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景观设计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kageld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美丽乡村”的正确认识,是合理规划配置乡村景观设计、提升乡村居民生活质量、促进乡村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首先通过讨论了“美丽乡村”内涵、建设的原则,得出建设的方法,并以商洛市山阳县板庙村为例,详细介绍了“美丽乡村”在实际建设过程当中的营建策略,表达出“乡村景观建设应以构建适宜的乡村生活空间为重,尊重乡村原有肌理风貌、发扬乡村地域特色、注重乡村生态建设”的规划设计观点。
  关键词:美丽乡村 景观设计 板庙村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6-0170-03
  十八大提出了“美丽中国”的理念,给城乡发展指引了新的方向,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各项建设的投资力度增长迅速。但同时由于自身经济、管理、意识等方面落后,资源的缺乏,影响到农村建设的综合效应。因此针对农村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美丽乡村”的概念应运而生。它提出乡村建设应跳出原有的新农村建设模式,从单一的追求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通过乡村面貌的维护和提升,完善村庄的文化基础和生活设施,挖掘乡村本土优势,促进乡村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一、“美丽乡村”的内涵
  “美丽乡村”的理念,不仅是针对于乡村景观建设层面,更重要的是乡村社会层面的建设。其一,景观层面.可以实现乡村景观规划建设的提升,完善区域自然和人文环境,分析当地地理优势,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创造出突显乡村特色的景观环境,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对自然环境的整合,除了改善景观效果外,同时减少对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1]。其二,社会层面。从社会关系的角度看,“美丽乡村”规划建设,需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发展规模,丰富各类物资,营造富裕的生活条件。同时,在生产生活中,注重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促进村民建立友好互助关系,形成文明友善风气,完善农村和谐发展。
  二、美丽乡村景观设计的原则
  (一)整体综合原则
  “美丽乡村”不是单一的方面,而是多元素组成的统一整体,因此在规划时,要着眼于整体进行各景观要素的优化和组合,使其与自然乡村环境相融合。“美丽乡村”的建设既关乎于外在的美丽,更需关注内在的宜居。规划时应尊重当地文化特色、生产生活习惯,坚持以点带面,精心打造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且兼具乡土文化特色的乡村人文环境。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要统筹规划,充分展现乡村的生态之美、人文历史之美、文明现代之美,综合产业、文化、生态、旅游,使美丽与宜居并存,宜居与宜业相融。
  (二)生态保护原则
  一般而言,景观规划需要在现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相应调整,从而满足景观建设的要求。生态环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乡村的一系列生产生活活动,在无形当中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在景观的营建过程中,要协调景观与自然、人与自然的相处关系,遵循生态保护和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相结合原则,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形成乡村独特的自然生态景观环境。
  (三)地域特色原则
  乡村作为中国文化的发祥地和农耕文明的起源,保留了完整的农耕文化特征,承载着宝贵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且因为地理特征及民族间的差异,形成特色各异的文化,因此在进行“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时,从地域特色的原则出发,通过合理的规划分析,从当地的文化中提炼精华,创造出独特的乡村文化。通过此手段不仅能够保护和传承地域乡村文化,同时更能获取当地居民的认同。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尊重乡村原有肌理,营建符合当地风土人情的景观形态,根据合理的区域划分,形成不同的景致,既保持了原有的生态特点,又可以代表乡村文化,充分体现乡村文化素养。
  (四)可持续性原则
  在我国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乡村受到人口、经济、文化、技术等条件的限制,侧重粗放型的资源开发利用,出现诸如森林乱砍乱伐、土地不合理开垦、围湖造田等现象,给乡村环境和现有资源造成了极大伤害,生物和景观多样性也不可避免地被破坏[2]。 因此,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应善待自然,规范人类发展行为,实现乡村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三、美丽乡村景观设计的方法
