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作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途径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27-A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有言:“情者文之经”,“为情而造文”。面对当前作文情感缺失的现状,我们如何去进行教育引导,培养学生作文的情感,促使学生的作文能够达到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写作水平呢?
  一、融入生活,抒写心灵感悟
  当前,初中学生写作能力总体趋低,究其根本原因,主要在于“无话可说”,也就是没有鲜活的材料,没有内容,继而没有写作的激情。俗话有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将文章写好,一定是要言之有物的,而这个“物”又不是凭空捏造或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靠平时做有心人,对生活、对知识、对语言不断的积累,只有具备这个前提条件,学生的作文也才能达到思之有据,进而言之有物,写之有序。教师要善于积极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引导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去体会并积累情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也就自然活泼泼流淌昼夜不息。”因此,离开生活,写作必定就成为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生活如此丰富多彩,学生们年轻的心是最容易被打动的。教师应该教会引导学生:观察的目光不要迅速地游离移开,而应更多地尽情投入生活,用自己的心灵去体悟自然并与其进行交流,用心灵去感受生活,在生活的广阔天空中寻找写作的激情。
  示例一:
  难忘的辛酸(片段)
  那天我起得很早,大清早的闷热让人窒息。和往常一样来到这个有点破旧的地方,看见门口的那辆蓝色电动车,我才安心地走进琴行。这里的一切是这么陌生而又熟悉。鲁老师坐在一张堆满杂物的桌子前,嘴里叼着烟,戴着眼镜,在一小块木头上雕刻着什么。见我来了,很高兴地把我的琴从一堆杂物里拿出来,一边念叨着:“你这琴音色好,好!”我笑道:“当然啊,这还是您帮忙弄的琴。”鲁老师把琴放在地上,拿出架子,把架子摆好,又比了比架子之间的距离,这才把古筝放在了架子上。鲁老师的手颤抖了一下,我连忙帮着将古筝扶好,调整了一下架子的距离。泪水止不住地从眼眶溢出,我赶紧拭干了泪。看着鲁老师瘦弱的样子,鼻子酸酸的,不知道说什么好。
  戴好指甲,我便开始练习基本功,虽然是那么枯燥无味,但这是一切的基础。鲁老师在雕刻着什么,时不时会过来指点出我的错误。鲁老师会做出很夸张的动作,将我的错误放大,有时候,鲁老师也会亲自示范。每一个音节的处理,鲁老师都认真地指导我。有时候也会说:“弹琴的时候笑一下啊,谁会喜欢看板着脸的人弹琴呢。”“嗯,知道了。”往往我会勉强笑着,虽然这比哭还难看。但今天我笑不出来了,泪水不争气地夺眶而出,我赶紧拭干了泪。看着鲁老师这么的努力,而我呢,总是一种过一天是一天的态度。这个老头子身上,有着我无法体会的坚强的意志。
  中午我收拾东西准备回去,鲁老师似乎在说什么,但我一个字也没听清楚。临走前,只记得鲁老师说道:“路上……要小心啊……回去练……练习的时候……一定……一定要注意细节啊!”我应声道,总觉得今天鲁老师有点奇怪,打算回去看看,但时间不早啦,我便匆匆地回去了。就在我走的一个小时后,鲁老师就住院了。
  现在,我已经是泣不成声了,可是病床上的鲁老师笑着,说没有多大的事情,不需要担心。可我怎能不担心呢?鲁老师患了脑中风,血管压到了神经,不能说话了。当鲁老师吃力的说出几个字时,心里很是沉重。鲁老师叫人帮忙把床调高了些,吩咐道:“下星期的比赛……那个……那个弹琴的时候……轻重缓急啊……”
  我的眼泪又流了下来。
  (选自习作《难忘的辛酸》,作者八(11)班 吴雨薇)
  教师点评分析引导:文章用笔细腻,鲁老师带病教学生练琴时不动声色,生怕学生发现自己病了。这正是一个学生刻骨铭心,永远挥之不去的记忆的再现。小作者几次的流泪不是做作,而是真情的流露。对老师教琴的一幕幕细节描写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感情真挚、自然,表达了对鲁老师的感激之情。
