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粮大县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来源 :当代农村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issy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粮食大县是我国粮食生产的核心区,目前我国800个产粮大县的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70%以上,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吉林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人均占有量、商品率、出口量、调出量均居全国之首。但由于比价效益低,许多产粮大县的经济发展与其所做贡献大相径庭。经济发展落后,经济结构不合理,财政贫穷,困扰着产粮大县经济发展。本文结合吉林省永吉县的经济发展状况,对如何突破产粮大县财政穷县进行深入调研。调研发现,产粮大县可以通过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实施工业强县发展战略,深化体制改革,争取外部更大的政策扶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使产粮大县经济得到快速发展,逐步摆脱财政困难局面。
  一、永吉县域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一)自然情况
  永吉县地处吉林省中东部,松嫩平原向长白山过渡地带,全境纳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和长吉一体化重点发展区域,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万昌先导区坐落在永吉县西部。全县幅员面积2624平方公里,总人口4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9万人。全县耕地面积126.7万亩,其中水田33.7万亩,是吉林省粮食生产重点县之一。
  近年来,国家对重要商品粮基地加大了投入,大力推行粮食高产创建增产示范区,带动粮食大面积均衡增产。在这一战略带动下,永吉县在国家、省(市)大力支持下,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推进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等措施,对示范区农田进行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粮食稳步增产创造条件。全县粮食总产量一直稳定在80万吨左右,尤其是水稻产量近20万吨,是国家级绿色水稻种植标准化示范区,星星哨水库灌区1.2万公顷稻田生产的稻米,被国家钓鱼台国宾馆、国家航天局、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专供米,“万昌大米”被省政府命名为名牌产品,闻名全国。
  (二)经济状况
  1.相对全省经济发展水平,永吉县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一是经济总量小。最近几年虽然有较大幅度增长,但人均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14年全县生产总值115.2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3817元。二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2014年,全县三个产业结构比例为18.0∶43.6∶38.4,全县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0.2亿元,虽然比上年增长14.5%,但分行业看,支撑永吉县工业生产产值的采矿业同比下降0.9%,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同比下降4.8%,食品制造业产值同比下降40.2%,全县工业经济效益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2%,利润总额同比仅增长1.8%。
  2.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一是税源结构不合理,税收收入增长乏力。近三年,地方税收收入中涉及土地的收入比重过大,耕地占用税三年共完成20380万元,而且是逐年减少,已由2012年的8802亿元下降到2014年2639万元,契税由2012年的5827万元下降到2014年的2876万元,城镇土地使用税由2012年的944万元下降到2014年的733万元,土地增值税由2012年的1293万元下降到2014年的964万元。由此可见,目前靠投资拉动所产生的一次性税源较多,地方税收来源大部分来自城乡基础设施、园区建设、房地产项目建设的高投入,尤其是房地产开发,地方财政依存度居高不下。二是全县财政资金大部分来源于上级转移支付,自有可用财力十分有限。近三年全县财政支出分别为190230万元、186079万元和178647万元,其中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三项支出,每年都在10亿元左右,巨大财政支出缺口由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来弥补,县财政成了不折不扣的“要饭财政”。财政状况窘迫局面靠自身努力近期内无力改变。
  二、永吉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优势及制约因素分析
  (一)资源优势
  永吉县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每个农业人口占有耕地4.9亩,其中水田1.4亩,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县森林覆盖率41.6%,共有大小河流38条,现有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3座、小型水库70座,塘坝334座,全县水资源总量5.37亿立方米,生产和生活用水充足,气候条件良好,适宜现代农业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矿产资源丰富,全县已探明18种矿藏,其中钼储量16.5亿吨,居亚洲第二位,石灰石储量10亿吨,石油初步探明有2.8亿吨,天然气资源量1500亿立方米,还有地热、矿泉水开发潜力。交通便利,县内有各级公路干线94条,国省干线3条,通往沈阳、天津、宁波等地铁路干线途径永吉,县城口前镇距吉林市12公里,具有很强的区位优势,是投资兴业的“吉祥”之地,发展县域经济潜力很大。
  (二)发展机遇
