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循环经济,促进资源高效利用

来源 :财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648491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一五”以来,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物耗、水耗大幅度降低,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资源产出率有所提高,初步扭转了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阶段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上升的势头,促进了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探索出了可行路径。
  近日,针对循环经济发展中的相关热点话题,《财经界》记者采访了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执行主任李金惠。
  ●《财经界》:我国从开始发展循环经济到目前为止,经过了哪几个发展阶段?现状如何?
  李金惠:循环经济概念于上个世纪末引入我国,我认为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理念倡导阶段(20世纪末到2002年), 思想形成阶段(2002-2009年),全面推动阶段(2009年以后)。随着《循环经济促进法》于2009年1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我国循环经济进入法制化推动轨道。2013年国务院下发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的发布,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全面推动阶段。目前我国推动循环经济政策法律体系,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等领域循环经济稳步发展和完善。
  目前,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所处的现状:
  (1)循环经济理念得以树立。国家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一项重大任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求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以及减量化优先的原则,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循环经济发展。很多地方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现转型发展的基本路径。
  (2)循环经济试点取得明显成效。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产业园区和省市开展了两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各地区结合实际开展了本地循环经济试点。通过试点,总结凝炼出60个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案例,涌现出一大批循环经济先进典型,探索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
  (3)政策与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建立。循环经济促进法于2009年1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我国循环经济推动进入法制化轨道。《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以及200多项循环经济相关的国家标准,是落实我国循环经济政策的主要抓手。一些地区也制定了地方循环经济促进条例,进一步推动了当地循环经济的发展。
  (4)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产业废物综合利用已形成较大规模,产业循环链接不断深化,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逐步完善, “城市矿产”资源利用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再制造产业化稳步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进入迅速发展阶段。
  在取得以上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环境污染严重,资源进一步约束强化,应对气候变化压力不断加大等一些问题成了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财经界》: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哪些有益经验是值得推广的。
  李金惠:我国疆域广阔,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大,因此很难笼统地概括循环经济发展的经验。为了更加有效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验进行介绍,主要从地方和企业的角度进行分析,采用具体案例讨论。
  (一)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循环经济发展经验:
  1、坚持规划先行:2009年天津市政府专门批复《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总体规划》,明确了园区规划面积、总体布局等,还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2、强化产业链衔接:按照方便和低成本原则,在园区布局时考虑到产业链的无缝对接,并在招商引资、土地安排等方面留有余地。经过几年努力,目前已形成了废旧物资回收、拆解、初加工和深加工等完整产业链条发展体系。
  3、推进产学研结合:园区内建有循环经济科技研发中心、再生资源研究中心等六家产学研合作机构,汇集了中科院、北京化工大学、四川大学、天津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力量,为园区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山东青岛新天地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发展经验:
  1、建设国际国内回收网络渠道。园区将解决再生资源的问题作为园区规模发展的先决条件,建设了覆盖山东省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通过国际再生资源监管区等建设推动国外资源回收渠道建设,实现国内外多渠道回收。
  2、以嵌入式环境服务为产废企业和单位提供环境服务解决方案。新天地集团创建了为各产废单位提供定制化环境服务解决方案的服务模式,并逐步在青岛市,乃至山东省推广。
  3、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与中国环科院、清华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单位建立了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科技孵化中心,中国环科院博士后工作站新天地研究基地、山东省环境保护固体废物资源化工程技术中心等。
  4、打造区域动、静结合的生态工业区发展模式。园区与石化、汽车、加点、电子、造船、港口六大产业集群(动脉产业)建立优势互补的集资源回收——无害化处理——加工制造——产品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动静脉产业结合的生态工业发展模式。
  ●《财经界》:现阶段,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是否存在瓶颈,还可以进行哪方面的突破和进展?
