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起诗的风帆 走进美的殿堂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典文学诵读”与“诗意语文”的教学理念随着部编教材的全面普及,开始走进小学语文课堂。这让教师欣喜地看到了传统文学的回归,更坚信诗歌的美能给学生的成长奠定坚实的美学基础。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笔者尝试在古诗词教学中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美育渗透,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美、体会美,从而提高其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美育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8-0069-02
  引 言
  中国古诗词是世界文学长河中的一颗耀眼明珠,一首首经典诗词用独特的诗风词韵,陶冶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诗词中所体现的音乐美、绘画美、语言美与人情美值得我们一遍遍研读,且其美育教育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发掘学生的生命潜能,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与能力。但小学生年龄较小,无法完全理解诗词所体现的美。在这样的学情下,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带领学生寻找诗韵美、感受绘画美、领悟语言美、发现人情美,从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呢?笔者试图从课堂教学入手,在尝试中总结经验。
  一、巧用吟唱,体会音乐美
  中国的古典诗词讲究韵律和节奏,发展初期便与音乐相伴而生。虽然发展至今,我们已经不再唱诵,但读起来仍是朗朗上口。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借助音乐的韵律美让古诗词教学回归最初的状态,让学生在吟诵中感受古诗词的音乐美呢?
  笔者在研究了各个年级的古诗词教学情况后决定将最初的尝试放在低年级。低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古诗词,如果跟他们直接讲韵律知识,他们不仅无法理解,还会慢慢丧失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如果仅仅用背诵的方式,学生即使能够通过强化记忆背出来,也无法真正理解其中的内涵。于是,笔者决定采用吟诵的方式教授古诗词。
  笔者选择了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的《江南》,这是一首描写江南美景的诗歌,优美的旋律中有着对江南美景的热爱。笔者放弃传统的朗读方式,但没有给他们任何限制,而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节奏。短暂的沉默后,课堂气氛突然变得活跃起来:有的学生运用学过的音乐知识,打拍子,把词填进熟悉的歌曲中……在他们声情并茂的表演中,笔者知道他们已经用自己的方式感知了古诗词的节奏美与音韵美。学生用这种方式背诵古诗,不仅提高了背诵效率,还用了不同的韵律来表现,时而快速紧凑,时而悠扬绵长,时而轻松明快……整堂课充满了音乐美。背诵问题解决了,怎样理解古诗词所包含的情感呢?笔者决定继续采用音乐的形式。当欢快的音乐响起,笔者让学生将词填进去,并唱出来。从最初唱时的不合拍到最后的完美展现,这群一年级的学生竟然只用了十分钟。接着,笔者问他们:你们现在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你能把脑海中的画面说出来吗?你认为诗人想告诉我们什么?当一个个在课堂讲解中很难解决的问题被轻松解决时,笔者感觉收获到了意外的惊喜。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中高年级的课堂尝试就顺利了很多。因为他们本身有了一定的古诗词知识的积累,教师引导起来就轻松很多。笔者开始在课堂上用古典音乐来引导学生朗读。比如,在教学《天净沙·秋思》时,笔者播放悲凉的古筝曲,让学生感受诗人的孤独;教学《登高》时,配上《二泉映月》,那份悲凉自心底油然而生;教学《春夜洛城闻笛》时,在悠长的笛声中,那份对故园的思念已经悄然深入学生的心中……一次次的惊喜更坚定了笔者尝试改革的决心。
  二、巧用绘画,感受画面美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古诗词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诗画不分离。传统课堂中通过“意象”品读“意境”是常用的教学手段,可是当我们仅仅用语言告知学生何为“意象”,他们定是茫然的。我们知道,一句诗就是一幅画,可是如何让这幅画在学生的脑中展现呢?带着自己对古诗词画面美的理解,笔者开始尝试在课堂中把抽象的古诗词化为具体形象的画面,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等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大胆想象,让古诗词所描绘的美好画面在其脑海中再现。
  初次课堂尝试,笔者选择了三年级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首诗的画面色彩艳丽,有美丽的春光、五颜六色的花草、可爱的小燕子、漂亮的鸳鸯;画面构图有远景、有近景,远近景交错映现;有动景、有静景,动静结合中画面更富有生机。这样的画面适合学生用画笔描绘。为了有好的课堂效果,笔者请美术教师帮忙画了一幅作品,以便于学生无从下笔时给他们一个示范。开始上课了,伴随轻快的音乐,笔者让学生自由朗读、背诵,看时机成熟,便让学生随着配乐朗读并闭上眼睛,展开大胆的想象,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几分钟后,笔者让学生睁开眼睛,用画笔将自己心目中的风景画出来,并配上自己想象的文字。这时的课堂出奇的安静,学生在画纸上挥洒自如、奋笔疾书。当优美的文字和绚丽的色彩碰撞,当大胆的想象化为学生画笔下的画面,当一个个“意象”被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笔者看到了学生对美的理解。这堂课除欣赏了一幅幅美丽的画,笔者竟然意外地听到了一段段流畅的讲解,这给了笔者很大的惊喜。课前笔者精心准备的作品竟然因显得缺少了生机而没有拿出来。这节课的成功给了笔者利用古诗词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的信心。