  我在作文教学中,注意让学生融入生活,培养学生敏感的心灵,引导学生从司空见惯中发现人性的美好、生活的情趣,进而获得共鸣。具体的方法如下:
  一是体物察情,择取鲜活的素材。写触动心灵的事,首先要善感,能够感受生活在不经意间给予我们的馈赠。如何才能获取一份心灵的触动呢?首先要有一颗“柔软的心”,也就是一颗敏感的心,一颗细腻的心。还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善于观察。
  二是去粗取精,塑造鲜明形象。令学生感动的素材,具有着不同的特质,有的较清晰,有的还比较模糊;有的较深刻,有的还比较肤浅;有的较完整,有的还比较破碎。这就需要对这些感动的素材进行一番咀嚼、提纯,使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形象丰满,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三是见微知著,开掘丰厚的意蕴。刻画细节的目的在于传达感情。情有深切,有浅俗;意有精微,有粗陋。因此应当反复冶炼,细细玩味,使情深意真,境界幽远。
  二、就地取材,培养写作热情
  有人把材料比喻成文章的躯体,没有好的材料,就好比躯体显得不健康、不美观了一样。
  作文的取材,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来自于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观察、体会和感觉。写作文,需要紧扣生活,关照生活,关注生活中的事物和细节,发掘生活细节的美,才能挖掘新颖的题材,它既是学习作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又是培养写作热情的一种途径。把作文写好,我们要有一颗敏感的心,这样才能体会真情,写出真情。不然,我们就只会闭门造车、凭空臆造,写成的文章只能是矫揉造作、无病呻吟之作。
  1.寻访荆州美食,搜集地方特色素材
  示例二:鱼糕,是一种以鱼肉为主要原料的传统食物,它有着洁白如玉的外形,肉筎一般细腻的口感,辅以肉和鸡蛋,散发出诱人的清香。它的吃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做成温胃养胃的鱼糕汤,也可以直接放入蒸锅加热了吃。但我喜欢把它切成片,然后将煮熟的汤汁倒在上面,让汤汁溶入鱼糕内的每一个角落,用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的一声,汤汁便会从气孔中缓缓流出,当你轻轻咬一口,那鲜美的滋味,一下子就让你的味蕾舒展开来,好醇,好润,好香……   (选自习作《鱼糕》,作者八(11)班 程雨卓)
  示例三:一条条鳝鱼十分整齐的呈圆弧状卧于盘沿,形如头头蛟龙,色泽与龙的象征一样特别炫目——呈金黄色。他们看似软乎乎的,其实品尝起来十分酥口,并且有着一种夹杂甜而不腻的特殊口感。用小勺或筷子盛起一条,慢慢放入嘴中,轻轻嚼,这种特别多的嚼劲儿突然会让人食欲大开,自然人们的心情也得到了放松,变得愉悦了。
  (选自习作《皮条鳝鱼》,作者八(11)班 刘雨嫣)
  教师点评引导:两段文章片段都是通过学生的亲身观察与尝试,描写具有荆楚地方特色的美食,形象生动,色香味俱全,给人以美的享受。
  2.关注日常细节,透出浓浓生活气息
  示例四:棕红色的叶子将开水也染红了,几片茶叶在杯中翻转,升华,舞起一串串气泡,空气中弥漫着“三匹罐”最淳朴的气味。伸手,它便在你手中缠绕至全身,让你不得不屈服于它。农家喝茶都用大碗,酣畅淋漓,甘甜,回荡在嘴边。农忙季节,大人们便用水瓶装上满满一壶带到田埂上,忙累了,便几下喝到肚子里,炎热一扫而光,特别在太阳下,那红色显得越发有吸引力,不断诱惑着你。大人们便在劳动与喝茶的交替中种下希望,送走暑气。
  (选自习作《怀念“三匹罐”》,作者八(11)班 蔡珊)
  教师点评引导:这段描写充满了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读起来让人觉得亲切,让人在快乐的笑声中回味童年,产生共鸣。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深感学生对生活的融入不够,作文中对生活的细节描写严重匮乏,导致文章叙事概括,内容空洞。我在作文教学中注重了对学生细节描写的训练,具体方法如下:
  一是品评句子,感受细节。我举例句,“公输般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细节:诎。妙处:一个“诎”字既揭示出公输般无奈的甘拜下风的狼狈相,也反衬了墨子智慧过人。语言描写揭示了公输般阴险狡诈,顽固不化的卑劣行径。
