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很乖也很痛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sun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抱她哄她就是纵容软弱
  前天遇见一个朋友,她给我讲了雯雯的故事。雯雯是她邻居的女儿,雯雯妈章雪(化名)是一个教育学硕士,按照她所掌握的教育知识塑造雯雯,看上去很成功。雯雯不仅聪明,而且非常乖巧,从来不给大人惹一点麻烦。这令邻居们非常羡慕。
  朋友也曾效仿章雪教育孩子,但最终因为“狠不下心来”放弃了。原来,章雪有一个核心宗旨是,不中孩子的“圈套”。譬如,孩子摔倒后,第一反应总是看妈妈,同时撇着嘴要哭。章雪认为这是孩子想赚取妈妈注意力的办法,如果妈妈去抱她、哄她,那么孩子一定会哭起来,甚至妈妈越关注,她可能会哭得越厉害。抱她哄她就是纵容了她的软弱。所以雯雯摔倒后,章雪基本上不会管女儿,甚至连看都不看一眼。结果雯雯只是一开始哭了几次,后来就再也不哭了。至于打针不哭,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第一次打针时雯雯没哭,章雪先是吓了一跳,接着就为女儿和自己自豪起来。因为她认为女儿超坚强,而这坚强又是她教育的结果。
  我问朋友,你们邻居有人学得来吗?她想了想说,比较少,心比较软的,都学不来,能学得来的,也是本来对孩子就能够狠得下心的。这是选择性注意在发挥作用,教育学理论很多,许多理论甚至相互对立,而自己选择哪个理论,多是因为,这个理论符合了自己内心的预期。
  所以,章雪之所以选择“不中女儿圈套”的教育办法,是因为她的心首先是能对孩子狠得下来。对孩子狠不下心来的父母,就接受不了这种所谓的科学办法。
  乖巧中藏着自卑和寂寞
  这让我想起了2006年我出差到莫斯科,在莫斯科机场的候机厅见到的一幕: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长得像天使一样漂亮,穿着也非常精致。她的帅气老爸在长椅上静静地读书。和我一样,他们也去叶卡捷林堡。在等待的近一个小时里,小女孩不断纠缠爸爸。每次,她都很轻很轻地走到爸爸旁边,仿佛生怕打扰他,很轻很轻地拉一下爸爸的胳膊,对他说点什么。但那个爸爸没一点反应,不说一句话,不吭一声,胳膊仿佛钢铁铸就的一动不动,眼睛也不看女儿一眼。仿佛女儿所做的一切完全没有发生,仍然全神贯注地读书。
  女孩觉得有点无聊,于是离开爸爸,无聊地摆弄些东西。过了几分钟后,她忍不住又来纠缠爸爸,说点什么,但爸爸仍然完全没有一点反应。女孩无聊地离开,过了几分钟后又来碰一下爸爸……这样过了约半个小时,她彻底放弃了赢取爸爸关注的努力,开始自己玩,一会儿跳舞,一会儿唱歌。她的动作和歌声都太轻了,所以尽管她很漂亮,但好像拥挤的候机室中只有我在注意她。对周围其他人来说,她似乎不存在。
  又过了半个小时,登机时间到了,这位爸爸合上书,把女儿喊过来,然后非常轻地拍了一下女儿的头,那眼神仿佛在说:乖女儿,你可真粘人啊!小女孩羞涩地笑了一下,那种微笑中,有一点自责的成分,仿佛在说:爸爸,我知道自己错了,可我真是有点寂寞啊。
  想起这一幕,我的脑海中自动将她的形象和雯雯联系了起来,我仿佛看到这样一个无比乖巧的小女孩摔倒后独自爬起的样子,也看到她在医院里打针不哭时的眼神。那眼神里藏着一种羞怯和寂寞。
  这羞怯和寂寞的含义是,我不好,我只会给大人惹麻烦;我好想哭,好想撒娇,但我知道,那样我在大人眼里就更不可爱了;这都是我的错,我一点价值都没有……
  章雪为什么会这样对待女儿?我的朋友说,章雪认为,她小时候被父母溺爱惯了,有些骄气,也粘人,她讨厌自己这一点,但觉得改变自己好难。于是,她希望女儿不要像她这样,她希望女儿能独立。想法听上去很好,但很可惜,她将依赖和独立彻底对立起来,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而且这里面还藏着家族命运的轮回。
