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玮:让志愿者成为宣传绿色消费的主力
黄玮,1976年出生于北京,昌平区保利罗兰香谷社区的书记、主任,同时也是社区活动的志愿者。在工作和生活中,她多次组织社区环保类公益活动,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她带领社区食品药品监督员与小区保安一起劝阻社区内烧烤小吃制作摊贩,不得在本小区内售卖烧烤食品;她与物业配合协作,将所有居民区的垃圾桶进行分类,引导居民做到垃圾分类处置,确保小区健康发展。她邀请资深健康讲师到社区授课,指导居民如何健康饮水,怎样节约和合理使用水资源,并将社区饮用水水表改小口径,身体力行地倡导节约用水、绿色用水。
黄玮所在的社区绿化面积达到30%以上,小区里绿色植被种类丰富,环境优美。该小区是一个开放型社区,公交车在社区里运行,附近有铁路线,紧邻沙河滨河公园。小区的居民来自四面八方。社区建立初期,很多居民环保意识不高,社区里随处可见不文明遛狗的行为,更有居民随意采摘社区内种植的果树的果实。为了号召大家维护社区环境,黄玮与社区的同事们建立活动室,免费提供各种文体设施。很多居民欣然前往,在接触中,慢慢被发展成为社区的志愿者。在这些志愿者的影响和带领下,志愿者的队伍不断壮大。
黄玮说:“这些志愿者中,很多叔叔阿姨都已经60多岁,他们热情开朗。他们戴上志愿者的小帽子,穿上志愿者的背心,逐一入户宣传,号召大家从自身做起,倡导文明、环保、绿色理念。用很短的时间,让我们社区2000多个居民签署了《社区文明公约》。” 志愿者的队伍不断壮大,居民之间的陌生感减少了,各类公益活动也更好开展。
绿色消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每一个家庭都会有很多废弃物品,如果随便乱扔造成浪费不说,更会破坏环境。为此,黄玮与社区同事一起,组织废弃物品置换活动——收集居民家中的废弃物品置换给居民绿植,让居民养成不浪费和清洁环保的好习惯,也为居民居室增添一抹绿色。她经常组织居民沿沙河滨河公园进行徒步长走活动,同时捡拾白色垃圾和废弃物,既达到了健身锻炼的目的,又培养了居民参与环保、维护绿色环境的良好素养。
黄玮与周边的职业学校联系,邀请面点制作教师教授社区居民在家制作面点,减少在外就餐次数。既让居民学到了制作技巧,又让居民加深了在家就餐、少油少盐的绿色健康生活方式,倡导适量烹饪用油的绿色消费理念。在学生的寒暑假期间组织各种亲子活动——阳台种植、葡萄养植与葡萄酒的酿造过程、陶艺制作,如何制作月饼等,让孩子们参与到绿色环保、绿色消费的队伍中来,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爱好和动手能力。
为倡导“文明北京 蓝天行动”的理念,黄玮组织志愿者在社区里宣传绿色出行,让大家尽量选择公交出行,少开车多运动。在黄玮的带领下,志愿者的队伍在壮大的同时,也吸引更多的力量投身到社区的建设中。在志愿者中黄玮特意吸纳了很多物业的职工,保安人员、工程人员、客服等都成了志愿者,他们为高龄老人、独居老人进行关怀服务。组织居民进行消防演习,对火灾知识进行讲解。在“两会”期间,志愿者与保安人员一起执勤。在执勤过程中也不忘记捡拾垃圾,宣传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理念。
黄玮,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身的优势,不仅身体力行绿色消费理念,更将工作与绿色环保公益事业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工作中,宣传环保,宣传绿色消费,并采取发展志愿者的方式方法,有效地将“文明北京 蓝天行动”的活动主旨深入到社区居民的心中,并带头实践。社会正是需要更多像黄玮这样的基层领导干部,切实地将绿色环保、绿色消费的理念发扬光大。
(昌平区文明办)
丁玲:巧手打造绿色之家
丁玲,1978年出生,北京人。生活中,丁玲善于动手动脑,实现“低碳”“绿色”。家里的废弃盒子,如肥皂盒、牙膏盒、奶盒等,她经常稍加裁剪就将它们废物利用,制作成储物盒,在里面放茶叶包、化妆品之类的物品;她还利用方便面盒、罐头瓶、酸奶瓶制作漂亮的台灯;喝过的茶叶渣,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既舒适还能改善睡眠……她将家里的普通灯泡换成节能灯,随手拔下电器插头,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事,都是在为“绿色”作贡献。
