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什么样的终端

来源 :销售与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iga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终端之重要,在于其为消费者充分利用购物选择权提供了平台;
  终端之重要,在于其同消费者近距离接触所形成的厂家无法拥有的消费者沟通平台;
  终端之重要,在于大型卖场和连锁超市所呈现出巨大的销售力和吸纳客流的能力;
  终端之重要,在于其令众多品牌直接对垒的平台所产生的对厂家的压力;
  终端之重要,在于其基于巨大客流所造就的新媒体传播平台对厂家的价值(分众传媒的中国卖场联播网已经在全国几个大型连锁超市启动,一些企业的产品广告赫然其中);
  以上这些已经并将继续促进终端尤其是大型卖场和连锁超市在渠道价值链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物美集团的董事长张文中曾说过,据物美统计,每年光顾其门店的人数达数亿人次。如此大的客流量怎能不使供应商趋之若鹜?
  但终端虽好,投入的成本和可能遇到的风险同样是与日俱增。大型卖场和连锁超市要进场资、店庆费、陈列费,街边小店虽没有此类费用,但配送成本很高;产品销得好要过几个月才能回款,销得不好则随时可能下架;市场竞争的现状要求企业展开对终端的精耕细作,但如果选不好终端,精耕又有何用?大面积铺贷,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赚足消费者的眼球,但是不动销的话,又如何把货铺到消费者心中,实现畅销和长销?万一碰上普马一类的卖场卷款倒闭,轻则一年半载才能恢复元气,重则可能从此一蹶不振。
  所以说,选择终端,要慎之又慎。
  那什么样的终端才是有效的终端或者是合适的终端呢?面对连锁超市、大卖场、百货店、便利店、专卖店等等终端,到底该选哪一个?这就要统筹考虑产品特性、消费者群体特征、企业近远期规划,并将风险和成本投入纳入考量因素之中。
  终端是否有效,不在于规模大小,而在于其顾客群是否同自己产品的消费群体一致。定位于三、四级市场的低端产品,选择一线市场的大型卖场,定位高端的产品如红牛饮料,选择士多店,其结果都不言而喻。你的顾客群在哪里,就选哪里的终端。在追求铺货率的同时更要追求实销率。
  终端是否有效,不在于其与消费者物理距离的远近,而在于其与消费者心理距离的远近,在于终端是否具备打动消费者、走进消费者心里的能力和素质。同样的选址,同样的覆盖半径,同样的规模,有的卖场倒闭,有的卖场红火。不能在心理上满足消费者某方面需求的终端肯定不是合适有效的终端。
  终端之强,不在其大,凯马特虽大,也遭倒闭之运。终端之强,不在其广,以前的供销社遍布全国各地,但转眼之间就烟消云散。终端之强,在于精,长于某一方面,并在这个方面打动消费者。譬如沃尔玛之天足平价,联华之便利,屈臣氏之品质。了解自己、明辨终端,才能真正做到选好终端出好货。宝洁同沃尔玛的长期合作,或许可以为我们选择终端提供很多思考。
其他文献
这里的“你”,不是指你的店铺,而是指店铺里的店员和管理者。  据AC尼尔森的调研数据,由于竞争的激烈,目前我们各类零售店的顾客忠诚度越来越低了。几乎各家都在商品价格、促销和一些服务项目上大做文章。  当然,低价给顾客带来的印象是深刻的,这也有助于店铺形象的建立。但我们忘记了,当如此建立起来的店铺形象几乎100%是以价格为基础时,这种做法就是很危险的。  其实,无论多大门店的管理者,都要清楚这样一个
期刊
“营销就是让销售成为多余”,营销大师科特勒的这句经典名言曾经让中国营销人一直感叹:如果按此标准,我们离现代营销差得太远。  然而,现在我们突然发现,大师的这句话是有前提的。科特勒也许是说给美国人听的,反正,这句话在中国不那么灵验。  几年前,一批专家在反复教导我们销售与营销的差别,现在,一大批企业已经在反思“营销过度”的问题。  检视那些昙花一现的企业,一个基本的特点是“营销过度”,反倒是那些踏踏
期刊
