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干预助学生走出“习惯”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b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不能把习惯当自然。用自己敏銳的视角去发现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因素,并且争取多方力量着手改变。在观察学生的行为现象时,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心理变化。有的放矢的实施教育策略、教育方法,改变现状,解决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挖掘、捕捉现象背后的内容,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才是找到解决问题的症结。才可能因势利导解决问题。
  关键词:行为干预;循序渐进;因势利导
  暑假里,学校安排我新学期带新的班级,与原班主任交接时,他特别向我提到一个叫“飞飞”的自闭症男孩儿——说:“飞飞不在学校吃午饭!”不吃午饭?常言道“早吃好,午吃饱”,可见午饭在人的一天中起到的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个孩子不吃午饭,可真是件怪事。
  刚刚开学,我特别注意到这个孩子,这是一个身高一米三几满脸稚气的小男孩儿, 午饭的时候到了,我亲自把饭端到了他的面前。飞飞一看到摆在桌上的饭盒,就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飞飞,吃饭啦!”听到“吃饭”二字,看到我站在他面前,飞飞用力的捂着自己的耳朵,头深深的扎进桌子底下,嘴里叽叽咕咕,急促的说着什么。我刚一离开,他就转身离开桌子在教室后面焦虑的走来走去,丝毫没有吃饭的意思。整个中午飞飞没有正眼看过饭盒一眼,似乎吃午饭对他来讲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午休过后,起床的时间到了,飞飞不停地在打嗝。可能是发现我的“包容”,一连几天一到午饭时间飞飞就做出那么痛苦的样子拒绝吃饭。午休后,总是不停的打嗝。不吃饭还这么打嗝,这真是个怪现象!
  带着这个问题,我从网上找到了答案。原来中午人体肠胃蠕动活跃,会产生大量酸性消化液帮助消化食物,而孩子不吃午饭,胃是空的,酸性消化液在胃肠的蠕动下会产生大量气体。就会不停的打嗝。这正是他不吃午饭的结果。同时我想长此以往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
  我决定放学与家长沟通这件事情,家校合作一起矫正孩子的“怪癖”。争取到了家长的支持,我开始引导飞飞吃午饭。
  第一天,我把饭盒放到飞飞面前,他一下子站起身跑开了。我追上他,学着他早上在妈妈面前许下的“诺言”把他劝回了座位,对他说:“老师知道飞飞,好久没在学校吃饭,有些不习惯。今天,你还可以不吃,但要把饭盒盖打开!”孩子的眼神回避着我。我说:“那好,飞飞不打开,老师帮忙,我来打可以吗?”——“行!行!”饭盒打开了,孩子迅速的扫了一眼,就忙着躲开了。下午放学,我把飞飞送到他妈妈面前,说飞飞今天表现很好,说话算数,飞飞妈妈非常高兴,看到妈妈的笑脸,飞飞也露出了稚气的笑容。接着我说:“飞飞妈妈,今天孩子有进步,应该给予奖励!”飞飞妈妈高兴的连声说“好!好!”——看着母子的背影,我也笑了。
  第二天,一大早,飞飞和妈妈早早的来到学校。当着家长的面,我又向飞飞提出了要求,在妈妈的说服下,飞飞点头答应了。中午,又到了吃饭的时间,见饭盒端上了桌,飞飞还想让我帮忙打开饭盒盖,被我拒绝了,并反复强调,早上飞飞在妈妈面前的许诺。在我的坚持下,飞飞的一只手微微抬了抬,见状我忙说:“对了!飞飞答应妈妈,要听老师的话,就一定能做到!”听到我提到了妈妈,飞飞终于伸出了一只手“对!——对!——对了!把饭盒打开。”顺着他的动作,我鼓励道。终于飞飞自己打开了饭盒。
  ——就这样,我坚持着,每天突破一点点。
  几个星期后,这一天是星期五,孩子们都很清楚,中午家长就会来接。看我站在身边,就像例行任务似的,飞飞把饭盒打开摆在自己面前。我告诉他说,今天又有新任务!必须亲手把装勺的塑料袋打开,把勺放到饭盒里,完成了才可以回家。飞飞试着等了一会,环视了一下周围的同学,吃得快的已经去送饭盒了,可是,我还站在他的身边,没有一点妥协的样子,才很不情愿。把装勺的塑料袋拿了起来——。
  一个双休日过去了,怕孩子忘记。午饭时我特意站到了飞飞的身边说:“今天的任务是用勺拌饭。”孩子不很困难的完成了任务。接下来的一天,有炸鸡排,饭盒打开了,勺子打开了,飞飞打量着饭菜,延续着前一天的操作——用勺拌饭,一边拌一边闻,突然拿起了一块鸡排,闻了又闻,嘴巴动了动,又放到眼前看了看,接下来就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终于有了第一次!飞飞终于开始吃饭了。又过了一天,飞飞打开了饭盒发现有炸小串,很感兴趣,先吃掉了小串,然后,拌饭吃了起来。有了昨天的开始,又看到他的这个表现,我非常高兴。不再“蹲守”在他旁边。送饭盒的时候,我惊喜地发现,飞飞的盒饭已经精光。放学的时候,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家长。飞飞妈妈非常高兴。一个劲对我说,“老师,真好!太好了!”连着一个星期,在我们的督促下,孩子的中午饭都能吃的干干净净了。
