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黑暗赛跑

来源 :故事家·花开不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00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你迈开了第一步,冲进磨难的荆棘中,便只顾浴血奋战,结果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
  你们是否见过6月凌晨4点的天空?
  黑,寂静。几颗稀疏的星星尽力闪烁,还是不断地被飘散而过的灰色云朵遮掩。四周没有人迹,万物回到了归属地,留下城市一座空壳。4点是夜的尾声和黎明的临界,但是夜依旧沉默得仿佛要永远昏暗下去,就像我当时的人生一样。
  得知高考分数的那一晚,我一夜未眠。一个人呆呆地坐在阳台上,茫然但并不沮丧。考出这个分数是意料之内的事情。高中的三年我并未努力过,可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300多分的数字对得起曾经的学习,但对不起三年的时光。别人的三年除了沉甸甸的一份成绩,挥汗如雨的努力,还填充了对未来读名牌大学的美好期望;我的三年就只剩空虚的玩乐,以及像今晚一样如此模糊虚幻、不见光明的未来。
  那一刻,我才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以及无法言喻的迷茫。抬头看了看夜空,黑暗依旧,寂静依旧。
  顾城曾说过: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所以当时我就决定复读。我想给自己的青春一个交代,像他人一样有笑有泪还有梦;我要拨开这茫茫的迷雾,我想看清、把握自己的未来。
  我的决定并没有得到周围人的支持。他们认为我本就不是一块读书的料儿,更何况再经历一年炼狱般的高三,能有多大的成效呢?
  他们说得对。我一直以来成绩差,领悟能力不好,贪于享乐,更缺少自制力。但那时我心中,总有一个声音在告诉自己,我只想做这件事,我想好好读书,我想要改变。
  “当生活已经把某扇门关上的时候,至少要给自己一个打开窗的机会。”我这么跟父母讲。
  于是我义无反顾地再次踏进了高中的校园。如果待在原来熟悉的环境里,以往的懒散会很容易继续下去。于是,我换了学校,开始了新的一切。
  万事开头难。平日吊儿郎当的我,最初不适应争分夺秒的高强度学习,总会时不时地走神。我想这也是很多复读人的通病:自制力差。幸运的是,我交到了一个很好的朋友,他也是我的同桌。益友即良师,我们心照不宣地彼此监督,互相提高。每当我开小差的时候,他总会翻一个白眼:“就知道你会这样。”他知道我的弱点:害怕被人看扁。我不听苦口婆心的说教,反而这招对我极其有用。每当他甩来一个轻蔑的眼神,我血液中的战斗因子就会被激发,立马回到学习的轨道上来。自我督促加外界监督,才能改掉以前的坏毛病。
  这样的过程往往是很痛苦的,你必须和自己维持了三年的思维惯性作斗争,特别是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仿佛都在反抗,由此会产生许多负面情绪,埋怨自己为何如此不中用。据说21天可以养成一个习惯,印象中我挣扎了近两个月才适应。感觉在这个期间,自己分裂成了两个人,一个不断用生理的疲倦和烦躁引导你去放松;另一个精神上的自己说一定要坚持,因为这就是你当初选择的改变。
  度过习惯养成期,后面的日子就是细水长流了。我树立了非常强的时间观念,多少分钟能办多少事,算得清清楚楚。甚至一旦跟同学吃饭时多聊了几分钟,负罪感便油然而至。鲁迅说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到我这儿就成了火箭发射计算数字里的小数点,精确对待,不得含糊。
