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宁蒗粗糙的劳动方式和游牧的生活方式至使原有的森林植被遭破坏,基岩裸露严重,最终形成了石漠化问题。这一问题导致了环境恶化,水土严重流失,大大影响了我县发展旅游业发展,延缓打造绿色宁蒗的速度,严重制约了我县社会经济的区域增长。严重影响了我县脱贫到富的速度。
关键词:宁蒗石漠化现状 治理 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3.24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10(2015)12-004-19
生态保护要紧紧围绕林业生态建设,绿色宁蒗的建设离不开林业生态建设。做好生态建设必须做好石漠化的治理。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县石漠化治理方面正在做探索和研究,在成因分类、恢复重建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成绩。文章结合宁蒗县石漠化的现状,对宁蒗石漠化的治理系统地提出几点意见。
1宁蒗县的基本情况:
宁蒗彝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宁蒗县)地处滇西北高原,丽江市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0°21′-101°16′,北纬26°35′-27°56′。东西宽约90km,南北长约150km,全县面积6025km2,东北部与四川省木里、盐源两县接壤,南部与永胜县、华坪县毗邻,西部与玉龙县隔江相望。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资源丰富。
根据200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显示:宁蒗县有林地面积3971680.5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80.8%。疏林地面积1095.3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0.2%。灌木林地面积48045.9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9.8%。未成林地面积2275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0.5%。苗圃地面积10.9hm2。无立木林地面积4495.5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0.9%。宜林地面积38069.2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7.8%。林业用地491160hm2,按林业用地所有权分,国有林地面积108020hm2,占全县林业用地的22.0%;集体林地面积449054.2hm2。
据2011年的第二次石漠化监测工作,监测范围涉及全县十五个乡(镇),对全县的844个图斑进行了调查,实地拍照80张,采集GPS点80个。监测调查显示:全县石漠化土地162601.9hm2,其中轻度石漠化土地70079hm2,中度石漠化土地74516.6hm2,重度石漠化土地8430.2hm2,潜在石漠化土地131356hm2,非石漠化土地44561.7hm2。
2宁蒗县石漠化的成因分析:
石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见于宁蒗的自然条件其成因大体可分为二大类:
2.1宁蒗的自然因素是石漠化形成的基础条件。宁蒗位于岩溶地区,具有丰富的碳酸盐岩、是石漠化形成的物质基础。山高坡陡,气候温暖、雨水集中,为石漠化形成提供了侵蚀动力和溶蚀条件。因自然因素形成的石漠化土地占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26%。
2.2人为因素是石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宁蒗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地区经济贫困,群众为了自己的生存,开展了不合理的生产方式,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土地石漠化。人为因素形成的石漠化土地占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74%,主要表现为:
2.2.1过度砍伐。宁蒗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对新能源的这样说吧和接受慢,所以农村能源种类少,薪柴成为群众生活的唯一能源,加上天然林停伐前过度的采伐,破坏了我县的森林结构,到至我县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至使我县出现了大面积的石漠化面积。36%的县薪柴比重大于50%。
2.2.2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宁蒗是一个直接从奴隶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耕作方式还沿用奴隶社会的生产方式在多采用刀耕火种,陡坡耕种,广种薄收的方式。缺乏必要的水保措施和科学的耕种方式。致使我县的石漠化土地面积增多。
2.2.3过度开垦。宁蒗是一个少数民族集聚的县,其中的彝族还过着游牧的生活。在一个地方生活开垦一片地种上两三年也不施肥,土地不好了就又般一个土方再挖一片种就这样循环,到至了大面积的开垦,加速了岩溶地石漠化的形成。
2.2.4乱放牧。由于我县是少数民族集聚的县,生产生活方式落后。我县牲畜多为散养牲畜,不仅毁坏林草植被,且造成土壤易被冲蚀。据测算,一头山羊在一年内可以将10亩3-5年生的石山植被吃光。我县每年出栏的羊就有122935只,牛出栏14044头。还有其它的就不用说了。这也是形成石漠化的原因之一了。
3宁蒗县石漠化治理措施:
根据石漠化形成的不同方式做出不同的治理方法。重点对人为因素造成的石漠化提出几点治理措施。
3.1加快农村能源建设
宁蒗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经济不发达,农村能源种类少。至使水土流失,加快了土地石漠化进度。针对这种情况只能是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比如节柴灶的改造,沼汽池的建设,农村太阳能的安装,用煤,煤气等代替柴作为然料。从而减缓石漠化的进程。
3.2改变不合理的耕作方式
由于多年来传统的耕作方式破坏了森林植被,严重破坏了现有生态平衡。只能是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即结合坡改梯工程和基本农田建设等改变传统的耕作陡坡地耕作方式。
3.3实行定居、减少过度开垦
我县是以彝族游牧为主的生活方式。这导致过度开垦,破坏地表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加剧了石漠化的进程。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鼓励彝族采取定居的方式生活,或者采用移民搬迁的形式从高海拔的地方搬到更宜居住的低海拔地方定居,减少对植被破坏。
3.4实行圈养,减少乱放牧对植被的破坏
从古以来家蓄家禽都实行放养对地表植被破坏较大加快了石化土地的形成。由国家出台一些扶持政策,让农民对家蓄家禽实行圈养。只有改变这种传统的放养方式,实行圈养,才可缓解对地表的破坏,保护好生态环境,早日建成绿色宁蒗。
4结语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县生态弱地方进行了农村新能源建设、耕作方式改变、不再过游牧的生活、改为定居。改变家蓄家禽的养植方式。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又涵养了水源。实现了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三丰收。
