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态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广,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探讨该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和方向,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该课程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掌握,为培养具有创新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该文指出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实际,精选教学内容,加大实践教学,采取不定式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考评机制等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生态学课程 教学改革 学习潜力 动手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a)-0104-02
生态的破坏、环境的污染使生态学成为解决当前世界各国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的有力武器,也使生态学成为指导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学科。目前生态学的理论和原理已渗透到地学、生物学、经济学、社会学、环境科学、农学等诸多领域,成为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重要学科群。在当前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日益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生态学的研究。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对《生态学》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求掌握生态学基本概念及理论,更重要的是学会运用生态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来观察和认识自然界,解决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目前,我校正在全面开展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生态学作为我校广泛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改革非常必要。为适应《生态学》课程改革的要求,全面加强和提高素质教育,作为一名任课教师,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教学效果?该文将结合自身改革实际,进一步探讨生态学课程改革的方法与途径,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1 改革教学内容,使教学重点更加突出,知识实用性增强
1.1 精选教材,增强知识的实用性
《生态学》较注重生态学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目前,《生态学》的教材较多,有的偏重于理论介绍,有的则着重应用方面的介绍,但总的看来,对概念、内涵、原理、原则等内容介绍较多,联系具体实际的内容较少,尤其是涉及当地的生态环境状况更少,学生学起来感觉较为枯燥、无味,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较差。所以,结合学生的基础和知识水平,选择适用于本专业的较新的专用教材,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至关重要。目前,学校选订的是由杨持主编的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生态学》,该教材有较强的系统性、实用性。
1.2 修订教学大纲,突出教学重点
教学中我们根据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修订了教学大纲。对所选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删除那些在生产实际当中应用较少、陈旧的知识点,重点讲授实践性、应用性较强,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将来工作岗位有用的知识点;对生态学的概念、研究内容进行适当介绍,部分应该性较少或与其它专业课重叠的内容主要让学生自学,而对生态学的基础知识,生物与环境,生态学原理、研究方法及其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等内容重点介绍。授课过程中,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学时,使教学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使学生学起来条理清晰,对知识点较容易掌握。
1.3 理论联系与实践相结合,加强知识的应用性
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国内外,特别是结合西藏研究案例。注意与本地区农村、乡镇及城市建设的一些生态问题结合,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书本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利用有限的教学时数学到尽可能多的知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在教学中注意适时收集相关学科研究领域的最新前沿动态,包括新观点、新思想及研究成果案例,在教学内容上,有意识地在各个部分穿插,加大应用生态学的教学内容。如:藏北高原退化草地的恢复技术、藏东南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修复等应用生态学的成功范例。再次教学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针对学生来源、去向多样化的特点,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2 改革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热情
传统教学以书本为载体,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讲解和学生听讲与练习为主要活动方式的一种教学模式。多媒体具有听觉与视觉两方面的特征,以其直观、信息量大、形式生动、高效性等特点广受青睐,并迅速地在各个领域获得广泛使用,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好多媒体会产生较好的课堂效果。生态学内容涉及极为广泛,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手段能图文并茂的展示生态学本身所富有的优美境界及生态学所特有的实用性等,极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与表现力,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接受,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增加学生的信息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讲课的效率。如在讲解营养金字塔、生态系统成分及物质循环、景观等内容时利用大量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会使讲解的内容更加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安排一些教学片的播放等,如:生物多样性纪录片、美丽中国等,让学生坐在教室就可以感受到外面生动活泼的自然世界,从而开阔学生的眼界,加深对知识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通过相关教学网站、邮箱或QQ群等平台,进行课外的教学活动,进行问题的解疑、讨论等,突破面对面的教学方式,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自学、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教学手段改革满意率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目前生态学课堂教学手段满意以上占95.5%。
