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化学之父

来源 :课堂内外(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900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是在近代兴起的一门学科,无数的科学先驱者为这门学科奠定了理论基础,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约翰·道尔顿(1766-1844)就是其中的一位。道尔顿既具有敏锐的理论思维头脑,又具有卓越的实验才能,尤其是在对原子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果,因而被称为“近代化学之父”,成为近代化学的奠基人。
  道尔顿出生在英国坎伯兰的一个贫困的乡村。他的父亲是一名纺织工人。童年的道尔顿根本没有上学读书的条件。10岁时,他就去给一位富有的教士当仆人。在教士家里他读了一些书,学到了不少知识。
  1781年,年仅15岁的道尔顿随哥哥到外地谋生。不久后,他就成为了肯达耳中学的教师。在教学之余,他一边系统地自学科学知识,一边进行气象观察。在这里他还结识了著名学者豪夫,他从豪夫那里学习了很多知识,教学水平迅速提高,四年以后,他便成为了肯达耳中学的校长。1793年,在豪夫的推荐下,道尔顿又受聘于曼彻斯特的一所新学院。在这里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科学著作——《气象观察与研究》。
  后来,道尔顿越来越重视对气体和气体混合物的研究。道尔顿认为,要说明气体的特性就必须知道它的压力。
  他找到两种很容易分离的气体,分别测量了混合气体和各部分气体的压力。结果很有意思,装在容积一定的容器中的某种气体压力是不变的,引人第二种气体后压力增加,但它等于两种气体的分压之和,两种气体单独的压力没有改变。于是道尔顿得出结论: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组成它的各个气体的分压之和。
  道尔顿发现由此可以作出某些重要的结论,气体在容器中存在的状态与其它气体无关。用气体具有微粒结构来解释就是,一种气体的微粒或原子均匀地分布在另一种气体的原子之间,因而这种气体的微粒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与容器中没有另一种气体时一样。道尔顿开始更多地研究关于原子的问题,他顽强地进行研究工作:寻找资料、动手实验、不断地思考……
  1803年10月21日,道尔顿报告了他的化学原子论:原子是组成化学元素的、非常微小的、不可再分割的物质微粒。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保持其本来的性质。道尔顿的理论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重视。
  原子论建立以后,道尔顿名震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各种荣誉纷至沓来。1816年,道尔顿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此后,他又相继被选为柏林科学院名誉院士、慕尼黑科学院名誉院士,还得到了当时牛津大学授予科学家的最高荣誉——法学博士称号。在荣誉面前,道尔顿开始还是冷静的、谦虚的,但是后来荣誉越来越高,他逐渐改变了,变得骄傲、保守,最终走向了思想僵化、固步自封。
  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佛加德罗建立了分子论,使道尔顿的原子论与吕萨克定律在新的理论基础上统一起来。他也遭到了道尔顿无情的反驳。1813年,瑞典化学家贝齐力乌斯创立了用字母表示元素的新方法,这种易写易记的新方法被大多数科学家接受,而道尔顿一直到去世都是新元素符号的反对派。
  虽然道尔顿的后半生科学贡献不大,甚至阻挠别人的探索,人们还是给予了他深切的怀念。
其他文献
一、自主、合作学习要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明确做什么  1.依据认知规律,结合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巧设问题。在体育教学中,要结合学习内容的不同规律与要求,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及认知水平,紧扣主教材、抓住技术要点、科学预设问题,并通过问题的解决达成相关技能目标的学习。如,在水平二(三年级)《技巧——跪跳起》一课中,执教教师围绕跪跳起教学中的重难点——如何“摆臂”“压垫”“提膝”动作,让学生尝试进行“摆、压
体育课堂上,无视纪律、戏弄同学、爱出风头的学生屡见不鲜,但敢教训教师的学生我还真是第一次碰到。那天体育课上,当我宣布课堂练习任务时,发现一张熟悉的面孔正跟身旁的同学窃窃私语,并逐渐眉飞色舞,情绪高涨起来。对于他这样的表现我已习以为常,在我提醒课堂纪律后,其他“同伴”便不再跟他“呼应”,于是他发出了抗议的声音,惹得学生们哄堂大笑。听到笑声,他更是洋洋得意,他就是班里的“刘捣蛋”。  虽然我心中不悦,
研讨背景:目前,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全国各大中小学延迟开学,许多学生在家进行线上学习,学习的同时不忘锻炼身体。近期,多地教育部门为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居家体育锻炼,推出了丰富多彩的居家体育锻炼方案与指南,而学生居家参与体育锻炼,锻炼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尤为重要,本期话题研讨旨在指导学生居家进行科学锻炼,制订科学适宜的“居家运动”运动量,真正使得“居家运动”成为提高学生身体免疫力和健康水
新兴体育项目是指新创编的或新兴起的,正处于逐步发展、推广中的体育项目。《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把新兴体育项目定义为:“在国际上比较流行,国内新创或国内开展不久的,深受青少年喜爱并适合在学校开展的项目。”新兴体育项目所具有的时尚性、休闲性、娱乐性、健身性、实用性,不仅在教学层面对传统运动项目资源的有效补充,而且是满足现代青少年学生对运动时尚追求的有效手段。学校体育适当引入新兴运动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课程性质”的“健身性”指出:“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運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分别从动作、组织、氛围等方面,分析改进体能练习的策略,从而达到过程增“趣”、效果添“味”的效果。  一、增加动作多样性,满足好奇心  问题分析:在常态体能练习中,教师多采用定时、定量等带有一定负荷量的规定动作。这种体能练习内容的单一性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课堂教学推进的核心,问题设计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新知的学习和运用。教师应精心设计并组织问题优化体育课堂,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运用,并围绕学生的问题探索和激发能力培养组织教学活动,并在已有的知识架构内,寻找适当的行动,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涉及课的目标、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时,应思考在哪些问题会使学生产生疑问,这
推铅球作为田径项目开展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曾经在中小学体育课堂的田径教学中广泛开展,近年来由于学生体育课安全因素的考量,一些学校将其从日常教学内容中删除。为促使更多青少年接触到铅球项目,国际田联本着参与性、教育性、安全性的原则研制开发了软式铅球,让更多学生能参与到基础田径运动项目学习中去。软式铅球不仅有效解决了安全问题,更能发展学生的投掷能力。推铅球动作主要包括背向滑步推铅球和原地推铅球两种,
2017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首次提出了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建构了以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目标、课程内容(标准)、学业质量要求。体育与健康学科素养实际上就是学生通过学习在体育与健康方面的精神长相、行为习惯、认知倾向与价值追求等方面不断提升。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价值的重构:从传统的追求动作铸型、体能
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面对一群看《加勒比海盗》、玩《王者荣耀》长大的孩子,我们能否站在儿童和家长的视角,以“用户需求”思维,将信息技术融合到体育学科,激活学生学练欲望呢?笔者在一节二年级体育课上进行了尝试。  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到“池塘边”挑战小青蛙,学习“助跑几步,单脚起跳、双脚落地”的动作,你们有信心挑战吗?  学生:有!(場地布置成池塘,包括体感交互一体机也呈现池塘景象,学生通
“完整法”与“分解法”都是体育教学中进行技术动作教学时常用的基本方法球类项目的运动条件复杂多变,因此在应用“完整法”教学时,不但要教动作,更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或运用,要从整体观的角度出发,思考不同场景下可能出现的变化,考虑到不同运动条件和运动概念的变化,不仅要学以致用,更应“用以致学”,在大运动观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方法应用。  一、整体观的呈现  “完整法”与“分解法”都是体育课堂教学中可供选择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