  我底子差,很多基础知识内容需要恶补。时间也有限,我不太能够过细地专门学习每一科,于是把每学科三年来的目录汇总整理出来,并构建了一个系统框架。完成时好像打通了任督二脉,各种细枝末节都连上了主干。做题时遇到不懂的,根据相关内容,在系统框架中顺藤摸瓜。在题海战术里,很快便掌握了主要的内容和解题思路。同时,自己臉皮厚的性格也帮了很大的忙,我常常去请教同学各种学习方法。当集齐众人之所长时,偶尔会在其中发现几条更有效便捷的路。
  我知道自己改变了,是从成绩单上的数字开始的。从拿不出手,到能够达到班级的平均水平,再到某些科目能偶尔名列前茅,就像股票市场里一路看涨的绩优股。渐渐地,我感觉能伸手触到未来的尾巴,未来有个欣喜的自己在频频招手。原来学习并没有那么难,难的是每日持之以恒。
  随着倒计时针不断往前推进,我陷入了焦虑期,恨不得把时间掰成两半用。失眠、烦躁、惶恐开始占据我的大脑,甚至成绩还因此下降了。最后关头,我决定有的放矢,打好基础,培养强项,适当放弃弱科。我明白了自己不是“分分必争”的学霸,而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反思自己风里雨里走过来的近一年,每日已拼尽全力去和时间赛跑,就算是失败,也应当无怨无悔。
  考试那天,我内心里一点儿都不慌张,跟同学戏谑地称一回生二回熟,其实因为内心无所畏惧。我不会跟其他人一样,担忧答错一道题与梦想大学失之交臂怎么办,或发挥失常名落孙山怎么办。我清楚自己不仅是专门来考大学的,更是来给自己四年的高中生涯一个交代的。300多天的光阴里,溢于心中的,是前所未有的充实。这段征程仿佛被不断压缩,变成一个种子埋在地里,考试只是收获果实的一种方式。至于结出的果实是大是小,都是曾经努力的见证。幸运的是,我最后考了500多分,虽然不是特别高,但已经比原来跃升好几个台阶了。
  王尔德说:“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每个人都有对现状的不满,首先要做的就是鼓起勇气、怀抱希望。复读是一个沉重的字眼,更是一种沉重的生活。倘若我们过于将恐惧与压力施加于其中,则很容易演变成一种自我束缚。我想复读的意义并不一定在于那张漂亮的成绩单,而是在给自己一个和过去告别、重新拥抱未来的机会。事实上,当你迈开了第一步,冲进磨难的荆棘中,便只顾浴血奋战,结果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我想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内心诚实,理应无所畏惧。
  所以当初那个在黑夜里失眠彷徨的少年,终于找回了自己,已经从凌晨4点钟狂奔到黎明了。
其他文献
四川农业大学学生用5个月种出杂交水稻,因袁隆平决定学农学  “早餐,一碗舂米就着咸菜,米粒饱满,回口甘甜。”吃着自己亲手种植的杂交水稻,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学专业大二学生刘淏林有种说不出的满足感。也正是这历时5个多月才完成的“早餐”,让刘同学于10月20日晚上了微博热搜话题第二名。对此,有网友点赞支持:“自给自足,未来农业发展就靠你们啦!”对此,刘淏林及其同学纷纷表示:农业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期刊
俗话说:食在广州。我去广州的理由也分外简单:吃。这个中国人怎么都绕不过去的话题,早在我出生的时候,就在我心里深深埋下了种子,随着我的长大而渐渐发芽努力生长。也就因为这个原因,我每到一个地方,必然最先去寻访那个地方最出名的美食尝尝鲜。长久以来,我都认为寻访美食是中国人的种族天赋。  既然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机灵的我早早做好了功课,在网站上看完了整整一期关于广州美食的纪录片。  在飞机落地的那一刻,在
期刊
罗伯特·唐尼6岁进入影视圈,20岁在《火爆小子》中崭露头角,27岁凭借《卓别林》一举拿下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男主角奖。  成名后,唐尼变得浮躁、空虚。因为负面消息缠身,唐尼被影视界封杀,妻子也带着孩子离开了他。事业受挫,家庭破裂,唐尼的前途一片黯淡,人生跌入前所未有的谷底。  这天,唐尼驾车去一家新开的汉堡店品尝美味,汽车行驶在太平洋海岸公路时抛锚。打完救援电话,唐尼独自一人坐在公路边等待救援,不料