  1.从国家建立稳定投入的增长机制看,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加大对产粮大县粮食安全、农田水利、耕地质量、抗灾减灾等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产粮大县会获得更大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因此,应该紧紧抓住这个有利机遇,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步伐,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加快发展。同时,要充分利用好自身的区位优势和城市经济中心的辐射作用,做好自身在区域发展中的功能定位,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谋求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2.从国家发展的现状看,我国工业化水平已经步入资本原始积累中后期,加快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等支农政策的继续推进,发展县域经济宏观环境越来越好,这对于产粮大县来说也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3.从吉林省推行“五大发展”战略看,产粮大县将在全省协调发展中实现新突破。县域经济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点,又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衔接处,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省委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作为建设经济强省的基础。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产粮大县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实施统筹产业发展,支持产粮大县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各产业协调发展,形成富民与强县的良性互动;坚持不放松粮食生产,提高增加粮食产量的能力,大力发展特色绿色农业,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开发新型农业企业,突出农业综合开发,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绿色生态环境;继续加大科技投入,推行城乡一体化、加快新农村建设等。   (三)制约因素
  1.体制因素。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对中央和地方事权只是作了粗线条的划分,地方政府除了外交、国防等职能外,在辖区内拥有的权力与中央政府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地方事权基本上是中央事权的延伸和细化。由于支出责任分担比例划分不明确、不固定,使得地方政府承担了过多支出责任。“上级政府请客,下级政府买单”,支出责任在政府间层层下压,县乡财政自给水平明显下降且困难程度不断加深。在地方财政自给率下降情况下,仍然承担着与财政不匹配的事权。每年省政府都要求地方政府为百姓改善民生办实事,有些项目要求地方财政匹配资金,地方财政不堪承受。如支持教育优先发展,提高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改善农村初中寄宿条件;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标准;支持改善群众居住生活条件,开展棚户区、农村危房改造、“暖房子”工程建设等,算下来差不多有20多项。
  2.资金因素。产粮大县财政实力不强,绝大部分是靠上级转移支付弥补财力缺口,本级可用财力除了用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经费支出和民生事业支出外,能够用于发展生产的资金十分有限。为了解决制约产粮大县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支持粮食主要省份农业和粮食生产,对产粮大县进行奖励,有力促进了产粮大县现代农业的发展。但在资金分配和使用过程中,项目实施者——县级政府拥有很小的控制权,而上级政府则拥有较大的控制权,如支农项目决策权、审批权、资金分配权。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资金控制部门“重分配、轻管理”,基层部门“跑资金、争项目”等现象发生。有些项目要求对方匹配资金到账才列项,不少县因此而使项目流产。支农资金多头管理,存在管理松散、衔接不够、交叉重复、效率较低等问题,急需进一步整合规范,提升财政支农资金效益。
  3.粮食主产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成与发展缓慢。
  近年来,国家支农政策向粮食主产区倾斜,出台了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粮食生产效益,推行家庭农场和农业专业合作社,加强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力地促进了产粮大县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但由于农户对土地的依赖性比较高,农民仍视土地为“命根子”,土地流转积极性不高,直接影响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成发展所需的适度化规模经营。农业产业化龙头公司、农业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生成和发展缓慢,严重影响农业经营规模发展。
  4.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不足。
  近年来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速度在加快,但与发达省份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一些长期性、结构性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尤其是产粮大县受经济结构限制、融资问题制约、市场准入条件过高等障碍,民营经济发展缓慢。突出表现为融资难和融资贵,大多数民营企业规模偏小,符合银行抵押贷款条件的固定资产很少,承受市场风险和经济发展周期波动的能力较弱,很难获得金融机构的资金扶持。少数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民营企业,也面临综合成本高、审批周期长、资金使用率低等难题。银行贷款名义利率并不高,但附带的保证金、按期回款等条件让企业不堪重负,还要具有资质的企业或个人担保,使企业贷款门槛不断加高。这些问题制约了民营经济发展,发挥不了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利于释放民间资本潜力。
  三、加快产粮大县经济发展对策
  (一)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为突破重点,大力发展精致农业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是产粮大县的重要任务。因此,产粮大县要担当起增加商品粮生产的责任,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粮食生产。要攻克粮食稳产、高产难关,必须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精致农业。要坚持从当地农业资源、区位优势出发,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高质量、高效益、高水平的农业产业。
  1.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打造粮食生产基地,培育特色品牌。产粮大县应继续巩固粮食生产优势地位,把确保粮食稳产、高产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目标,在重视粮食生产数量的同时,更加重视粮食生产质量,打造绿色、优质的特色品牌。一是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二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生产抗灾能力。三是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收紧对建设用地审批,执行耕地保护“红线”制度。四是抓好粮食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五是加强农业科技和推广力度,提高粮食生产科技化水平。
