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古诗文诵读教学的研究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eAc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诗文是中华民族两千五百年积累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有着和谐的节奏、优美的韵律、充沛的感情,这为诵读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基础。而在初中阶段开展诵读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培养语感、积累文学素材、提高文学修养。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分析古诗文诵读教学现状、成因与目标,分享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的诵读教学技巧、形式,最后通过总结反思探究教学活动中的得与失,为诵读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些方向性建议,给广大一线教师诵读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文;诵读教学;研究
  《毛诗序》提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歌是古人运用一定节奏韵律的语言将其情感意志外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古时候,文人墨客的情感在心里激荡,就用诗的语言来表现它,用语言还表达不尽,便用咨嗟叹息的声音来延续它,咨嗟叹息还不尽情,就放开喉咙来歌唱。这便是《沧浪诗话》所云:“诗者,吟咏性情也。”因此,将古代诗文的节拍用声音抑扬顿挫地表现出来,不仅能够还原作品中包含的真挚情感,也能加深读者对诗歌作者思想境界的认识。对于现代语文课程标准而言,诵读教学更是与文言文、古典诗文等特殊文体配合的一种教学方法。从内涵上讲,诵读教学作为一种需要调度多种感官进行的方法,通过眼观与心思将文字所描述的画面进行内化,再用口诵将所想象的画面外化,在对内容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把看不见的情气、意味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物质形式,比如,声、调、节奏。从功能上讲,诵读教学能够从语感培养、知识积累、素质养成这几个维度构建学生的语文基础,从根植在每个中国人血液中的母语情结出发,陶冶學生爱国情怀,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与人生态度。作为承接小学与高中的过渡阶段,初中的语文古诗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与学习技能的关键时期。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过程中,推行诵读教学将有利于学生衔接小学与高中的学科知识、提升理解能力与积累学习经验。
  一、古诗文诵读教学现状、成因与目标的探究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汕尾市一所乡镇直属公办初级中学,在校学生人数约800人。笔者面向各个年级进行随机分层抽样调查,对90份问卷的整理归纳,了解到目前诵读教学的现状是:大部分学生在进行古诗文诵读时比较被动,缺乏诵读兴趣;较少的学生能认识到诵读对于古诗文学习的作用,学生古诗文诵读仍以应试观念为主;诵读教学形式单一,以录音范读和学生齐读为主;学生诵读都是机械式,大部分学生背诵并不能产生深层次的体悟与共鸣。我校学生古诗文诵读活动的现状与开展并不是十分理想,其中的原因可以归结为:首先,从古诗文语法、词汇的角度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理解起来仍然难度大,背诵时容易产生抵触情绪,难以培养兴趣;再者是,教师过分注重古诗文的讲解与练习,忽略了诵读教学的积极作用;最后,在传统应试体制下,古诗文板块的备考常态只停留在背注释、背翻译、背结构等方面,缺乏培养诵读古诗文的土壤。诵读教育的缺失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语文学科兴趣的培养、造成了学生能力板块的缺失、不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入探索。因此,必须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以及价值观念上明确诵读教学的目标。在知识技能上,诵读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形成对古汉语的语感、整理语言材料。“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多样化的语言文字积累是形成良好文学素养的基石,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在诵读过程得到隐性提高。在过程方法上,必须强调诵读的过程中交织着思维活动,对内容有理性的分析与感性的欣赏,提高品鉴与思维能力。在价值观念上,开展诵读教学目的在于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诗文中积淀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生的精神境界与人文素养都能得到大大提升。
  二、古诗文诵读教学技巧的探究
  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其阅读经验、年龄阅历等方面的限制,在诵读过程中不加以技巧的传授往往会事倍功半,不得法门。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在诵读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带动学生由表及里的感知能力。教师主要可以从词语的发音、停顿连读的区分、语调的扬抑、语速节奏的划分几个维度进行引导与纠正。在读音这一方面,笔者所在的汕尾地区的福佬话属于“闽南语系”,保留了较多的古汉语的语音特点。假若教师用福佬话朗诵古诗文则相较于普通更加的平仄分明,朗朗上口,特别是在大量的通假异读字、破音异读和古今异读中用福佬话给学生进行解释与教学更能够加深其理解与学习。当然,福佬方言只是诵读教学中的辅助工具,在学生能够理解异读字的基础上,更应该加上普通话的规范使用与发音习惯,特别是强化本地学生在翘舌平舌、前鼻音后鼻音的区分上。在停顿与连读的区分上,应注意语义以及语流的间断与连接,适当的句读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常用的有四言诗的二二断、五言诗的三断、七言诗的四断。在参考断句规律的同时,结合具体的语境、古文诗句语法框架、文意情感进行诵读,抒胸臆与品韵味。在语调的扬抑变化上,诵读过程中应灵活运用升调、降调、平调、曲调四种句调:对需要突出和强调的关键节点进行重音,或者辅以轻读,加深诗文内涵的层次感;疑问时先抑后扬;感叹时先高后低;叙事时平缓直述;情感复杂时高低曲折变化。诵读的基础是思想感情与态度,通过不同形式的声音尽可能地还原作者的心境与表达自己的感悟,通过诵读技巧适当地让文本与句调有机结合。在语速节奏的划分上,诵读过程中需要紧密贴合诗文的内容,做到能够控制音节长短的松紧快慢。主旨为积极、欢快、紧张的情感时语速快而实,主旨为消极、悲哀、放空的情感时语速慢而虚,一般说明叙事时则语速相对适中,从诗文内核理解诵读技巧的收放。总而言之,诵读技巧的使用是体现读者对作品理解与感悟的(下转第31版)
