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阈下三线建设文化的传播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ole_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三线建设文化价值内涵深刻,传播好三线建设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阐述新媒体视阈下三线建设文化传播的价值基础上,提出其传播的路径,有利于提升三线建设文化的影响力、感召力,弘扬 “ 三线精神 ” ,充分发挥其激励、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 新媒体;三线建设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 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8122(2021)09-0023-0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 。三线建设文化肇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备战、平衡工业布局为目的的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国防、经济建设运动。三线建设期间,数以百万计的来自一线东部、东北地区,二线中部地区的工人、知识分子、军人、干部、科研人员等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和战略部署,来到三线西部地区参与涉及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等项目的迁建、新建、改建、扩建等。建设者们在三线建设实践中孕育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三线建设文化。它蕴涵了报效国家、献身国家的爱国主义情怀、信念和使命担当,献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定信仰和执着信念,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听从指挥、严守纪律、遵守规则的工作作风和操守等深刻思想内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珍贵精神财富。以移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为依托的新媒体在人们的学习、生活等方面应用越来越广泛,深刻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分享体悟、表达看法的方式。新媒体的互动性、平等性、形象性使文化传播受众更为广泛、传播方式更为便捷,给三线建设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新机遇。新媒体时代对三线建设文化进行广泛传播,对于提升其影响力、感召力,弘扬 “ 三线精神 ” ,充分发挥其激励、教育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媒体视阈下三线建设文化传播的价值
  三线建设文化资源丰富,其文化价值内涵深刻,传播好三线建设文化,不仅对于促进三线建设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及 “ 三线建设 ” 精神的弘扬,而且对于彰显三线建设文化价值、丰富三线建设文化的育人渠道和载体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三线建设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发展文化需要对文化进行传承,传承文化必须要对文化有认知、认同和自觉。对文化的了解离不开对文化的传播,通过对文化价值的有效传播,有助于人们了解、把握文化的本质内核,为人们传承文化、发展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肇始于新中国成立后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探索和实践的工业、国防、经济建设为主导的三线建设,见证了那段特殊历史时期的历史记忆和进程,在我国发展历史上留下了大量的重要遗存遗迹。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推进和深入发展以及国家战略的转型,三线建设原有的属性发生了极大变化,许多被废弃的旧厂区遗址以及文化资源正面临着被遗忘和消退。因此,在新媒体语境下不断创新形式,传播好三线建设文化,有利于深入还原三线建设艰苦卓绝的历史场景,可以加深对那段历史所呈现的精神价值的认知、认同,有利于三线建设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营造浓厚的弘扬优秀三线建设文化的氛围。
   (二) 有利于促进 “ 三线建设 ” 精神的弘扬
