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与清末湖北留日教育的发展

来源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w2008h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之洞是晚清时期的重臣名儒,不仅政绩卓著,而且在教育领域颇有建树。在他督鄂18年间(1889年—1907年),湖北留学教育得到极大发展,尤其是留日人数居全国前列。这离不开当时国内外形势、湖北区域环境以及张之洞留学思想的推动。在兴办留学教育过程中,为了贯彻“中体西用”的理念,张之洞对留学生的选派、监管以及考核任用采取了相应措施,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留学质量。这些学生归国后投身文教、军事、法政和实业等领域,推动了湖北乃至全国的近代化历程。他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对新时代留学教育的发展具有启发意义。
其他文献
在“互联网+”背景下,共享理念下的旅游经济发展方兴未艾,共享民宿、共享农庄、共享型社区等迅速发展,可目前共享理念下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尚属少见.因此,依据开发共享型乡村旅游产品的一般性原则,探讨了如何构建基于旅游六要素的共享型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并以威海市后山于家村为例提出了共享型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议,旨在为乡村旅游与共享理念的深度融合发展、共享型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参考和案例支撑.
“三治融合”是我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新模式,在该模式下探讨的法律便民服务属于“三治”中的法治建设,以乡村基层民众为服务对象,其服务主体、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均被注入了新内涵,有利于推进基层自治、法治与德治深度融合,对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有着重要意义。“三治”下的乡村法律服务便民体系应当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以宪法为准则,在自治的框架内增设法律专业人员或团队作为稳定的便民服务主体,将德治融入便民服务内容,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采取各种便民手段,加强服务主体与各单位、各部门的相互协作,形成规范化、制度化、常
对比分析中国理工科博士研究生和英语本族语者科技论文引言的语步结构和介入资源,以期立体解读学术语篇的主体间性,为论文引言写作提供借鉴。研究发现:1)学生组语步结构完整性和语步循环性有待完善,常缺少建立研究空间的语步和陈述研究价值的语阶;2)学生组的否定和摘引资源显著少于专家组,说明学生不擅于利用否定资源建立与相反声音的对立,也不擅于转述前期研究观点;3)学生组语步1中的介入资源显著多于专家组,而专家组语步2中的介入资源又明显多于学生组。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在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学生对语步结构和介入资源的认知不
应力波穿过节理传播规律研究对能源矿业安全开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理论研究方面,学者们提出了特征线法、时域递归法、等效介质法和虚拟波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节理本构关系和对应边界条件,导出速度波、应力波的递归方程,给出考虑节理参数影响的应力波透反射系数的数值解.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探讨了应力波在节理传播领域未来可能面临的研究热点和难点,并为该领域的下一步研究方向提出了粗浅建议.
家庭是社会的微型细胞结构和终端构成,做好新时代我国家庭语言规划工作,对于构建和谐家庭语言生活、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方言城市湖北襄阳市新一代年轻人的家庭语言状况调查来探讨家庭语言规划问题。调查结果表明,在襄阳的青年人群体中,普通话已成为大多数人自然习得的第一语言,掌握情况明显优于方言和英语;方言和英语的家庭使用状况相比,前者呈弱化趋势,而后者将稳步提高。由此对新一代襄阳青年语言生活态势与家庭语言教育规划提出预测与展望。
在《野草》中,《死后》一篇因缺少奇诡劲厉的语言和晦涩的意义之谜,向来不为人注意,其中的重要意象“勃古书斋小伙计”也长久处于被忽视的状态。然而就思想情感叙述和情节结构来看,作为“梦七篇”收束的《死后》相较于其他篇章而言十分完整,以“假死”“真死”“复生”为叙述主题,其内容和叙述显示出一个“正-反-合”的三阶段变化。同时,《死后》的主题与其中零散的意象叙述并不单独相关,看似跳跃的情节集中在《死后》这一篇,实际上是鲁迅曾论及的部分批判命题的汇集,因而显示出“承前”的效果。就这个意义而言,它在《野草》中最大的意义
襄阳地处汉水之滨,汉末刘表将荆州州治迁至襄阳,襄阳由南郡一边鄙小镇一举成为富裕大州的政治文化中心和连接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不仅吸引了大批文人名士的游历隐居,也成为汉末三国英雄高度关注和拼死争夺的战略要地。汉末名士、三国英雄足迹遍及襄阳各地,至今流传着大量的三国地名故事与遗迹传说,既有蜀汉英雄地名与遗迹、魏晋英雄地名与遗迹、东吴英雄地名与遗迹,还有荆襄英雄地名与遗迹和汉末名士地名与遗迹等,呈现出显著的复杂性。复杂多样的三国地名故事从一个侧面记录了汉末三国时期襄阳的辉煌历史和重要地位,具有极为独特的历史文化价
大数据时代,数据技术已全面渗透进社会生活的各个方向,智慧课堂的建设成为当前大学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和技术呈现形式。以大学思政教学的智慧课堂实践为例,大数据技术不断地创新教学形式、增强师生互动、提升教学效果。同时,强势的技术理性也从根本上颠覆着人的主体价值,数据鸿沟、数据崇拜演化为主体危机,数据资本与生俱来的功利主义及强势的工具理性造成了价值失落。回归到人本主义的立场,以人文主义的精神重建思政教师的主体价值,既意味着对大学思政课堂的技术反思,又意味着从“智能课堂”的缩影反观数据技术强势下的技术伦理危机。
[目的/意义]在技术采纳与应用整合理论(UTAUT)的基础上,结合开放政府数据的特点,提出了开放政府数据的用户采纳模型。[方法/过程]指出了感知风险、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等因素对用户采纳意愿的影响以及便利条件和采纳意愿对采纳行为的影响。通过PLS-SEM(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对收集的问卷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对开放政府数据的采纳意愿的影响作用显著,采纳意愿对采纳行为的影响作用显著。然而,感知风险对开放政府数据的采纳意愿的影响作用不显著,便利条件对开放政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极易影响居民的心理健康,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居民身心受到相当程度的损害,社工介入居民心理干预有着重大意义。文章在对疫情背景下的社工实践机制梳理的基础上,就社工介入居民心理干预分阶段提出相应策略,通过明确居民需求、介入组织网络、组建服务队、联合社区资源等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提升社工在介入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居民心理干预方面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