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wxlw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分析认为,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滨海新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导力量,滨海新区已经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实高地和战略策源地,而双轮驱动兼顾现实优势与战略空间、复合模式助力产业协调发展、“看不见”的项目为“看得见”的项目提供支撑、先行先试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则是其发展的成功经验;在总结进一步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滨海新区;高新技术产业;机遇与挑战;对策建议
  一、 滨海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地位与发展特点
  1. 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滨海新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导力量。
  西方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证明,后工业化阶段的产业结构具有比工业化阶段更强的刚性,与之匹配的投资消费比也更难调整,这是天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两大难题——工业和投资比重过高——的重要根源。以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为标志,与上海(2008)和北京(2009)在进入后工业化阶段时已经完成第三产业对工业的超越和控制住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不同,2010年天津的产业结构仍然处于“二三一”状态,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在GDP中的比重高达70.12%,几乎相当于上海与北京的总和。在后工业化阶段较强的产业结构刚性作用下,天津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不应违背客观规律强行追求第三产业对工业的超越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缩小,而是要自足自身实际、坚定的以提升工业层次和提高投资效率为抓手和突破口。2010年,滨海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4 929.6亿元,占到工业总产值的48.8%;尤其是在所获固定资产投资份额减少5.8个百分点的情况下,以19%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实现了26.9%的产值增加,有力带动了滨海新区产业结构的高端高质和高新化发展。这标志着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滨海新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导力量,更为天津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探索了道路、做出了示范。
  2. 滨海新区已经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实高地和战略策源地。
  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出现了明显的向实体经济回归的趋势,穿上战略新兴产业新外衣的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新时期区域竞争的首要利器,也成为滨海新区加快实现国家功能定位、建设国家经济增长第三极的强力引擎。在迎头而上原则指导下,滨海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坚持高起点高速度高标准发展,与国内高新技术产业传统高地的差距迅速缩小,并为未来实现超越储备了充足的战略能量。2010年,滨海新区(大口径)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分别相当于上海、苏州和深圳的83.45%、82.07%和72.65%,并且增长速度高于上海和深圳、与苏州相当。同时,拥有了6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即国家民用航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风力发电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集成电路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纳米技术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泰达国家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基地的数量和密度居全国前列。其中,国家风力发电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已经成为天津世界级新能源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民用航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也已经具备了发展为世界级航空航天基地的潜质。
  3. 滨海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标志是多元展开。
  与单极增长相比,多元展开的产业形态更容易通过产业主体和产业门类间的协调互动形成具有乘数效应的产业发展合力,在更大范围内配置和共享资源,更快的产生集群效应和规模经济,并有效降低产业发展风险。从产业主体看,滨海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呈现企业、资本、科研机构、人才和政府共同承载的格局。其中企业居于中心地位,通过与资本、科研机构和人才的相互支撑和相互融合,在政府的扶持和服务下,发挥着最为重要的引领作用。从产业门类看,滨海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呈现三大梯队并行的格局。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处于先发地位,占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的41.1%和31.7%;高技术服务和新材料产业承前启后,占到总产值的7.6%和6.8%;航空航天、生物医药和新能源产业潜力初放,占到总产值的4.6%、4.4%和3.8%。虽然梯队之间的产业规模差距较大,但是由于第二三梯队产业集群的成长性更强、规模经济效应更为显著,因此产业发展差距的缩小将成为必然。更重要的是,三大梯队之间已经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协调关系,如生物医药领域的服务外包是高技术服务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能源汽车是新能源产业与装备制造产业协作的结果,电子信息和新材料产业则为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 滨海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
  1. 双轮驱动兼顾现实优势与战略空间。
  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现实优势与战略空间的兼顾是关系到经济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与广东省实施腾笼换鸟战略付出较大代价不同,滨海新区在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动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通过双轮驱动的路径选择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一方面,立足现实优势,坚持渐进式转型,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为保持在石油化工、钢铁冶炼等传统领域的现实优势,防止前期巨额投资中沉没成本的产生,避免新兴产业无法及时补位对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滨海新区坚持渐进式的发展思路,通过高新技术的改造,实现了以大乙烯为核的现代石化,以大机车、新能源汽车和现代冶金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的蓬勃发展,在巩固现实优势的同时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平稳转变。另一方面,发挥战略眼光,坚持跨越式发展,白手起家谋划新兴产业。对于自身没有基础但战略地位重要的新兴产业,滨海新区找准切入点,以大项目为抓手、高起点迎头而上,短时间内就在航空航天与超级计算机等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以空客A320系列飞机总装线落户为开端,“三机一箭一星一站”相关项目迅速集聚;以建设国家超级计算机天津中心为契机,天河一号、曙光、蓝鲸等高性能计算与存储产业集群快速成长,为滨海新区和天津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2. 复合模式助力产业协调发展。