  2.大力发展粮食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将分散的农业小生产纳入到社会化大生产中来,提高农业的增值能力和综合效益,形成自我发展的新机制。通过培育龙头企业,把粮食产品深加工企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打破地域界限,优化资源配置,围绕主导产业,积极扶持壮大,形成规模经营,重点培育和扶持规模较大、实力较强、带动辐射力广的龙头企业,使龙头企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先行者。
  3.大力扶持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是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内容。要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分散经营与统一服务的矛盾,把千家万户的农民组织起来,就得靠发展农民合作社。要按照“积极发展、逐步规范、强化扶持、提升素质”的要求,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信息、技术、资金、市场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二)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产粮大县大多数是工业小县,工业在县域经济中是最薄弱的环节。企业结构多数是农产品加工小企业,初级加工企业比重大,产业链条短,高新技术工业企业少,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低,名优产品少,产品竞争力不强。为改变这种状况,近年来产粮大县注重根据县内资源优势引进一些工业企业,工业“短腿”现象有所改变。
  1.全力创新体制,改制改造原有县属工业企业,以“两个置换”为突破口,了断企业对政府、职工对企业的依附关系,达到“企业存在,性质变;职工存在,身份变”的目的。对目前生产经营形势较好的企业,允许企业职工控股或买断企业产权;对县内支柱企业,允许不同所有制企业互相兼并、联合,组建企业集团公司,实现存量结构的优化组合。   2.加速产品技术创新,做大做强一批工业企业。引导和鼓励企业主动与科研院所进行横向技术合作,开展“产学研”联合,把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产品抓大抓强,做大做强。
  3.开展招商引资,新创办一批工业企业。发展县域经济必须牢固树立工业立县的观念,坚持工业立县富县,立足优势,选准主导产业,做大工业规模,提升发展质量。要用县内资源、场地、劳动力等优势“抛绣球”,实行以资源引项目,以产权引资金,以存量引增量,争取国内外大企业对县内企业进行投资和嫁接改造,以雄厚的资金实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模式,促进县内工业企业发展壮大,增加工业总量。
  (三)优化投资和创业环境,增强招商引资能力,发展科技型经济
  产粮大县应该提高优化投资和创业环境、增强招商引资的能力,引进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
  1.要处理好大项目和小项目的关系。目前普遍存在热衷于大项目忽视小项目的问题,大项目的作用不容置疑,但小项目的作用也绝不能轻视。要坚持大小项目并举,“西瓜”、“芝麻”一起捡,大项目要顶天立地,小项目要铺天盖地。
  2.要处理好新上项目与原有项目的关系。不能单纯热衷于新上项目,冷落原有项目,在抓新项目同时,一定要注重对原有项目的改造、规划,通过招商引资和产业整合,把人才、资金、技术、产品等注入原有项目,使其焕发生机,实现新老并重,以新带老,以老促新。
  3.要处理好政府主导项目与市场主导项目的关系。要确立以市场为主导的理念,政府应在产业规划、项目引导、建立项目库、服务企业、软硬环境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在发展环境方面,要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创新服务思路,拓宽服务领域,创造宽松的宏观社会环境、平等竞争的体制环境、加快发展的政策环境和高效快捷的服务环境。同时,要从源头治理、机制入手,坚决清除一切不利于环境发展的障碍。
  (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全民创业
  县域经济能否取得突破性发展和壮大,民营经济作用必不可少。从民营经济自身来看,它产权清晰、机制灵活、管理严明、决策科学,不用政府投资,生产成本不高,是一种富有效率的产权制度。从全国先进发达地区的成功实践来看,民营经济发展快的地方,县域经济实力就强。
  1.要进一步加大体制改革力度。推进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努力把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内动力和增长点,担当起县域经济发展大舞台的“主角戏”。
  2.要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放宽创业条件,降低创业成本,让每个有创业意愿的人都有自主创业空间。要结合县域实际,加快体制创新,强化政策扶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最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3.要优化民营经济发展招商环境。积极引导资金、技术、人才、项目、信息等要素向优势企业聚集,积极促进具备条件的企业扩大规模,尽快做大做强,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4.要优化民营经济发展融资环境。注重扶持资金向民营企业倾斜,助推民营企业发展。要完善金融服务,放宽条件,降低贷款门槛,延长还贷期限,让企业加速资本积累。通过政府积极引导,把民间储蓄转化为社会投资,以增量投入带动存量调整,推动商贸流通、社会服务向产业投资领域的转换,实现民营经济质的飞跃。
  5.要组织开展民营企业家和管理团队培训。造就一支敢闯善创、诚实守信、能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家队伍,切实提高优秀民营企业家社会地位,使民企和国企、外企享受同等国民待遇,用足用活人力资源,激发民营企业家的创业激情。
  (五)加快城镇化步伐,以城乡一体承载县域经济升级
  1.距离省内较大城市比较远的县,要加快县城建设,确立以县城和有条件的中心镇为重点,实施以县城为中心,重点镇为策应点的战略,优先发展县城,尽快完善县城功能、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市场,使县城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基础和载体。
  2.省内较大城市周边的县(市),可以承接城市经济发展的辐射与带动。依托城市建设辐射带动周边重点镇一体化发展,形成功能完备、梯次推进的城镇化发展格局。以永吉县为例。按照富民与强镇相结合的思想,立足各自资源禀赋、区位特点,永吉县打造了与吉林市工业产业对接发展的前沿阵地,承接吉林市项目的延伸,着力培育壮大资源开发主导产业,建设口前—西阳—双河镇工业发展带,以发展冶金、建材、汽车部件、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推动了生产规模由小到大、产业链条由短到长、产业层次由低到高、企业关联由散到聚。推进新型工业化与特色城镇化建设深度融合,打造永吉新工业聚集区,支撑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3.加快具有地域特色的小城镇建设。把小城镇纳入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在城乡一体推进承载县域经济升级晋档中发挥小城镇的特色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不断推进小城镇发展,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区域化发展格局。
