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解放前后出现了许多新生的歇后语,以现实出现的新事物为依托,非常口语化,并给人以强烈的时代气息。
随着飞机的出现,以飞机为题的歇后语多了起来,不断地在生活中运用,如:“飞机的尾巴——想得高”“飞机离跑道——没辙了”“飞机上拉口袋——装疯(风)”“飞机上弹琴——高调”“飞机拖火车跑——跑不快,飞不起”等等。又如随着电器的出现,新的歇后语在生活对话中不断出现,如:“老妈按电门——抖起来了”“打着手电拾粪——找死(屎)”“电线杆子上绑鸡毛——好大的胆(掸)子”“电线杆刻手戳(印章)——大材小用”“电线杆上晒衣服——好大的架子”“电线杆上耍把式——闹玄”等等。汽车、轮船的出现也是如此,“汽车放炮——泄气了”“汽车上烧煤气——没油了”“汽车按喇叭——走到哪儿想(响)到哪儿”等等。又如轮船的歇后语:“轮船上安高音喇叭——想(响)得远”“轮船打晃——浪催的”等等。
新生的歇后语是随着生活的变化而变化,解放后产生的歇后语反映了新的生活内容与社会风气。而大量旧事物的消亡导致一些老歇后语的消失,如“叫化子拜堂——穷配”“乡下人穿大褂——必有正事”等等。这些对穷人和农民的蔑称“叫化子”“乡下佬”,是对劳动人民的嘲弄,类似庸俗无聊、低级趣味的歇后语都逐渐被淘汰了。一些新生事物的生活情趣成为新歇后语的主要内容。
如“区长的挎包——成(盛)问题”。这句歇后语在解放初期很流行,它反映了干部把群众反映的问题记在本上、放在随身携带的挎包中,深入群众,为人民服务的艰苦作风。人们也常用这句歇后语来说明工作不好开展等情况。
“老太太上电车——有座”。上世纪50年代乘车出现新气象,凡是老人乘坐电车,青年们争先恐后地让座蔚然成风。生活中,有些人问剧场或影院是否还有票,则喜欢用这句歇后语来回答:“老太太上电车——有座”。
“张思德烧木炭一心一意”。这句歇后语是用来形容某人专心诚意的工作态度。
“温度计放冰箱里——直线下降”“温度计掉开水里——直线上升”。温度计是解放后才普及的医疗器具,人们以此来说明或形容人们的工作或生活状况。
“资料室搬家——尽输(书)了”“飞机上挂暖壶——高水平(瓶)”等类似歇后语是用新事物中的谐音来说明有关情况的。如有人问某人的文化程度或思想认识,回答时就说,人家是“飞机上挂暖壶——高水平(瓶)”!
新生的歇后语,其特点是充分利用群众语言的长处,更富有生活幽默感。比如“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这句歇后语是人们用来形容人才得不到重用,即屈才。过去歇后语有“庞统做知县——大材小用”就不够通俗易懂,必须了解《三国演义》中庞统的事迹才能理解。
有人虽然文化或政治水平高,但是他目中无人、骄傲自满,人们就用“充了氢气的气球——飘得高”这句歇后语来讽刺。
“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左”的思潮不断升温,政治学习列为头等大事。在日常生活中,给人们上纲上线,对别人严格要求,对自己放松,于是出现了“拿手电筒打招呼——老照别人不照自己”等歇后语。有些人动不动就给人家上纲上线、乱扣帽子、抓人家的小辫子,把人家生活中说的某些话给予歪曲,说某人是“维吾尔族的姑娘——辫子多”,有很多反动把柄可抓。
在“文革”运动中,各单位召开批判大会,一些人宣读批判稿时常用一些当时盛行的歇后语来批判别人,“苍蝇的世界观——哪儿臭往哪儿钻”,或者说被批倒的对象是攻击无产阶级专政,时刻想着复辟资本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是“冬天的大葱——根焦、叶枯、心不死”,这种歇后语在当时非常盛行。