3 改革教学方法,挖掘了学生学习潜力,拓展了学生知识空间
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教师授课的对象,也是教学的主体。美国的教学方式强调讲课与讨论并重,而中国传统教学以讲课为主,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主要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这样学生易产生懒惰情绪,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不定式的教学方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3.1 启发讨论式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进行适当的提问和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讲授中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法,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学到更多的知识。如在介绍环境因子对植物形态影响时,可以要求学生提前对校园植物的生境、植物形态进行观察,同时回去查阅相关资料,上课时进行讨论,这样的教学方式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3.2 专题讨论式教学,促进了学生学习主动性,拓展学生知识空间
围绕着某一主题,组织学生进行专项讨论,如:高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水体污染与治理等,让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生态学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提出各自的见解,踊跃发言。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各种观点进行比较,指出其优点和不足。通过这样的专题讨论,使学生既复习了已学过的知识,又学到了新的知识,拓展了知识面,并学以致用。
3.3 学生自学或自讲,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转变角色,改变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对于某些章节可以让学生进行自学或自讲,使学生在自讲中学会处理教材,抓住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种方式使学生对知识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自讲之后,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最后老师再给予进行恰当的点拨,给学生以启发,做到教学相长。学生通过主动地参与教学管理,对知识掌握更深刻,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心理素养及表达能力。
4 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学生动手能力,提高了创新思维
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依靠于实验教学来完成。课外实践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一方面可以拓展课程时空,打开学生的视野,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实践教学改革中,首先对《生态学》实验大纲、实习大纲进行了修订,增加了实践教学学时。把实验学时从0或6个增加到8~12个,还设计了3天的实习。同时结合学校实验实习条件,编制了该课程实践指导书,通过实践,学生认识和掌握生态学的多种仪器操作,增强了动手和操作能力,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同时,除了课程教学中规定实验课之外,还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到气象、环保部门了解相关常识,以及鼓励学生参与自治区及学校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创新思维的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较大的提升,扭转了学生中“高分低能”的现象。
5 考试体制改革,激励了学生学习机制,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成绩考核是对教学效果进行检验的最终环节。考核评学体系在评价内容上不仅要包括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的情况, 更重要的是要考查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从考核的时间上应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
为了适应该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建立了一套全新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新的考核评价体系中,弱化了笔试成绩占第一位的考评方式,强调智力、能力、创造力的重要性。在实践中,采取综合评定的办法,即学生成绩由:平时成绩(30%)、实践成绩(30%)和期末考试成绩(40%)三个部分组成。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课外作业、课堂讨论、课堂提问及考勤、实验及报告等;实践成绩主要是期末实习过程中实践测验;期末考试成绩以闭卷形式考试。考试体制的改革结果,班级考试成绩最高分为90分,摒弃了以往高分竟达98-100之间的“好记性等于好成绩”的“临阵磨枪”式学习方式。通过改革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由被动应试向探求真理转变,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学生对这种考核机制很认可。
生态学是一门内容十分庞大的学科体系,具有基础性强、研究范围广、学科间渗透面大、实践性强等特点,在高校实施生态学教育是增强学生生态意识、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念、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按照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对现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机制进行改革和调整,提高生态学的授课效果和教学质量,显得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
[1] 王智.关于多媒体辅助生态学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城师院学报,2002,15(4):101-102.
[2] 王京生.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10(14):171.
[3] 陈书涛,胡正华.中美高校生态学课程教学模式比较研究[J].科技信息,2012(8):4-5.
[4] 基于综合素质培养的高校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读与写杂志,2012,9(4):70-71.
[5] 乌云娜,范凤杰.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34):39-40.
[6] 张建国,马爱生.资源环境科学专业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36):43-44.
[7] 王光军,田大伦,闫文德,等.生态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129-133.
[8] 李杰,王文彦.教学改革中多媒体教学应用的探索[J].中国西部科技,2010,9(27):91-92.
[9] 雷泽湘,谢勇.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科教文汇,2008(2):44-45.
