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是“三农”经济发展的血脉,在经济新时代下如何进一步加强金融对“三农”支持,是关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通过对濮阳市“三农”金融現状、存在的问题研究,并探索提出进一步提升“三农”金融服务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当前濮阳市“三农”金融运行的现状
一是濮阳市“三农”经济发展出现金融需求新变化。目前主要表现有贷款需求总量持续扩张,需求期限长、额度高,服务范围要求广。二是濮阳市“三农”经济弱质特征制约银行业信贷投入。濮阳市“三农”底子薄,创新不足,竞争力不强,产业化程度不高,抵质押物质量低是融资难的主要原因。三是“三农”融资中介和相关配套设施发展落后,担保公司少、不规范且规模偏小,农业保险险种不足。四是濮阳市“三农”金融环境亟须改善。信用体系不健全,信用文化落后。
濮阳市金融在支持“三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三农”信贷投入总量不足,部分领域“贷款难”问题突出
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要素总是流向边际生产率更高的领域。濮阳市“三农”获得资金支持明显弱化,在各类型的涉农经济组织中,大多数反映资金紧张,不少农户反应融不到所需资金。资金供需矛盾突出集中在农户贷款难、乡镇企业贷款难、新型“三农”合作组织和种养大户贷款难等方面。
2.“三农”信贷质效不高,不适应“三农”经济发展新要求
濮阳市农村地区银行等金融机构较少,主要依靠农商行、邮政银行、村镇银行三家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偏弱,与濮阳市“三农”政策融资需求大、弱质主体多的特征不协调。银行机构执行信贷政策缺乏区别对待、贷款审批要求高、信贷产品针对性不强等问题,难以满足“三农”发展经济新要求。
3.诚信环境欠佳,风险补偿机制缺失
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长期支持“三农”经济发展中承担着大量的风险,特别是有些乡镇信用环境差,逃废债现象时有发生。农村银行反映“放贷难”,难在贷款回收的保障,农村中普遍存在效果不佳的抵押担保,现有制度架构不足以保证涉农贷款的高效回流。“三农”经济发展受资源、市场、自然条件、政策方针等因素围合限制,在缺少分散风险、补偿机制未完善的情况下,支农信贷资金增长缓慢。
提升“三农”金融服务的措施和建议
1.拓宽“三农”资金供给渠道,完善金融组织体系
一是加强监管,引领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村,鼓励市区支农金融机构将新增存款用于支农贷款。二是给予财税和政策优惠,多措并举积极引进各种金融机构或引导其设立支农网点。三是为了有效提升“三农”金融的整体服务功能,提升金融服务覆盖面,积极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坚守支农支小宗旨,满足小额、分散“三农”资金需求。
2.完善“三农”金融协作机制,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涉农金融机构应以“三农”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创新业务品种,提高质效。银政企应联动加强对“三农”引导,设立专业农业咨询或技术机构,形成机制,减少“三农”行业易因市场价格波动、农业技术因素等出现的风险,降低涉农贷款的损失风险。加大“三农”金融服务产品创新,丰富涉农涉小金融服务模式。
3.健全风险补偿机制,探索多种担保方式方法
完善有关政府职能部门支农贷款风险补偿体系。推进“三农”利益攸关者在银政部门的参与和引导下,通过各种科学可行的组合和途径筹集设立风险补偿基金,降低“三农”贷款中银行的风险损失率。 探索创新林权、土地承包权、专利权等多种新型担保方式方法。(作者单位:郑州大学)
当前濮阳市“三农”金融运行的现状
一是濮阳市“三农”经济发展出现金融需求新变化。目前主要表现有贷款需求总量持续扩张,需求期限长、额度高,服务范围要求广。二是濮阳市“三农”经济弱质特征制约银行业信贷投入。濮阳市“三农”底子薄,创新不足,竞争力不强,产业化程度不高,抵质押物质量低是融资难的主要原因。三是“三农”融资中介和相关配套设施发展落后,担保公司少、不规范且规模偏小,农业保险险种不足。四是濮阳市“三农”金融环境亟须改善。信用体系不健全,信用文化落后。
濮阳市金融在支持“三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三农”信贷投入总量不足,部分领域“贷款难”问题突出
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要素总是流向边际生产率更高的领域。濮阳市“三农”获得资金支持明显弱化,在各类型的涉农经济组织中,大多数反映资金紧张,不少农户反应融不到所需资金。资金供需矛盾突出集中在农户贷款难、乡镇企业贷款难、新型“三农”合作组织和种养大户贷款难等方面。
2.“三农”信贷质效不高,不适应“三农”经济发展新要求
濮阳市农村地区银行等金融机构较少,主要依靠农商行、邮政银行、村镇银行三家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偏弱,与濮阳市“三农”政策融资需求大、弱质主体多的特征不协调。银行机构执行信贷政策缺乏区别对待、贷款审批要求高、信贷产品针对性不强等问题,难以满足“三农”发展经济新要求。
3.诚信环境欠佳,风险补偿机制缺失
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长期支持“三农”经济发展中承担着大量的风险,特别是有些乡镇信用环境差,逃废债现象时有发生。农村银行反映“放贷难”,难在贷款回收的保障,农村中普遍存在效果不佳的抵押担保,现有制度架构不足以保证涉农贷款的高效回流。“三农”经济发展受资源、市场、自然条件、政策方针等因素围合限制,在缺少分散风险、补偿机制未完善的情况下,支农信贷资金增长缓慢。
提升“三农”金融服务的措施和建议
1.拓宽“三农”资金供给渠道,完善金融组织体系
一是加强监管,引领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村,鼓励市区支农金融机构将新增存款用于支农贷款。二是给予财税和政策优惠,多措并举积极引进各种金融机构或引导其设立支农网点。三是为了有效提升“三农”金融的整体服务功能,提升金融服务覆盖面,积极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坚守支农支小宗旨,满足小额、分散“三农”资金需求。
2.完善“三农”金融协作机制,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涉农金融机构应以“三农”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创新业务品种,提高质效。银政企应联动加强对“三农”引导,设立专业农业咨询或技术机构,形成机制,减少“三农”行业易因市场价格波动、农业技术因素等出现的风险,降低涉农贷款的损失风险。加大“三农”金融服务产品创新,丰富涉农涉小金融服务模式。
3.健全风险补偿机制,探索多种担保方式方法
完善有关政府职能部门支农贷款风险补偿体系。推进“三农”利益攸关者在银政部门的参与和引导下,通过各种科学可行的组合和途径筹集设立风险补偿基金,降低“三农”贷款中银行的风险损失率。 探索创新林权、土地承包权、专利权等多种新型担保方式方法。(作者单位: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