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乡土精神的迷失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ink_x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获得茅盾文学奖后,贾平凹的《秦腔》就备受关注。在《秦腔》中,作者通过对日常琐碎生活的描写,为自己的故乡立了一块碑。在平淡无奇的叙述中,作品饱含着作者隐隐的哀伤,面对着曾经的故土,他已找不到自己的精神归属,他的故乡乃至当代整个中国的乡土精神都处在迷失中。
  关键词:《秦腔》 精神归属 精神迷失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秦腔》是贾平凹完成于2005年左右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通过对清风街一系列凡人俗事的描写,展现了家乡农民“怎样一步步从土地上走出”的进程。在《秦腔》里,作者一直在追问这样一个问题:新世纪以来,在当代中国,农民将何以为生?哪里才是他们真正的家园?小说正是表现了“新乡土中国”历史时空下的两代人之间的冲突,以及关于“新乡土中国”怎么继续发展的困惑,尤其是对当代中国乡土精神的关注。
  《秦腔》对乡土精神的关注,主要表现为时代大背景下两代人的观念冲突。在《秦腔》里,这种观念冲突主要体现为土地观念、文化观念和道德观念。新一代的农民在成长,他们的观念在现代化浪潮的洗礼下正在逐渐偏离古老的农业观念和道德观念,他们不再死守土地,死守乡村,和勤劳朴实的祖辈们相比,他们更向往外面的世界,于是就有了外出务工,就有了田地荒芜,就有了乡村的寂寞荒凉。乡土精神作为一种传承久远的支撑农村发展的中流砥柱,再也没有往日的坚强功能,它开始变得软弱、颓废,在引人关注的同时,也引起了人们的质疑。毫无疑问,贾平凹很好地看到了这一点,通过一部《秦腔》,他把乡土精神的迷失揭示得淋漓尽致。下面,笔者将具体论述一下《秦腔》是怎么体现乡土精神的迷失的。
  一 两代人的土地观念
  在《秦腔》中,老少两代人对土地有着不同的观念,这种冲突主要体现为以夏天义为首的老一代农民和以夏君亭为首的新一代农民的冲突中。夏天义是老一代农民的代表,他在土地上劳作了一辈子,对土地是极为熟悉和喜爱的,所以他离不开土地,他觉得一个农民就应该本本分分地种地,其他都是歪门邪道。他以老迈之身,还要去改造七里沟,除了闲不住外,还有他骨子里对土地的热爱。他吃土的细节以及最终死于七里沟地震的描写无疑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隐喻了夏天义这代农民与土地与乡村有着割舍不掉的情感,他们是农村传统的坚定捍卫者。而夏君亭是新一代农民的代表,他年轻、有力气,但是却不愿把青春献给土地,在夏君亭的观念里,土地并不是根本,土地仅够维持温饱,却不能使农民富起来,怎样赚钱发家,这才是根本。所以当秦安提出要淤七里沟时,他坚决不赞成。他说:
  “就是淤地,淤到啥时候见效?就是淤成了,多了几百亩地,人要只靠土地,你能收多少粮,粮又能卖多少钱?现在不是十年二十年前的社会了,光有粮食就是好日子?”
