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巴格桑:守护一座宫殿的一位老人

来源 :管理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shup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强巴格桑”这个名字,也许有些耳熟,尤其是在看过《布达拉宫》这部迄今为止我国最大规模的布达拉宫纪录影片。强巴格桑的藏语旁白,自然地与影片融合在一起,镜头跟随他缓缓穿行的脚步,记录着布达拉宫的每一个神秘角落。
  强巴格桑,布达拉宫管理处的处长,被誉为布达拉宫的“总管”。岁月沧桑,他在布达拉宫管理处工作已经有二十个年头。
  
  “布达拉宫的保护是一流的”
  
  


  回忆起早些年的情况,头发花白的强巴格桑说,那时候布达拉宫虽然举世皆知、盛名远扬,每天来的游客却不是很多。到2003年的时候,来西藏的旅游者似乎一下子多了起来。强巴格桑回忆道:“那个时候,每天大概1000人来参观,外国人来的也很多。”
  也是在那一年,国家有关部门考虑到布达拉宫的旅游承受能力,第一次在这里实行了限制人数的制度。现在,这里游客的最高上限是:每天2300人。
  布达拉宫还面临两大危险,一是火灾;一是房屋老化。为了解决雨水侵蚀的问题,由中央政府投资,布达拉宫二期维修从2002年6月26日开始进行,布达拉宫的屋面很独特,是用三合土混在一起,由人工用一种锤一样的工具夯出来的,平整得如同大理石地面。
  布达拉宫全部是土木建筑,如果着火,文物、经书将毁于一旦。强巴格桑说:“布达拉宫有300多名临时工,昼夜巡逻,我们花钱雇人巡逻,花钱买安全。”针对布达拉宫的火灾预防,西藏有关政府部门还专门成立了一个消防大队,在布达拉宫里就住着一个消防班。强巴格桑自1991年1月5日担任处长以来,布达拉宫没有发生过一次火灾。
  
   “布达拉宫是我家”
  
  


  强巴格桑今年65岁了,按照规定,这个藏族老人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他自己也觉得可以去颐养天年了。可是去年,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却“点了将”,让他留下来继续担任布达拉宫的管理处处长,守护布达拉宫。
  留下来的原因,很像20多年前他进入布达拉宫管理处的理由。那时,年轻的强巴格桑是一个电影放映员,一次参加布达拉宫维修的工作让电影放映员强巴格桑离开了银幕。维修完成之后,负责管理布达拉宫的人希望他留下来。出于感恩也出于一种责任感,强巴格桑正式成为了一名布达拉宫的管理人员。这一干就是20多年。
  “布达拉宫是我家”,强巴格桑说,“我刚进布达拉宫的头一个月,天天转悠,还是摸不清到底该怎么走。”因此,他对那些参观者的抱怨也很理解。尽管如此,他依然坚持限制参观人数与参观时间。他现在已经很熟悉布达拉宫的每一个角落,清楚地知道过多的人流意味着什么。布达拉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对它的保护应永远放在首位,这是信条。
  
  “希望旅游者能够冬天来这里”
  
  拉萨火车站是青藏铁路最大的车站,车站位于拉萨市堆龙德庆县柳梧乡境内,与布达拉宫遥相呼应,是青藏铁路的终点站。随着青藏铁路的通车,西藏每天新增3000~4000名旅客。强巴格桑对于保护好布达拉宫依然满怀信心。
  现在,他手下有干部职工50名,招聘的工作人员还有306人。老人对年轻人抱有希望,希望年轻人在自己的工作中全力以赴,体会人生的乐趣。他说,现在管理人员虽然多,但得益于国家财政的支持,“所有人的薪酬都不成问题”。
  强巴格桑说:“我们其实非常希望旅游者能够冬天来这里,大家会发现,这里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雪域高原。而且,这个季节来的游人现在还不多,旅游者可以更好地参观布达拉宫。”
  
   (责任编辑:刘冰 E-mail:lb1984@sina.com)
其他文献
四年前,山东孔府家集团下嫁万基集团,刘敏很负责任地向全世界宣告,孔府家复兴在望,孔府家一定会重新扛起鲁酒的龙头大旗,重振鲁酒,热爱孔府家、热爱鲁酒的人们似乎看到了黎明前的曙光。然而,3年弹指一挥间,万基不仅没有实现最初的“誓言”,还干脆撂摊子走人。无奈之下,失望的孔府家“二嫁”河套。可惜,这次的姻缘更加短暂,仅仅持续了2个月,孔府家就无法逃脱被“遗弃”的命运。  但是,尽管被两次拋弃,山东孔府家酒
期刊
匹克是一双鞋,诞生于1989年,这双鞋的缔造者许景南先生是一个中国普通的农民,这双鞋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期刊
“每当夜深人静,李青萍就倦伏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用那些五颜六色的广告颜料在破纸上写写画画,泼泼洒洒。几乎没有人不认为李青萍是因为孤苦伶仃穷极无聊,在一堆废品中疯疯傻傻地打发时光。”
期刊
“化妆笔有爱丽丝,香水有梦巴黎。”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的女孩子对上述上海化妆品品牌记忆犹新。
期刊
军旅生涯锻造奇兵    1994年,就读于南方工商大学的杜万山因台海局势应部队征召,开始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特种兵第二炮兵,这次入队完成了他的第一次个人身份转化——由一名普通的在校大学生转变为中华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特种部队军人。
期刊
听过李善友演讲的人,都会被他“糊弄”得热血沸腾。
期刊
2006年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公布,第一次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內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的约束性指标。  2007年4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成立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由温家宝总理任组长,曾培炎副总理任副组长。  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
期刊
建筑耗能已与工业耗能、交通耗能并列,是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耗能大户”,据统计,建筑能耗(包括建造能耗、生活能耗、采暖空调等)约占全社会总能耗近28%。在建筑节能这个国家节能战略的战场核心,我们将如何去打呢?记者在2月中旬,特地走访了建设部科学技术司建筑节能与新材料处处长梁俊强。    “十一五”期间,建筑节能主攻方向:在5个方面实现节约1亿多吨标准煤目标    如果把建筑节能比作一场战争,那么,最
期刊
斯端崙,笔名云清。中国著名山水画家。
期刊
张向宁引起我们的注意,已经是很早的事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