   文化的本质内核和核心内容是精神价值,传播文化从本质上讲是要对文化内核精神价值的传播。文化的精神价值只有得到传播、弘扬、彰显,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才能更持久。 “ 一种文化形态生生不息向前发展的最持久动力,莫过于体现该文化的内在精神及其个性 ”   [2] 。作为在三线建设实践过程中形成的 “ 三线文化 ” ,不仅记录了一代 “ 三线人 ” 保卫国家、建设国家的艰苦创业的历程,承载着 “ 三线人 ” 的情感,而且在我国大地上铸就了优秀的精神价值,它是构成 “ 三线文化 ” 的基因和灵魂,其蕴涵着爱国主义,坚定的信仰和执着的信念,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听从指挥、严守纪律、遵守规则的工作作风和操守等优秀精神价值。将三线建设文化进行开发,挖掘出在三线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浓郁文化意涵的精神价值,并以各种形式呈现和传播,引导人们积极认知、了解三线建设文化,感受三线建设文化的深层精神魅力,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促进 “ 三线建设 ” 精神的弘扬。只有重视挖掘并传播三线建设文化价值内涵, “ 三线精神 ” 才能得到進一步凸显和弘扬。实际上,挖掘 “ 三线文化 ” 价值并传播的过程,就是人们认知、了解、体验、感受 “ 三线精神 ” 的过程,有利于促进人们增强对 “ 三线精神 ” 的认同和感召力,在实践过程中积极弘扬为国家而勇于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因此,挖掘好、整理好、传播好三线建设文化价值,对于弘扬 “ 三线精神 ” ,增强 “ 三线精神 ” 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通过深入挖掘和传播三线建设文化价值,在新时代彰显 “ 三线精神 ” 的感召力和正向动力,助力中国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三)有利于彰显三线建设文化价值
   文化价值的有效彰显,离不开其传播和影响力的提升,文化传播力强,其精神价值就能更广泛、更深入地影响人。因此,提高文化的传播能力,不断增强文化的影响力,可以有效推动文化价值的彰显。一代代三线建设者用辛劳和智慧谱写了一段光辉而生动的历史进程,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资源,蕴涵着深刻的价值内涵。可以通过深入挖掘丰富的三线建设文化价值,打造一批符合人民群众需求和兴趣,体现三线建设文化吸引力、感染力强的文化品牌,通过新媒体等多种传播载体,传播好三线建设文化特色品牌蕴涵的价值内涵,有助于提升三线建设文化的影响力、感召力,增强三线建设文化内涵的内生力和外推力。在传播三线建设文化价值时,要进一步加强对文化价值的凝练,拓展文化内涵,充分发挥 “ 三线文化 ” 的动能,在丰富三线建设文化内涵、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体现三线建设文化的担当。        (四)有利于丰富三线建设文化的育人渠道和载体
  文化育人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力的提升。文化不仅是一种在人本身自然和身外自然的基础上不断创造的过程,而且是一种对人本身自然和身外自然不断加以改造,使人不断从动物状态中提升出来的过程  [3] 。文化本身就有化人的功能,教化人、培育人,提升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就必须依托文化作用的发挥,文化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和载体深刻影响教化育人。因此,传播文化的精神价值并把其融入教化育人过程中,对于教化育人具有重要意义。三线建设实践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资源,将之挖掘、传播融入教化育人中,不仅有利于丰富教化育人的内容涵量,促进社会大众对三线建设文化的亲近和认同,而且可以为教化育人的有效开展提供多样载体,增强教化育人的吸引力和生动性。一方面,三线建设过程中锻造的如爱国、坚定的革命信念,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严守纪律等崇高文化精神和价值追求,可以成为教化育人的精神资源和鲜活教材,为教化育人提供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三线建设文化的价值理念和精神品质进行深入传播,在传播过程中结合时代实际充分展现三线建设者在面对艰难困苦过程中表现出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引导社会大众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培养爱国情怀,守纪律、讲规矩,塑造崇高精神品格,提高教化育人的思想性;另一方面,三线建设实践过程中留存下来的旧址、旧物、文献以及三线建设文化所包括的事迹、人物等资源,可以成为教化育人的多样载体形式和丰富素材。可以充分利用三线建设旧址、遗迹、博物馆、纪念馆等开展传播教育活动,使社会大众切身感受三线建设的历史场景和精神魅力。通过新媒体传播三线典型人物先进事迹,帮助社会大众了解和感悟三线建设者们忠于党、热爱国家、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严守纪律的崇高精神,使社会大众认识到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陶冶他们的灵魂和情操,增强教化育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二、新媒体视阈下三线建设文化传播的路径
   (一)强化三线建设文化特色品牌的打造和传播
  品牌是文化外在实力的重要体现,塑造文化品牌对于提升文化软实力、彰显文化价值、推动文化传播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打造和传播三线建设特色文化品牌,能够有效提升三线建设文化的影响力、感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三线建设的实践,凝聚了广大三线建设者的智慧和心血,形成了丰富的三线建设文化资源,其蕴含的深邃精神价值是打造更多特色文化品牌的深层动力源泉。因此,推动三线建设文化品牌建设和发展,必须充分挖掘和凝练其文化的精神价值,赋予其新的时代价值,构建具有时代气息的 “ 三线文化 ” 品牌。要拓宽三线建设文化品牌的传播渠道,扩大文化品牌的影响力,根据各地三线建设的实际,以文学、影视、美术、歌舞等形式建设一系列契合群众多样需求的,体现 “ 三线 ” 特色、风格的文艺产品,为群众提供更多具有 “ 三线 ” 要素的文化产品。系统构建三线建设文化品牌体系,切实推进其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通过新媒体等各种方式加强文化品牌的推广和营销,提升三线建设文化的知名度。通过创新三线建设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切实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意蕴深刻的知名文化品牌,为提升其传播能力创造有利条件。