[10] 李荣,宋于洋,楚光明.园林专业城市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13,31(2):76-77.
关键词:生态学课程 教学改革 学习潜力 动手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a)-0104-02
生态的破坏、环境的污染使生态学成为解决当前世界各国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的有力武器,也使生态学成为指导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学科。目前生态学的理论和原理已渗透到地学、生物学、经济学、社会学、环境科学、农学等诸多领域,成为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重要学科群。在当前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日益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生态学的研究。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对《生态学》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求掌握生态学基本概念及理论,更重要的是学会运用生态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来观察和认识自然界,解决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目前,我校正在全面开展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生态学作为我校广泛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改革非常必要。为适应《生态学》课程改革的要求,全面加强和提高素质教育,作为一名任课教师,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教学效果?该文将结合自身改革实际,进一步探讨生态学课程改革的方法与途径,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1 改革教学内容,使教学重点更加突出,知识实用性增强
1.1 精选教材,增强知识的实用性
《生态学》较注重生态学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目前,《生态学》的教材较多,有的偏重于理论介绍,有的则着重应用方面的介绍,但总的看来,对概念、内涵、原理、原则等内容介绍较多,联系具体实际的内容较少,尤其是涉及当地的生态环境状况更少,学生学起来感觉较为枯燥、无味,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较差。所以,结合学生的基础和知识水平,选择适用于本专业的较新的专用教材,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至关重要。目前,学校选订的是由杨持主编的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生态学》,该教材有较强的系统性、实用性。
1.2 修订教学大纲,突出教学重点
教学中我们根据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修订了教学大纲。对所选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删除那些在生产实际当中应用较少、陈旧的知识点,重点讲授实践性、应用性较强,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将来工作岗位有用的知识点;对生态学的概念、研究内容进行适当介绍,部分应该性较少或与其它专业课重叠的内容主要让学生自学,而对生态学的基础知识,生物与环境,生态学原理、研究方法及其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等内容重点介绍。授课过程中,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学时,使教学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使学生学起来条理清晰,对知识点较容易掌握。
1.3 理论联系与实践相结合,加强知识的应用性
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国内外,特别是结合西藏研究案例。注意与本地区农村、乡镇及城市建设的一些生态问题结合,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书本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利用有限的教学时数学到尽可能多的知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在教学中注意适时收集相关学科研究领域的最新前沿动态,包括新观点、新思想及研究成果案例,在教学内容上,有意识地在各个部分穿插,加大应用生态学的教学内容。如:藏北高原退化草地的恢复技术、藏东南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修复等应用生态学的成功范例。再次教学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针对学生来源、去向多样化的特点,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2 改革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热情
传统教学以书本为载体,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讲解和学生听讲与练习为主要活动方式的一种教学模式。多媒体具有听觉与视觉两方面的特征,以其直观、信息量大、形式生动、高效性等特点广受青睐,并迅速地在各个领域获得广泛使用,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好多媒体会产生较好的课堂效果。生态学内容涉及极为广泛,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手段能图文并茂的展示生态学本身所富有的优美境界及生态学所特有的实用性等,极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与表现力,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接受,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增加学生的信息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讲课的效率。如在讲解营养金字塔、生态系统成分及物质循环、景观等内容时利用大量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会使讲解的内容更加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安排一些教学片的播放等,如:生物多样性纪录片、美丽中国等,让学生坐在教室就可以感受到外面生动活泼的自然世界,从而开阔学生的眼界,加深对知识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通过相关教学网站、邮箱或QQ群等平台,进行课外的教学活动,进行问题的解疑、讨论等,突破面对面的教学方式,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自学、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教学手段改革满意率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目前生态学课堂教学手段满意以上占95.5%。
3 改革教学方法,挖掘了学生学习潜力,拓展了学生知识空间
