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OST-DEA模型的141所公立三级综合医院成本效率分析

来源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udwindb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测量公立三级综合医院成本效率及其构成要素,分析其成本效率的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的COST、CCR、BCC模型,分别测量我国3个省份141所样本医院的成本效率、配置效率、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值。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

2018年样本医院成本效率值为0.632,配置效率值为0.929,技术效率值为0.675,纯技术效率值为0.732,规模效率值为0.917。10所(7.09%)样本医院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状态,41所(29.08%)样本医院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90所(63.83%)样本医院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地区人均GDP以及医院的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日、每门急诊人次平均收费水平等,对样本医院成本效率值的影响具有显著性。

结论

技术效率是影响成本效率的主要原因,纯技术效率是提升技术效率的关键因素,不断提升医院内部管理水平是提高技术效率的主要和必要途径。内部因素对成本效率影响较大。降低平均住院日、提高床位使用率、降低每门急诊人次平均收费水平等,有利于提高医院成本效率。

其他文献
机械取栓是治疗成人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最有效方法,相较传统疗法,疗效有极大提升。该疗法循证医学证据充足,疗效安全可靠,自2015年起被各国指南推荐,2018年机械取栓时间窗由6 h延长至24 h,让更多的成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从中获益。但在儿童患者中,由于机械取栓缺乏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也没有相应的指南推荐,极大地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国际上一些个案报道及少量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机械取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传承了第三版的精髓,肯定了第三版指南的治疗原则“一旦早期诊断,即应尽早开始治疗,争取掌握疾病的修饰时机”,提出“不刻意推迟左旋多巴的使用”的理念,对非运动症状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强调了多学科团队对帕金森病进行全面全程管理的重要作用。依据并借鉴国内外近年发表的循证医学证据及循证推荐,以临床实践为基础,新版指南从经典治疗方法和药物的应用,到治疗理念的更新,以及新技术和新
不同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在同一病例中共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报道。本文报道1例罕见的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合并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 PSP)散发病例。患者出现假性延髓麻痹、冻结步态、上下视困难,发展合并四肢肌肉无力、肉跳。头颅核磁、功能成像、全外显子基因筛查未检测到明显异常。患者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组织相关专家在2009年版《原发性震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制订了《中国原发性震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20)》。这一指南对原发性震颤的诊断标准、治疗规范等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和更新,旨在为临床实践给予规范性指导。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是一种同时累及大脑锥体细胞、脑干运动细胞核、脊髓前角细胞和锥体束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早期诊断非常困难,目前尚无特效治疗,预后较差,平均寿命3~5年。研究和发现ALS在早期诊断中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对于缩短诊断延迟时间、探讨和阐明发病机制、监测疾病进展和判断预后非常重要。近年的研究表明,神经丝蛋白(neurofil
目的探讨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对感染性脑炎与脑膜炎病原体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于赤峰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诊断为感染性脑炎与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二代测序与传统实验室检测病原体的相关资料。结果104例颅内感染的脑脊液样本检出以下致病病原体DNA特异性序列:细菌22例(22/104,21.15%)、病毒24例(24/104,23.08%)、真菌1例(1/104,0
目的探究癫痫患者合并震颤的临床及电生理特征,分析震颤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内科的癫痫患者80例,根据临床评估分为震颤组及无震颤组,均行临床震颤量表评定及肌电图震颤分析检查。并分析癫痫患者发生震颤的相关因素。结果临床评估结果表明80例患者中27.5%(22/80)的癫痫患者主诉或体检发现有震颤,均表现为上肢姿势性震颤,7.5
抗接触蛋白1 IgG4抗体相关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的临床表现独特,患者发病年龄偏高,进展迅速,肢体无力明显,伴显著的感觉性共济失调,对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反应差,神经电生理检查表现为传导速度减慢,早期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下降明显但不伴有波形离散。在此报道1例抗接触蛋白1 IgG4抗体阳性CIDP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这一少见疾病的认识。
一般认为,脑卒中后瘫痪肢体肌萎缩是废用性的。但新近研究发现,卒中病灶对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继发性损害,运动单位减少,导致肌肉失神经支配,在肌萎缩和肌纤维类型改变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脑卒中后瘫痪肢体肌肉萎缩和失神经支配的现象和发生机制进行综述,为临床评估和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