丁玲的家在11层楼,她却从来不坐电梯。她每天上楼梯的时候都是先上到5层楼,歇息一会儿再继续上6层楼,她说:“不坐电梯可以省下电,同时换回的是自己的健康。”丁玲的家里有车,但是她却号召全家人出行时采用步行的方式。她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为节能减排作贡献。少开车,多步行,不仅可以为改善环境作贡献,还能强身健体。
出门买东西,她从来不要塑料袋,她说:“一只塑料袋5毛钱,但它造成的污染可能是5毛钱的50倍。”对于废旧电池,她积攒下来送到回收箱。她说:“以前乱扔电池是因为不了解电池的危害,是无知;如果现在还要乱扔,那就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她总是在生活小事上“计较”,计较这些破坏环境的消费行为。她说,每个人都应该为环境作贡献,从身边小事做起。
她总是随身携带着筷子和勺子,始终坚持不用一次性餐具。据调查,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每天消耗掉的一次性筷子的数量上亿,这相当于毁坏了大面积的森林树木。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一双筷子做起,虽然行动微小,但却有着重大的意义。她不仅这样做,也会用行动影响周围的人。她和邻居、朋友聊天,也会在交谈中说起这些理念。有人能够接受,有人不能接受。她就会从卫生的角度宣传一次性餐具的危害性,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的队伍中来。
平时孩子从超市买回来酸奶、肥皂这些商品,外包装盒子她都会留下来。她用彩色卡纸将它们做成各种小盒子用来放东西。在这样做的同时,她也会叫上儿子一起来做,她说:“男孩子一般在这方面的动手能力都差一些,我这样做的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能力,更用这种方式告诉了孩子不要浪费,要变废为宝。”最让丁玲欣赏的手工制品并不是她自己做的,而是她的爱人做的一个凳子。装修的时候家里有一个凳子一直被踩来踩去的,弄得非常脏。装修好了以后,丁玲想把凳子扔了,但她的爱人制止了她,用家里装修时剩下的墙纸外包装,拿大头针别起来,装饰一番,特别好看。在父母的影响下,儿子在学校组织的环保小制作中也展露才华,获得了学校的奖励。 丁玲以前对于用废水来冲厕所这种行为并不是拥护者。后来在家中老人的带动下,她也开始这样做。她说:“女人嘛,总是喜欢洗洗涮涮的,很浪费水。用这些废水来冲马桶能节约不少水资源。刚开始坚持了几天觉得麻烦,就停止了。恢复了以前的做法后发现真的是非常浪费。于是又开始了利用废水的行为,渐渐地习惯了,也爱上了这种节水的生活方式。”
古人说:“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也是这样。看上去,绿色消费都是在小事上“斤斤计较”,很多人不屑去做,却不知道这样的小事如果每个人都去做,就会形成一股力量,改变我们的生存环境。丁玲就是这样一个在生活中处处留心,将绿色消费理念坚持到底的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在生活中像丁玲学习,将绿色消费带到生活中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大家的力量则是无穷的。
(石景山区文明办)
丁淑荣:将绿色消费理念与教学紧密结合
丁淑荣,1972年出生,交大附中密云分校初中部在职教师,教研组长。丁淑荣时时处处都注意节约用电,言传身教地做一名节电卫士。她在家里新购买电子产品时都选用节电产品,亲朋好友聚会时也总会向大家推荐购买环保节能商品,给大家讲节约用电的必要性,把节电意识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有一年春节,她去朋友家做客,朋友都在客厅聊天,丁淑荣看到朋友家厨房没人,灯却亮着,就赶快站起来把厨房灯给关掉。朋友说:“过年了,家里亮堂点好,也不在乎那点电费,不差钱,不用关了。”她听了却说:“这不是钱的事,全国那么多人,如果都这样想,没事都开着灯,得浪费多少电,浪费多少能源。必须有节能意识,这样才能节约能源,造福子孙后代。”朋友家的孩子听了赞同地说:“阿姨说得对,现在不节约能源,将来我们老了的时候也许有些能源就用没了,我得告诉我们同学和家人也得有节约用电的意识。”