  李金惠:目前,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着一些瓶颈,如果不能进行调整和改善,将阻碍我国循环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1、推进循环经济的主体地位不明确。目前,我国的生态省、市和循环经济省、市的试点建设是以政府作为推进主体,引导企业走上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事实上,推动循环经济增长的微观主体是企业,企业自觉推进才能使循环经济顺利发展。因此,明晰企业为推进循环经济的主体地位十分重要。
  2、绿色科技水平落后。虽然近10 年来, 我国绿色科技创新进步明显,在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利用上取得了一些突破。总体上看, 我国的绿色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我国企业绿色工艺和绿色技术装备落后,已有的绿色创新科技还有很多不成熟,绿色产品因消费者观念问题而市场受限。   谈到如何突破升级,我想说两点:1、明晰政府、企业、中介机构及公众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各自角色。政府主要起监督、管理、规范和引导的作用。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资源意识,建立绿色生产、适度消费、环境友好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社会公共道德准则,逐步推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通过实施政府绿色采购制度,起到表率和引导作用。企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应在原材料替代、先进工艺设备选择、推进清洁生产、促进废水和废物的循环利用方面发挥作用。中介机构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工作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应注重发挥社会中介服务组织的作用,降低成本。非盈利性社会中介机构如社区服务组织等可以发挥政府公共组织和企业赢利性组织没有的作用。公众应参与循环经济的推进工作,推动方式包括:对政府、企业和个人环境行为进行监督;直接参与相关实践,如废弃物分类收集等。
  2. 大力发展绿色技术,完善循环经济建设的科技支撑体系,为绿色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循环经济的建设和稳步发展要以高新技术为载体的知识经济作支撑,大力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如信息产业,能够加速物流、减少资源浪费、促进整个循环经济体系的顺利运作。以知识经济带动循环经济,以循环经济促进知识经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真正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财经界》:当前,全球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早已加入发展循环经济的大军,我国也不例外,您认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是什么?
  李金惠: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是非常大的,我简单地说几点:(1)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当前资源约束矛盾的最佳选择。我国资源总量虽然较大,但人均资源拥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矿产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均占有能源水平更低,原油是世界平均水平的8.6%,天然气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国内资源供给不足,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一些主要矿产资源的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开采成本增加,供给形势相当严峻。2012年,我国8类主要再生资源的回收量达到了16035万吨,大大缓解了我国资源的开采和进口量。
  (2)发展循环经济是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使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有效途径。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对缓解资源短缺、减轻环境污染压力产生了显著效果,尤其是资源再生产业带来了较好的物质利润。再生资源回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是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我国8类主要再生资源的回收产值达到了5413.4亿元,国内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从业人员超过1800万人。
  (3)发展循环经济是经济全球化和环境全球化的客观要求。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贸易与环境的关系日益密切,环境因素已经成为影响发展中国家自由贸易的重要障碍。由于我国经济整体环保水平较低,在外贸领域将面临越来越大的环境压力,一些工业产品和农产品由于在生产、包装、使用等环节的环保要求偏低,容易受到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随着贸易和生产的全球化,污染产业转移、有害物质和外来物种入侵对我国国家环境安全构成威胁。增强环境竞争力,实现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要求中国必须发展循环经济。
  ●《财经界》:“城市矿产”和发展循环经济两者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开发“城市矿产”对于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有什么意义?
