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通过对温病大家吴有性及其著作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认为吴氏立足于温疫病全程,除攻下法外,其临证早期预防和纠正误治的思想,温疫治疗中重视调护正气,倡导补泻兼施、生津养阴和慎用寒凉等具体临证思路,康复期注重饮食调护,均对现代温疫病的诊疗有着较好的指导意义.
【机 构】
:
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合肥,23003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温病大家吴有性及其著作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认为吴氏立足于温疫病全程,除攻下法外,其临证早期预防和纠正误治的思想,温疫治疗中重视调护正气,倡导补泻兼施、生津养阴和慎用寒凉等具体临证思路,康复期注重饮食调护,均对现代温疫病的诊疗有着较好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腋臭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遗传性皮肤代谢性疾病[1],主要表现为腋部异味,其异味严重程度因人而异,轻重不一,常伴有腋汗多,部分患者甚至可于乳晕、脐周及阴部闻及异味,又称为狐臭、臭汗症.该病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因其气味刺鼻难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人际交往,继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现代医学对于腋臭的发病原因及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普遍认为是由腋窝大汗腺过度分泌的有机物质被各种细菌分解后产生具有特殊气味的不饱和脂肪酸及氨所导致[2].临床常采用药物或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外涂及局部注射
伏邪具有感而不发,潜藏一段时间而后发作的特点.狭义的伏邪指伏气温病,广义的伏邪则指一切伏而不即发的邪气,即七情所伤、饮食失宜、痰浊、瘀血、内毒等内在的致病因素[1].《灵枢·贼风》云:“此皆尝有所伤于湿气,藏于血脉之中,分肉之间,久留而不去;若有所堕坠,恶血在内而不去.卒然喜怒不节,饮食不适,寒温不时,腠理闭而不通……虽不遇贼风邪气,必有因加而发焉.”明确提出伏邪致病具有“因加而发”的特点.发病条件除与邪气本身的性质以及人体正气强弱相关外,环境因素或人为因素也可引起,如六淫、情志、饮食劳逸等均可成为诱因,
目的:探讨大黄神阙穴区铺灸对脑卒中恢复期便秘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80例脑卒中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予大黄神阙穴区铺灸.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后2周随访时观察便秘症状评分、Bristol粪便性状(BSFS)评分,于干预前后对血清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进行测定.结果:最终观察组完成研究36例,对照组37例.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8.89%(32/36),对照组为67.57%(2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目的:观察中医“治未病”特色健康管理模式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效果.方法:将8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中医“治未病”特色健康管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管理指导,观察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及自我管理行为测评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后2组血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运动管理外,高血压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其他维度评分及总分观察组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及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特色健康管理模式可有效控制
五运六气学说历来颇受医家重视.《素问》在论述疾病防治时指出:“必先岁气,无伐天和”,强调治病用药必须顺应五运六气.有学者根据生辰的运气学信息,可以推导出体质倾向,为中医治未病理论和实践拓宽了新的思路,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有益参考[1].
中药产业现代化、国际化发展需要大量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在中药学类专业的课程建设中构建对接中药产业发展的实践课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为例,构建了涵盖知识、技能、德育的三级教学目标,包括中药资源调查、中药材生产、中药产品开发及中药信息服务等实践内容,综合运用饥饿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对接产业发展的实践课程体系,以期优化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药产业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
依托“中医文化与健康”课程教学平台进行课程改革与创新.建立并践行“思政-文化-科普-评价”多维互融的育人模式,即思政引领、立德树人,修身养性、文化铸人,健康科普、知识育人,全面全程、评价励人.通过不断实践应用该模型,取得了成效,获得了启示.目前,这种多维互融的育人新模式正逐步深入推广.
目的:分析目前针灸学课程内容难点,采用“图示法”教学模式促进深度学习,并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将105名学生分为观察组(52名)与对照组(53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授课,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引用“图示法”(经脉循行图、局部腧穴定位示意图、操作流程图及思维导图)教学,观察2组学生学习效果及岗位胜任力.结果:观察组腧穴定位、刺灸操作、腧穴主治及针灸治疗循经取穴成绩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基本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中“有很大提高”的人数,和医患沟通能力
从三个方面浅述吴门医派温病学家的治未病思想:1)未病先防——防患于未然.未病先护正气,防邪入侵.2)既病防变,阻止邪气入里.已病需快速治疗,先安未受邪之地;以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为纲防治温病传变;伏气温病当顾护阴液;注重小儿与妊娠期妇女、产妇等特殊人群的防治.3)瘥后防复——防止温病复发及治疗后遗症.在温病初愈时,需注意药物调理与饮食调理,养阴扶正.
《求嗣指源》包含有调经、助孕、安胎之法,其论述周详,以纲统目,溯本求源,对生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书中从病因出发,强调四物汤应四时而变,“春倍川芎,夏倍芍药,秋倍地黄,冬倍当归”;妙用香附,使月经规律来潮,排卵顺畅;主张孕育生命顺应自然,重视胎教;倡导一夫一妻、晚婚晚育、优生优育.该书所记载的对女子月事及胎儿孕育的证治经验,追求的是通过严以律己来自然孕育胎儿,具有一定的医学价值,值得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