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抑郁,走出患癌后的低谷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年底,70多岁的孙老太重重地“摔”了一跤!倒不是她真的从高处跌伤,而是她突然收到自己有可能患有乳癌的体检报告,一向顺风顺水的她一下子被震懵了!只一刹那,她就迟疑了,猜测是有人发错了报告。就连家人也半信半疑:怎么可能?老太太的身体还算硬朗,从未患过大病。经反复确认,得知报告并未发错,孙老太到底坐不住了,到大医院做进一步核查,心里还期盼着是体检单位水平有限、结果出了问题!但最终却被告知她的确患上了乳癌,而且需要尽快手术切除,但鉴于老人的年龄和身体状况,手术存在较大的风险,医生让家属尽快商议后做出决定。
  孙老太这回是彻底绝望了,她经常食不知味、睡不着觉,心情一落千丈,脸上失去了往日的笑容,整日愁眉不展、一个人呆坐半天,有时喃喃自语“我从未做过伤天害理的事,老天为何要这样惩罚我……”,仿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慢慢地,她觉得身体越来越没有力气,什么都做不了,也什么都懒得做,她不想讲话、懒得出门,经常躺在床上,觉得生活过得没有意思。
  就这样折腾了半个多月,老太太瘦得都脱了相,面容萎黄、眼窝深陷,目光呆滞,每天吃得很少,而且还是被动地靠家人给其喂流食。家人希望老太太能好起来,提出过外出旅游等方式,但都被老人拒绝了,还不时流露出轻生的念头。家人如何劝解都毫无效果,对于老人的这种状况,医院也不敢轻易做手术,建议让家人先带她看心理门诊。因为她懒得出门,也不想见人,家人好不容易连哄带劝地带她去看心理治疗师,才知道原来老人目前的状况已达到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知识小链接
  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Beck就提出抑郁症的认知理论,他认为,引发抑郁症的发病源于患者歪曲认知(即个体对事物的解释和推断),患者常带着“灰色眼镜”看待事物,多倾向从悲观消极的角度考虑与处理问题,往往对自我、对自身经历或周围世界及对未来或前途存在负性评价,这些又被称为认知三联征。
  这里的孙老太同样如此,只是她的这些消极认知需要心理治疗师通过采用一些认知等技术加以引导,孙老太才能知道自己是如何走入思维的“死胡同”的。
  错误想法1
  “患癌=死亡”
  孙老太一直觉得在被告知患癌的那一刻,自己就被判了死刑,加上她的身体每况愈下,更让她相信癌症是绝症、正在不断加剧,让她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进一步加重了抑郁情绪,但她却并未考虑到上述想法的偏颇之处。为了动摇老人的想法,治疗师同她一起分析目前可行的解决办法,比如,她的癌症目前尚属早期,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若经积极治疗,病情有很大的可能得到康复或缓解,在未经积极治疗前就放弃了希望为时过早,当然,疾病就算到了中晚期,也有各种救治的可能,并非完全失去治疗的可能性,只要有一线生机都不能放弃;现有的癌症患者中不乏有成功抗癌的经历;她的部分异常表现归属抑郁症的范畴,如情绪低、食欲差、进食少、乏力等,经过积极的抗抑郁药联合心理治疗,这些都能改善,规律进食、补充营养、保持良好心态有助于部分减缓癌症的继发效应。
  错误想法2
  “得了癌症,
  成了家人的拖累”
  孙老太认为,由于身患癌症,自己会成为一无是处的废人,除了每日饱受病痛对心身的双重折磨,自己什么都做不了,今后不仅帮不了家人,反而要让家人替自己支付高额的治疗费用、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陪伴和照顾自己,家人会不胜其烦,这让性格一向要强的她难以容忍和面对。
  对此,治疗师希望她能换位思考。当向她举例,若患病的主角换成是她的其他家人,她会有何感想和反应时,老人几乎想也不想,就说自己自然会更加悉心照料和帮助患者,当问及原因时,她补充说这样是自然而然的选择,因为是一家人。当我反问她:为何换做是别人,她会这样想,而当患病的主角成了她自己时又会持另一种想法,成了会受家人厌弃和怨愤的对象?通过让孙老太换位思考,让老人相信家人和她的心情和做法都一样,从而动摇她的消极观念。