孩子的话启发了她,节约用电不仅要从大人抓起,更要从孩子抓起。在单位,她有随手关灯、节约用电的好习惯。在课堂上,她结合教学内容,倡导绿色生活理念,教育引导学生如何在生活中做到节约用电,选用节能灯具,怎样说服家人在生活中养成节约用电的好习惯。在她的引导下,很多学生知道选择节能灯具,也知道了不看电视时关闭电源,不让电视机、机顶盒处在待机状态;预热器、电脑等家用电器不用时断电,家里的每个电器都有独立开关,只要不用就随时切断电源;不购买一次性电池,购买充电电池,节约能源。她身边的很多人都知道她常说的一句话:“节约用电靠大家,人人有责都要抓。”
丁淑荣负责教研组的工作,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综合实践社会活动。在活动中,她每次都要告诉学生不要随手乱扔垃圾,看到白色垃圾要捡起来扔进垃圾桶。她将这些理念渗透到每个活动中,并且为学生布置环保作业,看孩子是不是落到实处。同时,她让学生在活动过后写自身的感受,和教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教育孩子在绿色消费行动中不要只做做样子,而要落在实处,要切实地参与,并将行动拍摄出来。
丁淑荣说:“每一名学生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家人,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在社会上形成一个合力,将绿色环保、绿色消费的概念传递出去。”
丁淑荣在小区里和邻居聊天时,经常提醒大家要有节电意识,养成节约用电的好习惯。有一次楼道的灯坏了,小区换了一个无法声控的灯,总是亮着。她发现后立刻给小区物业打电话,提醒小区物业赶紧及时换成了声控灯,减少了浪费电的现象的发生。她说:“在将这些理念传递给周围人的时候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生硬地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人。”在与邻居聊天的时候,她会选择一起带孩子在外面玩的时候,做那些带孩子的母亲或者老人的工作。她不会直接说应该如何做,而是从这些人的习惯入手,用生动鲜活的话语让大家接受这样的观点,针对每个人的接受度进行宣传。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丁淑荣在教学中融入环保思想,推广绿色消费理念,从下一代的思想入手,改变和提高学生的消费理念,同时以身作则,为学生们树立了榜样。在生活中,她注重方式方法,巧妙利用人们的心理推广改变消费习惯,将绿色消费根植人心。作为一名普通市民,一名普通教师,丁淑荣在绿色消费、提倡绿色生活的实践中,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密云区文明办)
冯海强:与其吐槽,不如自省
冯海强,1979年出生,工作于周庄子巡防队,是一名退伍军人,还是一名党龄16年的老党员。多年来,他坚持从小事做起,出行时都是选择步行、骑行、公共汽车等绿色出行方式,并督促家人和同事减少开车的频率。他拒绝露天烧烤,坚持健康饮食理念。主动改变浪费和不文明的行为习惯,养成自觉的环保意识与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在日常交往中,积极宣传,以己所能,多形式多渠道宣传环保、生态理念,引导身边的人自觉参与进来。
绿色环保意识就像他说的那样,是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因为是回迁的新小区,有一段时间,他家所在的小区总是停水,他就买了几个盆放在卫生间里储水。把洗菜剩下的水放一个盆中用于洗拖把,淘米水放在另一个盆中用于浇花。他起初只是为了应付家中停水的无奈之举,后来,冯海强发现这样循环用水的方式挺好的,不仅省了水钱,还能变废为宝,节约资源。他常说:“现在水资源越来越珍贵,节约用水也算是为国家作点贡献吧。现在,在家里,连我女儿都懂得要节约用水呢。其实节约就是一种习惯,一件事情重复的次数多了,自然就形成习惯了。”搬入新小区后,他的朋友买了台跑步机送给他锻炼,后来他发现很费电,同时小区本身就像个小公园,空气清新,绿树成荫。所以他停了跑步机,天天在小区慢跑。他还一直坚持出门自己带水壶,不使用一次性纸杯。
