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项目课程课例研发与实施探究

来源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多种能力的综合,是人们发展和创造的基础,职业能力包含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有些能力可以通过传授和训练提高,有些能力必须通过有意识的培养才能获得。许多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取得的成绩、对行业领域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取决于其职业能力状况,职业能力的培养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在课程体系的建设、课例的研发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有意识地将职业能力的培养融入其中,对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有很大帮助。
  职业能力是一个人从事某种职业综合能力的体现,它既基于人的基本素养,更基于个人的学习情况,其中课堂教学又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主要途径,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有多种,虽然每一种教学方法都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某一方面,但职业能力的培养最直接的载体仍然是课程,最主要的阵地仍然是课堂,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最终都会落脚在课程和课堂的改革上。
  一、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项目课程课例研发分析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较强职业技能和良好职业道德以及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线,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目前,中职学生基础较差、师资队伍结构单一的现状短期内难以解决,一方面,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高,在教学中以枯燥的理论教学必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完全胜任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双师素质的教师的数量和质量还有待于提高。基于教和学两方面都促使中职教育在教学上要不断创新。
  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项目课程课例研发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的不再是教师教得如何,教了什么,而应是学生学得如何,学到了什么;不再是教师擅长什么教什么,而是学生需要什么教什么。这就要求教师要发挥团队的力量,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使每位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都得到提高。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项目课程课例研发不仅可以锻炼教师的专业职业能力,提高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而且可以使学生学做合一,较好地获得本专业所必需的能力和素质要求,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基本技术应用能力,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项目课程课例研发的基本思路
  项目课程课例研发是将一个典型的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而形成的教学项目设计,是一个包容了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和教学情境等内容的系统、立体、全景式的教学设计。项目课程课例研发的出发点是学生,落脚点仍然是学生,学生是职业能力依存的主体,课例的研发必须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在课例研发中,只有以学生为主体,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的,才能使职业能力的培养真正融于完成项目的教学中。在课例的研发中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
  1.深刻理解项目课程课例研发内涵
  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项目课程课例研发是指在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根据企业要求和人才培养规律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对现有学科体系加以整合,并进行“解构”和“重构”,适当降低理论知识的重心,形成一个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集教、学、做于一体的课程方案。让学生通过课例的学习既加深了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又了解了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使学生明晰本专业所对应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能力及素质的要求,从而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课例是为展现课堂教学活动全过程而进行的一种教学设计,是以某一节课或某一项目为研究对象,展现课堂教学实际场景,以便对课堂教学本身进行改造、优化和提高。课例要重点发现、揭示和提出本项目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或几个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解决问题突出能力目标,从而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课例研发着眼的是一堂课或一个项目,但目的却是为了解决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建设的大问题,通过“课例——项目课程——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这条主线解决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建设的问题。
  2.精心做好项目课程课例载体的选择