在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我们会一如继往的努力,把我县早日建成绿色宁蒗。为全县的父老乡亲有更好的居住环境而努力。
关键词:宁蒗石漠化现状 治理 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3.24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10(2015)12-004-19
生态保护要紧紧围绕林业生态建设,绿色宁蒗的建设离不开林业生态建设。做好生态建设必须做好石漠化的治理。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县石漠化治理方面正在做探索和研究,在成因分类、恢复重建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成绩。文章结合宁蒗县石漠化的现状,对宁蒗石漠化的治理系统地提出几点意见。
1宁蒗县的基本情况:
宁蒗彝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宁蒗县)地处滇西北高原,丽江市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0°21′-101°16′,北纬26°35′-27°56′。东西宽约90km,南北长约150km,全县面积6025km2,东北部与四川省木里、盐源两县接壤,南部与永胜县、华坪县毗邻,西部与玉龙县隔江相望。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资源丰富。
根据200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显示:宁蒗县有林地面积3971680.5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80.8%。疏林地面积1095.3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0.2%。灌木林地面积48045.9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9.8%。未成林地面积2275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0.5%。苗圃地面积10.9hm2。无立木林地面积4495.5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0.9%。宜林地面积38069.2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7.8%。林业用地491160hm2,按林业用地所有权分,国有林地面积108020hm2,占全县林业用地的22.0%;集体林地面积449054.2hm2。
据2011年的第二次石漠化监测工作,监测范围涉及全县十五个乡(镇),对全县的844个图斑进行了调查,实地拍照80张,采集GPS点80个。监测调查显示:全县石漠化土地162601.9hm2,其中轻度石漠化土地70079hm2,中度石漠化土地74516.6hm2,重度石漠化土地8430.2hm2,潜在石漠化土地131356hm2,非石漠化土地44561.7hm2。
2宁蒗县石漠化的成因分析:
石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见于宁蒗的自然条件其成因大体可分为二大类:
2.1宁蒗的自然因素是石漠化形成的基础条件。宁蒗位于岩溶地区,具有丰富的碳酸盐岩、是石漠化形成的物质基础。山高坡陡,气候温暖、雨水集中,为石漠化形成提供了侵蚀动力和溶蚀条件。因自然因素形成的石漠化土地占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26%。
2.2人为因素是石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宁蒗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地区经济贫困,群众为了自己的生存,开展了不合理的生产方式,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土地石漠化。人为因素形成的石漠化土地占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74%,主要表现为:
2.2.1过度砍伐。宁蒗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对新能源的这样说吧和接受慢,所以农村能源种类少,薪柴成为群众生活的唯一能源,加上天然林停伐前过度的采伐,破坏了我县的森林结构,到至我县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至使我县出现了大面积的石漠化面积。36%的县薪柴比重大于50%。
2.2.2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宁蒗是一个直接从奴隶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耕作方式还沿用奴隶社会的生产方式在多采用刀耕火种,陡坡耕种,广种薄收的方式。缺乏必要的水保措施和科学的耕种方式。致使我县的石漠化土地面积增多。
2.2.3过度开垦。宁蒗是一个少数民族集聚的县,其中的彝族还过着游牧的生活。在一个地方生活开垦一片地种上两三年也不施肥,土地不好了就又般一个土方再挖一片种就这样循环,到至了大面积的开垦,加速了岩溶地石漠化的形成。
2.2.4乱放牧。由于我县是少数民族集聚的县,生产生活方式落后。我县牲畜多为散养牲畜,不仅毁坏林草植被,且造成土壤易被冲蚀。据测算,一头山羊在一年内可以将10亩3-5年生的石山植被吃光。我县每年出栏的羊就有122935只,牛出栏14044头。还有其它的就不用说了。这也是形成石漠化的原因之一了。
3宁蒗县石漠化治理措施:
根据石漠化形成的不同方式做出不同的治理方法。重点对人为因素造成的石漠化提出几点治理措施。
3.1加快农村能源建设
宁蒗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经济不发达,农村能源种类少。至使水土流失,加快了土地石漠化进度。针对这种情况只能是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比如节柴灶的改造,沼汽池的建设,农村太阳能的安装,用煤,煤气等代替柴作为然料。从而减缓石漠化的进程。
3.2改变不合理的耕作方式
由于多年来传统的耕作方式破坏了森林植被,严重破坏了现有生态平衡。只能是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即结合坡改梯工程和基本农田建设等改变传统的耕作陡坡地耕作方式。
3.3实行定居、减少过度开垦
我县是以彝族游牧为主的生活方式。这导致过度开垦,破坏地表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加剧了石漠化的进程。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鼓励彝族采取定居的方式生活,或者采用移民搬迁的形式从高海拔的地方搬到更宜居住的低海拔地方定居,减少对植被破坏。
3.4实行圈养,减少乱放牧对植被的破坏
从古以来家蓄家禽都实行放养对地表植被破坏较大加快了石化土地的形成。由国家出台一些扶持政策,让农民对家蓄家禽实行圈养。只有改变这种传统的放养方式,实行圈养,才可缓解对地表的破坏,保护好生态环境,早日建成绿色宁蒗。
4结语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县生态弱地方进行了农村新能源建设、耕作方式改变、不再过游牧的生活、改为定居。改变家蓄家禽的养植方式。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又涵养了水源。实现了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三丰收。
在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我们会一如继往的努力,把我县早日建成绿色宁蒗。为全县的父老乡亲有更好的居住环境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