盾所涉包括但不限于:著作权人的认定,著作方式;题名;出版或手写地、出版或手写者、出版或手写年;连续出版物中的卷次所在年与出版年;页码;著录用符号;等。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不尽合理,会导致著者在著录时无所适从。如果能结合实际情况,逐步完善它,必将推动学术研究的进一步规范化。  【关键词】 出版;古籍;著录;参考文献著录
期刊
【摘要】 社会与经济的迅速发展,很多传统文化很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甚至几乎消失。为了能够呼吁大家再次拾起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将传统文化继续发扬下去,本文研究了其中一种传统文化,就是在广西宁明县城中镇耀达村明江西岸花山岩画群,然后结合了木雕艺术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将总结出来的结果运用到了花山岩画上面,目的就是能够通过木雕的艺术来凸显出花山岩画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 花山岩画;文化创意产品;
期刊
【摘要】 本文将对广西特色民族手工艺的传承与应用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广西特色民族手工艺文化的挖掘与梳理,寻找民族手工艺与当下人们的文化审美情趣、心理需求的融合点,研究广西民族手工艺在当代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转化路径,探讨在融媒体时代民族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策略,让广西民族手工艺文化得以传承并在发展中得以创新。  【关键词】 广西民族文化;文创产品设计;民族手工艺  【中图分类号】G124 【
期刊
【摘要】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需求随之提出新的要求,当下人群对于工艺品的追求逐渐偏好民族风格,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地域文化。赫哲族丰富璀璨的图腾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园地里一朵奇葩。图腾样式有广阔发掘空间。本文将从赫哲族代表性图腾图案样式入手,论述如何在文创作品上进行转化与应用。  【关键词】 赫哲族;图腾艺术;旅游文创产品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十分迅速的发展。现代环艺设计工作能够更好地提升环境的整体美感,同时为广大老百姓带来丰富多彩的审美体验,如果能够将传统色彩元素与现代环艺设计工作密切地结合起来,那么就能够进一步地提升现代环艺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同时对于提升现代环艺设计的社会效益以及审美功能都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对于大力弘扬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作为享誉世界的电影公司,迪士尼出品的动画电影深受大众喜爱,不仅源于其精彩的故事和精美的画面,还因为迎合了不同时代的主流价值观。近年来,多部动画电影都反映了颠覆传统的女性独立意识。本文从《冰雪奇缘》和《花木兰》这两部电影入手,从后现代视阈探讨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及其对当代社会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动画电影;后现代;女性独立意识;觉醒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獻标识码】A
期刊
【摘要】 禅宗作为佛教中国化后的重要宗派,对历代国人的价值理念与审美思想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禅宗本身虽对美学未做相关阐释,但其自身的思想内涵却为当时乃至当代的艺术审美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旨在探索禅宗美学的基本特征,发掘其与艺术设计的关系及指导意义,顺此线索,探索禅宗美学对当代设计的启示。  【关键词】 禅宗美学;佛教文化;环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38 【文献标识码】A 【
期刊
【摘要】 音乐剧起源可以追溯到欧洲的喜歌剧,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形成了绚丽多彩、艺术内涵丰富的特点。在经济文化不断发展的趋势下,音乐剧进入中国市场,并逐渐趋向本土化发展。在中国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艺术审美要求不断提高的基础下,中国音乐剧的发展必须紧密结合中国本土文化及审美,通过挖掘本土音乐剧的审美规律以满足当前环境中人们对音乐剧的需求。在音乐剧本土化发展的进程中,不论是艺术内涵、表演形式、舞台审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