冯海强常说:“面对雾霾,作为我们个人而言,除了吐槽,还能做什么?雾霾围城,我们难道只能做看客和旁观者吗?”他在生活中不仅自己践行环保,还帮助小区物业宣传环保常识,积极参加各种环保活动,还把自己生活中的各种节能环保方式普及给大家,让身边的人都自觉地提高了环保生活意识。听取他的意见后,大家平时坚持骑车出门,坚持进行垃圾分类,积极配合使用小区的分类垃圾桶。在他的建议下,大家开始少用微波炉,选择环保电器;出去旅游自备牙刷和剃须刀;放弃盆浴,选择淋浴;废弃的空饮料瓶剪两半来种植物,空的奶粉罐来存储盐、糖……大家的这些环保绿色生活行为和冯海强坚持将环保的理念传递给身边人是分不开的。 冯海强从不乱扔生活垃圾。他倡导绿色消费,他说:“有人觉得绿色消费就是让他们改变生活,回到过去。其实,倡导绿色消费是指生活中要适度消费,不铺张浪费。”他认为任何人都可以自发地参与到绿色消费中来。不要一提节水好像就很“老土”。未来,每个人都可以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动手创新一些用于绿色消费的精品工具,比如节水工具等如果能做得非常精巧,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使用,也会主动使用。所以宣传绿色消费要针对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从每个人的角度出发,引导他们进行绿色消费,倡导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爱护环境的良好局面。
冯海强不仅将环境保护意识上升为一种生活方式,而且还成为了一种更高层次的自觉行为。用一种埋头苦干的精神,默默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他用行动告诉我们,实现蓝天白云的宜居环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与其吐槽,不如自省、付诸行动。
(丰台区文明办)
高骏:每个人都能成为绿色生活好市民
高骏,1990年出生,通州区马驹桥镇马驹桥中心幼儿园在职教师。在日常生活中,高骏对于绿色消费的理念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自觉践行绿色消费的同时,还尽量做到对绿色消费观进行宣传和倡导,呼吁大家绿色消费,努力减少日常碳排放。他根据自身职业特点,影响和带动周围同事,组织幼儿园小朋友学习绿色消费、绿色生活的理念。通过各种活动,生动而形象地推广环保理念。
在单位,高骏利用彩纸,自制“随手关灯”字样的小提示标志,在各班级、办公室等电灯开关处张贴,并留意观察。对看到标志照做的行为进行鼓励,对不节约用电的行为予以提示。高骏制作的“随手关灯”字样贴纸,内容可爱温馨、有亲和力,让大家在看到提示后,会心一笑,欣然接受,并认真遵守、配合和执行。在高骏的宣传下,班内或办公室没有人的时候大家都自觉随手关灯,并且很多人还会友善地提示他人随手关灯,做到了节约用电,绿色消费,大家互相宣传。
高骏提倡办公用纸尽量双面打印,他在打印机上贴一张小小的便条——“节约用纸,请尽量使用双面纸打印”。通过便条来提示大家不要浪费纸张,充分利用纸张,做到绿色消费,减少日常碳排放。他还特意对使用过的单面纸设立了一个“单面纸回收箱”。对大家用过的单面纸进行回收,将其白页一面用作小朋友们画画用纸,做到一纸多用,节约用纸。在便条的提示下,双面打印的风气在单位里慢慢形成,绿色消费的宣传取得了很大成效。
高骏经常组织同事们一起开会,探讨如何用简单、有趣的形式,向幼儿园小朋友推广绿色消费的理念。很多教师手很巧,他们经过讨论后,决定做一些节能减排的小手工,并用手机拍下来,集合在一起放在学校的微信公众号,方便家长学习制作。他们利用废弃物品,做成小动物头像,装饰教室;将废弃物品简单装饰后,放在幼儿园的操场上做一些活动障碍物,增加小朋友在活动时的安全性,并提高游戏的乐趣。
高骏发现,3~5岁的小朋友非常容易接受绿色生活的理念。在给小朋友上课的时候,他会结合一些生动的形象,用课件告诉小朋友要做环保小达人,如何在生活中节水、节电、爱护树木,保护环境。很多小朋友非常喜欢这样的课程,还会在家长来接的时候向家长宣传。
高骏说:“有人说一只小蚂蚁举不起大象,一群小蚂蚁团结起来就能够把重重的大象举起来。同样是这个道理,我一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仅仅我一个人去宣传绿色的消费理念是不够的。只有大家一起团结起来,一起努力。一个人传给两个人,两个人传给四个人……我们的队伍才能够壮大起来,绿色消费的理念才能够被广为宣传。”如果所有人都能向高骏学习,将绿色消费理念融入到生活、工作的每一处,每个人都将成为绿色生活好市民。(通州区文明办)
(编辑·宋冰华)