  二是回味经典,感悟方法。我举例子,《变色龙》中多次描写奥楚蔑洛夫“穿”“脱”大衣的细节,生动传神地揭示了人物的性格,就是因为作者使用了“重点突出,反复渲染”。还有朱自清先生《背影》中的那舐犊情深,慈爱无私的父亲形象让我们念念不忘,时时铭刻在心,就是因为朱自清先生采用了“聚焦画面,放慢特写”的方式来进行细节描写。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如: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三是体味生活,捕捉细节。我尝试让学生通过对句子的体会,捕捉细节,来判断人物的身份,比如:他在大街上走着。身穿黑色衣服的他慢慢在大街上走着。身穿黑衣服,戴着墨镜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贼眉鼠眼地向四处张望,目光始终瞄着行人的口袋和背包。
  三、课外阅读,拓展延伸情感
  古人经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都是告诉我们需要多读书、读好书,不仅要读得多,而且要读得精。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只读书中的那些故事情节,更要细品书中人物的灵魂、读文章的结构、读文章的主题,进而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比如,可以要求班上每一位学生选取自己在课余阅读过的自认为是最好的书籍、篇目或者语句,在语文课堂上进行交流,然后与同学分享。去分析文句的精华与微妙之所在,感悟文章触动人灵魂深处的那些东西,学生可以不求甚解,但应当努力去寻找感觉。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必然会形成比较全面的富有深意的写作的感悟以及素材。
  1.以读促写,利用文本阅读教学将写作教学落到实处
  杜甫有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对作文有着的重要的作用,但是,许多因素又制约着课外阅读,现在教师能够把握住的阅读仅仅是“课堂上的文本阅读”。这是因为,通常我们的课程安排表中,对文本阅读的课程占时最多,一周一般七节语文课,一般有四到五节课上的是文本的肢解课,而作文课却被无奈地撇到一边。同时大量的阅读时间又被教师占用,教师也不进行研究并加以合理的利用,这其实是老师对学生语文学习特别是作文学习的最大浪费。再者,阅读的教学和作文的教学是可以进行沟通迁移的。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阅读来捕捉中心段与作文的突出中心、安排中心段相对应,评析课文的重点语句与如何遣词造句及自改作文相对应,阅读中解题与作文中的审题、拟题是紧密相联系的,阅读中的内容归纳、概括中心意思与作文中的写作立意、确立和表现中心是相对应和联系的,所有这些也为立足于课堂的阅读教学进行读写的结合提供了一些借鉴。“从根本上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得先从阅读教学开始,进行基本的训练。如果阅读的教学搞得好,学生的基本训练搞得比较好,那么学生也就会具有比较好的表达能力,于是,困扰我们作文教学的根本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2.有效利用阅读教学,为学生作文提供联系点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对阅读的一些带有陈述性的知识和技能进行介绍的同时,也常常需要联系作文,以便让学生去理解阅读与写作有着共通的东西。只有理解了之后,学生才有可能产生一种从阅读到写作的思维贯通与牵引。比如,我在教授了聂华苓的《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文后,觉得本文的开头具有艺术性,联系到以前学过的同一类文章,于是给学生做了一个专题——“如何进行作文的巧妙开头”。课上总结了“设计悬念、吸引读者”,“描写情境、烘托渲染”,“开门见山、亮明观点”,“巧用修辞、靓丽文采”等文章开头方法。随后我以《海燕》、《藤野先生》、《风筝》、《芦花荡》、《爸爸的花儿落了》、《最后一课》、《斑羚飞渡》、《我的第一本书》等已经学习过的课文为例,用以给学生强烈而又鲜明刺激,使学生体味到好的文章开头就是能立即吸引读者的阅读目光,让读者情不自禁随着你的写作思路走。语文的课堂上,尝试将阅读与写作有机联系起来开展教学,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与素养。