  几个月过去了,对于飞飞的行为干预有了非常明显的效果,总结起来有以下做法是成功的:
  1、态度温和而不轻易妥协。对于像飞飞这样的自闭症学生,让他们从教师的态度中感受到对自己的关爱,是他们接纳老师的第一步。在整个行为干预过程中,我始终从关爱的角度出发,始终守候在学生身边,始终带着微笑,对学生不训斥,不责备,用“温柔的坚持”赢得了孩子的心,也赢得了最终的教育成果。
  2、循序渐进而不急于求成。任何一个行为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因此,也不可能在一天两天内突然消失。整个行为干预的过程中,每天都对学生有要求,但要求都不“过分”只是在巩固前一天成果的基础上有一点点突破。这样将难度分解,给学生时间,使学生心理逐步发生了转变,不良习惯慢慢的被改变。
  3、联合家长而不孤军奋战。家长是孩子最亲最近的人,在对学生的问题上,争取到家长的认同与合作将事半功倍。在行为干预整个过程中,与家长了解情况,建议家长减少给学生小零食,当面交流意见,及时反馈学生在校的表现。及时鼓励。这样家校一致的做法,是转变学生行为的一大法宝。
  [反思]
  几个月过去了,飞飞已经习惯中午和同学们共进午餐。飞飞的转变引起了我的思考: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我们怎样看待学生身上的习惯?怎样才能有效改善?
  1、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不能把习惯当自然。在特殊教育领域,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庭环境,会造就出有不同个性的学生,使得个体差异显著。也会造就学生不同的习惯。习惯是长时间养成的,有好有坏,好的习惯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坏的习惯不利于学生成长,更有甚者会危害健康,因此必须改变。作为教育者,承认学生差异存在的同时,应该不把学生表现都看成是“就这样”,学生的许多问题都需要教师去调试,因此教师要用自己敏锐的视角去发现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因素,并且争取多方力量着手改变。不能把所谓的习惯当成自然的事情,不能顺其自然。
  2、在观察学生的行为现象时,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心理变化。学生是教师服务的对象。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是教师的工作职责。当与学生面对面时,他的举手投足,都会传达出一些信息,都具有着一定的意义,捕捉到信息,解码获得意义,教师就找到了解开学生问题的钥匙。才能更加有的放矢的实施教育策略、教育方法,改变现状,解决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因此,观察的目的不是记录,而是挖掘、捕捉现象背后的内容,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才是找到解决问题的症结。才可能因势利导解决问题。
其他文献
摘要:个体进入新的环境,需要完成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适应,而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是适应的一个重要内容。本个案的来访者在二年级时由于转学造成人际关系适应不良,五年级时终于以不可控制的愤怒情绪爆发。在沙盘游戏辅导中,来访者表达了自己的愤怒情绪,了解了自己“爱表现”的个性特点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与同学的交往方式,有效地控制了自己的愤怒情绪。  关键词:愤怒情绪;沙盘游戏  一天,一位班
期刊
摘要: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初中生的自信心水平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初中生的自信心水平与父母家庭教养方式有密切的联系,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对学生的自信心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初中生;自信心;父母教养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的的结构越来越简单,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子女的自信程度与父母对其态度,对其教养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如何教养独生子女,使子女形
