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的防治及其对策探讨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_want_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索麻疹的防治及其对策方法。方法:选择120例易感人群小儿为试验对象,根据年龄段随机化分组,各60例,分别选择常规防治对策、针对化防治对策。结果:观察组遵医行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皮肤受损率(1.67%)、感染率(1.67%)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化防治对策用于麻疹防治中效果显著,可提高遵医行为,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及疾病发生率。

【关键词】麻疹;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R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7-0136-01
  麻疹属于临床常见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主要是因麻疹病毒引起的疾病,具有病情变化快、发病急骤、病发率高、预后差等特点,早期可出现全身红色斑丘疹、麻疹黏膜斑、结膜充血、咳嗽流涕、发热等症状,随着疾病恶化,容易引起喉炎、心力衰歇、支气管肺炎等并发症。由于此类疾病传染性较强,患病后后果较为严重,对此还需及时给予相应疫苗接种,从而提高疫苗接种质量,且加以相关防治对策,还可降低意外事件发生,减轻病情 [1]。而本文在面对麻疹人群时,采用不同防治措施,如下文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120例易感人群小儿为试验对象,采用抽签随机化分组,分为两组,此次试验均在2017年6月15日至2018年6月15日期间完成。受检者均处于8岁年龄段。观察组33例男性,27例女性,平均年龄(8.69±0.17)岁,平均病程(12.22±2.39)天。对照组34例男性,26例女性,平均年龄(8.51±0.56)岁,平均病程(12.37±2.58)天。两组资料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小儿均需加强疫苗接种,并对于发生麻疹患者,加强补液、抗病毒、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并配合酮替芬(每日2次,每次口服1mg)、雷尼替丁(每日2次,每次口服150mg)、复方甘草酸苷(每日三次,每次3片),连续治疗四周。
  对照组采用常规防治对策,给予常规用药治疗,本次使用同时加强疫苗接种的相关知识宣教,告知患者和家属接种期间注意事项以及重要性,密切观察患者接种后反应,一旦发现异常,立即上报。
  观察组在常规防治基础上,再采用针对化防治对策。具体实施内容:
  (1)基础预防措施:保护易感人群,隔离消毒防护:麻疹是一个较为危险的传染源,对此还需加强呼吸道隔离处理,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探访,定期开窗通风和消毒空气,对于接触过易感人群者需立即隔离观察三周,防止继发感染和传播,保持床位清洁、干燥,及时更换床单位和被褥,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进行物品消毒工作和空气消毒工作。
  (2)皮肤护理:告知患者减少皮肤摩擦,内衣选择柔软舒适,将指甲剪短,在出现瘙痒时,不可抓绕,以免出现皮肤溃烂,增加感染几率。同时还需注意肛周皮肤变化,每次大便后使用清水清理肛周皮肤,必要时,给予金霉素软膏涂擦。
  (3)预防对策:①传染源管理:在麻疹流行期间,需强化对于儿童的诊疗,及时发现患儿,将疫情报告做好,隔离患儿至出疹的5天,伴随呼吸系统并发症状的患儿延长至出疹后的10天;②保护易感人群,落实儿童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为了防止在学校、托儿所出现麻疹爆发,还需在入学前,做好筛查工作,同时适时开展麻疹类免疫强化接种,加强麻疹疑似病例监测。
  (4)阻断传播途径:对于患有麻疹的患儿需予以及时的隔离,可降低传播率、继发性医院感染率,需保障院内通风,以此达到保护易感人群的目的。
  (5)规划合理的预防接种:对于未患有麻疹的儿童需进行接种。严格按照我国计划免疫接种时间,在儿童8个月龄初进行接种,7岁时进行复种。将疫苗进行皮下注射,剂量为0.2ml,各年龄的剂量相同。应急接种的时间最好是麻疹流行季节的前30天进行。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遵医行为、皮肤受损率、感染率。
  1.4 统计学处理
  实施SPSS22.0软件统计学处理,当P<0.05时代表统计存在差异。
  2 结果
  观察组遵医行为高于对照组,皮肤受损率、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麻疹具有较高传染性,若防治不及时,可影响社交、情绪波动、睡眠质量、工作等,出现广泛性传播,引起严重后果,对此还需加强防治工作 [2]。通过加强针对化防治对策可有效控制麻疹的传播,降低日后复发率,提高疾病控制率 [3]。分析本次结果,观察组遵医行为高于对照组,皮肤受损率、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在常规防治基础上,配合针对化的皮肤防护、隔离消毒防护、能够降低感染、皮肤受损等意外事件发生率,增加患者和家属相关知识了解度,提高遵医行为,更利于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开展,提高当前生活质量。不仅如此,通过争取的预防策略,可避免疾病的发生。
  总而言之,针对化防治对策更具有全面性和针对性,用于麻疹防治中,不仅能够提高接种率,避免疾病复发,还可控制病情恶化。
  参考文献
  [1]赵岩.公主岭市2015—2017年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治措施[J].黑龙江科学,2018,9(20):48-49.