其他文献
摘要:只有被学生理解了的知识,才能真正成为支撑学生今后发展的资源。文章以“物质的量”为例,说明了如何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唤起学生意义学习的心向,让学生在与原有知识经验不断地相互联系中,生成和发展概念,最终形成清晰稳定的认知结构,从而达成对概念实质性的理解。  关键词:理解;物质的量;教学设计  文章编号:1008-0546(2011)09-0074-03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do
【摘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对于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的学生来讲,学起数学来可能觉得枯燥、费力。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恰当地运用比喻,那么,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数学应该会“吃”得更香,学得更牢、更有兴趣。  【关键词】比喻;数学课堂;知识;兴趣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许多教师认为,它是语文学科的专属,其实不然也。数学课堂上,我们也可以通过运用恰当的比喻,让“数学课”这一
【摘要】新时期人们對小学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提升文化素养,还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提升综合素养。这就要求在小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德育渗透的有利内容,对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与人生观有良好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价值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关的渗透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德育;优秀传统文化;德育意义;渗透策略  一、引言  中
绘本以其直观性吸引着学生的兴趣,运用绘本阅读建立小学英语课程与德育融合研究,教师通过形成有效的英语绘本阅读教学指导方法,恒常英语绘本阅读教学课型教学开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养成,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英语学科和德育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渗透德育。  一、渗透德育方法  (一)深入绘本教材,透析教材中有效的德育要素,精
摘要:针对我们普通高中的现状,提出了一些适应激发我们学校高一新生学好化学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兴趣;学法;新课标;教学策略  文章编号:1008-0546(2011)03-0037-03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1.03.019     目前,我市共有七所完中,我们学校的高一新生基本处于落后的地位。多数学生基础较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将有趣的绘本融入口语交际教学,既为教师的“教”提供了有效的抓手,又为学生的“学”提供了有趣的媒介。本文从探寻原因、慧选绘本、以玩促说三个方面阐述当“一起做游戏”遇上《一起玩形状游戏》口语交际教学的开展,以点到面,以玩促说,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口语交际;绘本教学;以玩促说  为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需求,《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把口语交际能力作为小学语文
- Passage 1 -  Once upon a time, a young man was standing in the middle of the town announcing that he had the most beautiful heart in the world. A large crowd gathered, and they all praised his heart
摘要:问卷调查法是教师教育研究中常用的一种实证方法,如何编制出信度和效度较高的调查问卷是很多教师思考的问题。本文介绍了一些能力调查问卷编制和使用的体会,希望能对老师们教育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教育研究;能力调查问卷;编制和实施  文章编号:1008-0546(2011)01-0061-02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
【摘要】台湾作家汪培珽曾经写过一本书叫《培养孩子的英语耳朵》,如果借用到音乐教学中那就是培养孩子的“音乐耳朵”。我们不难发现很多音乐家,从小便是被音乐包围,巴赫家族中有几十位杰出的音乐家;贝多芬也是出生在音乐世家,聆听是他们取得音乐成就的前提,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聆听能力的培养同样非常重要。本文旨在分析聆听能力培养重要意义的基础之上,通过问题的剖析,引出如何培养学生的聆听能力,让学生拥有一双“音乐耳
摘要:通过“氢氧化钠固体变质问题”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对比分析,并在实验探究中找到突破迁移的思路。  关键词:氢氧化钠变质;教学实录;中学化学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11-0062-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11.025  一、问题提出  有关“氢氧化钠变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