ice7051@sina.com
黄玮,1976年出生于北京,昌平区保利罗兰香谷社区的书记、主任,同时也是社区活动的志愿者。在工作和生活中,她多次组织社区环保类公益活动,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她带领社区食品药品监督员与小区保安一起劝阻社区内烧烤小吃制作摊贩,不得在本小区内售卖烧烤食品;她与物业配合协作,将所有居民区的垃圾桶进行分类,引导居民做到垃圾分类处置,确保小区健康发展。她邀请资深健康讲师到社区授课,指导居民如何健康饮水,怎样节约和合理使用水资源,并将社区饮用水水表改小口径,身体力行地倡导节约用水、绿色用水。
黄玮所在的社区绿化面积达到30%以上,小区里绿色植被种类丰富,环境优美。该小区是一个开放型社区,公交车在社区里运行,附近有铁路线,紧邻沙河滨河公园。小区的居民来自四面八方。社区建立初期,很多居民环保意识不高,社区里随处可见不文明遛狗的行为,更有居民随意采摘社区内种植的果树的果实。为了号召大家维护社区环境,黄玮与社区的同事们建立活动室,免费提供各种文体设施。很多居民欣然前往,在接触中,慢慢被发展成为社区的志愿者。在这些志愿者的影响和带领下,志愿者的队伍不断壮大。
黄玮说:“这些志愿者中,很多叔叔阿姨都已经60多岁,他们热情开朗。他们戴上志愿者的小帽子,穿上志愿者的背心,逐一入户宣传,号召大家从自身做起,倡导文明、环保、绿色理念。用很短的时间,让我们社区2000多个居民签署了《社区文明公约》。” 志愿者的队伍不断壮大,居民之间的陌生感减少了,各类公益活动也更好开展。
绿色消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每一个家庭都会有很多废弃物品,如果随便乱扔造成浪费不说,更会破坏环境。为此,黄玮与社区同事一起,组织废弃物品置换活动——收集居民家中的废弃物品置换给居民绿植,让居民养成不浪费和清洁环保的好习惯,也为居民居室增添一抹绿色。她经常组织居民沿沙河滨河公园进行徒步长走活动,同时捡拾白色垃圾和废弃物,既达到了健身锻炼的目的,又培养了居民参与环保、维护绿色环境的良好素养。
黄玮与周边的职业学校联系,邀请面点制作教师教授社区居民在家制作面点,减少在外就餐次数。既让居民学到了制作技巧,又让居民加深了在家就餐、少油少盐的绿色健康生活方式,倡导适量烹饪用油的绿色消费理念。在学生的寒暑假期间组织各种亲子活动——阳台种植、葡萄养植与葡萄酒的酿造过程、陶艺制作,如何制作月饼等,让孩子们参与到绿色环保、绿色消费的队伍中来,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爱好和动手能力。
为倡导“文明北京 蓝天行动”的理念,黄玮组织志愿者在社区里宣传绿色出行,让大家尽量选择公交出行,少开车多运动。在黄玮的带领下,志愿者的队伍在壮大的同时,也吸引更多的力量投身到社区的建设中。在志愿者中黄玮特意吸纳了很多物业的职工,保安人员、工程人员、客服等都成了志愿者,他们为高龄老人、独居老人进行关怀服务。组织居民进行消防演习,对火灾知识进行讲解。在“两会”期间,志愿者与保安人员一起执勤。在执勤过程中也不忘记捡拾垃圾,宣传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理念。
黄玮,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身的优势,不仅身体力行绿色消费理念,更将工作与绿色环保公益事业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工作中,宣传环保,宣传绿色消费,并采取发展志愿者的方式方法,有效地将“文明北京 蓝天行动”的活动主旨深入到社区居民的心中,并带头实践。社会正是需要更多像黄玮这样的基层领导干部,切实地将绿色环保、绿色消费的理念发扬光大。
(昌平区文明办)
丁玲:巧手打造绿色之家
丁玲,1978年出生,北京人。生活中,丁玲善于动手动脑,实现“低碳”“绿色”。家里的废弃盒子,如肥皂盒、牙膏盒、奶盒等,她经常稍加裁剪就将它们废物利用,制作成储物盒,在里面放茶叶包、化妆品之类的物品;她还利用方便面盒、罐头瓶、酸奶瓶制作漂亮的台灯;喝过的茶叶渣,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既舒适还能改善睡眠……她将家里的普通灯泡换成节能灯,随手拔下电器插头,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事,都是在为“绿色”作贡献。