期刊
摘要:养花如育人,班集体中良好的环境,有益的活动,使孩子展现花朵般的美丽。来自不同家庭背景、性格各异的孩子,需要我们用心换心,以爱育爱。孩子们在活动中逐渐遵规守纪,并形成习惯。多角度、多方位去赏识学生,使学生在赏识中尽快融入班集体。教師引导榜样们自觉地对自己的言行进行约束,有了榜样,学生就会跟着效仿。通过和家长沟通,全面了解孩子,家校合作,成就孩子。  关键词:爱心;赏识;榜样;习惯;成就  老舍
期刊
摘要:面对有独特需求的个体,心理教师要坚信每个人的心中,都蕴藏着一个做好人的愿望,因势利导,寻找切入点,实施引导和强化挖掘潜能,使之成为自我发现自我教育的内在力量,帮助其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教育。  关键词:诚心与信任;引导和强化;自我调节;自我教育;成长快乐  背景资料:  小刚,男,六年级学生。聪明,机灵,敏感,自我控制力较差,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喜欢恶作剧,因此不被同学接纳,同学关系较差。有较
期刊
摘要:一年级学生刚走进校园不久要面对很多挑战,如何帮助所有孩子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克服担心、恐惧、无法受批评教育等不良情绪,做到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养成良好习惯,是低年级老师的工作重点之一。作为语文教师兼班主任,更要做到细致入微的观察,耐心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灵活的评价方法和多种评价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帮助学生健全人格,完善自己。  关键词:教师评价;小组学习互评;活动中评价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日益开放、文明、进步,单亲家庭的孩子也越来越多。对夫妻来说,这是一段重要契约的结束,可能还伴随着爱恨情仇的转变。对孩子来说,这意味着原生家庭的分裂,意味着对“家”的理解将要重新定义。单亲家庭的数量不断攀升,导致单亲学生的数量的成倍增涨,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必须重视单亲学生特殊的心理现象,采取合适的教育手段。  关键词: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在这场“战役”中,孩子成了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最重要的人本主义理论之一,对于班主任如何了解学生和家长,如何因材施教以及改善班级管理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这套理论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又是如何理解和看待的呢?对于学生不同层次的缺失,作为教师又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去帮助他们呢?  二、主题词的界定: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马斯洛认为,人类需要从低
期刊
摘要:通过房树人绘画分析技术,了解一例找各种借口不想上学孩子的性格、情绪、行动力、心理状态,分析孩子不想上学背后深层次的原因,针对性的对家长、老师和其他人员提出指导和建议,有效的帮助家长改进亲子教养模式,案例辅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房树人绘画技术;不想上学;辅导个案  乐乐(化名),男,6岁,一年级学生,近两个月来,该学生经常找各种理由不来学校,不想上学,每天早晨妈妈把他送到学校门口,他
期刊
摘要: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细心地呵护花期长的花,陪着他们沐浴阳光风雨,静等花开。新课程倡导教师要以“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我采取抓住机会,建立自信;结成对子,共同学习;经常汇报,及时评价;转变态度,教师启发,促其怒放五步改变了一个花期长的后进生的学习态度,点燃其学习的火花,待其怒放。  关键词:呵护;改变;花开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
期刊
摘要:青春期到来之后的生理、心理变化相似于幼儿的断乳现象。儿童进入青春期,意味着要从心理上摆脱对双亲的依赖。这种急剧而彻底的心理性“断乳”,也同样会给他们带来突如其来的一时不安,产生情绪上的激动和动乱,这便是人生的“第二次危机”。经过“第二次危机”之后,人们就可以逐渐步入脱离父母的监护,走向一个独立、完整人的过程。因此,他把青春期称为人生的“第二次危机”。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随着大脑及身体各器官的发
期刊