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濠江楹联”民俗活动的传承与发展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nmt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楹联文化在汕头市濠江区盛行由来已久,其普及的广泛性和长期性为省内所罕有,成为濠江独特的民间文化事象,获“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称号。如何将这一优秀的民间文化继续传承下去是当地应思考的问题。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参与,扩大影响,打造品牌,发挥濠江民间书法、灯谜传统优势,让其与楹联进行艺术嫁接,形成“以书兴联、联谜合璧”的文化氛围,并传承下去。此外,应注重楹联文化在青少年一代传承,让濠江楹联的传统文化后继有人。
  关键词:楹联;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11/12-380-2
  楹联,也称“楹贴”“对联”“对子”“联语”。在每年春节前夕,民众迎春庆春在自家门户柱上外贴对联,就叫“春联”,是我国汉民族传统文化之一。楹联是一种对偶文学,言简意赅,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一字意深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相传对联起传于五代后蜀主孟昶,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以及书法艺术的发展,成为一种特定的文体。无论传统佳节、民间庆典、庙堂庆典,还是百姓的婚丧喜庆,都以楹联渲染气氛。这种民间习俗在我国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渊源,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国务院将楹联按习俗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楹联文化在汕头市濠江区的盛行也由来已久。从当地古老的庙寺、道观、宗祠、古墓、摩崖石刻,到古民居宅院,随处都可见到先人留下的楹联踪迹。时至今天,濠江人不仅在岁末节令、婚丧礼俗更换楹联,还将征联、赠联、书联、联谜竞猜作为当地传统文化活动形式。其普及的广泛性和长期性为省内罕见,这成为濠江独特的民间文化事象。2007年被广东省文联和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楹联)之乡”称号。2011年“濠江楹联”这一民间习俗列为汕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濠江楹联”的历史渊源与现状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通过口传心授、世代功传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它植根于民族民间,又为某一民族或族群所传承和享用,是人类祖先遗留下来的智慧与精神的结晶。其内容和内涵丰富多彩,又博大深厚。濠江区地处汕头市中心城区南部,三面环海,依山傍水、山青水秀,风光名胜与文化古迹相交辉映。人文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文风蔚起。其中的楹联文化盛行由来已久。无论文人墨客,或平民百姓,都有撰联、书联、征联、讨对、赠联的传统,相沿成俗,流传至今。始建于明嘉靖五年(1526)的青云禅寺周围至今仍有清代知名学者姚翰、张国栋、俞旭明等书法墨宝的摩崖石刻100余题。清代便有当地楹联的手抄本传世,其遣词造句,多有地方特色。明清时期的文人雅士在此游山玩水、嬉笑怒骂、茶余酒后,常以楹联为楔子,抒情寄怀,如清代的蓝辞青、陈青瀛、梅继三等,都是楹联的高手。在现存的宫庙祠堂等古建筑仍可见到名联名作。这些名士芳踪和撰联佳句,至今仍在民众中口口相传。民国以后,一批爱国志士,借楹联激发群众的爱国情怀,如位于巡司埠体育场内的华表上有对联“百炼此身成铁汉,千磨其志复金瓯”“可以锻成百炼身,朝斯夕斯,如剑在淬;未曾恢复九州土,日誓月誓,恐髀之生”。其用词之精炼,气势之雄浑,足以召唤千百万抗日民众。又如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大革命时期的吴雪鸿在其寓所“立志堂”的冠首联:“立心研马列,志道随毛朱。”10个字足以表达他“追随共产党、毛泽东心如坚铁”的志向。这些传世名联可以见濠江楹联文化的深度和广度。
  正因为濠江区有楹联文化生存的土壤,使民间的楹联创作人才辈出,代有传人。至上世纪70年代本地便成立了廊西诗社等民间楹联组织,出版《绿窗》等楹联刊物。目前濠江区成立了楹联学会,并设立楹联艺术活动中心。汕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楹联学术委员会也设在这里。楹联创作活动形成经常化,楹联爱好者不时聚会组织吟诗作对,交流切磋,陆续有专集、专刊出版,近十年全区楹联爱好者创作楹联逾两万副,在各种报刊上发表联作上千副。当地涌现出一批楹联好手,如姚香白、李照维、林典威、陈昆明、吴著明、陈弼荣、黄鸿杰、李嘉铭、姚先发等,他们的优秀联作经常见诸市级、省级、国家级的刊物,还经常无偿为群众撰写婚联、寿联、贺联、挽联等,备受当地民众敬重,不少人还成为省、市楹联学会的会员理事。