丁玲的家在11层楼,她却从来不坐电梯。她每天上楼梯的时候都是先上到5层楼,歇息一会儿再继续上6层楼,她说:“不坐电梯可以省下电,同时换回的是自己的健康。”丁玲的家里有车,但是她却号召全家人出行时采用步行的方式。她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为节能减排作贡献。少开车,多步行,不仅可以为改善环境作贡献,还能强身健体。
出门买东西,她从来不要塑料袋,她说:“一只塑料袋5毛钱,但它造成的污染可能是5毛钱的50倍。”对于废旧电池,她积攒下来送到回收箱。她说:“以前乱扔电池是因为不了解电池的危害,是无知;如果现在还要乱扔,那就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她总是在生活小事上“计较”,计较这些破坏环境的消费行为。她说,每个人都应该为环境作贡献,从身边小事做起。
她总是随身携带着筷子和勺子,始终坚持不用一次性餐具。据调查,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每天消耗掉的一次性筷子的数量上亿,这相当于毁坏了大面积的森林树木。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一双筷子做起,虽然行动微小,但却有着重大的意义。她不仅这样做,也会用行动影响周围的人。她和邻居、朋友聊天,也会在交谈中说起这些理念。有人能够接受,有人不能接受。她就会从卫生的角度宣传一次性餐具的危害性,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的队伍中来。
平时孩子从超市买回来酸奶、肥皂这些商品,外包装盒子她都会留下来。她用彩色卡纸将它们做成各种小盒子用来放东西。在这样做的同时,她也会叫上儿子一起来做,她说:“男孩子一般在这方面的动手能力都差一些,我这样做的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能力,更用这种方式告诉了孩子不要浪费,要变废为宝。”最让丁玲欣赏的手工制品并不是她自己做的,而是她的爱人做的一个凳子。装修的时候家里有一个凳子一直被踩来踩去的,弄得非常脏。装修好了以后,丁玲想把凳子扔了,但她的爱人制止了她,用家里装修时剩下的墙纸外包装,拿大头针别起来,装饰一番,特别好看。在父母的影响下,儿子在学校组织的环保小制作中也展露才华,获得了学校的奖励。 丁玲以前对于用废水来冲厕所这种行为并不是拥护者。后来在家中老人的带动下,她也开始这样做。她说:“女人嘛,总是喜欢洗洗涮涮的,很浪费水。用这些废水来冲马桶能节约不少水资源。刚开始坚持了几天觉得麻烦,就停止了。恢复了以前的做法后发现真的是非常浪费。于是又开始了利用废水的行为,渐渐地习惯了,也爱上了这种节水的生活方式。”
古人说:“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也是这样。看上去,绿色消费都是在小事上“斤斤计较”,很多人不屑去做,却不知道这样的小事如果每个人都去做,就会形成一股力量,改变我们的生存环境。丁玲就是这样一个在生活中处处留心,将绿色消费理念坚持到底的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在生活中像丁玲学习,将绿色消费带到生活中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大家的力量则是无穷的。
(石景山区文明办)
丁淑荣:将绿色消费理念与教学紧密结合
丁淑荣,1972年出生,交大附中密云分校初中部在职教师,教研组长。丁淑荣时时处处都注意节约用电,言传身教地做一名节电卫士。她在家里新购买电子产品时都选用节电产品,亲朋好友聚会时也总会向大家推荐购买环保节能商品,给大家讲节约用电的必要性,把节电意识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有一年春节,她去朋友家做客,朋友都在客厅聊天,丁淑荣看到朋友家厨房没人,灯却亮着,就赶快站起来把厨房灯给关掉。朋友说:“过年了,家里亮堂点好,也不在乎那点电费,不差钱,不用关了。”她听了却说:“这不是钱的事,全国那么多人,如果都这样想,没事都开着灯,得浪费多少电,浪费多少能源。必须有节能意识,这样才能节约能源,造福子孙后代。”朋友家的孩子听了赞同地说:“阿姨说得对,现在不节约能源,将来我们老了的时候也许有些能源就用没了,我得告诉我们同学和家人也得有节约用电的意识。”