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说:“一切语言都是由行动和劳动产生出来的。”歇后语就是一些生活现象产生的。大量的新生歇后语具有诱人的艺术魅力,可以说是群众语言艺术宝库中闪亮的宝珠。
解放后,在党的周围出现了大量的积极分子,带头响应党的号召,不少人还加入了党组织,受到人们的尊重。但其中也有一些人专做表面文章,见人行事,这些人被群众称为“假积极”,人们用歇后语说他们是“下雨泼街,刮风扫地——假积极”,形象地揭穿了假积极分子的伪装面孔。
解放后开展各项群众工作,强调为人民服务、为群众着想,要有群众观点,“群众观点”几乎成为了人们的口头禅。于是,人们的谈话中就出现了“麻子上台——群众观点”的歇后语,还有“麻子照镜子——个人观点”。当然,这些以某些生理现象为嘲笑对象的歇后语,有不健康的成分,后来被逐渐淘汰了。但是在当年,使用之广、范围之大,都是颇为可观的。
其实社会上开展各项工作之余,生活中也会随时出现和工作有关的新生歇后语,如厂矿企业在订立各项制度规定时,社会上就出现了“王八的屁股——规(龟)定”这句歇后语。又如在大力提倡搞尖端科学时,出现了“小脚踢足球——尖端”。
歇后语是随着旧事物的消亡而消失,随着新事物的产生而发展的。众多歇后语都反复证明了这一规律,如“保险柜里安家——图的是安全”,在保险柜没有问世之前是肯定不会出现这句歇后语的。
总之,北京解放前后产生的歇后语,大都是新事物发展的映像,给人以强烈的时代气息,富有生动、形象、幽默的特点以及时代象征。我们从北京解放前后的歇后语中可以看到新、旧北京的历史和五花八门的生活、人情、掌故,也可以看到北京的发展变化及其时代特点。
在歇后语的海洋中,在新、旧歇后语的发展长河中,我们能看到一个国民的生存、发展的历史,以及五花八门的多彩世界……
编辑/王文娜
随着飞机的出现,以飞机为题的歇后语多了起来,不断地在生活中运用,如:“飞机的尾巴——想得高”“飞机离跑道——没辙了”“飞机上拉口袋——装疯(风)”“飞机上弹琴——高调”“飞机拖火车跑——跑不快,飞不起”等等。又如随着电器的出现,新的歇后语在生活对话中不断出现,如:“老妈按电门——抖起来了”“打着手电拾粪——找死(屎)”“电线杆子上绑鸡毛——好大的胆(掸)子”“电线杆刻手戳(印章)——大材小用”“电线杆上晒衣服——好大的架子”“电线杆上耍把式——闹玄”等等。汽车、轮船的出现也是如此,“汽车放炮——泄气了”“汽车上烧煤气——没油了”“汽车按喇叭——走到哪儿想(响)到哪儿”等等。又如轮船的歇后语:“轮船上安高音喇叭——想(响)得远”“轮船打晃——浪催的”等等。
新生的歇后语是随着生活的变化而变化,解放后产生的歇后语反映了新的生活内容与社会风气。而大量旧事物的消亡导致一些老歇后语的消失,如“叫化子拜堂——穷配”“乡下人穿大褂——必有正事”等等。这些对穷人和农民的蔑称“叫化子”“乡下佬”,是对劳动人民的嘲弄,类似庸俗无聊、低级趣味的歇后语都逐渐被淘汰了。一些新生事物的生活情趣成为新歇后语的主要内容。
如“区长的挎包——成(盛)问题”。这句歇后语在解放初期很流行,它反映了干部把群众反映的问题记在本上、放在随身携带的挎包中,深入群众,为人民服务的艰苦作风。人们也常用这句歇后语来说明工作不好开展等情况。
“老太太上电车——有座”。上世纪50年代乘车出现新气象,凡是老人乘坐电车,青年们争先恐后地让座蔚然成风。生活中,有些人问剧场或影院是否还有票,则喜欢用这句歇后语来回答:“老太太上电车——有座”。
“张思德烧木炭一心一意”。这句歇后语是用来形容某人专心诚意的工作态度。
“温度计放冰箱里——直线下降”“温度计掉开水里——直线上升”。温度计是解放后才普及的医疗器具,人们以此来说明或形容人们的工作或生活状况。
“资料室搬家——尽输(书)了”“飞机上挂暖壶——高水平(瓶)”等类似歇后语是用新事物中的谐音来说明有关情况的。如有人问某人的文化程度或思想认识,回答时就说,人家是“飞机上挂暖壶——高水平(瓶)”!