  三、巧用词汇,感悟语言美
  语言是构成诗词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诗(词)人要表达出内心所思所想,将其付之于笔端,离不开优美的词汇,也恰是这些无与伦比的娟秀词汇造就了不可复制的精妙绝伦的诗词歌赋。但小学生很难精准把握词汇的正确内涵,甚至会有张冠李戴等情况的发生[1]。
  为此,笔者筛选了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为鼓励自己的小儿子努力读书,将自己读书的心得体会凝练于笔端,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哲理诗。对于小学生而言,要领悟詩歌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并不容易,为此,语言词汇的介质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这首诗中有几个比较重要的词语,比如题目的“示”,有训示、指示的意思;遗力的“遗”则是保留之意。   在正式上课前,笔者向学生提问: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怎样去努力学习?是学习课本知识重要还是实践更重要?学生分小组讨论,让本来沉闷的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学生有着比较明确的目标,将来想做一名设计师,所以他平时学习之余,常常跟随大人去参观各种艺术展,小小年纪谈论起来头头是道;也有学生大吐苦水,自己不爱学习,但被家长强迫学习,表示自己“压力山大”。各种讨论后,笔者解释了陆游的诗,古人对学问的追求尤为努力,从青少年时期就一贯如一地努力,直到年迈才有所得。书本的知识终究浅薄,要真正了解事物就要亲自去实践。诗人将诸多有着深刻含义的词语串联起来,反复推敲,融入了自己求学的情感和心得,才成就了诗歌的语言之美。接着,笔者让学生讨论:如果你身处古代,在求学中遇到了困难,应如何去做呢?会有陆游这般豁达的恒心与毅力吗?这样,学生在讨论中开启了课堂学习,又在思考中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和认识。
  四、巧设情境,感悟人情美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每一首诗(词)都是诗(词)人情感的外化。透过简短的文字品味诗人的情感,对于小学生来说谈何容易。因为人生阅历的限制,他们是很难透彻理解诗中的情感的[2]。简单背诵,或许能够应付考试,可这是语文教学的初衷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那就寻找方法,笔者尝试在诗词表现的情感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寻找共通点,让他们借助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情感体验去理解诗词中的情感,形成情感的共鸣,从而体会到诗词的人情美。
  笔者选择了五年级上册的《枫桥夜泊》,虽然面对的是高年级学生,但准备阶段仍然没敢松懈,在对五年级学生的调查问卷中,笔者发现,对于“你是通过什么方式理解古诗词中诗(词)人的情感的”这个问题,很多学生的答案是“通过老师的讲解”。这个答案看似没有问题,但笔者看到了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也让笔者更加忐忑。五年级已经处于小学的高年级,但学生对古诗词蕴含的审美体验仍主要源于教师,可见古诗词教学中的美育渗透仍为薄弱环节。
  在诵读后,笔者在屏幕上展示月落乌啼、寒夜霜天、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的景象,营造出一个凄婉、哀愁的场景,并安排班级内两名学生提前准备好小品,表现两个考试失利的学生的那种悲观、痛苦的心情。凄楚的场景、悲情的音乐,尤其是两位学生落寞的表情把全班学生都带回了自己考试失利的那一瞬间。小品结束后,视频出示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当时诗人的处境与心境。之后,笔者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这位站在寒夜里的书生,并提出问题:此时此刻你面对这天上满是愁思的明月,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看到两岸的渔火,听到远处传来的钟声(此刻播放钟声音乐),想到自己落第的境遇,你在想些什么……这些环节的安排,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诗中的情境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学生与诗人情感的共鸣。
  同一种情感,在不同诗人的笔下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既然学生的人生阅历有限,不能产生共鸣,那么教师就可将这些经历嫁接、转移到学生已有的人生经验中,让他们在其中寻找共鸣点。
  结    语
  以上是笔者在古诗词教学中美育渗透的一些课堂尝试和总结,有惊喜、有收获,但还有很多未能解决的问题需要笔者在今后的课堂实践中继续摸索。美育的培养本身就是一项长远而伟大的工程,古诗词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學更是任重道远。但笔者相信,只要能够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不断努力寻找适合的方法,把握古诗词的“音韵美”“画面美”“语言美”及“人情美”,那么,我们一定会有所收获,也一定可以让学生扬起诗词的风帆、走进美的殿堂,在古诗词中品味诗情画意、聆听圣人古训、体味人生哲理、提升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陈应喜.论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学周刊A版,2018,30(30):52-53.