  濠江区的党政宣传文化部门,把握时代的脉搏,将群众喜闻乐见的楹联文化形式与工作中心任务有机结合起来。开展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各项联事活动,如楹联征对、书联赠送、联谜竞对竞猜,活动频次、规模、影响逐年提升,每年均在20次以上,每次均有老、中、青、少年参加。楹联书法活动也十分活跃,楹联应用渐成风气。赤隆社区居委会自从2000年以来,每逢春节都面向社会举办大型征联活动,好多毗邻区、县、社区的对联高手,都应邀参加活动,气氛浓烈。
  产生于民间文化环境的楹联习俗,在千百年来,一直被“正统文人”视为“笔墨游戏”、“雕虫小技”而难登上“文人正史”。及至近代,已逐渐式微。也因楹联在创作的用词遣句、对仗对偶,颇为考究,致使这一中华传统文化奇葩落入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行列。然而,这一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却在次陆海岛的濠江畔保持着炽盛的古文风。这都归功于活跃在基层各行各业的民间艺人,归功于对民间文化起推波助澜作用的地方党政宣传文化部门。
  二、“濠江楹联”习俗传承的路径
  民俗是一种世代相传的文化现象,在发展过程中有相对的稳定性。好的民俗以其合理性赢得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承认而代代相传,传承下来。在文化发展条件充分的民族或地区,传承处于积极的状态,使原民俗在继承中有所发展。
  濠江位于南海之滨,唐宋时期这里已有捕鱼为生的渔村和晒盐的盐民。明清以来,海上运输业的发展也推进了原住民与外界的交流。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汕头开埠,多家外国领事馆相继建于风光绮丽的礐石山。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融,为远离都市的濠江地域,提供了文化发展的条件。而由“桃符”演化而来的“楹联”在民间习俗中一直保持着“驱邪纳吉”的功能作用。在漫长的农耕社会里,濠江的俗民对楹联也一直保留着吉祥美好的心理寄托。因而,无论民间婚丧喜庆、商家开市、庙堂庆典都免不了楹联这项民俗事象。这种民俗事象的存在也催生了一批批楹联、书联的民间艺人和楹联文化人及书法家。从昔日的个体创作到结社聚会,吟诗作对,交流切磋,结集出版,到举办创作笔会、学术研究、书联展览,发展到今天借助互联网举办全国性征联活动。在传承中,不断发扬光大。所以,濠江区被命名为“广东省民俗文化之乡”是名副其实的。   楹联文化的传承不像其他民间技艺由家族式传承。濠江楹联的文化传承带有明显的地域性和群体性。如何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样化的态势下,让楹联传统民间文化代代相传?笔者认为应:
  (一)政府主导,打造品牌,扩大影响
  “濠江楹联”虽然已成功申报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制订了五年的保护计划和保障措施,但计划落实和措施的到位,还有赖于当地政府的经济支持,建立健全楹联创作的激励机制,尤其已连续举办的“全国性征联比赛活动”更需要财政上的经费支持。发挥已设立的“濠江区楹联艺术活动中心”的轴心作用,辐射到全区广大村居、机关、学校、企业。通过经常性的区际征联比赛活动,形成“爱联、懂联、写联”的社会氛围,营造出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以提高濠江人的文化品位。
  (二)艺术嫁接,服务社会
  书法是楹联艺术的载体,灯谜与楹联是中国民间文化的姐妹花,它们相互交错又互补互成。濠江区民间的楹联、书法、灯谜的民间活动由来已久。要善于将楹联艺术与书法、灯谜等其他艺术进行嫁接,才能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和时代特征,让楹联的应用更广泛,更好地服务社会。宣传文化部门要引导联友们积极围绕党政中心工作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充分发挥楹联本身所具有的和谐文化的优势,以书兴联、联墨合璧,活跃群众文化生活,让群众享受政府的公共文化惠民政策。
  (三)将“楹联文化”引进校园,让非遗的薪火在青少年一代中传承
  将“楹联文化”引进校园,是文化传承的一项很重要的举措。将楹联教育列入认识祖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可以通过邀请专家举办专题讲座、组织专业学习等途径,提高教师们的楹联知识和楹联教学水平。通过“对对子”“专题征联”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对楹联的兴趣,在师生中大力普及、提高楹联知识,形成师生爱楹联、懂楹联,积极创作楹联的氛围。让学生们积极创作楹联的热情带动家长,使家庭楹联讨论研习成为学生楹联学习的第二课堂,推动整个社会楹联创作的氛围。目前,濠江区宣传文化部门已把拥有近2000名学生的赤港小学当作楹联教育的实验基地。该校学生活跃在楹联竞赛的各个平台,其艺术成效令人瞩目。由此可见,只有在青少年一代培育出懂联、爱联、撰联的兴趣与习惯,濠江楹联的民间文化方能后继有人。
  参考文献:
  [1]程晓群.濠江楹联[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3.