  [2]梁洪远,王芳,杨涤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学龄前儿童麻疹抗体水平及防治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6):201.
  [3]董承中.柳河县2009-2011年麻疹流行病學特征分析及其防治措施[J].中国民康医学,2014,34(22):85-85,122.

其他文献
【摘 要】背景:以往研究已经证实,脱钙骨基质(Demineralized bone matrices, DBM)是骨修复重建一种很好的选择。然而,DBMs有限的骨诱导能力不足以更好地修复骨缺损。成骨细胞(Osteoblasts, OBs)是骨组织的主要细胞成分,在新骨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OB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是骨形成的主要成分之一。目的:本研究的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在胎盘植入的患者中,让其接受产前超声诊断以及相应的影响因素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23例胎盘植入患者为主要对象,让其接受产前超声诊断检查,并对患者的超声检查具体表现以及相应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结果:在所有患者当中,影像学检查具体表现包括胎盘异常增厚、胎盘内旋涡等,而影响因素则包括检查人员的自身操作与经验、胎盘前置等。结论:对于胎盘植入的患者而言,
期刊
【摘 要】目的:探究妇科患者恶性肿瘤切除术化疗后淋巴囊肿感染情况,并对具体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切除术化疗后出现并发囊肿感染的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N=40)和实验组(N=40),对参照组患者实施抗生素治疗;对实验组患者实施抗生素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药物治疗。观察2组患者用药后中性粒细胞(ANC)变化情况和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静脉输液中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控制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各科室近五年来发生静脉输液院内感染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发生感染的原因,分析静脉输液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具体的控制措施。结果:本组86例患者中,由于操作不当发生感染的比例最高,为29.07%(25/86),其次为发生污染,为24.42%(21/86),液体配置时间过长排列第三,为22.09%(19/86)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80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参照组进行喹硫平治疗,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用利培酮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生存质量、精神状况。结果:实验组的生存质量、精神状况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喹硫平(AstraZeneca UK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温胃包治疗急性脾胃虚寒气滞型胃脘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笔者所在科就诊的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对照、随机、单盲等原则,采用临床试验性研究中随机分配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胃包中医烫熨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
期刊
【摘 要】本文报告艾灸联合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子宫脱垂1例。患者脱垂二十余年,加重2年,腹部牵扯痛,无排尿排便困难。2个月前,在我院检查诊断子宫Ⅱ度脱垂,行艾灸联合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2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失。嘱患者坚持做凯格尔运动训练,随访6个月无复发。【关键词】艾灸;子宫脱垂;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中图分类号】R71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7-0
期刊
【摘 要】目的:讨论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运用腰硬联合麻醉及硬膜外麻醉方案进行麻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筛选出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00例,随机划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参照组术中运用硬膜外麻醉方案,观察组术中运用腰硬联合麻醉方案。记录、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较之参照组,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缩减(P<0.05),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平扫CT值测量差值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0月入院检查的70例疑似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常规组32例,观察组38例。常规组予以传统方法诊断(无CT值测量数据),观察组患者予以新方法(有CT值测量数据)。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内口结扎瘘管切除缝合术对低位肛瘘疾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17年3月-2018年6月间来院治疗的40例低位肛瘘患者,随机分A组和B组,分别为21例与19例,A组在内口结扎后实施瘘管切除缝合手术,B组实施常规瘘管切开术。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A组的总有效率为95.24%,B组为68.42%;A组的并发症率为9.52%,B组为36.84%(P<0.05)。A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