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绽放魅力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ersonv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级教师王开东老师说:“深度”有深思熟虑、深情厚谊、深入浅出的意思。”当然,不能把“深度”简单地理解为深奥、深刻,这里指的是相对“深度”,相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言的,是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去探索和发现,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形成深度阅读,深度阅读的魅力就在于用智慧的火炬,照亮学生语文学习的诗意而灿烂的道路。
   一、以“语文教材”为中心整合单元,实施语文专题教学,实现教学内容的系统化
   结合课本的五个单元,我们以教材为依托大胆舍弃、选择和整合,并以提高阅读能力、丰富阅读量、拓展阅读思维空间,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为目标,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亲历阅读过程中,主动积极地自求、自得。由于初一学生初始接触各种不同的文体,所以本学期的教材整合,主要的依据是“体裁”,兼顾题材。如现代诗歌单元,要想真正能独立阅读诗歌,仅凭书上的《纸船》《天上的街市》《金色花》是不够的,我还通过阅读课拓展了余光中和席慕蓉的《乡愁》,学生在品读比较中自得自悟。这样的课程整合不仅在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更关键的是为学生能独立阅读不同的文体奠定基础。
    二、实施主题阅读,引领学生在不断地阅读中体味作者的心灵世界
   我一直在想“深度”体现在哪些方面?它是对文本主题意蕴的深入挖掘,是对文本作者心灵世界的逼近体察。
   在走近名人专项的主题阅读中,我选取了“史铁生”,我以课本《我的梦想》为导引,初识史铁生,学生在那简洁而又富含哲理的语句中读出了史铁生身残但心全的坚强的灵魂。如果单就这篇文章说,这样的理解似乎达成了学习的目标,但史铁生那张如孩子般的笑脸再次浮现在我的面前的时候,我觉得我不能就这样中止,记得有人这样说,“如果你心有不甘,愤怒,贪婪,害怕迷茫……那就去读一下史铁生吧”,我真得不想放弃这次与史铁生亲密接触的机会,于是我选择了《南方周末》在史铁生去世时为他所写的人物通讯,当我和学生一步步走近史铁生时,再次浮现的是他面对命运的不公没有放弃,敢于抗争的精神。随之作家的心灵世界在我们的眼前展开,史铁生是一个从容自在,自由行走的人,既埋头深潜,又昂首阔步,富贵,尊贵,深可敬爱。史铁生是自由人,是“贵人”,是“阔人”。我用颁奖词的形式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入体察作家的心灵世界。
   这次名人心灵世界的逼近体察,再次让学生提升了对文本的阅读。而《合欢树》的主题挖掘,深度阅读,更让我们领悟了母亲和史铁生共同抗争命运的过程,深刻体悟了母亲对史铁生身体的呵护,生的欲望的呼唤,而史铁生的思母之情也在笔下缓缓展开,饱含深情的笔触令学生潸然泪下。
   除了构建名人主题外,我还结合课本的文章构建文章主题教学,在教授《社戏》一文时,我以“那夜的戏是否好戏,豆是否好吃”为主题,还原课本删节的作者前两次看戏的经历,学生在对比小说主人公的三次看戏的经历得出对“豆、夜”的认识。所以学生李绍华说:“事隔多年,主人公已从小孩子变为成年人了,所以童年也已不复存在了。虽然不复存在了,但纯真美好的回忆却深深印在迅哥的童年中,但童年的感觉与味道却回不来了。”
   通過对文本主题意蕴的挖掘到对作家心灵世界的逼近体察,再到对作家其他作品的鉴读,深度阅读在稳步推进。
   三、充分运用语文教学听说读写的特点,努力开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实现教学空间的开放化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最主要的实践途径就是听说读写,为此我努力开设开放而又活力的语文课堂。在教授《邓稼先》一文时,我让学生针对“奥本海默和邓稼先,谁更适合成为中国的核弹先驱者”一话题展开了争辩,让学生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快的空间,尽情地自主参与与自由表达,文本的解读在争辩中轻松愉悦的展开,达成了长文短教,深文浅教的目的。
   当然阅读教学的“深度”的达成,须建基于教学者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对阅读教材结构系统的通透理解,对教学方法的自如运用,对于学生真实学情的准确把握。深度,不是穿靴戴帽的拔高,不是捕风捉影的戏说,不是刻意炫技的卖弄,而是基于一种饱满的阅读热情和高昂的探究理性。
其他文献
一、《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阅读与写作的标准和要求   在阅读方面要求学生“能复述叙事性作品大意,深刻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写作方面则要求“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二、语文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   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都是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切
期刊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固守传统思考,讲授较为僵化,篇目之间缺乏联系,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难以提升。群文阅读相对于单篇阅读文本而言,引入了课外资源,增加了阅读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采用略读、跳读等多种方法,师生间可以围绕主题进行讨论交流,能听取他人的理解,表达自己的意见,能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题材丰富,有人生、社会、自然等题材,能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获得不同的体验,让他
