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核心素养的概念逐渐渗透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来。在学科发展和学生综合培养过程中,引入核心素质不仅促进了知识的传递,更是从社会性发展的角度提升了学生未来适应社会的能力。在初中阶段,体育课程是实现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主要学科,而核心素养理念则将体育学科的培养目标更加细化。因此,从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内容出发,针对提高初中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意义,探究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体育教学;核心素养;提升策略
一、体育核心素养的内容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的意义
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在核心素养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延伸出来的,其基本框架依然是从学生的“认知性素养”和“非认知性素养”出发,让学生不仅能够获得体育知识、体育技能,更能够发展出体育获得知识的能力,形成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等。具体来讲,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是构成体育核心素养的关键。其中运动能力不仅包括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还包括学生在运动中积累的经验、掌握的技能等;健康行为是学生在自主意识的引导下参与体育的行为,如在课下自主参与体育运动,每天安排一定时间的运动计划等,这些健康行为不仅能够巩固体育教学效果,更为其终身体育理念的形成做好了准备;体育品德则是在运动中形成的体育品格、体育精神、体育道德等,如团队精神、规则意识、创新精神、坚定意志等,这些非智力性因素,不仅能够强化学生体育运动的效果,更能够发展其社会性,提高其未来适应社会的能力。从上述体育核心素养的内容而言,在初中体育教学培养中,核心素养的渗透更加全面地为学生展示了发展的方向。一直以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品德的渗透都是“短板”,学生即使能够在体育教学中获得足够的身体锻炼,但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心理健康等方面也难以得到有效的引导。基于此,在初中体育教学实践中,渗透核心素养,首先,有利于初中生的综合发展,让学生在身体训练与心理引导中实现平衡,并逐渐体会运动带来的心理上的愉悦,提高体育精神,体现体育价值。其次,教师作体育教学的主导者,也能够在核心素养理念中获得更多的教学启示,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对体育项目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不断优化教学措施,提高体育教学的实践效果。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升策略
1.引入游戏化教学,在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理念。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体育游戏不仅成为一种教学资源,也成为了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途径。在生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学生不仅能够产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强烈兴趣,还能够在与教师、学生的互动中体会人文情感。基于此,在初中體育核心素养提升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游戏化教学理念的渗透,迎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让其能够在具有教育价值的游戏环节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熏陶。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协调合作能力,教师在热身环节为学生设计了“两人三足”的游戏,在游戏中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各成两路纵队站在起跑线后,每队第一组用布带子把两人内侧脚的踝关节处绑在一起,双臂互相搭肩共同跑向终点。在这一游戏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热身锻炼效果,更应该注重学生在成功与失败后的表现,用团队精神鼓励学生,让学生在人文化的氛围中体会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
2.培养规则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规则是体育运动开展的基本保障,而在初中体育核心素养提升过程中,规则意识的渗透也成为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一些初中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规则教育,如有些家长出于对孩子的溺爱,将打破规则等同于勇于突破、敢于创新。这种扭曲的教育观念会造成学生规则意识淡薄,从小处说会增加其融入集体的难度,从大处说甚至会为其将来的违法犯罪埋下隐患。针对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从“社会参与”的角度出发,在活动设计中为学生渗透规则意识。如在体育运动开始之前,教师应该明确说明运动规则,对于学生提出的异议要及时给予解答,以保证运动能够在规则下运行;而出现违规问题之后,教师更应该谨慎严格,奖罚分明,保证规则的权威性和公正性,让学生在心中逐渐理解规则的价值所在,并形成自觉遵守规则、维护规则的意识。
3.设计灵活多样的运动项目,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核心素养与学科教学之间的融合应该建立在具体的教学内容基础上。对于初中体育教师而言,对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以运动项目为依托,帮助学生找到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方式。例如,在体育运动中,女生对于篮球运动缺乏兴趣,教师单纯的讲解和机械的训练也很难激发其学习热情。
4.注重教学评价,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教学评价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基于核心素养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从责任的角度出发,教师在评价中应该将激励和引导相结合,如当学生在接力运动中,由于个人原因导致失败,教师应该从对学生给予充分的激励,并配合团队中其他学生,帮助其从自责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在学生运动中出现不规范动作,在团队中缺乏合作精神的时候,教师应该做好及时引导,用动作示范、情感沟通等方式让学生突破知识、思想等方面的误区,体验体育的真正价值。从创新的角度出发,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多样化的运动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运动经验找到解决办法,从而提高其参与运动的能力和主动创新的意识。
总之,在初中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衡量初中生体育综合能力的关键,从自身核心素质出发,为学生设计更加多样、实用的教学参与方式,并在体育实践中渗透人文理念,让初中生不仅能够接受系统的体育知识,更能在自主参与中,提高实践能力,进而实现社会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明,《如何打造高效的初中精品体育课堂》,教师.
[2]刘晓,《推进高效课堂的有效尝试》,教育研究与评论.
[3]陆平,《信息技术辅助小学体育教学的策略》,陕西教育.