  错误想法3
  “自己已经失去了一切”
  孙老太觉得一旦身患癌症,生活就再也回不到从前,自己彻底失去了一切。当治疗师和老人一起对比得知患癌前后的情况时,老人才意识到自己除了身体患病外,其他一切依然存在,自己仍然有和睦的家庭、体贴的老伴儿、孝顺的子女以及乖巧的外孙,他们都是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不会因为自己患病与否而消失。相反,家人比以前更加关爱自己,老伴儿更是全天陪伴,生怕自己想不开、有个三长两短,他们试图采用一切方法让自己开心起来,而自己每天都处于患癌后的重大打击中,总也走不出来,仿佛忽略了让自己感动和关心的重点,看着这些为自己付出关爱的家人,她感到自己并不孤立无援。
  错误想法4
  “死亡是最好的
  解脱办法”
  孙老太曾一度认为,既然癌症给自己及家人带来痛苦,不如一死百了,以为这样就能彻底解决问题。于是,治疗师和她一起讨论了死亡有可能带来的有利和不利结果。其中,死亡的有利结果是:可以摆脱疾病痛苦,减轻经济负担,减少家人的麻烦;而对于死亡的不利结果有:再也见不到老伴儿、子女等家人,家人会非常痛苦,这个大家庭从此不再完整,看不到外孙成家立业,再也不能和老友聚会,等等。总之,让她认识到死亡带来的不利结果远远超过其有利结果,尤其是引导她认识自己在家中无法取代的重要地位,这不会因她是否患病而改变,尽可能动摇其轻生观念。
  同时,治疗师采用行为治疗技术,让家人多陪伴老人,一起翻阅全家福等老照片或观看以前的家庭录像,让她回顾家人团聚的温馨场面,增加她对生的渴望和面对癌症的勇气。
  经过多方努力,老人最终选择了积极的抗抑郁药治疗,随着情绪一天天的好转,她的进食、睡眠也变得较为规律,脸上开始有了笑容,身体状况也逐渐恢复,之后她还接受了手术治疗。手术做得很成功,定期复查后老人的病情一直保持平稳,未再复发。
  改善抑郁情绪,
  你可以这样做—
  1学会客观评价,接纳不完美的人生: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遭遇各种挫折或不幸,试着对不完美的人生进行客观评价和接纳。你并非唯一的癌症患者,世间仍有不少病友和你有类似的经历。
  2积极治疗,重塑希望:为了自己和家人,积极配合各种治疗,尽一切努力和可能,也要尽量延长和家人团聚的机会,不要轻言放弃。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也要坦然接受,因为抱怨和悲伤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继续生存要比死亡更难,但会更有意义!记住你并不孤独,身边有众多的家人和朋友在支持和关心着你。
  3为所当为,规律和多样化的生活:每日规律生活,根据自己的体力和能力,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打太极拳、练瑜伽、养花种草等,记录和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刻,平稳心态,不为今后杞人忧天,重在把当前的生活规划得丰富多彩。必要时,可制订一份“心愿清单”,将曾经想做但没来及实现的心愿一一实现,每完成一件可以给自己适当的奖励。
  4适当宣泄:面对重大疾病或问题的时候,每个人都有出现负性情绪的时候,这很正常,此时的你更需要有人支持。一旦你感觉心情不好,要及时向亲人或朋友倾诉或找适当的方式宣泄。
其他文献
那天接到王女士打来的电话,告诉我她和儿子正在去火车站的路上,她要带儿子去北京看病,已在网上挂了那所知名医院的专家号。  她的声音依旧疲惫,但多了份坚定。  我叮嘱她一路平安,特意加上一句:“孩子症状缓解了,需要心理服务,请记着我一直在。”  “谢谢……”她顿了顿,声音有些哽咽:“回来我还会找您的,我需要您的帮助,这份婚姻是结束还是重建,我需要认真面对了……”  挂断这个电话,我若有所思,心绪有些黯
期刊
朋友找到我,说和自己的父亲吵了架,现在仍然窝了一肚子火。  原来,前一阵子,我这位朋友被提拔为“副科”,也不知他父亲从哪里得到的消息,逢人就炫耀自己的儿子如何如何上进,现在左邻右舍见了我朋友都纷纷竖起大拇指道喜祝贺,弄得他不知所措。更麻烦的是,不知道这话何时传到了领导那里,领导找他谈了话,告诫他做人要平和、低调。  看着朋友近乎愤怒的表情,我忽然想到了自己的母亲。  那天,母亲对我说,这月的生活费
期刊
