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ro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具有初步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可见《标准》也特别重视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新颖独特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这种思维特点是:在一般人觉得没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对一般人不能解决的问题,深入思考,通过猜测、设想、验证。以带有独创性的见解去解决实际问题。
  
  一、创设情景,诱发创新意识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只要学生“乐知” ,学习效果一定明显。可见问题情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事物的愿望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愉快,促进创造思维的发挥。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从自身的特点出发,选取那些与学生生活实际关系密切相连的内容、题材,给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亲自去发现问题,展开思路,勇敢发言,积极争论。例如,例如:教学“小数的性质”时,设计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谁能在3、30、300后填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将它们连接起来?学生感到很新奇,纷纷议论。有的说加上米、分米、厘米可3米=30分米=300厘米,有的说加上元角分可得 3元=30角=300分,此时教师提出能否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于是学生得出3元=3.0元=3.00元3米=3.0米=3.00米,对于这几个数之间是否相等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小数性质。这样创设情境,形成悬念,培养了学生对知识探究的能力和习惯。
  
  二、指导观察,打开思维探索的大门
  
  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儿童的观察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首先,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第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第四,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把一根细线的两端各系一个小球,然后甩动其中一个小球,使它旋转成一个圆。引导学生观察小球被甩动时,一端固定不动,另一端旋转一周形成圆的过程。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们纷纷发言:“小球旋转形成了一个圆”“小球始终绕着中心旋转而不跑到别的地方去。”“我还看见好像有无数条线”……从这些学生朴素的语言中,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渗透了圆的定义:到定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看到“无数条线”则为理解圆的半径有无数条提供了感性材料。
  
  三、引导想象,放飞思维探索的翅膀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想象不同于胡思乱想。数学想象一般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第一,因为想象往往是一种知识飞跃性的联结,因此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的支持。第二,是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第三,要有执着追求的情感。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例如,在复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时,要求学生想象如何把梯形的上底变得与下底同样长,这时变成什么图形?与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如果把梯形上底缩短为0,这时又变成了什么图形?与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问题一提出学生想象的闸门打开了:三角形可以看作上底为0的梯形,平行四边形可以看作是上底和下底相等的梯形。这样拓宽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了学生想象思维的能力。
  
  四、多角度训练,促进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
  
  1、发散思维,增加思维的灵活性
  发散思维是思维中最富有生命力的一种思维形式,在思维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挖掘教材中的有关素材并进行加工处理,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以增加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教学“百分率”一课时,对于习题“某班有学生50人,某天缺勤1人,求这天的出勤率”,当学生用常规思路(教材思路)“(50-1)÷50”算出答案为98%时,我问学生,能否用其他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呢?这样,学生便被带进了独立建构解题思路的创造性境界。经过一番讨论,有的学生想出了“(1-1÷50)=1-2%=98%”这样一个颇具“创造性”的解题思路。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启发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思路,用不同方法和不同运算过程分析解答数学习题,增强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2、逆向思维,提高思维的创新性
  逆向思维是从已有的习惯思路的反方向去思考和分析问题。表现为逆用定义,公式,法则,进行逆向推理,反向进行证明,逆向思维反映了思维过程的间断性、突变性和反联结性,它是摆脱思维定势、突破旧有的思维框架,产生新思路、发现新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随着正向思维的出现,逆向思维也同时产生。逆向思维
  作为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训练与培养。
  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可以把具有互逆关系的知识联系起来,一块练习。例如:1、小明有20朵花,比小刚多3朵。小刚有几朵花?2、小明有20朵花,比小明朵3多。小刚有几朵花?3、小明有20朵花,比小刚少3朵。小刚有几朵花?分别解答后,比较这几道题的异同及联系。
  逆向思维的培养,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灵活,更敏捷,而且有助于学生发现、获取新的知识,打破思维定势,增强思维的创新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对素质教育的要求。启迪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坚信,只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开拓,敢于创新,数学课堂教学这片沃土一定会绽放出绚丽的创造教育之花,获得丰硕的创造教育之果!
其他文献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其概念、理论、方法等,并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会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学习失败时,则会感到痛苦、恐惧和憎恨;遇到新奇的问题、结论和方法时,会产生惊讶和欣慰。虽然这种情感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但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增加、坚持、调节等作用。因此,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其
期刊
课堂40分钟既是可供学生的学习时间,更是每个学生实际学习的时间。我对此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原先总认为学生实际学习时间主动权在于学生本身。在不断实践中,认识到,保证学生实际学习时间的关键在于我——教师,在于我是否为每个学生提供40分钟。每个教学环节,甚至我的一个眼神,是否看到全班学生,尤其是学习成绩一般的或中下的学生。同时从个人的成长过程来看,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很大,适当的学习机遇,良
期刊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是培养与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呢?    一、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很少讲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即使是应用题教学,也只是把事先编好的现成的题目出示给学生,学生只是根据几个必需的条件套用解答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却不知道解决某一问题需要处理
期刊
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它图文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展示了数学的本质和内涵,良好地改善了数学认知环境,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数学课堂教学引入一个全新的境界。本人结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对多媒体辅助教学做了粗浅的探讨。    一、丰富的图文资料便于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创设与教学内容贴近的情境,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于生动有趣的情境
期刊
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在初中三年数学教学任务完成后,对所学内容进行的一个系统、完善、及深化的关键环节。重视并认真完成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消化、归纳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在中考及其他测试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是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达到查缺补漏,掌握教材内容的再学习。因此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实施总复习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师的基本功之一。    一、研究大
期刊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形成了许多具有教学特色的优质课堂教学,然而实践证明其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发现其根源就在于这些教学过程中及后的处理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误区,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下面我就浅谈一下这些误区及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盲目创设教学情景    近几年里,新课程要求:“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
期刊
【摘要】 如何在教育中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呢?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1、明确数学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2、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和激发学生求知欲;3、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4、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5、变换教学形式,发展学习兴趣;6、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 初中数学;兴趣;教学情境;和谐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动机是说进行有意义学习的
期刊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自觉的积极的参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去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以达到教学的目的。下面就结合多年数学教学的实践,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重视学习目的教育,诱发学生学习动机    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是对提高学习积极性长时间起作用的因
期刊
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现行教学改革要求改变单纯接受式学习,讲究从“一刀切”教学向关注个体差异的教学转变,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自主学习显得更加重要。正因为如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显
期刊
【摘要】 本文主要从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低效的原因,努力寻找教师在预设和实际生成中存在的矛盾。进而提出教师应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应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气氛,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数学课堂真正富有成效,并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  【关键词】 反思;探索;提高;有效教学    《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