[4]蔡军,《初中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当代体育科技.
[5]施永坚,《核心素养视角下提升初中体育游戏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6]贺妍颖,《核心素养视角下提升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关键词:初中生;体育教学;核心素养;提升策略
一、体育核心素养的内容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的意义
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在核心素养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延伸出来的,其基本框架依然是从学生的“认知性素养”和“非认知性素养”出发,让学生不仅能够获得体育知识、体育技能,更能够发展出体育获得知识的能力,形成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等。具体来讲,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是构成体育核心素养的关键。其中运动能力不仅包括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还包括学生在运动中积累的经验、掌握的技能等;健康行为是学生在自主意识的引导下参与体育的行为,如在课下自主参与体育运动,每天安排一定时间的运动计划等,这些健康行为不仅能够巩固体育教学效果,更为其终身体育理念的形成做好了准备;体育品德则是在运动中形成的体育品格、体育精神、体育道德等,如团队精神、规则意识、创新精神、坚定意志等,这些非智力性因素,不仅能够强化学生体育运动的效果,更能够发展其社会性,提高其未来适应社会的能力。从上述体育核心素养的内容而言,在初中体育教学培养中,核心素养的渗透更加全面地为学生展示了发展的方向。一直以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品德的渗透都是“短板”,学生即使能够在体育教学中获得足够的身体锻炼,但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心理健康等方面也难以得到有效的引导。基于此,在初中体育教学实践中,渗透核心素养,首先,有利于初中生的综合发展,让学生在身体训练与心理引导中实现平衡,并逐渐体会运动带来的心理上的愉悦,提高体育精神,体现体育价值。其次,教师作体育教学的主导者,也能够在核心素养理念中获得更多的教学启示,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对体育项目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不断优化教学措施,提高体育教学的实践效果。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升策略
1.引入游戏化教学,在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理念。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体育游戏不仅成为一种教学资源,也成为了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途径。在生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学生不仅能够产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强烈兴趣,还能够在与教师、学生的互动中体会人文情感。基于此,在初中體育核心素养提升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游戏化教学理念的渗透,迎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让其能够在具有教育价值的游戏环节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熏陶。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协调合作能力,教师在热身环节为学生设计了“两人三足”的游戏,在游戏中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各成两路纵队站在起跑线后,每队第一组用布带子把两人内侧脚的踝关节处绑在一起,双臂互相搭肩共同跑向终点。在这一游戏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热身锻炼效果,更应该注重学生在成功与失败后的表现,用团队精神鼓励学生,让学生在人文化的氛围中体会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
2.培养规则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规则是体育运动开展的基本保障,而在初中体育核心素养提升过程中,规则意识的渗透也成为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一些初中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规则教育,如有些家长出于对孩子的溺爱,将打破规则等同于勇于突破、敢于创新。这种扭曲的教育观念会造成学生规则意识淡薄,从小处说会增加其融入集体的难度,从大处说甚至会为其将来的违法犯罪埋下隐患。针对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从“社会参与”的角度出发,在活动设计中为学生渗透规则意识。如在体育运动开始之前,教师应该明确说明运动规则,对于学生提出的异议要及时给予解答,以保证运动能够在规则下运行;而出现违规问题之后,教师更应该谨慎严格,奖罚分明,保证规则的权威性和公正性,让学生在心中逐渐理解规则的价值所在,并形成自觉遵守规则、维护规则的意识。
3.设计灵活多样的运动项目,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核心素养与学科教学之间的融合应该建立在具体的教学内容基础上。对于初中体育教师而言,对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以运动项目为依托,帮助学生找到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方式。例如,在体育运动中,女生对于篮球运动缺乏兴趣,教师单纯的讲解和机械的训练也很难激发其学习热情。
4.注重教学评价,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教学评价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基于核心素养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从责任的角度出发,教师在评价中应该将激励和引导相结合,如当学生在接力运动中,由于个人原因导致失败,教师应该从对学生给予充分的激励,并配合团队中其他学生,帮助其从自责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在学生运动中出现不规范动作,在团队中缺乏合作精神的时候,教师应该做好及时引导,用动作示范、情感沟通等方式让学生突破知识、思想等方面的误区,体验体育的真正价值。从创新的角度出发,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多样化的运动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运动经验找到解决办法,从而提高其参与运动的能力和主动创新的意识。
总之,在初中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衡量初中生体育综合能力的关键,从自身核心素质出发,为学生设计更加多样、实用的教学参与方式,并在体育实践中渗透人文理念,让初中生不仅能够接受系统的体育知识,更能在自主参与中,提高实践能力,进而实现社会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明,《如何打造高效的初中精品体育课堂》,教师.
[2]刘晓,《推进高效课堂的有效尝试》,教育研究与评论.
[3]陆平,《信息技术辅助小学体育教学的策略》,陕西教育.
[4]蔡军,《初中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当代体育科技.
[5]施永坚,《核心素养视角下提升初中体育游戏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6]贺妍颖,《核心素养视角下提升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