  示例五:   让笑容飞扬
  青春是一首永不言败的歌,青春是一条永不停息的河流,青春是一本读不厌的书,青春是一杯品不尽的茶……青春,本就是鲜花怒放、笑容飞扬的年纪。 没有幼年的懵懂,壮年的感慨,我们处在最美的年华;没有宦海沉浮、商场风云,我们存留着最初的纯真;没有生计的压迫、生活的烦恼,我们有着一颗无拘无束的心灵。青春,本就是无忧无虑的年代。
  少年不知愁滋味,却奈何总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多少的郁郁寡欢,多少的愁眉不展,取代了本该洋溢在少年脸上的纯真笑容。我们感叹,叹得亦不过是日益繁重的学业、日益严苛的要求;或许只有等长大成人,步入社会,整日在沉重的工作和微薄的薪水中挣扎,我们才会明白曾经的轻松。
  回首往日的青春,纵然哭过笑过,确是我们生命中最绚烂的一笔,纵然苦过累过,但那样不含杂质的时光,却足够我们一生去怀想。何苦等到垂垂老矣再去感叹呢,珍惜手中的时光,享受青春,笑对青春,让笑容在青春飞扬,何必等到再回首,恍然如梦。青春,本就是弥足珍贵的岁月。
  青春本该是温情的,再苦再累,总会有人嘘寒问暖;青春本该是激情的,因为年轻,我们有着足够的精力去追逐梦想,因为年轻,我们有着大把的时光去充实自己;青春本该是快乐的,我们拥有的,是最单纯的友谊,不因物质亦不因利益。那么,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在青春伤春悲秋,那本是青春不应有的灰色地带。青春,本就是七彩斑斓的时光。
  不要再为落叶伤感,为春雨掉泪;也不要满不在乎地挥退夏日的艳阳,让残冬的雪来装饰自己的面纱。以微笑面对生活,这不仅是一种情绪,更是一种人生观,一种生活的态度;以微笑面对人生,我们收获的将不仅是一份真挚,更是一份生活的馈赠;以微笑面对青春,你将发现日的朝升夕落是如此的独特,月的阴晴圆缺亦是别有情趣,微笑度过青春,你将会收获一段不留白的时光,再回首,我们将没有平淡、遗憾。
  这个春天,让笑容飞扬!
  (选自学生习作《让笑容飞扬》,作者八(11)班 熊梦琦)
  教师点评分析引导:时光不可倒流,青春也不可失而复得。作者开门见山,以细致精练的语言触动着如今依然“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我们。那蓄势待发又终于喷涌而出的真情流露,是作者对青春的美好祝福。
  3.以教材作为写作内容灵活进行作文训练
  吕叔湘先生曾说:“例如把一句话拆成两三句,或是把两三句话合成一句。改写,各种方式的改写,各种范围的改写,实在是作文的最好准备。”比如,学习了《皇帝的新装》、《喂——出来》等课文之后,我就布置学生进行结尾续写,或者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缩写与扩写的训练等等。这些训练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而对于古诗词的学习,一般教学中,许多老师可能认为古代诗词与写作固然没有丝毫的联系,因此将这些内容忽视甚至抛弃,其实这些古诗词的材料是可以巧妙地加以利用的,比如,我尝试让学生将古代名人的事迹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抒发自己的感触。
  示例六:
  聆听天籁 倚窗听雨(片段)
  风轻轻卷落细细雨丝。我独倚窗前,望湖面淅淅雨景,不知是什么,触动了我的心弦。
  我仰头望天,铅灰色的天沉郁着,似闲愁无边无际,而那雨便如初生萌芽冲破寂寥天幕,飘临人间。
  ……
  若说细雨千丝最能勾起人的情愫跌宕,那雨声便一定是雨的精魂所在。唏嘘之间,便能包容万象。只身其中,面对浩瀚苍穹,才顿觉人的渺小,而人生又如此短暂。孔子便发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深沉叹息;《古诗十九首》中也有“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的无奈感叹;曹操也挥墨留下“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悲凉诗句。
  在生命无常人生如寄的感伤中,雨声却又给人以振奋与希望。水滴石穿的那种坚持不懈又让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喜悦,在同样的叹息声中却又爆发出一种不同的渴望。孔子一方面慨叹生命如雨般短促,一方面则有严肃的历史感和强烈的使命感,表达出对生的执着,对存在的领悟;曹操于“人生几何”的自问后的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气慨;苏轼在“人生如梦”的慨叹中表达出“鬓微霜,又何妨”的豁达乐观的情绪。