  (一)以乡村肌理为依托,构建聚落景观格局
  村落作为人类聚居的主要形式,经过历史的发展和积淀,形成了其特有的聚落形态,该形态成为了自然肌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对“美丽乡村”的景观营建中,应合理规划,尊重乡村肌理,构建聚落式景观格局。在实施过程中,需保证景观和居住群落之间的紧密联系不被打破,保证村民日常生产生活不受影响,并且为情感沟通和交流提供便利条件。而且还要合理分配景观和休息、劳动和娱乐区域,促进各区域之间的联系。最后,进一步挖掘当地景观材料,有效放大其功能和作用,建立温馨的聚落景观格局。
  (二)发扬乡村地域特色,创造魅力特色景观
  乡村的传统历史、风俗人文、乡情乡风等,都是当地百姓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也是一个乡村地域特色的体现。因此,在“美丽乡村”的营建过程中,要突出地域文化,充分利用当地的乡土元素,例如当地的建筑形式、乡土植物、乡土材料及别具当地特色的小品形式等[3]。对地域特色的提炼和发扬,促使生活環境和自然相融合,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突显出区域景观的特殊性,体现了该地区独特的文化内涵,增强了乡村景观独特魅力,也能够提升乡村旅游的发展。
  四、板庙村景观规划设计分析
  (一)区域概况
  板庙村位于陕西商洛市山阳县境内,山阳县属陕西东南部、秦岭南麓,商洛市南部。东邻丹凤、商南,西交镇安、柞水,南接湖北郧西,北与商州毗邻,有“三山夹两川”之称。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性半湿润山地气候,湿润温和,四季分明,以农业、药材和矿产为经济支柱。境内森林覆盖率达62.9%,植物种类丰富,既有许多南方植物,也间杂生长许多北方植物,山大沟深,耕地与河流较少,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板庙村处山阳县石佛寺镇,毗连毛沟村、台上村、吕沟村,周边大山环绕,风景怡人。该村现有村落生活环境较差,经济水平一般,土地大多为集体所有制下的自营形式,主要类型有农用耕地和自住民房。房屋建筑以1-2层为主,满足基本居住要求,但建筑样式参差不齐,与乡村风貌特色不统一,村子零散为数不多的土胚建筑和牛棚等,但缺乏保护,处于危房状态。
  (二)板庙村景观规划设计
  1.聚落性景观规划设计
  板庙村的聚落性景观规划设计,需要在满足村民群居式生活习惯的要求基础之上,提升村民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和美观度。在板庙村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一,村民活动空间较为局限,在农忙之余不能发展其他业余爱好;二,村中基础设施不完善,出现垃圾随处乱堆造成环境污染、厕所不合理设置影响乡村整体风貌及造成环境污染、道路系统不完善并且陈旧破损严重、公共照明系统不完备影响村民夜间活动等诸多问题;三,村容村貌杂乱无序,出现乱搭乱盖现象,破败的简易棚影响整体村容风貌,建筑样式和色彩参差不一,有红砖墙亦有瓷砖墙,有坡屋顶亦有平顶房。
  针对以上问题,在板庙村规划设计中提出的策略为:一,村中设置可供村民聚集、交流、休闲、运动的场所。在场所的设计上,协调村民的人口数量和场地的尺度进行容量配比,不夸大建设造成浪费,也避免造成场地紧缺,同时通过对各年龄段村民活动需求进行调研,尽可能在有限的空间中设计出满足各年龄段村民的活动需求的场所;二,加强板庙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各级垃圾回收点、规范厕所设置及统一其建造样式、整修及合理规划道路系统、设立规范的公共照明系统并在重点区域进行着重照明;三,根据地域传统建筑文化进行建筑外观整改。板庙村位于陕西南部,其建筑形式融合了陕西关中特色和陕南民居特点,在设计中借鉴传统的建筑式样,进行进一步提炼,利用原有的白墙为基调色,辅以灰色和木色,统一建筑外观,使整体村容风貌和谐统一。
  2.生态性景观规划设计
  在传统的新农村改造过程中,更多的是希望将农村建设的更贴近城镇,所以在建设材料及树种的选择上,更愿选择与当地环境不相适应的城镇建设材料和娇贵的观赏性植物,不仅使得村庄失去了原有的朴素风味,同时忽略了生态平衡的保护。在“美丽乡村”的营建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生态性原则,因此在对板庙村的规划设计中,提出了以下策略:一,种植当地乡土植物。乡村非常宝贵的财富就是它所蕴含的朴素之美、地域之美,植物作为提升乡村风貌的重要元素,在其选择上以当地本土物种为先,进行合理配植,达到烘托乡村氛围、改善乡村环境的目的;二,使用本土生态材料。在对板庙村场地规划和设计中,采用该村随处可得的毛石、青砖、灰瓦、枯木、竹篾等材料进行组合搭配,不仅可以节约成本降低生态影响,而且该材料的自然肌理和周围自然环境更加协调,加强了乡村的质朴之感。
  3.生产性景观规划设计
  板庙村以传统农业和经济林作为主要经济来源,在对生产性景观进行规划过程中,应合理利用土地,规划经济林种植区域,将成熟季节相同的农作物交叉种植,形成颜色各异的板块,在经济林中合理布局交通,使到访游客能够更好地通达其中,增加农民收益。
  五、结语
  “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不仅仅是景观美化,其本质是乡村景观建设应以构建适宜的乡村生活空间为重,尊重乡村原有肌理风貌、发扬乡村地域特色、注重乡村生态建设,发挥乡土资源优势,综合利用景观要素,营造优质乡村景观。
  参考文献:
  [1]陈青红.浙江省“美麗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初探[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3年.
  [2]肖笃宁.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3][英]Goody B.环境影响评估方法[M].伦敦:牛津布鲁克斯大学UCL出版社,1995.