孩子的话启发了她,节约用电不仅要从大人抓起,更要从孩子抓起。在单位,她有随手关灯、节约用电的好习惯。在课堂上,她结合教学内容,倡导绿色生活理念,教育引导学生如何在生活中做到节约用电,选用节能灯具,怎样说服家人在生活中养成节约用电的好习惯。在她的引导下,很多学生知道选择节能灯具,也知道了不看电视时关闭电源,不让电视机、机顶盒处在待机状态;预热器、电脑等家用电器不用时断电,家里的每个电器都有独立开关,只要不用就随时切断电源;不购买一次性电池,购买充电电池,节约能源。她身边的很多人都知道她常说的一句话:“节约用电靠大家,人人有责都要抓。”
丁淑荣负责教研组的工作,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综合实践社会活动。在活动中,她每次都要告诉学生不要随手乱扔垃圾,看到白色垃圾要捡起来扔进垃圾桶。她将这些理念渗透到每个活动中,并且为学生布置环保作业,看孩子是不是落到实处。同时,她让学生在活动过后写自身的感受,和教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教育孩子在绿色消费行动中不要只做做样子,而要落在实处,要切实地参与,并将行动拍摄出来。
丁淑荣说:“每一名学生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家人,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在社会上形成一个合力,将绿色环保、绿色消费的概念传递出去。”
丁淑荣在小区里和邻居聊天时,经常提醒大家要有节电意识,养成节约用电的好习惯。有一次楼道的灯坏了,小区换了一个无法声控的灯,总是亮着。她发现后立刻给小区物业打电话,提醒小区物业赶紧及时换成了声控灯,减少了浪费电的现象的发生。她说:“在将这些理念传递给周围人的时候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生硬地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人。”在与邻居聊天的时候,她会选择一起带孩子在外面玩的时候,做那些带孩子的母亲或者老人的工作。她不会直接说应该如何做,而是从这些人的习惯入手,用生动鲜活的话语让大家接受这样的观点,针对每个人的接受度进行宣传。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丁淑荣在教学中融入环保思想,推广绿色消费理念,从下一代的思想入手,改变和提高学生的消费理念,同时以身作则,为学生们树立了榜样。在生活中,她注重方式方法,巧妙利用人们的心理推广改变消费习惯,将绿色消费根植人心。作为一名普通市民,一名普通教师,丁淑荣在绿色消费、提倡绿色生活的实践中,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密云区文明办)
冯海强:与其吐槽,不如自省
冯海强,1979年出生,工作于周庄子巡防队,是一名退伍军人,还是一名党龄16年的老党员。多年来,他坚持从小事做起,出行时都是选择步行、骑行、公共汽车等绿色出行方式,并督促家人和同事减少开车的频率。他拒绝露天烧烤,坚持健康饮食理念。主动改变浪费和不文明的行为习惯,养成自觉的环保意识与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在日常交往中,积极宣传,以己所能,多形式多渠道宣传环保、生态理念,引导身边的人自觉参与进来。
绿色环保意识就像他说的那样,是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因为是回迁的新小区,有一段时间,他家所在的小区总是停水,他就买了几个盆放在卫生间里储水。把洗菜剩下的水放一个盆中用于洗拖把,淘米水放在另一个盆中用于浇花。他起初只是为了应付家中停水的无奈之举,后来,冯海强发现这样循环用水的方式挺好的,不仅省了水钱,还能变废为宝,节约资源。他常说:“现在水资源越来越珍贵,节约用水也算是为国家作点贡献吧。现在,在家里,连我女儿都懂得要节约用水呢。其实节约就是一种习惯,一件事情重复的次数多了,自然就形成习惯了。”搬入新小区后,他的朋友买了台跑步机送给他锻炼,后来他发现很费电,同时小区本身就像个小公园,空气清新,绿树成荫。所以他停了跑步机,天天在小区慢跑。他还一直坚持出门自己带水壶,不使用一次性纸杯。