  ……
  夕阳渐落为余晖,此时,窗前只剩雨打芭蕉,沉默依旧……
  (选自学生习作《聆听天籁 倚窗听雨》,作者 八(11)班 李明芮)
  教师点评分析引导:秋季是多情的季节,一场淅沥秋雨跌宕我的情愫,于是挥墨而下,将心中一切的感慨溅落纸上。对!人生就应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就应有“鬓微霜,又何妨”的豁达乐观。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怎样通过课内外的阅读达到有助于写作的目的呢?我的方法如下:
  一是拟题式导写法。为了让学生阅读名著并通过阅读名著来促进写作,我经常在作文命题中加以引导。比如:文学作品中有着许许多多的文学形象令我们难忘,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不乏许多类似的人。请以“生活中的一个文学形象”为内容写一篇文章。布置之后,就有许多学生写出了《我们班上的“葛朗台”》、《我的好友林黛玉》、《新时代的“阿Q”》等文章。
  二是引导学生开展名著点评或评论活动,促进学生写作。比如我引领学生对《红楼梦》进行了研读之后,学生发现这部巨著蕴含着丰厚的思想,于是就写了一篇篇评论文章。有《痛林黛玉》、《惜王熙凤》、《红楼遗梦》等。
  四、表达心声,随时记录情感
  情感积累,与素材积累、语言积累一样,也是需要进行记录的。同时,情感的表达又是一个漫长累积的过程,只有做到厚积才能真正的薄发。为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关注生活,当生活中发生一些让你感动的、生气的、开心的事儿甚至瞬间,你得做一个有心人,随时把这些事情乃至片段记下来,并且把当时的细微感受记下来。这其实是一种更为丰富的有效的素材积累。同时,在读书的过程中,当读到一篇令你感动,令你难忘的文章的时候,就及时的把自己的瞬间感受记下来,学会把自己读懂读透的东西与人进行分享。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去选择一些感动人的文章,让学生来进行细细的品读,细细的感悟,同时指导学生写下读后的感受。在本班教室的黑板报上,我专门开辟了一个作文专栏,标题拟定为“心灵的声音”。我经常提醒学生,作文就一定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是发自你内心深处的声音。我每周布置两篇周记,要求记生活中的点滴,属于生活作文,可以写自己瞬间的随感,只要真实感人就行,学生如果愿意,可以贴在黑板报的“心灵的声音”栏目里。于是,这个栏目里记叙了许多的逸闻趣事,杂记随感中的篇章,听到了许多的真正从心底发出的声音。它们有诉苦的,有忏悔的,有感谢的,有表达爱或恨的,有抒发内心喜悦或忧愁的……   示例七:
  带着梦想飞翔(片段)
  “36秒11!”裁判员报出了我们的成绩。是失望?是无奈?还是悲伤?
  那飘散一地的玉兰花和残缺的夕阳是在为我们感伤,还是嘲笑?
  在旁人看来这成绩还不错,只是我们不甘心。有谁能知道我们曾经付出的努力和汗水呢?有谁能理解我们苦思冥想,日日夜夜的战术呢?有谁能读懂我们一颗满含期望而最终破碎的心呢?那一幅幅画面像放电影般在我的脑海中回放。一幕幕情景我将铭记在心,埋在记忆深处。
  一声令下,我们把彼此的手牵在一起,那一刻,我紧张的心就松弛下来,因为彼此的温暖使我感到了十足的信心和希望。第一个圈开始出发,不一会到了我这儿,我娴熟的穿过去,跳出来最后送上去,完成这一套动作。可第二个圈紧接着又来了,我们来不及反应,两个圈到了一起。尽管后面进行得很顺利,还是不能弥补我们前面所犯下的错误。导致最终的成绩慢了许多。同学们有的在抱怨,如果不是谁谁,就快多了。那一束束目光像一把把复合利剑穿透我们的躯体,使人浑身不自在。
  泪不争气地流下,湿润了眼角和两颊,最终变成啜泣。
  只要曾经努力过,不管结果如何,绝不后悔。我们二十个女生就像一只只蝶,带着梦想飞翔。一路上,不知跋涉过多少条河流、山川;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雪、海啸;不知有多少次想要放弃,但还是坚持。黑夜,我们在茧中挣扎,不放过一丝希望,盼望着黎明的曙光,绽放出万丈光芒。哪怕是成群的蚊子在头顶上方飞,也没有停止训练;哪怕牺牲自己的午休,也提前来到学校;哪怕有繁多的作业和任务,也依旧站在操场上训练。虽然结果并不如愿所求,但是在过程中,却懂了很多很多……
  “八(4)班,加油!八(4)班,加油!”声音在操场上回荡。这个世界都在为我们呐喊。我们坚信我们一定能赢,赢在气度、精神和力量上。我们带着梦想飞翔,不怕困难,勇敢向前!
