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羊茅FeTOC1基因的克隆、差异表达及亚细胞定位分析

来源 :核农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zer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拟南芥TOC1基因是中央振荡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编码的蛋白质TOC1通过光周期途径调控拟南芥对光照的响应.为了揭示高羊茅FeTOC1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通过同源克隆获得该基因全长cDNA序列,对其在不同光照水平下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并对其编码的蛋白质进行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高羊茅FeTOC1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为1 557 bp,编码517个氨基酸;其编码的蛋白质N端存在大约120个氨基酸组成的非典型PR结构域,C端则存在大约50个氨基酸构成的CCT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高羊茅FeTOC1蛋白质与禾本科大麦、小麦及粗山羊草亲缘关系高达99%.将构建的目的蛋白与GFP融合表达载体注射入烟草中,发现FeTOC1主要定位在细胞核中.实时荧光定量分析发现,叶片中FeTOC1表达在长、短日照下表现出一定的昼夜节律性,表达峰值均出现在光照0~4h;相比于持续黑暗,持续光照显著地削弱了 FeTOC1表达的振荡节律;颠倒昼夜节律,FeTOC1基因的表达首先受外界昼夜交替信号的调节.综上所述,FeTOC1基因在高羊茅生物钟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FeTOC1基因的功能,进而培育适应短日照地区牧草新品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BIM为项目规划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及运维运营阶段提供全过程、全专业、全要素的应用,辅助解决超大复杂项目的多专业协同、复杂地形处理、废旧建筑改造等难题.利用建筑机器人和数字化加工技术,解决了复杂多曲面现代木结构屋面系统和艺术砌体墙的精细化构件加工和装配式施工难题.通过BIM+GIS模型整合,形成区域级CIM整合模型,统筹项目规划设计,模拟解决项目建筑选址、道路方案比选、西气东输管线保护等应用.同时,基于BIM+GIS数据开发了园博园运维管理平台和CIM级智慧园博运营管理平台为项目运营阶段持续赋能.
文章根据济宁市龙湾店湿地工程及工程所在地的自身特点及水土流失情况,对工程进行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并对不同分区进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总体设计和典型设计,为项目的水土保持提供技术依据.
实施石矿废弃地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对实现水土保持,促进矿区土地快速修复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安丘市废矿生态修复项目(西北崖矿)为研究对象,对高陡边坡生态修复的难点和修复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旨在为类似的露天矿山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工程的设计、施工以及研究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水土保持是水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推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水平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在阐述水土保持工作影响因素基础上,分析水土保持工作对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影响,结合临沂市水土保持工作现状提出对应的建议,为临沂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为探究猕猴桃果实中bHLH转录因子的功能,本试验从青皮红香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Qingpihongxiang)中克隆得到bHLH家族基因AcbHLH137,并对该基因的功能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AcbHLH137(PSR95969.1)含有长度为969 bp的开放阅读框(ORF),共编码323个氨基酸.AcbHLH137蛋白分别含有碱性区(basic)和螺旋-环-螺旋区(HLH)2个高度保守的结构域,同茶树(CsbHLH137,XP_028125498.1)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较
针对广州地铁工程项目物资采购供货时限长、物资价格高、响应速度慢等问题,研发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地铁施工设备物资精细化管理系统,可通过PC端、Web浏览器和移动设备使用,实现设备物资计划报送、进/退场报审验、出入库管理,生成设备物资管理清单等功能,满足建设方、总承包方、监理方等各方协同工作需求,提高物资报审准确率,降低施工成本,提升施工过程的信息化管理水平.经验证,本项目自主研发的管理系统可大幅提高广州地铁项目施工管理水平,并且通过简单调整即可用于其他大型施工项目,有很强的可拓展性.
为探究朱橘类果实成熟过程中类胡萝卜素的积累及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本研究以朱红橘为材料,使用手持色差仪测定果实成熟过程中果皮和果肉的色差值,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类胡萝卜素组分的含量变化,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类胡萝卜素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朱红橘成熟过程中,果皮和果肉的色差值均逐渐上升,至完全成熟时,果皮色差值远高于果肉;果皮和果肉中类胡萝卜素组分基本相同,但在果肉中未检测出β-柠乌素和β-阿朴胡萝卜素醛,类胡萝卜素含量随着果实成熟逐渐增加;除PDS、
为研究渗流影响下复合地层盾构隧道开挖稳定性,以哈尔滨市地铁3号线太平桥—靖宇公园站区间为工程背景,借助FLAC3D建立数值模型,对盾构开挖稳定性进行了流固耦合分析.研究表明:随着盾构开挖,竖向应力呈现漏斗状,且应力集中现象明显,而孔隙水压力及地表沉降值最终会趋于一个稳定值.
为保证水下隧道的长期运营安全,介绍了沉管隧道基础处理技术的作用与发展历程,结合案例对当前基础施工技术缺陷引发过大沉降的严峻挑战进行了详细阐述.围绕这一问题,分析了各类基础处理工法及相关地勘技术的现状和重难点,指出先铺法的主要发展方向是改良升级施工装备技术以提高整平精度、施工速度和清淤效果,后填法的主要发展方向是提升施工期间的管底回淤防治和水下基础状态检测水平,并提出了从沉管隧道基础角度优化沉降控制的一些思路.
为探讨顺-冷杉醇合成基因NtCPS2对烟草光合作用的影响,以烤烟品系8306、8306B(纯合突变植株T3代)、新豫烟11号(MSK326×8306B)和烤烟品种MSK326、豫烟11号(MSK326×8306)为试验材料,比较其顺-冷杉醇、赤霉素、脱落酸含量及相关合成基因相对表达量,光合参数及光合作用相关基因 相对表达量等差异.结果表明,8306B较8306、新豫烟11号较豫烟11号的顺-冷杉醇含量均降低,赤霉素含量分别升高7.90%、9.79%,脱落酸含量分别降低35.87%、11.60%,赤霉素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