  科学性、针对性和时效性是产业发展模式选择的核心准则,也是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针对多主体承载和多门类展开的特点,滨海新区高新技术产业探索出一条多种模式并行复合的道路。通过五种不同模式在五大产业主体和七大产业门类间的转换与复合,推动了产业的高效发展。一是企业转型促进模式,即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演进和资源环境约束的加剧,滨海新区传统企业转型进入高新技术领域、生产高新技术产品以谋求发展空间,进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模式。二是资本逐利带动模式,即随着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能力的增强,国际和国内资本在区域间和产业间流动的过程中,将其作为投资对象和盈利载体,同时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模式。三是科研机构成果转化支撑模式,即随着市场经济意识的深入和科技应用倾向的增强,科研机构为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自身价值,独立或与其他部门合作在滨海新区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进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模式。四是高端人才创业推动模式,即随着滨海新区人才高地建设的推进、创业环境的改善和创业氛围的增强,拥有开阔的视野、先进的技术或卓越经营管理才能的高端人才选择在滨海新区高新技术领域创业,进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模式。五是政府宏观调控扶持模式,即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滨海新区各级政府在资金补贴、税费减免、土地优惠、审批优先等方面向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重点倾斜,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模式。   3. 以“看不见”的项目为“看得见”的项目提供支撑。
  由于具有要素集聚快、投资周期短、乘数效应大等特点,项目引领已经成为国内诸多地区加快经济建设、特别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滨海新区更是走在了全国前列。大飞机、大火箭、大机车、大乙烯、大计算机等大项目好项目在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带动作用。而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在这些“看得见”的项目之外,滨海新区高度重视“看不见”的项目即自设科技计划项目的引领作用。以财政投入为保障,以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目标,把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以“看不见”的项目为“看得见”的项目提供支撑,为滨海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增添动力。2010年,滨海新区政府在成立伊始就设立了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科技奖励三类专项科技资金,并下设八大科技计划。当年共执行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61项,总经费投入323 100万元。其中,在作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方面,从创新环境、产业发展、企业助推、社会发展四个角度,结合科技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和知识产权保护两项行动组织安排相关资金,设立七大系列的科技计划项目。当年共实施项目228项,包括自主创新重大平台与环境建设项目5项、自主创新重大项目38项、“十大战役”重大科技支撑项目11项、科技创新创业团队培育计划实施项目15项、知识产权发展项目48项、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项目81项、社会发展科技支撑实施项目30项。几年来,这些项目对滨海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支撑作用。
  4. 先行先试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滨海新区充分利用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政策优势,聚合资源,先行先试,不断优化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环境。2010年,滨海新区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其重大科研任务、重点创新基地和创新服务平台、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等被纳入国家科技计划和相关渠道优先支持。2011年,作为科技部支持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重要举措,滨海新区获批成为全国首个国家863计划产业化伙伴城区试点,从金融创新、高层次人才集聚、高水平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加强基础建设和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等五个方面获得863计划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优先权。在科技金融体制创新方面,滨海新区已经成为中国产业投资基金最为集中的区域。2006年,全国首只中资产业投资基金——渤海产业投资基金在滨海新区设立;2007年,中国规模最大的政府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滨海新区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设立;2009年,国内首只船舶产业投资基金落户滨海新区;2010年,由天津滨海新区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有限公司作为发起人出资设立的“海泰优点创业投资基金”成功获得国家科技部和财政部4 000万元参股支持,成为国家部委支持的我国首只中外合作基金。除国务院特批成立的产业投资基金外,目前在滨海新区设立的各类私募股权基金已有几十只,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三、 滨海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 从国际看。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在全球范围内暴露出实体经济创新性不强和虚拟经济衍生物过滥的问题。而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表明,经济危机的发生正是掀起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契机。通过科技的重大突破和创新型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定位新的增长引擎,使经济重新恢复平衡并提升到更高的水平。后危机时期,一场席卷全球的新兴产业革命已经全面启动。美国、欧盟和日本的产业发展重点领域逐渐明确,战略新兴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滨海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传统发达国家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已经抢占了部分领域的先机和战略制高点,使得滨海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任务也相当紧迫。
  2. 从国内看。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战略新兴产业已经成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导力量。2010年,国务院确定环保和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为我国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七大重点领域,全部是滨海新区占有优势或拥有较好基础的产业;而随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重心由南向北的转移,环渤海地区能为滨海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的支撑也将越来越强。但在多极增长格局下,滨海新区面临的区域竞合关系更加复杂、政策明星效应很可能减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要接受来自沈阳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曹妃甸新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等众多国家级经济区的挑战。
  3. 从天津市和新区自身看。