  “流星飞,带我飞……”
  (选自学生习作《带着梦想飞翔》,作者八(4)班 尤治灵)
  教师点评分析引导:作者以一次比赛经历展开描写,情感细腻,感情浓烈,语句优美,表现了不甘失败的人生态度。在人生历程中,会经历许多失败,但是在失败中,会经历一次次的蜕变,会懂得很多很多……
  写作,情动于中,而行于言,情动而辞发。一篇优秀的习作,应该用真情感触读者的心灵之弦,让美好的情感化为文字缓缓地流淌在心田之上,所经之处,如鸟鸣、似繁花、有暗香……
  抒情的方式一般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我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人称的转换直抒胸臆;对比描摹借景抒情;镜头特写极尽渲染;人物评议发自肺腑;短句连用以致情感酣畅淋漓等表达方式进行。通过这些方式,引导学生在写作中适当抒发自己的情感。
  要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就要让他们有机会去打开记忆的仓库,去搜索那些还未拆封的心事,继而写出来自于自己心灵的声音,记录下他们曾经的那些情感经历。
  五、教师“下水”垂范,以情导出情感
  学生在写作之中情感的迸发,也可以通过教师的“下水”作文来引导。教师经常写“下水”作文既可以体会文学创作的甘苦,从而对学生写作的困惑才能感同身受,使自己的作文指导与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提高写作教学的实效;同时,教师把自己置身于同学生平等的对话的位置上,对学生倾吐自己的生活体验,倾吐亲身经历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通过自己的情感来感染学生,这必定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对教师的亲近感和模仿老师的动力。这样的以情导情,学生的创作情感也就能够迸发出来。
其他文献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写作能力是学生一辈子要受用的一种能力,是他们安身立命、求得生存发展的一种能力。”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笔者根据初中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作了如下探索。  主题扩展写作 主题扩展,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正常的作文训练时,科学地、合理地引导学生在原主题的基础上延伸和拓展出的主题,以达到引导拓展阅读视野、积累写作素材、准确确定写作主题和布局谋篇的目的。主题扩展的方式
分析了节能灯生产中重金属汞的使用情况及污染现状,节能灯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汞污染对环境的影响,提出了防治汞污染的措施。
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途径之一提高风温降低焦比;对目前现状分析,理论上探讨可行;提出获得高风温的措施,确保风温1160℃以上稳定运行;风温提高35℃,焦比降低7kg。一
本文针对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股份炼钢厂40t转炉炉体裙板易变形、极易缺失,最终导致炉帽段高温氧化锈蚀严重,炉体整体寿命较低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炉体裙板进行了改型,解决了
本文介绍一种转炉护炉方法——冷却转炉终渣护炉法,它是对补炉料护炉方式的一种改进和拓展。该方法倾向于物料的合理、循环利用,基本没有补炉成本的投入,而且补炉时间得到大幅度
Mapsource是对Garmin GPS数据进行存储、管理、编辑的软件,其GPS交换格式文件包括文件头信息、航点信息、航迹信息三部分,借助Excel、记事本生成GPS交换格式文件,构建了向GPS批量导入测点坐标流程:Excel模板生成→GPS交换格式文件生成→数据批量导入GPS,解决了Mapsource和GPS无法批量导入测量点坐标的不足,拓展了GPS手持机在地质测绘工作中的应用效率。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扬州八怪"之一。徐悲鸿曾这样评价他:"郑板桥是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卓绝的人物之一,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