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过广错误难免--商榷《一类与三角形相似有关的开放型问题的一般结论》

来源 :中学数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as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魏老师在《一类与三角形相似有关的开放型问题的一般结论》[1]中,结合特殊三角形性质,全等与相似的判定方法等知识,把问题进行拓展推广,得出了一般解法与结论,阅后颇有收获,但细细揣摩后,发现文中的拓展延伸问题条件多余,其结论也存在错误,特此提出商榷原题如下:(1)探究发现:如图1.△ABC与△DEF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EDF=90°,且点D在边AB上,AB与EF的中点都是点O,连接BF、CD、OC,当C、F、O在同一条直线上时,你发现BF与CD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 In the general conclusion of a kind of open-ended question about similarities with triangles [1], Wei Wei expanded and popularized the problems by combining the knowledge of special triangular nature, congruence and similar judging methods, and got the general solution Conclusion, after reading quite rewarding, but after careful examination, we found that the text of the conditions for the extension of the extension of the problem, the conclusion is also an error, hereby proposed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found that: as shown in Figure 1. △ ABC and △ DEF are isosceles right-angled triangle, ∠ACB = ∠EDF = 90 °, and point D on the side AB, the midpoint of AB and EF are point O, connect BF, CD, OC, when C, F, O in On the same line, you find that the number of BFs and CDs is _________.
其他文献
人教版高中教材第三册第6页“光的折射”内容,无论是大纲还是实际教学都把它作为一个需要重点理解和考查的知识点,然而教材的编排却有明显的“手册说明式”特点,不仅与教学要
新修订的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九(上),于2014年9月和大家见面了.新版教科书除在知识内容上有较大的变化外,编写特色更加鲜明.其一,本册教科书的编排结构自然、和谐
期刊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7日宣布,美国籍科学家南部阳一郎和日本科学家小林诚、益川敏英获得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交流电有效值的定义,以及正弦式交流电的有效值与最大值的关系,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难点.
有关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近年高考命题的热点.
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开放型试题频繁亮相.它的基本特点是条件不确定、解法多样、答案不唯一等,该题型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
虚拟、假设,是研究问题常用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像教材中的“安培分子电流假说”、“玻尔原子模型”、“爱因斯坦光子说”等都是以虚拟、假说为基础的成功范例.我们在求解物理
题目:如图1一辆小车在轨道MN上,行驶速度v1=50 km/h,在轨道外的平地上行驶速度v2=40 km/h,在距轨道垂直距离h=MB=30km处有一基地B.小车要从基地B开出达到离M点L0=100 km的N处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线段对应成比例.  图1已知:如图1,l1∥l2∥l3,l4、l5分别交l1、l2、l3于A、B、C与D、E、F点.  求证:ABBC=DEEF.  在讲授这个定理时,老师采用的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进行证明,即把ABBC的比值分为正整数、分数、无理数三种情况,结合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给予证明.特别是当ABBC的比值为无理数时,采用近似值,利用逼近法进
期刊
在物理复习中,很多学生陷入题海之中,不能自拔.做了不少习题,但收效甚微.题中物理情景稍有变化,便不知所云.笔者在很多章节或单元的复习中采用“一题复习法”,收到了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