  他认为当务之急不是淤地种地,而是怎么从事商业经营,只有走商业化的道路,农民才有可能富裕起来,农村才可能繁荣起来。夏君亭的话不无道理,农民要想富裕只靠土地确实不行,但是认真想想,农民都不种地了,都从事商业活动去了,那么地由谁来种呢?没人种地全国人民又吃什么呢?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夏君亭不会意识不到,只是眼前的利益吸引了他的眼球,在社会转型期,面对土地和发家致富,他选择以发家为重点。他不顾夏天义为首的老一辈农民的反对,在村里建起了农贸市场,并且生意很兴隆,实现了他的发家梦。在大人的影响下,孩子们的土地观念也在变,如:书中有夏天义与文成等孙辈的对话,当夏天义给他们讲祖先如何逃荒来到此处开垦第一块土地和创建村子时,孩子们却埋怨祖先为什么没去关中大平原和省城;当夏天义讲述他们这一辈人如何修河滩地、建大寨田等光辉业绩时,孩子们反而埋怨他为何不把清风街作为县上炼焦炭的基地,否则清风街已经是座城了。夏天义企图用劳动改造他们,但最终却以失败告终,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这种悲哀是老一辈农民的悲哀,也是土地的悲哀,土地再也留不住农村年青一代的脚步,他们义无反顾地走出农村,汇入城市,经商的经商,打工的打工,任家里的土地荒芜。老少两代人土地观念的冲突,表明了传统的农业文明正在走向没落,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不知是幸,还是不幸?但毫无疑问的是,随着新一代农民对土地的淡漠而来的,必是乡土精神的迷失。
  二 文化观念的改变
  老少两代农民土地观念的冲突,表明土地已经留不住青年一代农民了,但这还只是生存意义上的土地。在《秦腔》中,两代人不只是土地观念有别,文化观念也是不一样的。由土地派生的土地文化,也就是传统文化,在《秦腔》中这种传统文化表现为秦腔戏曲,也遭到了新一代农民的抛弃。秦腔是秦人生命力的体现,它感应着秦人的生命搏动,在它苍凉悲壮的唱腔中流动着生命的旋律。贾平凹在散文《秦腔》中曾这样说秦腔:
  “广漠旷远的八百里秦川,只有这秦腔,也只能有这秦腔,八百里秦川的劳作农民只有也只能有这秦腔使他们喜怒哀乐。”
  我觉得这可以作为贾平凹对秦腔,或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具体到这部小说中的一个关键。贾平凹认为,“农民是世上最劳苦的人,尤其是在这块平原上,生时落草在黄土炕上,死了被埋在黄土堆下;秦腔是他们大苦中的大乐……”可以说,秦腔是秦地人民的精神寄托,是秦地人的文化象征,懂秦腔的人在秦地人眼中便是文化人。1983年,贾平凹在写散文《秦腔》时,是怀着满腔骄傲来叙述的,在这篇散文的末尾,他说:
  “秦腔在这块土地上,有着神圣的不可动摇的基础。凡是到这些村庄去下乡,到这些人家去做客,他们最高级的接待是陪着看一场秦腔,实在不逢年过节,他们就会要合家唱一会乱弹,你只能点头称好,不能耻笑,甚至不能有一点不入神的表示。他们一生最崇敬的只有两个人,一是国家领导人,一是当地的秦腔名角。”
  80年代的秦地,秦腔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依然是秦人文化的代表,而到了贾平凹写小说《秦腔》时,秦腔的地位又如何呢?
  在《秦腔》中可以看到,虽然尚有人保持着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喜爱,比如夏天智和白雪:一个是秦腔的忠实听众,一个是秦腔的名角,夏天智有事没事高兴不高兴都要听秦腔,白雪为了秦腔艺术宁愿不去城里。但是新一代农民普遍不喜欢秦腔,他们被流行音乐所吸引,秦腔曾经的地位正在被通俗歌曲所取代。小说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夏中星组织剧团下乡演戏,热热闹闹地敲锣打鼓去了,没想到每到一个地方,人却很少,有时甚至没人看。如小说中所写的:
   我说:“你们做演员的还有脸红的?”那演员说:“演员总该长了脸吧?中午演到最后,我往台下一看,只剩下一个观众了!可那个观众却叫喊他把钱丢了,说是我拿了他的钱。我说我在台上演戏哩,你在台下看戏哩,我怎么会拿了你的钱?他竟然说我在台下看戏哩,你在台上演戏哩,一共咱俩个人,我的钱不见了不是你拿走的还能是谁拿走的?”
