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具体目标就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是教学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新课程 数学教学 策略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进行更有效的教学也是众多教学工作者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根据我自身的教学经验,略谈谈在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教学策略:
一、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由于教材中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体现了螺旋上升的原则,要创制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教师的角色便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 创设条件,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主动探究, 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帮助者和引导者。例如在讲授旋转这部分内容时,有的教师反映这部分内容难教,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一些老师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生画图形的旋转图上, 结果是教师费了力, 学生还是不会画, 甚至认为这部分内容难学, 产生厌学情绪。细细分析,问题主要出在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缺乏已有的生活经验, 老师没有正确把握学生的知识水平。应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 先让学生拿两个形状大小一样的三角板绕一顶点旋转, 然后让学生用透明的白纸蒙住书上例题中的三角形画一个三角形后练习旋转, 再交换不同的旋转中心、变换不同的旋转角度、变换不同的图形, 如四边形、圆等进行练习, 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之后, 学生明白怎样判定所画的旋转图是否正确, 为后面的学习扫清障碍, 激发了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热情,也给予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
二、 开展学生的合作交流学习
《全日制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标的这种定位,旨在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没有否认模仿与记忆这两种方式的作用,这必然会带来学习方式的变革。同时新课程标准又指出:“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合作学习讲究合作学习集体中的所有成员对教师负责,对小组负责,对自己负责。小组中的所有成员应为完成某一项学习任务而献计献策,共同活动。这就大大地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中来,包括两人合作、小组合作,只要真正合作学习,走下座位也无妨。
三、 让数学教学走进生活
《课标》指出: 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 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是说, 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 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 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
联系实际,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 学生喜欢学一些与实际生活有关的数学知识。如果是他们身边的熟悉的事例, 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而每一个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的诞生均有它的实际背景, 所以教学时应从实际入手, 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概念, 感悟新知识。比如我们学习计算储蓄、利息方法后, 布置作业让每位同学走入银行, 了解现在银行中的各档利息, 再了解应扣除的利息所得税, 然后自己编拟数学题, 自己进行解决。也可让学生了解市场上的“跳楼价”、“清仓大减价”、“住房建筑”、“台风预报”等所隐藏的数学问题, 再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 在广泛的信息交流和教师的协助下, 呈现出更多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也使知识真正具有生命力, 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 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 应该“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新课程理念下, 数学教学已从以往的知识体系为基础的教学向问题取向的创新型教学变革, 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能够激发课堂教学结构改革, 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发散思维, 提升学生创新品质和实践能力。
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是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有形形色色的教育产品。如课件、软件、多媒体技术, 其感觉功能十分强烈。
在信息技术环境中, 多元联系的潜力之所以能得到充分发挥, 重要原因是计算机使得功能强大的图形表示法成为可能, 从而使抽象的符号、复杂而零散的数据得到直观表示, 而且可以对数学对象直接进行操作, 如局部放大、变换研究对象的空间排列位置、重复引起变化的关键因素、动态显示等, 从而对其细节进行观察, 这就会使学生发现数学对象不同方面的内在联系的机会大大增加, 并为理解其本质特征奠定坚实基础。所以计算机技术和应用, 有利于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乐意数学、乐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钟启泉.崔允漷.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时玲.论教育新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师角色的转变[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
[4]潘懋德主编.计算机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关键词:新课程 数学教学 策略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进行更有效的教学也是众多教学工作者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根据我自身的教学经验,略谈谈在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教学策略:
一、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由于教材中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体现了螺旋上升的原则,要创制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教师的角色便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 创设条件,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主动探究, 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帮助者和引导者。例如在讲授旋转这部分内容时,有的教师反映这部分内容难教,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一些老师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生画图形的旋转图上, 结果是教师费了力, 学生还是不会画, 甚至认为这部分内容难学, 产生厌学情绪。细细分析,问题主要出在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缺乏已有的生活经验, 老师没有正确把握学生的知识水平。应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 先让学生拿两个形状大小一样的三角板绕一顶点旋转, 然后让学生用透明的白纸蒙住书上例题中的三角形画一个三角形后练习旋转, 再交换不同的旋转中心、变换不同的旋转角度、变换不同的图形, 如四边形、圆等进行练习, 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之后, 学生明白怎样判定所画的旋转图是否正确, 为后面的学习扫清障碍, 激发了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热情,也给予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
二、 开展学生的合作交流学习
《全日制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标的这种定位,旨在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没有否认模仿与记忆这两种方式的作用,这必然会带来学习方式的变革。同时新课程标准又指出:“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合作学习讲究合作学习集体中的所有成员对教师负责,对小组负责,对自己负责。小组中的所有成员应为完成某一项学习任务而献计献策,共同活动。这就大大地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中来,包括两人合作、小组合作,只要真正合作学习,走下座位也无妨。
三、 让数学教学走进生活
《课标》指出: 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 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是说, 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 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 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
联系实际,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 学生喜欢学一些与实际生活有关的数学知识。如果是他们身边的熟悉的事例, 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而每一个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的诞生均有它的实际背景, 所以教学时应从实际入手, 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概念, 感悟新知识。比如我们学习计算储蓄、利息方法后, 布置作业让每位同学走入银行, 了解现在银行中的各档利息, 再了解应扣除的利息所得税, 然后自己编拟数学题, 自己进行解决。也可让学生了解市场上的“跳楼价”、“清仓大减价”、“住房建筑”、“台风预报”等所隐藏的数学问题, 再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 在广泛的信息交流和教师的协助下, 呈现出更多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也使知识真正具有生命力, 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 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 应该“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新课程理念下, 数学教学已从以往的知识体系为基础的教学向问题取向的创新型教学变革, 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能够激发课堂教学结构改革, 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发散思维, 提升学生创新品质和实践能力。
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是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有形形色色的教育产品。如课件、软件、多媒体技术, 其感觉功能十分强烈。
在信息技术环境中, 多元联系的潜力之所以能得到充分发挥, 重要原因是计算机使得功能强大的图形表示法成为可能, 从而使抽象的符号、复杂而零散的数据得到直观表示, 而且可以对数学对象直接进行操作, 如局部放大、变换研究对象的空间排列位置、重复引起变化的关键因素、动态显示等, 从而对其细节进行观察, 这就会使学生发现数学对象不同方面的内在联系的机会大大增加, 并为理解其本质特征奠定坚实基础。所以计算机技术和应用, 有利于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乐意数学、乐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钟启泉.崔允漷.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时玲.论教育新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师角色的转变[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
[4]潘懋德主编.计算机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