  项目课程课例研发就是选取某一项目进行研发,项目是一个可“做”的任务,是一个理论的载体,而不应是一个系统理论知识的“包”。必须通过载体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教学三维目标有机融合在一起,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载体的选择是课例研发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载体除了要具有典型性、规范性和可行性外,在载体的选择上还要做到“四要四能”:载体要对接生产现场,能创设生产情境;载体要接轨理论知识,能将教学三维目标有机融合;载体要对应细化目标,能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载体要体现先进技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载体选择好了,就能较好地创设教学情境,通过任务的驱动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3.做好知识体系的“解构”和“重构”,做好三融合
  基于目前中职学生的基础和专业课程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打破原有学科知识体系,避免出现原有的讲授理论的教师不会做、讲授理论时学生不能做的状况,在课例研发过程中,必须要对现有知识体系进行“解构”和“重构”,做好“三融合”:课程内容与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内容融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融合,教学情境与工作过程融合,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
  《数控加工技术》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中的一门核心课程,是在将原有的《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测量技术》《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与操作》等课程整合、重构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项目课程。较好地解决了理论不为实践服务、理论脱离实践的弊端。原先介绍《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测量技术》时,学生对刀具角度的选择、切削用量的选择等知识及过盈配合、过渡配合、减小表面粗糙度的措施等理论知识没有任何的感性知识,教师的教也脱离实际,教学的有效性很差。通过整合、重构,将实用的知识点较好地穿插在每一个项目中,通过项目任务的引领,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4.把握好项目课程课例的研发流程
  专业课项目课程课例研发及其实施,有效促进了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的教学研究,显著提高了专业课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受到了越来越多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认识和重视。为了更好地做好研发,江苏省专门制定了《江苏省职业学校专业课项目课程课例研发指南》,为广大专业教师进行课例研发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教师在具体研发过程中要深入把握课例研发的流程及其内涵,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贯穿于各环节中。项目课程课例研发流程的九大环节及其内涵如图表1所示:
  
  三、《数控加工技术》项目课程课例研发建构及教学过程实施
  1.《数控加工技术》项目课程课例研发建构
  项目课程课例的建构应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这就要求教师在课例研发时要打破原有学科体系,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将几个课程有效加以整合,在每一个项目中将必需的理论知识融入项目中,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掌握了知识,提高了技能,培养了能力,在设置项目名称时,采用“名词 动词”的动宾结构倒置形式,使学生对项目所要达成的目标本身一目了然,《数控加工技术》在进行项目课程课例研发时,根据相应的知识与能力要求,对项目及目标做了如下建构:
  项目一:数控车床入门操作,将安全、保养知识,操作面板、车床结构、切削运动、切削用量三要素等知识融合其中。
  项目二:减速机输出轴的加工,主要介绍车刀的组成及其几何角度、车刀的安装、G0、G01G90指令,工作坐标系的建立及对刀方法等。
  项目三:机床圆弧手柄的加工,介绍G02、G03、G71指令,切削液的作用、选用,常用量具的使用等。
  项目四:圆销锥轴的加工,主要介绍圆销的表示方法,G71指令、切槽的方法,切槽刀、切断刀的选择等。
  项目五:小奖杯的加工,重点介绍刀补知识,刀具副偏角的选择原则,零件表面粗糙度的控制方法以及 G73指令的应用和特点。
  其余项目,如项目六:牙签盒的加工;项目七:挂轮调节螺栓的加工;项目八:调节螺母的加工;项目九:螺纹千斤顶的加工;项目十:皮带盘的加工;项目十一:偏心轴的加工;项目十二:椭球手柄的加工;项目十三:工考技能强化训练;等等。
  2.项目课程课例教学过程实施
  在精心选择了项目载体,确定了学习项目和学习目标后,在学习内容组织及教学过程实施时,充分依据“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步骤展开。每个步骤均紧紧围绕“职业能力”,通过教、学、做合一,传授、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下面以“挂轮调节螺栓的加工”为例,阐述课例实施步骤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关系(如表2所示)。
  职业教育是在职业影响下的教育,职业学校学生所从事的职业也是在教育影响下的职业。职业教育应把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作为职业教育的终极培养目标,职业教育不仅仅要培养熟练的操作工人,更应该要培养有发展后劲的技能型人才,这是必须也是可行的,这也是职业教育的魅力所在。
  目前,一些教师在课例的研发时,更多的是教师独自研发,研发的重点主要在如何教得更精彩,解决的是教的问题,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也难以真正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具体研发过程中,应寻求行业、企业人员的参与,明确以学生为主体,重点解决学生学的问题,将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整合在一个具体的课例中,建构起能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省职业学校专业课项目课程课例研发指南》
  [2]MBA智库百科:职业能力[EB/OL]http://wiki.mbalib.com/
  [3]马成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若干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
