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在我国居产妇死亡的首位。产后出血的预后随失血量、失血速度、孕产妇的体质不同而异。短时间大量失血过多可导致失血性休克。往往来势凶猛,如果处理不及时、不正确就会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失血,危及产妇的生命。因此,必须识别原因及时抢救。助产士在助娩过程中以及在产后的观察(特别是在产后2小时)中,一定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提高警惕,一旦发现产妇出血较多,应沉着冷静、忙而不乱、有条不紊,与医生密切配合,查找出血原因,竭尽全力挽救产妇的生命。重视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会大大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与孕产妇的死亡率。
关键词: 产后出血;护理
1 产后出血的护理
1.1 产前护理
加强孕期保健,定期产前检查,开展孕期健康教育,认真询问与本次分娩相关的疾病,及时治疗高危妊娠或早孕时终止妊娠,贫血的孕妇易发生产后出血,故产前贫血应及早治疗;对高危妊娠者,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肝炎,贫血、血液病、多胎妊娠、羊水过多等应提前住院待产。
2 产时护理
主动了解产妇的心理状况及需求,了解产妇对分娩知识掌握的程度,针对性地进行分娩知识宣教,根据产程进展的不同阶段及产妇不同的情况及心理反应给予相应的语言和非语言沟通,增加产妇的信任感,对害怕疼痛,要求剖宫产的产妇,向其耐心讲解自然分娩与剖宫产的利弊,消除紧张、焦虑、恐惧的不良心理,使产妇在整个分娩过程中保持最佳心理及精神状态。
2.1 第一产程
要密切观察产程进展,防止产程延长,保证产妇的基本需要,鼓励丈夫及家人陪伴,必要时给予镇静剂以保证产妇的休息。对于子宫收缩乏力的产妇,应于分娩前给予静脉滴注缩宫素,以诱发子宫收缩,这种疗法持续至产后一小时。 2.2 第二产程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认真保护会阴。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正确掌握会阴切开的指证和时机,胎头、胎肩娩出速度要慢,胎肩娩出后立即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缩宫素,以加强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2.3 第三产程
正确处理胎盘免除和测量出血量。胎盘未娩出前,不要过早牵拉脐带或按摩、按压子宫,待胎盘剥离征象出现后,及时协助胎盘娩出,并及时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若不完整,采取手取胎盘或产后刮宫清理干净。
3 产后护理
做好产后两小时的观察:产后两小时内,产妇仍需留在产房观察,80%的产后出血发生在这一时段。因此要密切观察产妇的子宫收缩、子宫底高度、阴道出血量及会阴伤口情况。定时为产妇测量血压、脉搏、呼吸、体温。
产后4-6小时及时督促产妇排空膀胱,以免影响子宫收缩导致产后出血。
产后30分钟指导产妇与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因早哺乳可刺激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
对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产妇,注意保持静脉通路通畅,充分做好输血和急救的准备,并做好产妇的保暖。
注意产妇的情绪反应,护理人员应根据产妇的精神状态,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以免引起精神性宫缩乏力引起出血。
为产妇实施保暖措施,避免产妇因受凉而影响子宫收缩导致出血。
注意为产妇增加营养,保持愉快的心情,纠正贫血,增强抵抗力,促进其早日康复。
4 讨论
归解产后出血的原因: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80%,可能与产妇精神紧张有关,产后过多使用镇静剂、麻醉剂,加上产妇对分娩的恐惧、体质虚弱、进食少、导致产妇体力消耗过多,影响子宫收缩,导致产后出血;其次是胎盘因素包括胎盘剥离不全、胎盘滞留、胎盘嵌顿、胎盘粘连、胎盘植入、胎盘和胎膜残留,影响子宫收缩而致产后出血;产后出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软产道损伤由于宫缩过强、产程进展过快、胎儿过大、保护会阴不当、过早会阴侧切或会阴切开过小;凝血功能障碍是产后出血的第四原因主要是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所致产后出血。
针对产后出血的原因,重要的一环在于及时发现与处理。因此,护士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具备“慎独”的思想理念,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操作技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于病情转归能做出正确的预测与判断,为医生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当孕妇出现产后大出血时,必须保持镇静,积极配合医生争分夺秒地做好抢救工作,同时与产妇做好有效沟通,消除其恐惧心理。同时对小量持续性出血者,也不容忽视。
所以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要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大家的卫生保健意识。加强对育龄妇女避孕知识的宣传,通过多种形式来介绍人工流产的危害性,让其了解人流与产后出血的关系及造成的后果;加强孕期保健,定期产前检查;在产褥期要对产妇进行康复知识的宣教,明确告知产后复查的时间、目的和意义,做好避孕知识的宣教,指导产妇注意加强营养和适量活动,注意会阴伤口愈合及子宫收缩的情况,告知子宫复旧、恶露变化、会阴护理等的相关知识,注意产后出血的症状,如血性恶露持续时间过久应引起高度注意,及时到医院就诊,同时要警惕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