  调皮的孩子更有能量
  溺爱中长大的孩子,是父母牺牲自己的需要,去极大满足孩子的需要,这最终会导致孩子形成一種不平衡的内在关系模式——总是付出的内在的父母和总在索取的内在的小孩。
  所谓的依赖,即是索取。习惯索取的人,看上去有些霸道,但另一方面,他们很讨厌自己不能独立生存。因为讨厌自己的粘人,所以这样的女子做了妈妈后,她们容易像章雪一样希望自己的孩子独立。
  章雪“不中女儿圈套”的做法是她内在关系模式的展现。即,她是将“总在付出的内在的父母”投射给了女儿,希望幼小的女儿像自己父母一样不给她惹麻烦。她和父母的关系中,估计是父母只关心她的需要,而她难以关心父母的需要。现在,她将这个关系模式转移到她与女儿的关系中,只是,她仍然以“总在索取的内在的小女孩”自居,而她的女儿则很小就不得不独立起来。
  如此,雯雯就容易形成另一种截然相反的内在关系模式——“总在付出的内在的小女孩和总在索取的内在的妈妈”。雯雯会觉得自己受尽了委屈,一直被忽视。因此等雯雯做了妈妈后,她会希望自己的孩子再也不要受自己童年的苦,很容易百般溺爱自己的孩子。于是,雯雯的孩子就拥有了和雯雯的妈妈一样的童年,而最终也形成了和雯雯的妈妈一样的性格。
  要想打破这种轮回,关键是先认识到自己在做什么。章雪意识上以为,她是在用科学的教育学手段塑造女儿,但其实,她不过是片面借用了一种办法,将自己的内在关系模式投射到她与女儿的关系上。其次,她应认识到,她是她,女儿是女儿,她如果认为自己有问题,那她该独自去承担去改变,而不是希望女儿帮她完成自己未完成的任务。她该自己去努力走向独立,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就不会过分地要求这么小的孩子独立。
  最后,我想说,所谓的乖巧常是一种懒惰的逻辑。养育一个孩子太辛苦,所以很多父母希望孩子乖一些,这样他们就可以省心很多。然而,心中充盈着爱与被爱的体验的孩子,是不会太乖巧的。相反,他们会醒目地表达自己的需要,而不怕给父母惹麻烦。他们也会努力地去表达自己的爱,不会轻易退缩。这样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会常常带着点嗔怪的语气说他们“调皮”,但如果你仔细聆听,会发现,他们的语气中还藏着一种骄傲,似乎他们很欣赏孩子的能量。这是不错的,因为有能量的孩子,比乖巧的孩子更健康,也更容易适应这个社会。
  (编辑  张秀格
  gegepretty@163.com)
其他文献
为了让女儿成为明星,她孤注一掷。付出一切后发现,女儿丝毫没有成名的迹象,母女俩的人生却残破凋零。无法接受的她决心最后一搏,换来的却是疯狂杀戮。  明星梦艰辛不言悔  2012年10月,海口闪靓童星选秀大赛决赛。后台,罗玉彦哆嗦着把女儿李巧巧的头发整了又整,把《不想长大》的歌词陪着练了又练,导致女儿都有点不耐烦了,说:“准备过度,我上台会演得没有激情的!”  “为了让你进决赛,妈妈做了很大的牺牲。我
期刊
2015年5月2日11点14分,在苏北小村庄一座青砖红瓦的小屋内,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面带微笑,走完了人生最后一段路程。  这位老人就是养育了我们七个儿女的母亲。她再也不能回应我们的呼唤,她走了,走得那么慈祥。  母亲一生坎坷曲折,面对挫折却总是从容不迫。  她早年丧父,姐妹四个与外婆相依为命。21岁那年,她出嫁了。由于娘家没男丁,加之接连生了五个女孩,受“重男轻女”思想影响,母亲犹如犯下了滔天大罪
期刊