  天津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要更好的发挥滨海新区龙头带动作用,增创高端产业新优势、科技领先新优势、体制机制新优势、服务功能新优势和生态环境新优势,为滨海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增加了动力。但随着天津市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能量释放可能的放缓和减弱,以及外需持续疲弱对天津外向型经济的消极影响,滨海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持续性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同时,与国际和国内先进地区相比,滨海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还不够大,战略新兴产业的规模经济不显著;企业还不够强,具有国际和国内影响力的领军企业数量较少;技术还不够尖,首创性、独占性技术过少,关键技术的引进、模仿多于自主研发;人才还不够多,候鸟型人才比重偏高,蓝领数量不够、白领队伍不稳、金领能力不精的现象严重,对滨海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挑战。
  四、 促进滨海新区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1. 凝练发展重点方向。
  在多元展开的基础上,建议滨海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凝练发展重点方向,进一步优化产业格局,争取尽快在部分领域确立、巩固和扩大领先优势。要紧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前沿,把握国际国内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态势,做到高新技术产业研究的专报化、常态化和制度化。要抓紧出台滨海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方向目录,优先扶持重点方向的企业和项目,引导社会要素向重点方向集聚,并根据外部变化与自身实际适时对重点方向进行调整。要不断开拓企业家和科技工作者的视野,增强他们的前瞻性和创新性,实现企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与产业前沿和新区重点的契合。   2. 实施融合发展战略。
  在地位提升的过程中,建议滨海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实施融合发展战略,在更广的范围、更高的层次、更深的程度上把产业协作与区域合作结合起来。要加强滨海新区与天津中心城区、北京中关村和环渤海其他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协作,将其作为滨海新区建设北方对外开放门户、引领京津冀乃至环渤海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依托。要加强滨海新区与其他地区在高新技术产业链条各个环节的协作,研发上互通有无,生产上科学分工,销售上共享市场。要加强滨海新区与其他地区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各个主体的协作,努力实现企业、资本、科研机构、人才和扶持政策的高效流动和配置。
  3. 大力培养本土人才。
  针对高新技术产业愈加激烈的人才竞争,建议滨海新区大力培养本土人才,降低区外人才比重过高对滨海新区高新技术产业率先和可持续发展的威胁。要坚持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并重,以科教氛围的营造、文化底蕴的积淀和宜居环境的改善配合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和感情留人,实现候鸟型人才向本土人才的转变。要把人才培养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管理提升促进人才成长,实现人才引进地向人才输出地的转变。要加强对现有本土人才的宣传、培训和选拔力度,以差别效率鼓励人才在产业间流动,实现本土其他产业人才向高新技术产业人才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庞瑞芝,李鹏.中国新型工业化增长绩效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经济研究,2011,(11).
  2. 刘友金.集群式创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组织模式.经济学动态,2004,(5).
  3. 杨玉桢,张晓,刘智勇,马祥柱.基于产业集群发展的天津滨海新区吸引外资政策研究.管理世界,2007,(10).
  4.孔宁宁,张新民,唐杰.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战略、资本结构与绩效关系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0,(9).
  5. 宾建成,陈柳钦.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建设.工业技术经济,2006,(1).
  6. 陈晨子,赵顺龙.核心技术联盟内企业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探析.现代经济探讨,2011,(7).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项目号:10ZD
其他文献
锂离子电池的产热对其安全性和寿命有很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平台,针对51 A·h三元软包层叠式锂离子电池,提出了其与电极对耦合的三维电化学-热耦合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水平飞速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开始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目前正在应用的现代科学技术就可以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对土地环境进
摘要:文章将我国银行业的监管现状与发达国家做比较研究,详细分析了我国银行监管体制、监管理念、监管方式以及监管手段等存在的不足,在借鉴欧美国家的经验基础上,根据银行监管相应的缺陷以及我国的基本情况给出我国银行业监管改进的措施。关键词:银行监管;监管体制;监管不足;监管完善一、 引言银行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票据贴现等业务的金融机构,是现代金融的核心。金融深化的不断发展必然决定对于银行的监管是金融
锂离子电池机理模型精度高,可以揭示试验所无法描述的电池内部信息,对电池的老化研究、故障诊断和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为解决模型计算复杂、易受温度影响的问题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袭来,高校各项工作受到巨大冲击,稳定成为了一切工作的重点,其中稳就业作为全国“六稳”之首,是疫情为高校甚至全社会工作带来的大题、难题、关键题。在常
智能产业正日益成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引擎,智能产业的发展需求对研究生培养质量、创新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重庆邮电大学光学工程研究生培养为例,分析了面向智能产
近些年,我国电力行业有了快速发展,输电线路建设规模逐渐增加。在架空输电线路建设过程中必然会跨越到山区地带,非常容易受到滑坡地质灾害的影响,一旦产生滑坡地质灾害就会造
Climate change poses an important constraint to agricultural sector and food security in tropical African countries dominated by rain-fed agriculture. This rese
随着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矛盾日渐突出,电网发展与环境协调问题成为电力行业需要面对的挑战。基于此,本文对电网环保技术展开了分析,对建设环保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电网发展和环境相协调的方法进行了探讨,详细分析了系统的功能模块和关键技术,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摘要: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是实现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然而受制于金融排斥的现实,产业集群的融资约束一直存在,阻碍协同创新的实施。因此完善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机制应当与融资创新耦合才能促进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机能的发挥。协同创新的金融支持是由商业银行信贷、小额信贷、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等多层次资本市场组成的金融市场,金融机制必须体现充分的包容性,以满足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融资需求。关键词:产业集群;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