  (六)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支持产粮大县均衡发展
  1.要调整和优化对粮食主产县(市)转移支付资金的结构和投向。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财政投入方式,构建财源建设新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和财政政策“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着力做大经济财政“蛋糕”。
  2.要综合运用规范的财政贴息、适当补助、税费减免、减少地方配套资金等各种财税政策手段。支持产粮大县发展高技术、高效益、低污染、低能耗的先进产业,促进各类企业自主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3.要支持加速农业科技和装备进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全面实施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4.要进一步完善财力性转移支付和专项性转移支付现行制度。调整财政转移支付结构,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帮助产粮大县进一步改善财政状况,提高财力水平,增强内生发展能力,真正体现以事权定财力,以责任定财力,财力支出向基层倾斜的原则,提高产粮大县的财政保障能力。
  5.要建立转移支付资金绩效监督评价体系。围绕建立健全科学、公正、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采取事前预警、事中监管、事后评价、跟踪反馈等多种监管方法,按照全面考核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用性的原则,建立和完善财政绩效监督评价体系,强化对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约束,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若干意见》(吉政发[2015]10号)。
  2.盖东平(永吉县委书记)《立足区位优势,加快对接发展》,吉林省“五大发展”理论研究与创新实践文集。
  3.卢贵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村财政与财务》2014年4期)。
  4.永吉县计年鉴(2011—2014年度)。
  课题组长: 李玉峰
  研究人员:苑玉建 高赟 张益姝
  执笔人:林德山
  责任编辑:洪峰
其他文献
发展优质饲草料产业、实现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化、保障草食畜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按照2015年中央1号文件“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草牧业,支持青贮玉米和苜蓿等饲草料种植,开展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以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要引导种植结构向粮经饲上调,支持青贮玉米、紫花苜蓿等饲草饲料种植”要求,黑龙江省应当先行先试,扶持奶业主产县(市)种植青贮玉米
【正】2009年,河南省委、省政府批准信阳市设立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作为试点县之一,6年来,光山县依据《信阳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总体方案》,按照解放思想,先行先
【正】近年来,江西省宁都县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以绿色GDP指导经济发展,全力推进绿色发展、绿色增长,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崛起之路。新型工业,科技先行促转型升级。在
【正】记者1月4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自2015年起国家放开烟叶收购价格。由于烟叶收购价是农产品领域最后一个实行政府定价的品种,此举标志着我国农产品价格将全部由市场形
【正】由财政部、中国烟草总公司、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共同发起的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基金10日在北京正式成立,这是我国第一只具有政府背景、市场化运作、独立运营、自负盈亏的贫
江苏的农村综合改革,在“十一五"时期完成了取消农业税的配套改革任务,“十二五"时期更加着力于推进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制,一手推进农村体制机制改革,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
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和政府政权职能在基层的延伸,在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发展村级经济、服务村民群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经费保障是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的前提和基础。对此,我们分别选择发达、中等、欠发达的海盐县、金东区、遂昌县,并区分大、中、小村(社区)各类情况,深入具体了解基层组织承担的主要职责任务、经费收支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与思考。  一、村级组织收支状况  (一)村级组
【正】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12月1日表示,到2013年年底,全国已有2.8万个村和5万个组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陈晓华是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研究
近年来,政府投入到教育的各项财政性资金规模越来越大,对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师队伍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少数地方政府及部门在管理使用教育财政资金的过程中暴露了一些共性的问题,不仅影响了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甚至成为腐败滋生的土壤,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笔者结合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认识,就县级层面教育财政性资金使用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目前县级教育财政性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