总之,加强孕期、围产期的预防与护理,是减少产后出血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产后出血;护理
1 产后出血的护理
1.1 产前护理
加强孕期保健,定期产前检查,开展孕期健康教育,认真询问与本次分娩相关的疾病,及时治疗高危妊娠或早孕时终止妊娠,贫血的孕妇易发生产后出血,故产前贫血应及早治疗;对高危妊娠者,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肝炎,贫血、血液病、多胎妊娠、羊水过多等应提前住院待产。
2 产时护理
主动了解产妇的心理状况及需求,了解产妇对分娩知识掌握的程度,针对性地进行分娩知识宣教,根据产程进展的不同阶段及产妇不同的情况及心理反应给予相应的语言和非语言沟通,增加产妇的信任感,对害怕疼痛,要求剖宫产的产妇,向其耐心讲解自然分娩与剖宫产的利弊,消除紧张、焦虑、恐惧的不良心理,使产妇在整个分娩过程中保持最佳心理及精神状态。
2.1 第一产程
要密切观察产程进展,防止产程延长,保证产妇的基本需要,鼓励丈夫及家人陪伴,必要时给予镇静剂以保证产妇的休息。对于子宫收缩乏力的产妇,应于分娩前给予静脉滴注缩宫素,以诱发子宫收缩,这种疗法持续至产后一小时。 2.2 第二产程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认真保护会阴。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正确掌握会阴切开的指证和时机,胎头、胎肩娩出速度要慢,胎肩娩出后立即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缩宫素,以加强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2.3 第三产程
正确处理胎盘免除和测量出血量。胎盘未娩出前,不要过早牵拉脐带或按摩、按压子宫,待胎盘剥离征象出现后,及时协助胎盘娩出,并及时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若不完整,采取手取胎盘或产后刮宫清理干净。
3 产后护理
做好产后两小时的观察:产后两小时内,产妇仍需留在产房观察,80%的产后出血发生在这一时段。因此要密切观察产妇的子宫收缩、子宫底高度、阴道出血量及会阴伤口情况。定时为产妇测量血压、脉搏、呼吸、体温。
产后4-6小时及时督促产妇排空膀胱,以免影响子宫收缩导致产后出血。
产后30分钟指导产妇与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因早哺乳可刺激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
对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产妇,注意保持静脉通路通畅,充分做好输血和急救的准备,并做好产妇的保暖。
注意产妇的情绪反应,护理人员应根据产妇的精神状态,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以免引起精神性宫缩乏力引起出血。
为产妇实施保暖措施,避免产妇因受凉而影响子宫收缩导致出血。
注意为产妇增加营养,保持愉快的心情,纠正贫血,增强抵抗力,促进其早日康复。
4 讨论
归解产后出血的原因: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80%,可能与产妇精神紧张有关,产后过多使用镇静剂、麻醉剂,加上产妇对分娩的恐惧、体质虚弱、进食少、导致产妇体力消耗过多,影响子宫收缩,导致产后出血;其次是胎盘因素包括胎盘剥离不全、胎盘滞留、胎盘嵌顿、胎盘粘连、胎盘植入、胎盘和胎膜残留,影响子宫收缩而致产后出血;产后出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软产道损伤由于宫缩过强、产程进展过快、胎儿过大、保护会阴不当、过早会阴侧切或会阴切开过小;凝血功能障碍是产后出血的第四原因主要是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所致产后出血。
针对产后出血的原因,重要的一环在于及时发现与处理。因此,护士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具备“慎独”的思想理念,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操作技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于病情转归能做出正确的预测与判断,为医生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当孕妇出现产后大出血时,必须保持镇静,积极配合医生争分夺秒地做好抢救工作,同时与产妇做好有效沟通,消除其恐惧心理。同时对小量持续性出血者,也不容忽视。
所以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要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大家的卫生保健意识。加强对育龄妇女避孕知识的宣传,通过多种形式来介绍人工流产的危害性,让其了解人流与产后出血的关系及造成的后果;加强孕期保健,定期产前检查;在产褥期要对产妇进行康复知识的宣教,明确告知产后复查的时间、目的和意义,做好避孕知识的宣教,指导产妇注意加强营养和适量活动,注意会阴伤口愈合及子宫收缩的情况,告知子宫复旧、恶露变化、会阴护理等的相关知识,注意产后出血的症状,如血性恶露持续时间过久应引起高度注意,及时到医院就诊,同时要警惕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
总之,加强孕期、围产期的预防与护理,是减少产后出血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