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人口转变过程分析

来源 :中国人口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mei1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的东端,西部与烟台市接壤,三面濒临黄海,总面积5436平方公里,辖荣成,文登两市及乳山县和环翠区,是一个农业人口占89.2%的地级市。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全市总人口为2362947人,较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总人口增长了41.9%,明显低于全国的97.4%、全省的71.4%。从第三次人口普查到第四次人口普查的8年中,全市人口仅增加142421人,
其他文献
<正> 1991年6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生育健康与人口科学合作研究中心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命名揭幕仪式。世界卫生组织驻中国代表、联合国人口基金驻中国代表,中国卫生部、计划生育委员会、教委、计委、国家统计局,人口情报中心和大专院校人口研究所等24个单位的60多位代表前往祝贺。 当今,人类对控制自身的发展已有一定认识;伴随人口科学的发展,对人口问题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描述和设计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层出不穷,其焦点主要集中在解决系统描述和分析的精确性与系统的复杂性的矛盾上。信息论与控制论试图解决事物的随机性;模糊集合试图解决系统复杂性与精确性的矛盾,指出了事物的模糊性。然而系统除了随机性与模糊性外,还存在着一种范围更为广泛、内容更为深刻的特性,这就是系统的灰色性,即信息不完全和不确知现象。
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了人口同期组规模变化对人口动态系统(如人口增长及年龄结构)、经济发展.社会需求的影响。当不同规模的同期组人口进入不同的年龄阶段时,对物质及服务的需求也相应地改变。决策者在提供幼儿护理、学校教育、就业.住房、计划生育、老年人护理等服务时,必须考虑到各年龄阶段的同期组规模变化。这些需求对应于不同的年龄阶段,而需求数量与各年龄阶段的同期组规模密切相关。
第四次人口普查手工汇总结果表明,1990年7月1日北京市总人口已达到10819407人,比1982年人口普查的9230663人增加1588744人,平均每年增加198593人,增长率为17.21%,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0.05‰。这样高的速度,在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仅次于宁夏回族自治区(22.53%)而居第二位。
“独生子女两全保险及其父母养老金保险”(以下简称“双保”),是国家整体利益与群众自身利益相结合以及用利益调解手段建立利益导向机制的产物。将保险与计划生育相结合乃是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引导分流消费基金、建立和发展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老年保障体系方面,均可发挥积极的作用。四川省自1989年4月在部分地区试点和开展“双保”工作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尚待改进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此作一些探讨和分析。
本文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10%抽样)提供的资料,对黑龙江省育龄妇女生育状况作一简要分析。
为了深入开发利用第四次人口普查抽样数据带,推广有关普查数据分析软件,P04项目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课题委托北京大学人口所主办的“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与分析研讨班”于1月6日~1月16日在北京大学举行。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于1992年2月25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1990年人口普查科学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口普查系统的实际工作者、高等院校和研究单位的学者、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90余人参加了会议,提交论文93篇。
期刊
(一)经济上鞭打快牛,不利于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巩固计划生育成果。国家对农村的计划生育经费投入只限于节育手术费和部分困难地区50%的独生子女抚养费补贴,而其它费用全部由基层负担。这在实际中造成凡是计划生育工作开展得越好的地方,集体投入的经费就越多。相反,计划生育工作搞得越差,超生的人数越多,集体不但投入少,而且还可以收缴数额可观的超生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