  贾平凹以他惯用的幽默写出了秦腔的没落,让人笑了之后有说不出的心酸。与秦腔的以前受欢迎相比,今天的秦腔可谓是前景黯淡。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笔者认为还是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伴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城市在日新月异,农村也被现代化一点点地侵入,传统的文化被人看作是糟粕,新兴的文化则成为宠儿。如小说中写白雪和夏风所生的孩子是个畸形,他们最后也离了婚,这些都说明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结合的不可能,爱听秦腔的夏天智最后患癌症死去,这既是一种身体之死,也是乡村文化之死,昭示了以秦腔为代表的乡村文化在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落。
  三 道德观念的丧失
  伴随着秦腔没落的是乡村文化的丧失,新的文化试图在乡村建立起来,然而新文化秩序的建立必然需要时间,仅仅几首流行音乐还不能在农村建立一个新的文化王国。在这样旧的已破、新的未立的情况下,乡村人的精神价值开始出现混乱,他们的道德观也在改变。老一辈的人,如夏家的老人——夏天义和夏天智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他们生在农村、活在农村,贡献在农村,勤劳俭朴,重情重义,是老一辈人的道德楷模。新的一代不再这样生活,他们建农贸市场,开宾馆,出去打工、收破烂,一切以发财为目的,当然这无可非议,但是伴随着钞票而来的是男人沉迷于赌博嫖娼,农村姑娘出去做小姐。村人不再孝敬老人,夏天义的儿女为谁来赡养老人闹得不可开交,把传统的“百善孝为先”丢得一干二净,农村作为中国的最后一块净土不再干净。针对君亭的嫖娼行为,赵宏声送给万宝酒楼这样一副对联:“忆往昔,小米饭南瓜汤,老婆一个孩子一帮;看今朝,白米饭王八汤,孩子一个老婆一帮。”就是对这种现象的有力讽刺。跟男人们的这种道德迷失相对应的是清风街上的女人,她们一改中国传统的东方女性的坚守贞洁贤惠奉献的品性,有些女人出去做小姐发财;有的女人靠打牌来虚度时光;而一些对生活丧失信心的女人如瞎瞎媳妇,她有时间就到南沟庙里烧香拜佛,把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寄托在菩萨身上。
  如果说以上举的例子是农村一些没有文化的人的所作所为,那么笔者可以再举一个有文化的人的例子:在省城工作的夏风,可以说是有文化的人,平日里也为乡里所称道,可是当白雪生下一个残疾的孩子时,他却没有体现出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应有的道德情怀,他扔掉了孩子!这不该是一个为人父者的所作所为!夏风本为农村人,却丢掉了农村人应有的淳朴!连夏风的父亲夏天智都看不下去,后来夏风和白雪离婚,夏天智声明和夏风断绝父子关系,并把家里的一半房子给了白雪。老一代人的道德观念是多么令人崇敬,而新一代人的道德感又是那么令人不齿!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笔者认为还是随着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发展侵入,新的一代的道德观念在随着转变。
  小说中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疯子引生。引生并不是真疯,他有正常的思维能力,可以做简单的理性分析与判断,只是因为喜欢说不该说的话,做不该做的事,被清风街的人视为疯子。实际上他是一个单纯的人,是中国农村传统道德的维护者。因为暗恋白雪,他处处维护秦腔,认为秦腔是美好的东西,他有一种朴素的道德感,而他的这种朴实的乡土精神,却正在被人抛弃,他也就成了罕见的、成了不被人待见的疯子。他的自残,是人格上的缺失,更是一种乡土精神的迷失。那么,随着当代社会商品经济的确立,农村人的道德归属在哪里?这是作家用小说的形式提出的一个农村社会问题,一个难以回答和解决的问题。
  通过以上两代人之间土地观、文化观、道德观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怎么坚守,农村已留不住农民的脚步,农村的本质精神正在遗失。贾平凹由秦腔提出了自己最为迫切的精神关怀。他通过对清风街上琐碎俗事的描写,在不动声色中展示了秦地乡土的大裂变,展示了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的侵蚀和破坏,贾平凹在《秦腔》的后记中说:
  “我的故乡是棣花街,我的故事是清风街,棣花街是月,清风街是水中月,棣花街是花,清风街是镜里花……我决心以这本书为故乡树起一块碑子。”
  他的《秦腔》不仅是棣花村的一块碑,更是整个中国传统乡土农村的一块碑,这块碑给予了我们对传统乡土文化精神的无限缅怀,同时也让我们深刻思索未来的乡土发展之路应该走向何处。可以说,《秦腔》体现了作者情感与理智相矛盾的文化心理。作者虽然冷静描写了农民纷纷逃离土地乡村的历史大趋势,但其中却饱含着深深的隐忧,作品中弥漫着作者对田园荒芜、乡土文化道德衰亡的深深哀悼之情。从整体来看,《秦腔》是一首乡村传统失落的悲歌,是一首当代中国乡土精神迷失的挽歌。
  
   注:本文系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编号2009BWX005。
  
   参考文献:
   [1] 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 贾平凹:《秦腔》,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
   [3] 贾平凹:《贾平凹散文自选集》,漓江出版社,1987年版。
   [4] 贾平凹:《秦腔后记》,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
  
   作者简介:
   郭运恒,男,1959—,河南扶沟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工作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王俊佳,女,1984—,宁夏灵武人,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08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其他文献