新生的歇后语,其特点是充分利用群众语言的长处,更富有生活幽默感。比如“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这句歇后语是人们用来形容人才得不到重用,即屈才。过去歇后语有“庞统做知县——大材小用”就不够通俗易懂,必须了解《三国演义》中庞统的事迹才能理解。
有人虽然文化或政治水平高,但是他目中无人、骄傲自满,人们就用“充了氢气的气球——飘得高”这句歇后语来讽刺。
“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左”的思潮不断升温,政治学习列为头等大事。在日常生活中,给人们上纲上线,对别人严格要求,对自己放松,于是出现了“拿手电筒打招呼——老照别人不照自己”等歇后语。有些人动不动就给人家上纲上线、乱扣帽子、抓人家的小辫子,把人家生活中说的某些话给予歪曲,说某人是“维吾尔族的姑娘——辫子多”,有很多反动把柄可抓。
在“文革”运动中,各单位召开批判大会,一些人宣读批判稿时常用一些当时盛行的歇后语来批判别人,“苍蝇的世界观——哪儿臭往哪儿钻”,或者说被批倒的对象是攻击无产阶级专政,时刻想着复辟资本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是“冬天的大葱——根焦、叶枯、心不死”,这种歇后语在当时非常盛行。
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说:“一切语言都是由行动和劳动产生出来的。”歇后语就是一些生活现象产生的。大量的新生歇后语具有诱人的艺术魅力,可以说是群众语言艺术宝库中闪亮的宝珠。
解放后,在党的周围出现了大量的积极分子,带头响应党的号召,不少人还加入了党组织,受到人们的尊重。但其中也有一些人专做表面文章,见人行事,这些人被群众称为“假积极”,人们用歇后语说他们是“下雨泼街,刮风扫地——假积极”,形象地揭穿了假积极分子的伪装面孔。
解放后开展各项群众工作,强调为人民服务、为群众着想,要有群众观点,“群众观点”几乎成为了人们的口头禅。于是,人们的谈话中就出现了“麻子上台——群众观点”的歇后语,还有“麻子照镜子——个人观点”。当然,这些以某些生理现象为嘲笑对象的歇后语,有不健康的成分,后来被逐渐淘汰了。但是在当年,使用之广、范围之大,都是颇为可观的。
其实社会上开展各项工作之余,生活中也会随时出现和工作有关的新生歇后语,如厂矿企业在订立各项制度规定时,社会上就出现了“王八的屁股——规(龟)定”这句歇后语。又如在大力提倡搞尖端科学时,出现了“小脚踢足球——尖端”。
歇后语是随着旧事物的消亡而消失,随着新事物的产生而发展的。众多歇后语都反复证明了这一规律,如“保险柜里安家——图的是安全”,在保险柜没有问世之前是肯定不会出现这句歇后语的。
总之,北京解放前后产生的歇后语,大都是新事物发展的映像,给人以强烈的时代气息,富有生动、形象、幽默的特点以及时代象征。我们从北京解放前后的歇后语中可以看到新、旧北京的历史和五花八门的生活、人情、掌故,也可以看到北京的发展变化及其时代特点。
在歇后语的海洋中,在新、旧歇后语的发展长河中,我们能看到一个国民的生存、发展的历史,以及五花八门的多彩世界……
编辑/王文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