  李金惠:城市矿产”和发展循环经济之间属于从属关系,城市矿产属于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但是循环经济包含更广阔的内容,是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城市矿产”主要关注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可循环利用的钢铁、有色金属、稀贵金属、塑料、橡胶等资源回收以及进一步加工利用,范围更小,目标更加具体。
  开发“城市矿产”可推动我国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利用“城市矿产”能够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切实转变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增长方式,是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的集中体现。开展“城市矿产”的开发利用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客观要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矿产”资源蓄积量迅速增加,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利用“城市矿产”资源有助于带动技术装备制造、物流等相关领域发展,增加社会就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城市矿产”的开发利用,既是缓解资源瓶颈约束、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也是发展循环经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
其他文献
不少人将2012年称为“去库存年”,而维持在高位的待售面积,则成为悬在房企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不少人将2012年称为“去库存年”,而维持在高位的待售面积,则成为悬在房企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全国待售面积约为3.2亿平米,超过去年底的2.7亿平米,并一直维持在高位。房企去库存压力仍然很大,个别房企按今年的销售速度,消化库存所需时间甚至要达到10年。全联房地产商会荣誉会
新中国建立之初,全中国橡胶零星种植面积不过4.2万亩,年产干胶仅200吨左右,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著名的“铁幕论”划分了东西两大阵营,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基本没有属于自己的橡胶资源,西方国家一直试图对新中国急需的橡胶等战略物资进行钳制封锁,为了打破国际敌对势力的经济封锁,保证国防及其他工业建设的迫切需要,中央作出建立橡胶基地的战略决策,自力更生发展橡胶事业。于是,年轻的共和国的热血儿女怀着报效祖国的赤诚
经历了30年迅猛发展的中国经济如今已进入异于从前的转型发展时期,新一届领导人对于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基调已定下,作为一个创造了经济增长奇迹的国家,中国在学习历史经验的同时,也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地做创新性探索。如何在下一个10年将14亿人口的生活水平整体提高;如何对经济结构进行阶段性调整;如何让正在进行深化改革的金融体系有效地起到其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作用等议题都是中国领导人面临着
当今画坛,善画虎者当以“南江北冯”为翘楚,“南江”,即闽籍画家江标武。  当我第一次走进江标武的东风艺术区8号画院,初次见到他的水墨虎,令我眼前为之一亮,江先生画虎,最大的不同就在其水墨。中国画历来以简为上,水墨之难更在于删繁就简。能够用最简洁的笔墨,表现最复杂的事物,方为高手。江标武画虎,浓淡相宜的寥寥数笔,就把虎的威武、虎的雄壮、虎的神态、虎的气势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他用的就是一个“简”字,“
武汉是中部六省最大都市及唯一的副省级城市;中国内陆地区最繁华都市及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中国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江横贯市区,武汉分为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鼎立的格局,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名句,因此武汉又称江城。武汉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中国的经济地理中心,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被称为九省通衢;全国仅次于北京、上海的第三大科教中心,在
一泉一唐缘,唐风温泉,  不仅是一处养生之所,  还是感受大唐文化的绝佳之地  余光中先生说,李白,酒入豪肠,有三分啸成剑气,余下七分酿成了月光,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这样的诗酒情缘下,盛唐文化更加独具魅力。想我们年幼时,大多是以唐诗启蒙。入学后,老师更是常常教导我们:“日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日日吟诵中,我们渐渐长大,心底那份对唐代的景仰也更加清晰。  “一夜千年梦回唐。”当我第
2013年3月7日上午,浙江代表团在驻地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并向中外媒体开放。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和路透社、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等74家境内外媒体的100多位记者到会旁听审议,媒体数和记者人数创下浙江代表团历届人代会媒体开放日新纪录。  “去年浙江的发展取得了哪些成绩,未来又将如何发力?”“浙江在温州金融改革方面还会不会出台新举措?”“舟山有什
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建设  15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和薄弱环节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会议认为,按照《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向结构调整要动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重大措施,既可以有效激发内需潜力、带动扩大社会就业、持续改善人民生活,也有利于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实现服务业与农业、工业等在更高水平上有机融合,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G20是金融危机以后形成的全新国际治理机制,但中国对该机制的研究一直比较滞后。为此,目前,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主题为“大金融与综合增长的世界”的第二届20国智库论坛,对G20与综合增长战略,金融改革和全球治理以及G20与中国等主要议题进行了探讨。  同时,论坛还发布了题为《重塑全球金融治理:G20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的研究报告,明确指出“中国作为全球增长的‘发动机’,有意愿、有能力担任2016年G2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我们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我们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  发展好自己的经济,就是中国对本地区所做的实在贡献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