人际交往中,我们大都希望对方真诚、直爽,有什么话就直接说,但是,我们会发现,直话不必直说,也就是采取委婉的说,一方面能让对方更能接受你的意见,另一方面也可彰显你的个人修养。正如看美景一样,不必锁定阳光大道,从曲径野路走过去,往往能有出人意料的结果,说话也是如此。  宋玉是战国后期楚国的辞赋家,他特别清高,平日特立独行,但遭到不少人的非议,楚襄王听说这事,便问宋玉:“先生也许有不检点的行为吧?为什么
期刊
认识他,是在朋友组织的饭局上。那天,我们都喝了酒。因一句话不和,我们与邻桌发生了口角。在酒精的刺激下,很多人都剑拔弩张,争论眼看就要升级成殴斗。室内的气氛犹如一只饱胀的气球,谁只要再呵一口气,定会立刻炸开。尽管双方都有人极力制止,但谁都无法控制住那几头眼里喷射着火光的猛兽。就在这时,他突然往前跨了几步。见状,我干脆也把心横了下来,硬硬地攥紧了拳头。让所有人感到意外的是,他竟然跪了下来——没错,双膝
期刊
Q:老师:  您好!我是一名班干部,需要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事务,但是有时会因为分配任务或维持纪律等事情,跟个别同学起冲突、闹矛盾,有些同学对我有意见和不满,这让我着急又苦恼。最近我看到“领导力”这个词,觉得我应该提高我的领导力。我该怎么做呢?  欣欣  A:欣欣:  你好!在别的同学还想着如何更好地完善自己的时候,你已经开始思考如何积极地影响或者说领导别人了,你真是个严格要求自己,擅于反思,要求进
期刊
前不久,某卫视正在热播一档节目《传承者》。当一群来自山西农村的孩子表演完稷山高台花鼓之后,青年团的成员纷纷表示:“这技能能当饭吃吗,人那么多,都找不到焦点。”对此,一向温文尔雅的一位评委“怒了”,说他们不懂传统文化却妄加批评和否定,并斥责道“你们好大的胆子”!  表演的形式有很多种,有的追求个性,有的强调共性。评委说,那些表演花鼓的孩子每张脸的表情都是不一样的,“是你没看见他们”,不能因此否定他们
期刊
第一次见到小平是在我出门诊的时候,她在爱人的陪伴下来看病。小平一开始很不情愿到精神专科医院就诊,她觉得自己的确有很多病,虽然看了很多医院,也做了各种检查都说没什么事,可是她一直坚信自己的身体只有自己知道,自己一定是生病了。虽然这些病一直日夜困扰着自己,但小平认为自己绝对没有精神疾病。由于小平的不配合,她的爱人向我道出了小平的状况。  2015年春天时,小平的爱人无故发热,小平带着爱人四处求医,去过
期刊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睡眠日的主题为“美好睡眠,放飞梦想”。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在世界范围内约1/3的人有睡眠障碍,我国有各类睡眠障碍的人更是高达38.2%,高于世界27%的比例。目前已明确属于与睡眠障碍相关的疾病多达80余种。在世界睡眠日来临之际,本刊特意邀请专家和大家分享拥有高质量睡眠的秘诀。  睡眠是人类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之一。人的一生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然而,随着现代社
期刊
她,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我和李大姐是在外出游玩时结识的,导游将我们分配在同一个房间,起初我还闷闷不乐,心想给我安排一个老太太,没啥共同语言。谁知一路我们竟相谈甚欢,成了忘年交。  交谈中我才得知李大姐今年已经65岁了,但还在返聘工作,最最让我难以置信的是她居然是一位有着30多年病龄的乳腺癌患者。  那还得从35年前的那个夏天说起。一次洗澡中,李大姐无意之间摸到自己的乳房外侧有一个小包块,推动困难,
期刊
癌症不再是让人闻风丧胆的不治之症,很多人都能带瘤生存,有些甚至与常人无异,只要大家积极做到以下几点,一定能笑对病魔,乐享人生。  1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积极的心态非常重要,这叫战略上藐视。消除紧张、恐惧、失望、悲观等不良情绪。以乐观豁达的心境,正视现实,增强心身两方面的稳定和平衡,尽量使情绪不受或少受外界影响。多参加娱乐活动和社会交往,在自己喜好的活动中发现自我价值,参加适合自己体力的锻炼活动,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