  [4]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0
  [5]韦海燕.指向职业能力的项目教学法的表征与应用[J].《职教论坛》,2011.15
  [6]周如俊.中职课程“解构”与“重构”的价值取向与“实操”对策[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1.4
其他文献
主要创新点:  1.模式创新 本成果创造性地提出了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中等职业学校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通过对接创新抓课改、对接生产抓技改的“两对接”方法,实现专业技能教育与技术创新教育两位一体;通过基础文化学习、专业技能学习、企业生产实习三个领域同步推进创新教育的方法,构建创新文化教育、创新技法学习、专利转化和科技创业“三步走”理论模型;通过组织设计“四推动”实践项目和建设“五平台”等
摘要:做智慧型班主任,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是时代的迫切要求。要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如果不在“智慧”上下一番功夫,是不能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班主任 智慧 健康人格  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中,独生子女的自我性和自私性越来越明显,但心理又非常脆弱,遇到困惑时,他们会经常不知所措,或者做出异常的举止行动。笔者认为,做智慧型班主任,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是当前德育最重要的工作。  一、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
探究性学习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过程,让学生获得积极的学习和情感体验,不断强化小学语文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开展了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  一、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教师应先了解探究性学习的特点。第一,探究性学习具有自主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探究性学习与传统教学不
不管如何选择,校企合作的基础是校企“双赢”和共同“发展”,而不是任何一方的“单利”。对职业学校而言,追求的“利”不仅是“为了让闲置的机器产生效益”“让企业承担相关的费用”,更重要的是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营造“学校环境中的企业”和“企业环境中的学校”,实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的共定、实习实训与生产基地的共建、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共管、教学考核与教育评价的共鉴以及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的共融。
技工院校的基础学科,尤其是语文、数学、英语教学,支撑着后续的专业教学,所以基础学科师资队伍的建设弥足重要。下面,笔者通过swot分析法厘清了内外部情况,以及当前的优势与劣势,期望能够为基础学科的发展提供方向。  一、技工院校基础学科教师队伍建设的优势(strengths)  技工院校的教师队伍一旦吸收进新鲜血液,那么教师的留存一般会比较稳定。有了稳定的教学时间,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展开科研工作。  
摘要: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复习课是重中之重,既是难点,又是重点。如果教师能把之前所学的碎片化知识进行分门别类,重新整合、连接在一起,形成知识网络,对学生学习化学有很大帮助。化学专题复习能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思维,而如何上好初中化学专题复习课,是最能体现教师教学基本功的途径之一。  关键词:初中化学 专题复习 知识网络  一、专题复习的重要性  初三化学专题复习在总复习阶段占有重要地位,上好复习课能
主要创新点:  1.创新了人才培养理念  在与国际酒店教育机构合作过程中,作为一所初中后五年一贯制职业学校,我校由2004―2010年的简单模仿,到2011―2013年的借鉴创新,逐步明确了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具备流利外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掌握国际型酒店管理知识和经营规则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途径。国际核心课程教材与本土特色课程教材有机融合,构成了新的课程教材体系;中外学生混合编班、全英文
从日前召开的“2009上海职业教育合作论坛”上获悉,目前我国印染行业的技术人员紧缺、后备力量不足,急需职校学生补充新鲜血液。  据上海印染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王祥兴介绍,近年来,我国印染产量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跃居世界首位,约占世界印染产量的60%,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染料出口国。但我国印染行业目前紧缺创新人才。一些高等院校毕业生由于印染行业工作较苦较累而不愿从事,因此,印染行业的染化剂、助剂等
到职校去采访,会听到有教师这样说:十八大提出了“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这个概念挺激动人心的,好像一下子就把目前的职业教育提升到了一个新境界。但是,什么是“现代职业教育”,为什么是“现代职业教育”,我们又如何到达这个“现代职业教育”呢?说起来还是有些迷茫。我想,有类似困惑的职教人恐怕不在少数,所以,就尝试着来琢磨琢磨这个“现代”。  组织这次笔谈的过程中还颇有一些波折:一位作者觉得这样的话题太过“宏大
摘要: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探讨了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策略,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 几何图形 空间观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图形识别与几何构造是教学的重点,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良好的空间观念有助于学生发展立体思维与空间认知,为今后学习空间几何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给予学生足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