   (二)丰富三线建设文化传播渠道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三线建设文化作为历史资源,要想充分发挥其价值,就需要拓宽文化传播渠道,有机融合线下媒体、线上媒体的共同作用,在利用传统媒体对其进行传播的基础上,结合时代潮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互动性、平等性、趣味性,使其更加契合社会大众的实际生活体验,提升社会大众对三线建设文化的关注,增强其传播效率和广泛性。要加强利用微信公众号、客户端(APP)、微博、短视频等社交、自媒体平台推动三线建设文化的深入传播,充分发挥新媒体在提升三线建设文化魅力和凝聚力中的作用。要高度重视主流新媒体平台建设,积极引导、推进把 “ 三线 ” 人物、 “ 三线 ” 事迹、 “ 三线 ” 故事、 “ 三线 ” 资料等内容通过图片、视频、动画、文字等多种形式在新媒体上呈现。积极鼓励和倡导开发和制作反映三线建设的新媒体作品,如短视频、歌曲、网络原创社区,有针对性地将其推送到主流新媒体平台,通过增强交流互动扩大新媒体的粉丝数、粉丝活跃度、粉丝忠诚度,通过各种方式提升主流新媒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使三线建设文化打上新媒体烙印,提升其趣味性。
   (三)创新和完善契合新媒体传播的话语方式
  新媒体的传播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交流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文化传播时要适应新媒体即时、互动等特点和社会大众的学习、阅读习惯,建立和完善契合时代、实际的文化传播话语方式。在当前的新时代条件下,讲好 “ 三线 ” 故事,传播好 “ 三线精神 ” ,就需要把三线建设文化体现的核心精神价值与时代特征、时代课题和受众的实际紧密结合,善于把其精深的文化价值转化为社会大众乐于接受的话语和表达,采用契合社会大众生活的叙事方式,用真实感人的故事、生动的语言表达其文化价值,增强话语的生动性、时代性、亲近性,充分展示三线建设文化价值的内涵和魅力,使社会大众对其产生兴趣进而产生亲近感,促进三线建设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力。充分利用新媒体等平台切实加大组织创作三线建设文艺作品,把三线建设文化、 “ 三线 ” 故事、 “ 三线 ” 人物等场景化、情景化,使三线建设文化活起来、动起来,不断提高其传播覆盖面和影响力。
   (四)注重加强对三线建设文化价值内涵的挖掘与传播
  挖掘文化价值内涵是文化通过新媒体传播的基础和前提,离开文化价值只注重其形式的传播就会失去文化本真的意义。因此,我们要注重对三线建设文化价值内涵的深入挖掘,可以通过政策、资金等支持建立 “ 三线建设 ” 文化研究机构,设立专项科研项目,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深入挖掘三线建设文化价值内涵,构建三线建设文化理论体系。切实加大对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提升研究成果对三线建设文化的傳播力和影响力,助力其文化价值的彰显。要切实加强政策、资金的支持力度,建立一批三线建设文化研究机构,大力培养相关建设和研究人才。通过策划、鼓励、委托等多种方式,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对三线建设文化传承保护的专项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强化对三线建设文化精神价值的研究与挖掘,结合新时代特点,揭示其当代价值,推动 “ 三线精神 ” 时代化、生动化,让 “ 三线精神 ” 展现出光辉魅力和恒久动力。还要在拓展三线建设文化价值内涵的同时,发掘更多典型、榜样形象,发挥榜样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提升三线建设文化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在三线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具有崇高精神境界和高尚道德品质的榜样人物,他们有着许多感人至深的生动事迹,体现了崇高的精神品质,我们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展现 “ 三线 ” 榜样人物、事迹和精神,使人们产生钦佩感、亲切感,从而提升 “ 三线文化 ” 的魅力和凝聚力。
  三、结 语
   三线建设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特殊时期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军工建设领域探索历程的体现,培育和孕育了爱国、忠诚、奋斗、奉献、团结、创新、守纪等丰富思想价值,可以成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精神动能和活力源泉。因此,我们有必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拓宽三线建设文化的传播渠道,不断扩大其传播力和影响力,促进三线建设文化价值的彰显,有效充分发挥它激励、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2]  邹广文.全球化、文化个性与文化主权[J].贵州社会科学,2010(1):8-10.
