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师幼语言互动的理想境界

来源 :动漫界·幼教365(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_youfee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从友人那里听到:在幼儿园中,不少孩子明明没有听懂老师的话,却常常“随大溜”,装作听懂了、听明白了。这种现象普遍存在。
  两个关键词,一是“听不懂”,二是“随大溜”。我想,“听不懂”大概源于孩子与成人认知能力上存在差距,以及二者身份、地位悬殊。成人一直享有话语权和控制权,与孩子互动时似乎一直处于“你必须听我的”“你必须懂我”的自高心态。而孩子的知识储存和身心发育一直处于弱势状态,加之内心害怕受到责罚,不敢向大人发问,觉得“你越说我越糊涂”,便会不自觉地站进大队伍之中,装作听懂了。
  亲子互动和师幼互动也常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只不过教师的权威性更大,可控性更强,而且是在有教育目标、有对问题预设等情况下进行互动。乍看起来,师幼互动的策略应该比亲子互动高级多了,效果理应更好,但实际情况并非都如此。
  为了逃避指责,或欲取得他人的“赞誉”,孩子也有自我保护的举措,比如“随大溜”“人云亦云”“人为我为”。它可能是孩子自我掩护的挡箭牌、遮羞布。孩子才不理会你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于是,当教师问:“听明白了吗?”“都懂了吗?”他肯定会回答:“明白了!”“都懂了!”若读不懂孩子好模仿和易受暗示的心理特点,不了解孩子自我保护的伪装之举,此时此刻的教师恐怕还颇有成就感,洋洋得意。
  不过话说回来,我们也不可全怪孩子,因为当大人缺乏耐心和互动技巧时,孩子当然听不懂或听不清楚了。随意“口吐莲花”,或盲目模仿他人之所言所行,是孩子打发大人的家常便饭。不是流行一句行话吗?“彼此累了,就打打太极拳”,彼此忽悠忽悠,好像也没什么大碍。若搞教育的人长期如此,还谈得上“在有效互动中促进儿童的发展”吗?
  作为幼儿教师,应当警惕孩子因“听不懂”而“随大溜”的现象蔓延。两年前的一次阅读教育活动实验课给我的印象颇深。同是《一根羽毛也不能动》绘本阅读课,两位老师采用的师幼互动策略不同,效果全然不一。
  老师甲问:“小鹅和小鸭比赛谁能坚持一动也不动时,狐狸出现了。小朋友猜猜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问题一抛出,孩子们马上炸开了锅,提出很多假想:“狐狸乘机把鹅扛走了,而小鸭还一动也不动,它可能怕输给小鹅。”“不!不!不!小鸭肯定马上跑回村庄搬救兵。”老师问:“为什么XX小朋友认为小鸭会去搬救兵,而不是坚持比赛呢?”孩子们兴奋地抢着回答:“因为保住性命更重要啊!”故事内涵渐渐浮现。老师即刻抓住教育契机:“对呀,此时小鹅的生命更重要,比赛并不是最重要的,对吧?”……
  老师乙设置的问题是:“小鹅和小鸭比赛时,狐狸来了。这时小鹅和小鸭说了什么?狐狸说了什么?它们为什么会这么说?”老师接连发出三个问题。孩子们立刻愣住了,先是一个孩子编了几句人物对话,而后发言的小朋友编的对话内容与第一个孩子都一样。究其原因,主要是老师把问题指向所谓的人物对话,使孩子追寻故事情节变化的欲望被削弱,故事最精彩的部分也随之暗淡了。再者,老师一下子让孩子们编不以动作情节为“思路支架”的对话,超出了孩子们的能力范围。
  我想,此时孩子因之“随大溜”应该不在少数吧!果然,当老师问:“小鹅被狐狸抓走了,小鸭还一动也不动,这样对不对呀?”多数小朋友回答“对”,只有少数人说“不对”,令人哭笑不得,连授课老师都一脸尴尬。
  除集体教学中的师幼互动之外,户外互动亦有此类现象。例如,游戏活动之前,老师因没有用简明扼要、形象而准确的表述来说明游戏规则,孩子们便“随大溜”,回答老师时却竭尽全力地喊:“听明白了!”(那气氛是何等的热烈)但在实际游戏过程中,孩子们都乱了套,老师只得被迫站出来收拾“残局”。“随大溜”的致命前提是人在“云里雾里”,当听不明白老师的语意时,孩子那种出自天性的浪漫和自由思想便充分显现,“随大溜”只是“小菜一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倾听、理解、观察是师幼之间互动的重要前提。通常认为,幼儿学倾听并理解教师的教学用语和日常教育用语,然后做出积极而有效的反应,便是师幼互动的理想境界。殊不知,要达到此境界,关键是老师说了什么,怎么说?孩子们想听吗,听得懂吗?如何让孩子能听懂老师的话,笔者有几点建议:
  其一,教师与孩子互动时要始终以儿童为本位,站在孩子的角度,围绕他们的兴趣点、困惑点和渴求点来设计问题。此外,要了解孩子当下的认知基础和情感情绪,倾听其心声,及时帮助孩子梳理思路,提高认知度。否则,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只会“打水漂”,花花点点,有去无回。
  其二,语言表达力求简洁准确、形象生动。如果老师在师幼互动中习惯于成人化、单调、枯燥的语势,孩子就会如同北方人听不懂南曲(尽管南曲属非遗之作),以“昏昏欲睡”而告终。“简洁准确”,含有“少用长句和抽象语”之意;“形象生动”,指教师的语言要有一定的文学感染力,幽默、生动。
  其三,问题的指向性要强。例如,在阅读绘本《红公鸡》的封面时(中班),教师可以提问:“你从哪儿看出它是一只公鸡?”“它正激动地与小鸡说什么?”如果--改为“这是谁?在什么地方?它们在干什么?”的传统提问法,孩子们回答的思路可能是零散的,逻辑关系可能是含糊不清的。
  其四,建立“双向性互动”的概念。如果孩子有不妥之处,老师不宜听之任之,而要及时纠正或示范;对孩子创造性萌芽不可无动于衷,对孩子情感需求不可置之不理;不以“聪明”的孩子为互动重点,对“溜神”或“随大溜”的孩子不可麻木不仁,甚至反感或厌烦。当孩子有了进步时,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若属于教师自身的问题,应及时调整互动方式、课程内容或教學结构。
  其五,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对于周边人发出的问题或谈资,教师要引导孩子做出及时而热情的反应,逐步养成彬彬有礼、善于思考、有问必答的言谈风格。当然,教师平时就必须给孩子做出良好的表率。
  有思想、有主见、有创新、有独立个性的思维品质,往往是在健康、生态化、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中产生的。只要教师善于捕捉孩子的内心反应,做到多关注、多尊重、多支持、多信任、多鼓励,孩子便会昕懂你,并始终愿意和你一起分享探究这个世界的乐趣。
其他文献
为充分发挥教研工作坊利用学前教育优质资源提升民族地区教育质量的作用,总结交流全国民族地区学前教研工作坊前期工作,研究安排下一阶段工作重点,近日,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在广西召开全国民族地区学前教研工作坊工作交流会。  本次会议通过互动研讨、交流分享、园所观摩、现场教研等多种形式,共同探讨了全国民族地区学前教研工作坊工作策略。会上,举行了辽宁、吉林、黑龙江、湖北、湖南五个新坊成立仪式,并颁发了聘书和