期刊
锡林郭勒,在蒙语中意为低洼处的河流,是国家重点保护的草原之一。当我在最合适的季节来到这片草原时,心已然被唤醒。  绿,是草原的保护色;蓝,是天空不经意的渲染。当两个调色盘靠近,远远望去,天山一色,这就是大自然的馈赠。  我所来到的正蓝旗,是锡林郭勒最大的草原。越野车翻越一座座小山丘,拐过一道道小河湾,尽是成群的马牛羊,却不见有牧人在。深入草原腹地,感觉走进了天堂,左看右看,全是一望无际的草原,成片
期刊
高三那年的秋天,来得刚好,一泛泛白纸、一叠叠书本与考试刚发下来鲜红醒目的成绩成鲜明的反比,更衬得秋之寂寥,人之落寞。看到大家脸上被汗水浇灌的喜悦之情,再看看自己整日埋头苦学,却依然成绩倒数丝毫没有起色,心像被压了一块千斤巨石般无法挣扎……做为学校重点培养的理科实验班,大家都对学科知识的掌握能力和上课吸收效率十分强,而我只不过是拼尽全力才勉强挤进实验班的一粒沙,容易被尘埃袭卷、被黄河冲刷,最终裸露在
期刊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是团圆的日子,吃月饼和赏月是中国的传统,拍下美丽的月亮留作纪念,是大家最喜歡做的事。有个人拍下了一张最惊艳的照片,飞机邂逅月亮的温柔美图,刷屏了网络。  中秋节的晚上6点,月光倾城,摄像师汪成健与家人吃完饭后,抛下难得团聚的子女,与前几天一样,在海宁市盐官镇的观潮公园里,架好三脚架,摆弄好他的宝贝:80倍长焦镜头的相机。这个镜头特别沉,推上去时必须小心翼翼,一不小心
期刊
2019年9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一些学生突然发现饭卡中多出几百元,都感到十分诧异。同时,他们还收到疑似诈骗短信:“某某同学,你好!我是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小助’。学校通过分析餐厅一卡通消费数据,结合你在学校的综合表现,近期将为你发放隐形资助720元。款项全部发放至你的一卡通中,用于补贴生活所需,请予查收。”莫慌!这是学校在给学生偷偷打钱呢。  之前,不少高校在处理贫困生事务时,更多考慮到的是贫困
期刊
“哎!嘉言,你快看这些跑道像不像是树的一圈又一圈的年輪?”朋友回眸,眼底含笑地询问道。话音刚落,我的思绪便已跟随“年轮”二字飘向遥远的云端。与此同时,亦是因为朋友漫不经心的话语,几乎勾起了我对你所有的半明半昧的记忆。  纵然一别经年,企期再遇,流光终是不及。  青春是一场华丽的盛宴,我们满怀憧憬地奔赴而来,在酒酣耳热之时欢呼痛饮,举杯同祝。日暮西沉,离别来临,我们装作毫不知情。彼时的我祝你前程似锦
期刊
张存浩长期从事多个领域的研究,是中国著名的物理化学家和激光化学家、高能化学激光和分子反应动力学的奠基人。  张存浩提醒自己,报效祖国。从青年时代起,张存浩为自己树立的最大科研人生理想,就是通过努力奋斗,用科学研究报效祖国。从国立中央大学化工系毕业后,张存浩前往美国留学,攻读密西根大学化学工程硕士学位。努力学习三年后,张存浩获得硕士学位。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张存浩毅然回到条件还比较艰苦的祖国,22岁
期刊
小尹自从升入高三后,每天都要上晚自习。而她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是:父母亲上夜班,没办法接送她,每天晚上最理想的交通工具就是乘公交车回家。但她搭乘的15路公交车末班车10点准时从三中站出发,10点下晚自习的她经常因为短短的5分钟,而赶不上这班车。夜深人静的大街上,她只好心惊胆战地搭乘出租车回家。每天为乘车而烦恼,让她的学习受到很大影响。  这天晚上,眼看到了下课时间,老师仍然津津有味地在讲课。小尹身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