  曹俊. 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科学渗透[J]. 基础教育研究,2018(14):20-21.
  作者简介:殷红丽(1982.3—),女,江苏徐州人,一级教师,荣获县优质课二等奖、县“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称号。
其他文献
摘 要:规律探索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很少单独出现,却无处不在。规律探索是幫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内容,感悟数学基本思想,初步理解数学本质,掌握数学学科精髓很好的载体。文章作者以《树叶中的比》一课为例,从问题链的设计、学习菜单、TBL模式和“特例”的处理四个方面阐述对规律探索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关键词:探索规律;问题链;学习菜单;TBL模式;“特例”  中图分类号:G623.5
期刊
摘 要:幼儿的德育要从小抓起,教师既要利用好集体活动时间,对幼儿加强德育影响,又要在日常活动中进行随机教育。同时,教师还要善于挖掘幼儿生活中的优秀事迹,将品德教育渗透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利用正面引导,表扬鼓励等方法,促进幼儿正确思想的形成,使幼儿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  关键词:德育;幼儿教育;日常活动;判断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
期刊
摘 要:自主游戏注重的是以“趣”提“能”,让幼儿在玩中学习。然而在自主游戏的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幼儿园和教师对自主游戏重要性认识不足的情况,忽视了对幼儿自主游戏的引导。本文以餐后自主游戏活动为例,对自主游戏的作用及幼儿餐后自主游戏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够为解决幼儿自主游戏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帮助。  关键词:餐后活动;自主游戏;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期刊
摘 要:本研究从管理者和教师对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认知出发,了解管理者和教师对民主理念存在的偏差、学校民主管理实践的方式及途径,分析导致学校管理出现问题的深层原因,并提出了通过“学校协商管理”弥补现有民主管理不足的方法。  关键词:协商管理;学校管理;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8-0016-04  
期刊
摘 要:识字、写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是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贯穿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学习内容。非连续性文本具有形象直观、逻辑性强的特点,与识字教学结合,能激发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兴趣,提升其识字能力。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识字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8-0028-02  引
期刊
摘 要:算理和算法是计算教学的重要内容,厘清算理、提炼算法是计算教学的核心。教师应基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融通算理和算法,有效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算理;算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8-0045-02  引 言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期刊
摘 要:关于语文学习的自我效能、学习压力及学习策略等问题,一直是教育教学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以初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这三方面的关系,以期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自我效能的提升和语文学习策略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初一学生;学习效能;学习压力;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8-0
期刊
摘 要:落实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方面的生物学核心素养,是高中生物课堂的基本要求。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突出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以导学案为载体,通过问题的设置和问题导学的过程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本文以新教材“种群的数量特征”为例,阐述如何用问题导学教学模式落实生物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生物学核心素养;问题导学;种群数量的特征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看图写话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看图写话能力的提高,能有效地促进其观察力、想象力、表达力、思维力的全面发展。一线语文教师应对现有的实际教学问题进行分析,为学生创造练习看图写话的机会,寻求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并在课内、课外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进而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提高学生看图写话的能力,从整体上提升其写话质量。  关键词:低年级;看图写话;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小学课堂正逐渐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脱离出来,以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为指引,成为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更加人性化的课堂。小学英语作为一门丰富学生语言知识、培养学生正确“三观”的人文学科,能够在激发学生潜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本文以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为主旨,对小学英语阅读高效课堂构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