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细细的链子,拴得住一头几千斤重的大象,这不荒谬吗?可这荒谬的场景在印度和泰国随处可见。那些驯象人,在大象还小的时候,就用一条铁链将它绑在水泥柱或钢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小象渐渐地不再挣扎了,直到长成了大象。这时的它本来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但它放弃了挣扎。小象是被链子绑住,而大象则是被习惯绑住。
1988年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聚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回答道:“是幼儿园。”“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东西呢?”“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东西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道歉,午饭后安安静静地休息,要观察周围的大自然……”
可见,习惯虽小,却影响深远。这里隐藏着人类本能的秘诀,看看我们自己,看看我们周围,看看你我他,好习惯造就了多少辉煌成果,而坏习惯又毁掉多少美好的人生!习惯一旦形成,它就极具稳定性。心理上的行为习惯左右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决定我们的待人接物;生理上的行为习惯左右着我们的行为发生,决定我们的生活起居。礼貌是一种习惯,走到哪里都能彬彬有礼、以礼相待的人一定会深受欢迎,拥有这种习惯的人容易成功。微笑是一种习惯,可以预先消除许多不必要的怨气,化解许多不必要的争执,而老是板着面孔的人走到哪里都会制造紧张气氛。
有人对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有过恰当的比喻——“良好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入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中学时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那么我们该如何养成良好习惯?
我们先来分析一种现象。在吃饭的时候,大多数人是用右手拿筷子。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从小爸爸妈妈就教我们用右手拿筷子,已经养成了习惯。这说明了人是按照习惯来办事的。假如在今天吃午饭的时候,你不用右手拿筷子,而改用左手拿筷子,你会有什么感受?不舒服,挺别扭的,对吧。这说明改变习惯是一个不舒服的过程。从今天开始,假如你每天都用左手拿筷子吃饭,坚持一个月,一个月后你就不会那么别扭,稍微习惯了一点点。这说明习惯是可以被改变的,只要不断地重复。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即同一个动作,重复2l天就会变成习惯性的动作;同样道理,任何一个想法,重复2I天,或者重复验证21次,就会变成习惯性想法。所以,一个观念如果被别人或者自己验证了21次以上,它一定已经变成了你的信念。所以赶紧动手制定一个21天计划让自己养成良好习惯吧!
坏的习惯我们是否可以去除呢?
人们通常说,恶习难除。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习惯不可能根除,却只能够被替换。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周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都满腹经纶。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弟子们也围着哲学家坐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回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上。”哲学家又问:“旷野上长着什么?”弟子们说:“旷野上长着杂草!”哲学家说:“现在我想知道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直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竟然问这么简单的问题。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只要用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了点头。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可以。”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方法去除一片杂草。没除掉的,一年后,再来一聚!”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也没有来。十几年后,哲学家去世,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发现哲学家在最后一章上写着:要想除掉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庄稼。这个哲理故事启示我们:我们不能抹去一个坏习惯,只能用一种好习惯去替换它。因此,在着手改掉坏习惯之前,我们可以先仔细地思考究竟应该选取哪些好习惯来替换它们。
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非天生具有的,完全可以通过后天来培养,让我们牢记著名心理学家威廉瞻姆斯的一句话:“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1988年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聚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回答道:“是幼儿园。”“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东西呢?”“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东西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道歉,午饭后安安静静地休息,要观察周围的大自然……”
可见,习惯虽小,却影响深远。这里隐藏着人类本能的秘诀,看看我们自己,看看我们周围,看看你我他,好习惯造就了多少辉煌成果,而坏习惯又毁掉多少美好的人生!习惯一旦形成,它就极具稳定性。心理上的行为习惯左右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决定我们的待人接物;生理上的行为习惯左右着我们的行为发生,决定我们的生活起居。礼貌是一种习惯,走到哪里都能彬彬有礼、以礼相待的人一定会深受欢迎,拥有这种习惯的人容易成功。微笑是一种习惯,可以预先消除许多不必要的怨气,化解许多不必要的争执,而老是板着面孔的人走到哪里都会制造紧张气氛。
有人对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有过恰当的比喻——“良好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入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中学时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那么我们该如何养成良好习惯?
我们先来分析一种现象。在吃饭的时候,大多数人是用右手拿筷子。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从小爸爸妈妈就教我们用右手拿筷子,已经养成了习惯。这说明了人是按照习惯来办事的。假如在今天吃午饭的时候,你不用右手拿筷子,而改用左手拿筷子,你会有什么感受?不舒服,挺别扭的,对吧。这说明改变习惯是一个不舒服的过程。从今天开始,假如你每天都用左手拿筷子吃饭,坚持一个月,一个月后你就不会那么别扭,稍微习惯了一点点。这说明习惯是可以被改变的,只要不断地重复。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即同一个动作,重复2l天就会变成习惯性的动作;同样道理,任何一个想法,重复2I天,或者重复验证21次,就会变成习惯性想法。所以,一个观念如果被别人或者自己验证了21次以上,它一定已经变成了你的信念。所以赶紧动手制定一个21天计划让自己养成良好习惯吧!
坏的习惯我们是否可以去除呢?
人们通常说,恶习难除。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习惯不可能根除,却只能够被替换。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周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都满腹经纶。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弟子们也围着哲学家坐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回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上。”哲学家又问:“旷野上长着什么?”弟子们说:“旷野上长着杂草!”哲学家说:“现在我想知道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直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竟然问这么简单的问题。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只要用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了点头。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可以。”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方法去除一片杂草。没除掉的,一年后,再来一聚!”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也没有来。十几年后,哲学家去世,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发现哲学家在最后一章上写着:要想除掉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庄稼。这个哲理故事启示我们:我们不能抹去一个坏习惯,只能用一种好习惯去替换它。因此,在着手改掉坏习惯之前,我们可以先仔细地思考究竟应该选取哪些好习惯来替换它们。
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非天生具有的,完全可以通过后天来培养,让我们牢记著名心理学家威廉瞻姆斯的一句话:“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