新年伊始,白酒企业W的区域经理张云就牢骚满腹,他所管辖的市场发展态势很好,但由于市场投入尤其是促销费用太少,总是捉襟见肘,无法取得更好的突破。  公司给张云的新年度市场费用预算是300万元,而张云算来算去怎么也得425万元(见表1)!数字报上去,总部口下了一跳,怎会有如此大的缺口?是实实在在的市场需要,还是有其他原因呢,总部派出熟悉该区域特征的营销总监助理李飞进行实地调查。    根据市场特征对费
期刊
新中国成立以前,延续了数千年的中国肉食文化,一直依赖着生宰自销、手工作坊的“凌晨杀猪,清晨卖肉”等传统的个体方式,从来就没有形成大规模的产业加工方式。直到1958年前后.新中国接受和引进了苏联的经济和技术援助,才在全国各主要区域的核心城市建立了规模化、工业化的屠宰加工厂。但计划经济时代的肉类消费凭票供应.所以肉类加工厂一直在温暖的”襁褓“中舒服地过日子。1984年,我国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后.各肉类
期刊
问题提出:  质疑建筑陶瓷行业多品牌  刘德昌    我国建筑陶瓷行业在品牌营销的策略选择上,几乎整个行业都选择多品牌策略:企业面对市场推出的商标品牌少则两三个,多则逾10个。从建筑陶瓷产品的销售情况来看,一个最好的品牌每年销售总额也不会超过10亿元人民币。这种行业性的多品牌策略,可谓天下无双。  当我们向业内人士征询其多品牌策略的劝因时,他们说出了以下原因:大家都选择多品牌策略,我也不例外;单一
期刊
为什么价低也“斗败”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新品牌在刚上市寸采用买二赠一的促销来挑战竞争者,也有些品牌的日常售价就比竞争者低很多,但这些品牌最终能战胜对方的例子几乎没有。这是为什么呢?根源在于价差比例控制不当。  市场挑战者在面对竞争者时,价格上多数是采用全面低于对手的策略,但是他们往往忽视了价格的一个重要意义——价格对应着产品的市场定位。计算一下,买二赠一的促销力度是33%的折价率
期刊
月度分析报告变味了    5月底的最后几天,是各区域经理的月度工作汇报时间。力乐啤酒公司的销售总监朱骏一边按下电话,一边气恼地说:“费用,费用。就知道要费用,就知道诉苦……”话音未落,铃声又起,这次是湖北省区域经理赵刚打来的:“朱总,本月我们区域按公司的要求,把夏季销售政策一一落实下去了。公司经予销售商的旺季进货奖励政策,我们也一一传达至每一位经销商,不过,离公司要求的出货量还有一截差距。  “主
期刊
旺季为丰收,年年投入,年年问题一堆:加大投入,旧问题未去,新问题层出。难道就走不出旺季营销的“问题怪圈”吗?  酷暑将近,乳业酸体系——酸奶,酸饮品销量开始逐渐回升,乳品企业也开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抢占市场份额,争取利润,但企业在拼杀了几年后,发现年年都是大投入却年年遗憾,库存积压、促销乏力、人员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接踵而来。加大促销力度、加大激励度仍然有新的问题产生,旺季过后 大量返货、价格难以回
期刊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许多商战中摸爬滚的人士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然而面对层出不穷的竞品,面对花样翻新的各类促销信息,许多人仿佛陷入了数不尽的漩涡。在市场静态情况下,你可以宣称胸有成竹,但竞争对手陕速变化的行销策略、资源整合、促销手段等造成的动态市场,往往令你无法“知彼”,或者说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样,当然会影响销售管理人员的判断与决策。也有很多管理者严令手下搜集竞品的相关信息,但最终获得的
期刊
上期介绍了右脑实力开发、提升的手段与方法,藉由右脑实力提高洞察潜在客户真实的心理活动的概率。本期特地实录了4个实例,全景实录,让你领略运用右脑实力洞察客户心思的实用技巧。  根据全脑销售博弈模型 的结论,招聘销售顾问以衡量右脑水平为主,左脑不平可以通过密集的培训来强化,提高,而右脑水平的提高耗时长久,得不偿失。    一、潜在客户的情绪判断能力    情绪影响人们的喜好,销售人员对潜在客户情绪的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