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教师授课的对象,也是教学的主体。美国的教学方式强调讲课与讨论并重,而中国传统教学以讲课为主,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主要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这样学生易产生懒惰情绪,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不定式的教学方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3.1 启发讨论式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进行适当的提问和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讲授中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法,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学到更多的知识。如在介绍环境因子对植物形态影响时,可以要求学生提前对校园植物的生境、植物形态进行观察,同时回去查阅相关资料,上课时进行讨论,这样的教学方式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3.2 专题讨论式教学,促进了学生学习主动性,拓展学生知识空间
围绕着某一主题,组织学生进行专项讨论,如:高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水体污染与治理等,让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生态学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提出各自的见解,踊跃发言。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各种观点进行比较,指出其优点和不足。通过这样的专题讨论,使学生既复习了已学过的知识,又学到了新的知识,拓展了知识面,并学以致用。
3.3 学生自学或自讲,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转变角色,改变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对于某些章节可以让学生进行自学或自讲,使学生在自讲中学会处理教材,抓住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种方式使学生对知识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自讲之后,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最后老师再给予进行恰当的点拨,给学生以启发,做到教学相长。学生通过主动地参与教学管理,对知识掌握更深刻,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心理素养及表达能力。
4 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学生动手能力,提高了创新思维
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依靠于实验教学来完成。课外实践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一方面可以拓展课程时空,打开学生的视野,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实践教学改革中,首先对《生态学》实验大纲、实习大纲进行了修订,增加了实践教学学时。把实验学时从0或6个增加到8~12个,还设计了3天的实习。同时结合学校实验实习条件,编制了该课程实践指导书,通过实践,学生认识和掌握生态学的多种仪器操作,增强了动手和操作能力,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同时,除了课程教学中规定实验课之外,还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到气象、环保部门了解相关常识,以及鼓励学生参与自治区及学校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创新思维的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较大的提升,扭转了学生中“高分低能”的现象。
5 考试体制改革,激励了学生学习机制,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成绩考核是对教学效果进行检验的最终环节。考核评学体系在评价内容上不仅要包括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的情况, 更重要的是要考查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从考核的时间上应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
为了适应该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建立了一套全新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新的考核评价体系中,弱化了笔试成绩占第一位的考评方式,强调智力、能力、创造力的重要性。在实践中,采取综合评定的办法,即学生成绩由:平时成绩(30%)、实践成绩(30%)和期末考试成绩(40%)三个部分组成。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课外作业、课堂讨论、课堂提问及考勤、实验及报告等;实践成绩主要是期末实习过程中实践测验;期末考试成绩以闭卷形式考试。考试体制的改革结果,班级考试成绩最高分为90分,摒弃了以往高分竟达98-100之间的“好记性等于好成绩”的“临阵磨枪”式学习方式。通过改革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由被动应试向探求真理转变,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学生对这种考核机制很认可。
生态学是一门内容十分庞大的学科体系,具有基础性强、研究范围广、学科间渗透面大、实践性强等特点,在高校实施生态学教育是增强学生生态意识、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念、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按照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对现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机制进行改革和调整,提高生态学的授课效果和教学质量,显得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
[1] 王智.关于多媒体辅助生态学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城师院学报,2002,15(4):101-102.
[2] 王京生.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10(14):171.
[3] 陈书涛,胡正华.中美高校生态学课程教学模式比较研究[J].科技信息,2012(8):4-5.
[4] 基于综合素质培养的高校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读与写杂志,2012,9(4):70-71.
[5] 乌云娜,范凤杰.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34):39-40.
[6] 张建国,马爱生.资源环境科学专业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36):43-44.
[7] 王光军,田大伦,闫文德,等.生态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129-133.
[8] 李杰,王文彦.教学改革中多媒体教学应用的探索[J].中国西部科技,2010,9(27):91-92.
[9] 雷泽湘,谢勇.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科教文汇,2008(2):44-45.
[10] 李荣,宋于洋,楚光明.园林专业城市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13,31(2):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