《莫愁·智慧女性》语汇新解——碎片灵魂的苦痛  家庭暴力,这个词我们如此熟悉。  不仅有百度的标准定义,更有政府机构、社会团体等近年来在各种线上媒体、线下活动中的宣传。  可面对美国注册艺术治疗师黄凯嫈,我说起“家庭暴力”时,她却告诉我,在工作中,她和伙伴们极少提这个词。  实际上,她一直做的都是关于家暴的工作。读硕士时,她就进入纽约一家专门处理华人家暴问题的心理服务中心,实践体验;之后来南京,开
期刊
在她心中,他是唯一的英雄  6月的海滨城市气候宜人,风景优美,轻拂的夜风撩拨着但泽皇家军官候补生学校的青年军官们。20岁的埃尔温·隆美尔正在这里进行为期九个月的学习,舞会成了他放松身心的地方。虽然身形瘦弱、其貌不扬,又兼表情严肃、不苟言笑,但在女孩们眼里,他不仅舞跳得好,而且极具绅士风度。名门闺秀争相做起他的舞伴。  一个曼妙的身姿令隆美尔眼前一亮,清纯的气质,窈窕的身材,再配上一头金色长发,还有
期刊
有幸受电视台邀请,在一档调解类节目中做特约评论员。因上镜需要,每次节目录制前都要简单化个妆,让自己看上去比平日美一些。但有时,镜头中的自己还不及在自家盥洗室镜子前看到的舒服。  这是怎么回事?  我去请教好友娟,她是两档收视率很高的生活类节目的特邀嘉宾,经验丰富。  她说,不是化妆师的问题,而是光线的问题。  我想起来,每当镜头要拍某个区域,现场灯光师就会把光打向那个区域。而在整个演播室,主持人所
期刊
二十多年前,因为追求一个童话里的爱情,我冲破重重阻碍,嫁到了湖南安化。  那时,于师范毕业的每个同学来说,都祈祷不要被分到穷乡僻壤。而我,因为与冬相恋,就没有这种强烈愿望。冬是安化人,在当地派出所当民警。  我从小就崇拜警察,认为他们诚实可靠,会对妻子一生一世地好。因此,与冬相恋后,我就憧憬着跟了他,会多么惬意。知道教育局的分配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我悄悄瞒着家人,从教育局拿走了调令。  安化是人
期刊
1925年3月12日,终生为国操劳的国父孙中山在北京病逝。当天,他最后整理了《国事遗嘱》《家事遗嘱》《致苏俄遗书》三份文件,其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成传世名言。  临近中午,杏花的清香伴着阳光,闯入窗户,国父盯着对面墙上一幅铅笔画,寥寥几笔,画着长长的街、几棵梧桐。他喃喃道:“婉儿快来,这辈子我亏欠你最多……”  倚着魁梧梧桐做春天的梦  婉儿名叫孙琬(原名孙婉),1896年11月12日
期刊
一个平淡无奇的女生,被两个以上帅气多金优质帅哥围绕着簇拥着呵护着,为之出生入死肝脑涂地在所不辞……这是当今世界最流行的意淫模式。每次看到这样的情节,我都很想抓住创作者的衣领,用力摇晃TA的头颅问:why?why?  女主角美貌聪明霸气有趣,至少有一样吧。别说善良,那是无趣的委婉说法。之所以深爱《怦然心动》的书和同名电影,原因之一就是,它完美地闡释了一个吊丝家庭的女孩,应该被高帅富小正太爱上的理由。
期刊
她是十年前的女博士,研究社会学的。外出做三峡移民研究时,与第一任丈夫相逢。  那是一个高大的男子,弹得一手动听的木吉他,从小不走常规路,大学时代就与哥们搞地下乐队,为买架子鼓,在地铁站卖过唱。他狂热地热爱摄影,工作三个月就辞职了,理由是:“头儿不让我休假去拍片,说起码等手头项目搞定。北疆的白桦林最美不过十天,暴风雪一来,金黄的树林就黯淡了。我要为此忍受一年的煎熬!”  戀爱中的女子当然附和,“真不
期刊
Q:从大一起,一位高中校友就对我示好。他在美国念书,回国时特意坐动车来看我;每月至少两次国际长途;还托同学给我带礼物。  2014年年底,他在一家IT企业带薪实习,有了点经济基础,就建议我申请过去读研。他感觉我性格温良、沉稳大气,希望团聚后,我们有个确切的未来。我认为这差不多算承诺了,开始准备GRE考试。  此时,他忽然没了音讯。二十多天后,他说,从2014年11月起,他和同校徐某走得很近,最近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