  [2]乌丙安.民俗学原理[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1.
  作者简介:
  吴著彬,汕头市濠江区文化馆,群文馆员。
其他文献
春节期间,一个博士生的返乡笔记在社交媒体疯传。在这篇笔记中,他描述了自己返乡的见闻:交通没有以前那么拥挤,但家乡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渐渐疏远,而农村里年轻人的婚姻受到了物质的压迫,知识的无力感也十分强烈。许多网友都用“感同身受”四字评价,但也有不少人提出批评和质疑。  著名法国哲学家彭塔力斯有个概念叫“社会乡愁”,它不同于我们通常理解的“思乡”,认为乡愁“是生活的一种隐喻”,“是对现实转过身去,对正在
对于一个6岁的孩子来说,最想要的生日礼物是什么?是大蛋糕还是心心念念的玩具呢?或许小小人儿此时已经有了大大的想法,吴家墩社区西苑就有一对父母为女儿办了一个特别的生日会,
在“湖畔大学”第一届开学典礼上,马云讲到:“‘互联网+’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机会。未来20到30年,最有机会的是互联网技术和传统经济的结合。如果传统企业不相信互联网,一定会在30年
在抗日神剧甚嚣尘上的当下,小说家海飞为我们提供了一部不随流俗的长篇小说——《花红花火》,展示了一个更加真实的艺术世界。
对世界大部分城市而言,杭州也许是一座古老的新鲜城市。它是中国最古老的丝绸之府,也是中国最顶级的丝绸织造城市。它保存有代代传承的匠心精神,也创造着世界最活跃的互联网
民俗与传说故事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成为人们生活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为生活化的模式和模式化的生活;反过来,民俗也是民间传说故事生长的一块土壤,它滋生人们的想像力,寄托着人们
5月27日,2015米兰世博会“杭州日”活动(以下简称“杭州日”)在米兰世博会万科馆举办。本次活动以“品质生活,滋养生命”为主题,向世人展示了杭州悠久的历史文化、灵秀的山水文化
如果人心中缺少温暖,那么这种冷漠和傲慢就能对人的生命权、健康权、财产权造成“无意识的伤害”。  2月23日,雅西高速迎来返程高峰,冕宁段发生车祸,堵车数十公里。由于不少车辆占用应急车道,运送伤员的凉山州紧急救援中心救护车被堵在路上。为了在冕宁段这20多公里“突围”,救护车上的医生伍江上百次喊话恳请让出应急通道。  救护车被堵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医疗专家普遍认为,只要救护车能在15—20分钟内到达
一拨古朴的琴音牵引着我们的思绪,回溯到南宋都城临安,南宋著名琴家郭沔在这里度过了一段墨香琴韵笔砚静好的时光,西湖的一脉柔波赋予了他无限的琴韵和文思,酝酿了浙派古琴的
近年来,出现在广州上下九商业步行街的“鸡公榄”,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与报道。其实“鸡公榄”并不是一个新事物,早在民国时期就出现在广州的商业街上,其有趣的工艺造型、独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