冯海强常说:“面对雾霾,作为我们个人而言,除了吐槽,还能做什么?雾霾围城,我们难道只能做看客和旁观者吗?”他在生活中不仅自己践行环保,还帮助小区物业宣传环保常识,积极参加各种环保活动,还把自己生活中的各种节能环保方式普及给大家,让身边的人都自觉地提高了环保生活意识。听取他的意见后,大家平时坚持骑车出门,坚持进行垃圾分类,积极配合使用小区的分类垃圾桶。在他的建议下,大家开始少用微波炉,选择环保电器;出去旅游自备牙刷和剃须刀;放弃盆浴,选择淋浴;废弃的空饮料瓶剪两半来种植物,空的奶粉罐来存储盐、糖……大家的这些环保绿色生活行为和冯海强坚持将环保的理念传递给身边人是分不开的。 冯海强从不乱扔生活垃圾。他倡导绿色消费,他说:“有人觉得绿色消费就是让他们改变生活,回到过去。其实,倡导绿色消费是指生活中要适度消费,不铺张浪费。”他认为任何人都可以自发地参与到绿色消费中来。不要一提节水好像就很“老土”。未来,每个人都可以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动手创新一些用于绿色消费的精品工具,比如节水工具等如果能做得非常精巧,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使用,也会主动使用。所以宣传绿色消费要针对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从每个人的角度出发,引导他们进行绿色消费,倡导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爱护环境的良好局面。
冯海强不仅将环境保护意识上升为一种生活方式,而且还成为了一种更高层次的自觉行为。用一种埋头苦干的精神,默默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他用行动告诉我们,实现蓝天白云的宜居环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与其吐槽,不如自省、付诸行动。
(丰台区文明办)
高骏:每个人都能成为绿色生活好市民
高骏,1990年出生,通州区马驹桥镇马驹桥中心幼儿园在职教师。在日常生活中,高骏对于绿色消费的理念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自觉践行绿色消费的同时,还尽量做到对绿色消费观进行宣传和倡导,呼吁大家绿色消费,努力减少日常碳排放。他根据自身职业特点,影响和带动周围同事,组织幼儿园小朋友学习绿色消费、绿色生活的理念。通过各种活动,生动而形象地推广环保理念。
在单位,高骏利用彩纸,自制“随手关灯”字样的小提示标志,在各班级、办公室等电灯开关处张贴,并留意观察。对看到标志照做的行为进行鼓励,对不节约用电的行为予以提示。高骏制作的“随手关灯”字样贴纸,内容可爱温馨、有亲和力,让大家在看到提示后,会心一笑,欣然接受,并认真遵守、配合和执行。在高骏的宣传下,班内或办公室没有人的时候大家都自觉随手关灯,并且很多人还会友善地提示他人随手关灯,做到了节约用电,绿色消费,大家互相宣传。
高骏提倡办公用纸尽量双面打印,他在打印机上贴一张小小的便条——“节约用纸,请尽量使用双面纸打印”。通过便条来提示大家不要浪费纸张,充分利用纸张,做到绿色消费,减少日常碳排放。他还特意对使用过的单面纸设立了一个“单面纸回收箱”。对大家用过的单面纸进行回收,将其白页一面用作小朋友们画画用纸,做到一纸多用,节约用纸。在便条的提示下,双面打印的风气在单位里慢慢形成,绿色消费的宣传取得了很大成效。
高骏经常组织同事们一起开会,探讨如何用简单、有趣的形式,向幼儿园小朋友推广绿色消费的理念。很多教师手很巧,他们经过讨论后,决定做一些节能减排的小手工,并用手机拍下来,集合在一起放在学校的微信公众号,方便家长学习制作。他们利用废弃物品,做成小动物头像,装饰教室;将废弃物品简单装饰后,放在幼儿园的操场上做一些活动障碍物,增加小朋友在活动时的安全性,并提高游戏的乐趣。
高骏发现,3~5岁的小朋友非常容易接受绿色生活的理念。在给小朋友上课的时候,他会结合一些生动的形象,用课件告诉小朋友要做环保小达人,如何在生活中节水、节电、爱护树木,保护环境。很多小朋友非常喜欢这样的课程,还会在家长来接的时候向家长宣传。
高骏说:“有人说一只小蚂蚁举不起大象,一群小蚂蚁团结起来就能够把重重的大象举起来。同样是这个道理,我一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仅仅我一个人去宣传绿色的消费理念是不够的。只有大家一起团结起来,一起努力。一个人传给两个人,两个人传给四个人……我们的队伍才能够壮大起来,绿色消费的理念才能够被广为宣传。”如果所有人都能向高骏学习,将绿色消费理念融入到生活、工作的每一处,每个人都将成为绿色生活好市民。(通州区文明办)
(编辑·宋冰华)
ice705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