   [3]  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论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
    [责任编辑:杨楚珺]
其他文献
清车王府藏戏剧包含了道光至光绪年间在北京各城区的演出戏本。从已有公开出版的整理本及影印本来看,车王府藏戏剧在内容上涉及到了清代及其之前的所有朝代,是清代中后期戏剧家从戏剧角度对中国历史的记载与诠释,是戏剧视域下的从殷代到清代晚期的中国简史。皮黄(乱弹)、高腔、昆腔等剧种在车王府藏戏剧中的数量,则反映了清代中后期戏剧的剧种类型尤其是其中的皮黄(乱弹)对戏剧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教育天然地与儿童有关,但儿童并不天然就是教育的中心,成为值得人们在教育上关注的“问题”。历史上,只是在卢梭“发现儿童”之后,儿童才逐渐在教育上有了属于自己的地位,这也使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成为必要和可能。特别是经历了“新教育”运动的洗礼,教育领域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变革常常会对儿童抱有格外的热忱。这种热忱一方面是来自于19世纪末以来“儿童研究”的激发,这些实证性的研究让我们越来越来清晰地意识到儿童在身心发展方面具有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另一方面则是来自对儿童作为道德主体的承认,这种伦理上的考虑则让我们不得不重视儿童
后真相时代,反转新闻不仅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也成为了新闻传播研究领域的热议话题.本文通过后真相时代的特征透视反转新闻现象,结合2020年社交媒体中典型反转新闻热点舆情事件
摘 要: 优秀的动画角色会成为动画的代表。角色是动画的灵魂。本文结合经典动画角色形象,从角色体貌、角色个性、动画风格等方面具体分析动画角色设计要素,总结经典动畫角色设计的一般规律。这些要素影响着动画角色的创作,成功的动画作品加上深入人心的角色形象会让观众记忆犹新、念念不忘。   关键词: 动画角色;设计;动画   中图分类号: J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8122(202
摘 要: 广播电视在我国居民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重要的传播媒介 [1] 。广播电视语言在传播的过程中,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能够引起受众的关注与讨论,广播电视语言对于传递精神文化具有积极的作用,如何更好地体现文化、展示规范,是本文所要探讨研究的。本文笔者主要阐述了广播电视语言的相关概念,对广播电视语言的文化性以及规范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广播电视语言的文化性与规范性之间的关系展开
摘 要: 當前,为有效推动出版融合向纵深发展,传统的教材出版必须同新兴出版深度融合,创新教材出版营销模式。媒体融合催生了新的教材形态和营销策略,为此,应加强线上与线下的互动营销,形成双向的良性互动,并坚持以教学服务为宗旨,打造一线教学服务品牌,为教材使用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关键词: 融合发展;营销策略;教学服务;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 G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
摘 要: 近年来,随着大众言论向社交平台倾斜,基于社交媒体的网络舆论反转现象频发,这不仅造成了媒体公信力的降低,也对新闻事件的当事人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同时,网络舆论的发展及其反转都有可能演化为现实的群体性行为,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维护。本文将从宏观的角度,综合性地探讨网络舆论反转现象的成因及影响,并进一步提出如何有效地减少网络舆论的反转现象,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  关键词: 舆论;舆论反转;网
摘 要: 在国家大力发展智慧旅游的号召下,陕西省西安市也积极推进城市智慧旅游体系建设,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此背景下,本文采用实地调研、访谈等方法,基于游客体验视角,研究西安智慧旅游的发展状况,根据所收集到的数据和访谈资料,发现西安智慧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从旅游前、中、后三个阶段提出西安智慧旅游的发展建议,旨在对全国其它城市智慧旅游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关键词: 智慧旅游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历来重视“师徒制”和“教学工作室”的模式,而本文主要从传统到重塑:“师徒制与教学工作室”创新机制研究;顶层到微观:“师徒制与教学工作室”存在的主要问
摘 要: 目前,我国非遗保护工作正在不断稳步推进、逐渐深入,随着大数据技术及其它新兴技术的逐渐成熟,非遗的数字化保护在非遗资源存储、分析、应用等各方面都有了新思路、新途径。本文以织绣类非遗项目为例,从大数据应用于织绣类非遗技艺数字化保护的重要性与意义出发,从数据存储、动态管理、应用范围、文化基因研究、保护思路等方面具体分析了大数据驱动下织绣类非遗项目的保护途径。在此基础上,本文笔者认为织绣类非遗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