期刊
近日,河南省禹州市一辆幼儿园接送幼儿车辆与大货车相撞,造成1名教师、3名幼儿死亡,9人受伤,令人十分痛心。为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校车安全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特发布2020年第1号预警,提醒有关部门、学校、校车运营单位加大校车安全管理力度,切实保障中小学生和幼儿上下学交通安全。  一、提高责任意识。各地校车安全管理协调机制办公室要认真贯彻落实《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要求,督促各成员单位、学校和校车运
期刊
近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  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分为总则、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法律责任和附则,其九章132条。该法将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此次修订在强化家庭监护责任、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等方面亮点颇多。其中,针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和保护、勤俭节约意识培养、网络保护等做出更加具体明确的规定,进一步压
期刊
日前,海南省教育厅制定了《海南省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负面清单》《海南省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负面清单》,对中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存在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进行了明确,并发布《海南省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实施细则(2020年修订)》和《海南省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实施细则》,对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处理原则、权限和程序,以及中小学、幼儿园及主管部门违反工作纪律行为的处理办法做出规定。  根
期刊
为了不断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湖南省教育督导委员会近日公布了《湖南省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工作实施方案》,对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政府保障情况、幼儿园保教质量三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方案要求,县域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同时,重点评估幼儿园办园条件是否合格、班额是否达标、教师是否配足配齐、教师管理制度是否健全与落
期刊
日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在线培训实施细则》出台并下发。据悉,新疆此举旨在规范和指导自治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在线培训实施工作,有效推动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和创新,有序推进自治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各项工作。  自治区教育厅表示,新疆此次出台的办法适用于承担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项目任务的院校(机构),各地(州、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开展在线培训。  在考核评价方面,新疆教育
期刊
将数字资源和优秀绘本有机整合,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情景阅读教学最大的特点,也是我园的实验课题。情景阅读课程配备了相应的教学课件,这些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绘本内容和教育素材,符合学前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也为教师有效教学提供了可能,减轻了教师制作教具和课件的任务和压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过度依赖原有课件,把课件完全照搬到课堂上,缺乏对课件的分析和研究,不清楚课件能否满足课堂需要并达成
期刊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是新中国第一份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性的改革文件,“立德树人”是《方案》的指导思想,它向我们传递了这样的信息——教育評价的本质是要回归到“人”。《方案》体现了评价对教师成长的价值引领,将“人”的成长放回幼儿园主要任务,让功利的教育回归生活、回归真实、回归生命。  古希腊智者普罗泰戈拉曾说“人是万物的尺度”,从哲学的角度可以衍生出很多的论点和阐述,在这里,
期刊
假如你走进这所幼儿园,  便是步入了花园:  聚拢在一起的小草,个个精神百倍,  准备和孩子们一较高低,  眼睫毛忽闪着的星星躺在草地里酣睡,  梦里,孩子们正在窃窃私语,  明天如何游戏。  假如你走进这所幼儿园,  便是间进森林:  每一棵树都是高大的巨人,  春夏秋冬是它送给孩子的礼物;  小鸟飞来,撇下向往天空的种子,  长长的小脚印正奔向远方。  假如你走进这所幼儿园,  就是涌进快乐大
期刊
常常听到幼儿园老师倒苦水,“我说的话,孩子们怎么听不懂、听不进去呢?”教师说不到孩子的心坎里,他们自然不愿意听。这就好比小提琴手、大提琴手、鼓手等看不懂指挥棒,各行其是,想必音乐会只能演砸。教师好比指挥者,孩子们好比小提琴手、大提琴手、鼓手等,要想演奏出一场完美的音乐会,他们的沟通必须毫无间隔,其乐融融。  音乐会上,沟通的关键是指挥棒,而教师和孩子之间沟通的指挥棒是语言。在师幼互动中,语言是一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