  [4]张俊竹.商业橱窗EAVFS感性设计模式的构建研究[J].美术观察,2016,(03):130-131.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入殓师》中的象征,试图论证《电影学原理》一书中“真实影像系统中象征作为一种局部修辞手段”这一论点的正确性,并且运用书中提出的真实影像系统中象征作为局部修辞手段得以完成的三个基本条件,来具体分析《入殓师》中担负着象征使命的具象物是如何完成它们象征任务的。  关键词:真实影像系统 象征 局部修辞 《入殓师》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
期刊
摘要:高师音乐专业教学往往涉及多门乐器的教学课程,作为大提琴这种乐器来说,在高师音乐专业教学中属于冷门乐器,也可称为小众乐器,专业教师和课程选修的学生数量都很少,是一门不为人起眼的器乐课程。但是作为大提琴及其演奏的本身来说,它在中国的发展历史虽然不长远,但是有其独有的文化内涵和具有中国意义的当代实践。如何在高师音乐教学中发挥好大提琴这件乐器的文化传播和传承作用,是需要当下音乐专业教学工作者重视的问
期刊
摘要:中国花鸟画和中国园林同为民族艺术的瑰宝,二者有着紧密的相互关系,互为借鉴。中国花鸟画从布局、取材等各个方面都受到园林营造理论和技法的影响,同样,中国的园林也是文人和有文化素养、审美追求的商人官绅对花鸟自然的有一种向往的表达。本文从花鸟画与园林的关系、艺术意蕴的比较入手,厘定二者的艺术相关性。  关键词:中国画 园林 艺术意蕴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
期刊
摘要:本文以动画电影《魔发奇缘》中的女主角乐佩公主在迪斯尼作品中所传递出的女权意识入手,试图探析女权主义思想在迪斯尼动画作品中的发展脉络,并通过对《魔发奇缘》与迪斯尼动画中其他公主系列作品进行对比来体现动画角色“乐佩”被赋予女权意识的特殊意义,同时对女权主义的内涵以及性别平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进行分析。认为动画这种拥有强大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通过价值观的植入影响社会认知并建立正确的价
期刊
摘要:农村文化产业是以农村文化为主要依托、在农村发展的、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消费群的文化产业。衡南县泉湖镇依靠“泉湖二月八”这个衡阳农耕文化源,带动当地经济迅猛发展。本文主要探讨衡南县政府如何抓住“泉湖二月八”这张名牌,通过资源挖掘、拓展内涵、生态多元的经济化发展战略,使泉湖二月八走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关键词:泉湖二月八 文化产业 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要:作为东阳正午阳光2017年初的两部类型电视剧大戏,《外科风云2》和《欢乐颂2》的开播都表现较好。本文以《外科风云》和《欢乐颂》为例,在第一部分,通过对其二者在人设和母题的比较,分析了二者进行类型生产的显著特征;在第二部分,分析了其二者借用类型生产,却又各自截然不同的诉求,因“价值出新”而成功的经验;在第三部分,针对“现象级”类型电视剧的“系列生产”和由此表现出来的“递减效应”,说明了类型化魔
期刊
摘要:文章以民间剪纸在民俗文化以及它发展的价值作为出发点,以中国剪纸艺术产生的背景和林格尔剪纸为例,从和林地区文化传统、剪纸艺术的特征,归纳总结了民间剪纸术在承载民俗文化内涵,发挥什么样的功能由上面意义和含义,推动民俗文化活态传承中的价值。通过研究,旨在提高人们对民间剪纸艺术的关注,唤起对民间剪纸艺术保护的自觉意识。  关键词:民间剪纸艺术 民俗文化 价值  中图分类号:J528.1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基于笔者对布努瑶音乐的文献研究和田野调查的基础之上,从布努瑶音乐文化概述、布努瑶音乐文化现状调查、布努瑶音乐文化进课堂的可能性、布努瑶音乐教材编写的构想及布努瑶音乐文化进课堂的策略等五个方面展开论述,期望对布努瑶音乐文化在学校的传承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布努瑶 音乐文化 课堂 构想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1-0123-03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在影视动画的艺术制作中后期特效和转场方式的地位不断加深。如何使影视动画做到思维逻辑上的连贯,视觉画面上的流畅,如何运用转场使镜头的连接、段落的过渡自然流畅,无附加技巧痕迹,这是影视动画后期剪辑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工作。本论文就结合我们组的毕业作品《The Friend》对同体转场的基本概念、功能以及转场的准确选择做浅层次的论述。  关键词:转场 同体转场 动画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梳理古元从艺的经历过程和作品风格的转变,探究其作品在通过木刻技法及融合人文时代精神的精妙表达。另就《烧旧地契》进行深入解读并与其他作品进行对比,综合分析画面的视觉性和精神人文性的传达。  关键词:古元 《燒旧地契》 木刻  中图分类号:J3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6-0034-02  一、作者介绍及风格探析  作为解放区的版画艺术家,古元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