摘要城市雕塑是城市的眼睛,是认识城市的主要窗口和媒介。现今我国的城雕现状存在很大的问题,相当一部分作品重复性高,无城市特色。本文运用雕塑理论与实例分析了城市地域文化与城市雕塑的关系,旨在为城市雕塑提供一些理论上的依据,促进我国城雕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城市雕塑 地域文化 城市文化 艺术百分比  中图分类号:TU-05文献标识码:A    城市雕塑又称城市景观雕塑、公共雕塑、环境雕塑,主要是指
期刊
摘要在张爱玲小说中,其女性主角有为择婿而忙的淑媛们,有正经历着平淡生活而努力抓钱的妇人们,有红颜渐老经历过婚姻而欲再嫁的少妇们,有形单影只没落淫荡的寡妇们。其小说真实地描写了这些女性的生存困境和不幸命运,深刻揭示了存在于她们自身的悲剧性根源,意以此唤起女性的自省。  关键词:张爱玲 女性 群体  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独特而富有传奇色彩的女作家。
期刊
摘要休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休闲的真正价值在于通过休闲使人得到自我完善,获得人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梁实秋的散文作为一种休闲读物,具有休闲文学的特征:知性、闲适、智慧、幽默。因此对于当代人来说,阅读梁实秋的休闲作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休闲 休闲文学 梁实秋 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    一 关于文学休闲和休闲文学  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
期刊
摘要广告创意的核心目的是将产品的品牌文化更好地、更广泛地传播给受众,从而刺激受众的购买欲望,因此广告创意与大众文化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草根文化”的流行是当下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健康的“草根文化”已成为主流文化的重要补充。“草根文化”元素的运用有助于实现优秀的广告创意,进而打造成功的品牌文化。  关键词:草根文化 品牌传播 广告创意 特点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广告是商品经
期刊
摘要诗歌语言张力的具体内涵是如何在诗歌实践中体现的?诗歌语言的格言意味与哲理有何区别?本文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论述。  关键词:诗歌语言张力 审美综合效应 诗歌哲理 格言意味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一 关于诗歌语言的张力问题  关于什么是诗歌语言的张力,阐述上并不统一。著名诗歌理论家阿红先生说,张力“是指诗人在创造过程中,为实现主体对客体矛盾因素的观照,充分发
期刊
摘要摄影文学是一种融合了摄影艺术与文学艺术的崭新的艺术形式,是人类读图时代的必然产物。摄影图像与文字语言分别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门类,但在摄影文学的艺术形式中,摄影与文学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不可割裂的。鉴于摄影艺术的特点,没有实际对象的想象显得虚无缥缈,而摄影文学作品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读者展示着艺术作品。在艺术作品的描绘方面,摄影文学使摄影与文学都得到了相得益彰的升华。为了提高摄影文学作品的创作
期刊
摘要《围城》立足于现代中国社会的现实土壤,而作者钱钟书也正是通过对方鸿渐这一人物性格及命运的描述,深刻地揭示了整个现代文明的危机和现代人生的困境,体现了他对有关人类的一些永恒性问题的思考。方鸿渐这个现代文明社会的病态产儿的代表也因此深深打上了20世纪现代文明和现代思潮的烙印。  关键词:方鸿渐 人生困境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一 《围城》与方鸿渐  无可否认,《围城》中
期刊
摘要《紫色》是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代表作。本文从分析三种不同的爱:上帝的圣爱、耐蒂的真爱、莎格的情爱对茜丽的影响入手,探究了茜丽最终心灵回归、爱被升华的心路历程,从而阐释了艾丽丝·沃克的爱与宽恕的主题。  关键词:心灵 回归 爱 宽恕 《紫色》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1973年,艾丽丝·沃克的父亲去世,在葬礼上,母亲的一句简单告别——“晚安威利·李
期刊
摘要孔子的孝道以正名思想和内省意识为前提,是儒家伦理道德的重要成分。而鲁迅则肯定了儒家孝道中合乎人情的内容,批判了被政治权力利用的孝道,提出以生物本能为底线的爱的思想。关于孝与爱,孔子和鲁迅有着惊人的一致。  关键词:孝道 孔子 鲁迅 恩与爱 对话 分歧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孝道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激昂高蹈的新文化运动中曾受到激烈
期刊
摘要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塑造的具有硬汉性格的人物形象桑提亚哥渗透着他本人独特的人生观和美学观。笔者以为这种硬汉性格有着对人类孤独命运的形而上的抗争,集中体现了悲剧与崇高的哲学内涵。《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不但将“硬汉精神”推向了极致,也成为海明威硬汉性格的精神写照。  关键词:硬汉性格 悲剧 崇高美 海明威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美国小说家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