期刊
学生的习作,简单地说就是通过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切身感受, 与读者一起分享生活中的烦恼和快乐。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从真实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写出真实的作文,让真实成为习作的灵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了避免学生习作的“虚情假意”,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从下面三个方面
期刊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领军人物。一个班的班风如何,班主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他是班级的组织者、实施者与策划者。作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一定要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培养学生的向心力、凝聚力,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团结互助、积极上进的班集体。本文主要分析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以期对广大小学班主任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班主任肩负
期刊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并且在考试之中也占有较大的比重,作文水平的高低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在实际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除了应该让小学生掌握基本的作文写作技巧之外,还应该引导小学生抒发情感,将情感教学有效融入作文教学实践中。因为不管是写人还是叙事,都需要一定的情感描述,这样写出的作文才会更加打动人心。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深入分析将情感教学融入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对策,
期刊
手机上有一款可在ios设备和安卓手机上使用的图片社交应用App,其操作方法简单方便,图片+声音的“双声道”传递模式迅速风靡网络。近来,我将这款App引入语文教学中,受到学生的喜爱。   一、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   朗读,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也是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学段朗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但是现在的朗读教学情况并不乐观。
期刊
我是2002年毕业走上教师岗位的,2004年开始担任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至今已送过六届毕业班(包括中途接班)。现在仍然战斗在班主任这个岗位上。这些年来,由于时代变迁,社会大潮流,我所教学生中,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的高达五成,父母至少一方外出务工的竟达九成之多。在缺乏有力的家庭教育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班主任说学生越来越难管,越来越难教。这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个时代经济社会的产物。作为教育者,我们也需要紧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不能忽视口语交际,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也要实施创新教育。无论是大树还是小花、小草,最初的生命都是一颗颗小小的种子。我们人类的灿烂文化,科学技术的成果其实也是一粒种子萌发起来的,那是一颗创造力的种子,创造力的种子
期刊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在阅读作品前本身已存在一种期待视野,即其阅读习惯、趣味、心理、预期目的等,当他们带着期待走进作品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丰富的心理体验,而当这种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时,就会达到一种至纯至美的审美境界。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做引路人和点拨者,让学生尽情感悟,培养审美能力,去做主动的探究者而最终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呢
期刊
高考结束后,一年一度的反思也开始了。针对今年高考的任务驱动类作文而言,看似平易,入手却不易,成佳作就更难了。功夫在诗外,好的考场作文,功夫必在平时的阅读中。经典文本的有效阅读,紧贴现实的报纸杂志的有效阅读,都将直接助益于本次写作。在这里,本文主要结合学生的作文,研究了阅读对写作有效性影响的问题,希望能从中找到阅读教学于写作教学指导的切入口,带来更多启发,更有效地指导高三写作教学。   一、原题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